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上市刚一年,造车独角兽ELMS破产了

时至今日中国已经跑出了蔚来、小鹏、理想、威马、哪吒等一众造车新势力,但更多没能完成量产的玩家,正在悄然倒下。
2022-06-21 16:17 · 投资界  刘博   
   

破产这一幕,开始在新能源汽车上演。

日前,美国商用电动车制造商Electric Last Mile Solutions(下称“ELMS”)正式宣布,公司正计划根据美国破产法第7章申请破产保护。这意味着,ELMS将成为首家以SPAC方式上市后申请破产的新能源汽车,而这仅距离公司上市才刚刚一年。

ELMS看似陌生,但背后掌舵者是一位华人面孔——罗冠宏。出生于重庆,后来赴美留学,罗冠宏曾被外界称作“底特律传奇”,他用十年的时间从一名工程师一路升任至美国汽车零部件巨头KSS掌门人。2017年离开KSS后,罗冠宏加盟福特中国担任CEO。2020年,罗冠宏投身新造车运动,一手打造了ELMS。

ELMS的陨落并非个例。马斯克最近公开提醒,另外两家美国造车新势力Rivian和Lucid,除非它们接下来的技术路线发生重大变化,否则破产会是唯一的出路。Rivian去年刚完成上市,一度缔造2021年最大美股IPO。

我们将目光拉回到国内,一批“PPT造车”玩家开始排队倒下:拜腾、云度、绿驰……造车堪称是最烧钱的创业之一,时至今日中国已经跑出了蔚来、小鹏、理想、威马、哪吒等一众造车新势力,但更多没能完成量产的玩家,正在悄然倒下。

来自重庆,前福特中国CEO造车

正式宣告破产

罗冠宏的故事,颇具传奇色彩。

1966年出生于重庆,罗冠宏自小学习成绩优秀,16岁那年就考入了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毕业后,他选择继续赴美深造,完成了机械工程专业学习。1997年,罗冠宏加入了KSS公司成为一名工程师,后者位列美国四大汽车安全系统供应商之一。

在KSS的近20年时光中,罗冠宏经历了美国汽车行业大浪淘沙般的考验。2007年3月,此时的罗冠宏已升任KSS全球总裁兼CEO,但随后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罗冠宏曾回忆过当时的情形,“公司的销售业绩一夜之间下滑50%,面临着现金断流和大客户破产。”

当机立断下,罗冠宏采取了百日重组方案,关掉五座工厂,同时和欧洲、美国的所有工会谈判,裁员3500人。一百天以后,罗冠宏带领KSS熬过了最艰难的时期,重新回到正轨。与此同时,KSS中国市场同期收入增长了