旗下微信矩阵:

高瓴曹伟:高瓴如何与实体企业共同寻找「第二曲线」

做科技创新生态中的连接器、催化剂和加速器,我们相信,唯有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
2022-06-10 16:59 · 投资界综合     
   

6月10日,由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指导,2022全球创投风投大会正式开幕。本届大会以“创投风投创时代,创新创业创未来—打造创新发展新引擎构筑科技策源新高地”为主题,围绕探索创新资本发展、创投风投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主线等话题,百余位政府,国际、国内主流投资机构和专家学者代表开展讨论和交流。

高瓴曹伟:高瓴如何与实体企业共同寻找「第二曲线」

会上,高瓴合伙人曹伟通过视频发表了演讲,分享了新时期下VC/PE机构支持创新和实体经济融合的思考。

曹伟提出,在当下的前沿科技与智能革命浪潮中,很多早期创业者面临着打通技术-人才-资金-产业需求的长链条的挑战;同时,实体产业企业也渴求科技创新、将前沿技术落地。高瓴定位为做科技创新生态中的连接器、催化剂和加速器,投资之外,专门组建了超过200人的深度价值创造团队,准备了精细化的服务工具包,帮助科技企业跨越创新发展“死亡谷”,以及帮助实体企业利用科技创新找到“第二曲线”,推动实体经济与创新的真正与深度融合。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

我是高瓴曹伟,很高兴能参加本次大会。近年来,青岛积极打造全球创投风投 中心,以创投风投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我们最近关注和正在做的事情,以及我们近来对创新和实体经济融合的一些心得体会。

这几年大家提到最多的词恐怕就是变化和不确定性。但对投资机构来说,拥抱变化和应对不确定性只不过是我们的日常,越是在不确定的时期,我们越是要寻找和创造确定性的价值。因为我们相信,变化当中一定孕育着创新的机会。

当前,我们正处在前沿科技与智能革命浪潮中。它是在技术进步和“双碳”大背景下,广泛发生于新能源、新材料、芯片半导体、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智能硬件、消费科技等领域的一系列创新。

在这波创新浪潮中,很多创业者遇到的*挑战,就是怎样进一步打通技术-人才-资金-产业需求的长链条,建立更有利于创新发生、技术生长、产业蓬勃的生态,能够更顺利地跨越「产品化」和「商业化」这个“死亡谷”。

我们发现,在硬科技创业的大背景下,投后服务愈发成为决定投资成败的重要因素。如何更好地与企业互动、一起去解决以上挑战,已经成为投资机构的必答题。在这个问卷面前,高瓴的定位很明确:

我们希望做科技创新生态中的连接器、催化剂和加速器。我们专门组建了一支超过200人的队伍,为被投企业做深度价值创造提供相关服务。在我们内部叫DVC,Deep Value Creation。我们准备了一个尽可能完备的工具箱,希望能帮助科技企业解决不同成长阶段中各式各样的问题。

在高瓴,我们有一个“哑铃理论”。哑铃的一端,是我们对科技创新企业、包括大量早期企业的支持;哑铃的另一端,则是运用好科技创新的力量,去帮助实体产业转型和升级。

在哑铃的一端,对于科技创新类企业,高瓴DVC的服务围绕以下几方面来展开:

首先,是搭建好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设施平台,让科技创业者可以把精力集中在研发上。

高瓴支持了近百位科学家创业。我们发现,这类创业存在着很多共性问题,我们应当也能够提供更产品化的解决方案。因此我们为科学家们准备了一个“拎包入住”套餐。这里面包括团队基础搭建、公司注册、空间、落地政策、财务合规的系统服务。

比如,我们已经在北京、上海等地设立了多个具有实体空间的创新中心,打造科学家、企业家的创新策源地,与地方政府、高新区等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其次,面对科技公司的*挑战——跨越 “死亡谷”,高瓴能做什么?

在高瓴内部,我们有一个科学顾问机制,在初创公司面对从实验室到产品化这个“死亡谷”时,我们多年来链接的科学生态和投资科技企业的实践和经验,能够提供产业洞察支持,帮助公司更快地将技术接入市场需求的轨道。另外,在投资过程中,我们会帮助寻找关键的技术供给和平台。比如围绕创新药研发,解决临床试验不足的问题,高瓴投入建设了高博研究型医院集团。我们还在上海推动成立了创新创意设计研究院,致力于提升中国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的基础能力。还有和我们形成合作的各类研发机构、中试平台等,都能够支持创业公司们更顺利地去开展产品化,从而完成对“死亡谷”的跨越。

而在商业化验证这个阶段,我们能够提供产业资源的对接。高瓴投资的600多家企业,包括很多龙头企业和科技初创企业,提供了大量的产业资源、场景应用可能。比如我们投了一家硬科技企业之后,就帮助其对接了超过30家客户,并且从投资前开始,高瓴DVC团队就在和企业一起工作。

这家企业的创始人后来说,“高瓴和我们就像是一个共同项目组,他们帮我们把整条产业链上的资源都调动起来了。”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些非常精细化的工具和服务:

比如我们的知识产权系列服务,可以结合行业竞争,对企业进行专利布局的支持;

再比如我们的人才服务。最近我们刚刚与先进制造领域的被投企业一起做了一个联合校招,帮助42家公司收集了5000多份针对性、高质量的简历,解决了很多早期制造型企业雇主品牌薄弱、难以触达*院校和研究机构的痛点。

刚刚讲到的是哑铃的一端,科技创新企业的成长。那么在哑铃的另一端,在广袤的实体产业,企业家的需求是什么,高瓴能够做些什么,创造怎样的价值?这是另一个我们在长期探索的课题。

高瓴的投资团队,很多人都是产业背景出身,跟工业、能源、制造业和消费企业长期打交道。以我们多年和企业家们一起开荒拓土、并肩工作的心得来看,实体产业从业者们,其实是最有匠人精神、最懂消费者洞察、最理解技术的工程化落地、最熟悉应用场景的一群人。也因此,很多时候他们最渴求科技创新、最适合将前沿技术落地。

简单而言,我们在尝试帮助实体企业解决两大类问题:科技创新作为增长工具,以及科技创新作为创新的核心驱动力。

首先是科技创新作为增长工具,这里面最常应用的工具是精益管理,以及数字化转型工具。所谓的精益化工具,核心理念就是四个字:降本增效,主要通过深入企业,重构生产流程和制造方式,培训工人的工作理念等方式实现。例如,在我们的被投企业公牛电器,我们货真价实地看到,精益化工具在产线的整体应用,不仅帮助企业实现了“干毛巾里拧出水”的效果,工人的向心力也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再比如在百丽的数字化工具的采用,能帮助企业从一线门店、工厂到决策层,有了高效畅通的信息沟通和数据处理渠道,消费者也能得到更好的响应和服务……

另一类工具,可以归结为,科技创新作为实体经济的核心驱动力。很多实体企业最期待的就是引进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找到发展的 “第二曲线”。这给我们提出的要求是,首先要深刻理解实体企业的生意本质,理解哪些技术要素的变革会对生意产生“质变”的影响。然后,帮助他们找到代表了原发科技创新力量的科研机构、科学家。这个过程非常难,需要我们懂产业语言,又理解技术逻辑,我们也在尝试技术引进、产学研平台搭建、联合实验室等多种工具和方式,搭建起产业与科学交汇的桥梁。

高瓴做的事情,就是成为创新媒介,不断激发“哑铃”两端的科技企业和实体企业的融合创新。这个过程中,有无数的难题、无数的功课,同时也有无数的想象空间。长期和科学家、企业家在一线工作的实践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具体的产业都是经历长期演进形成的独有系统,一个零件、一个插座、一条生产线、一座工厂、一片产业园,这背后都有无数“看不见”的技术创新细节,无数企业家、科学家在为之而奋斗。而我们也在不断丰富自己的工具包,向科学家学习,向实体产业企业家学习。我们希望能够成为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共创伙伴,做及时递上先进工具的助手。

我们相信,唯有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我们愿意在中国这片科技创新的热土上,与创新者们一同开荒拓土,并肩工作,践行深度价值创造。谢谢大家!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投资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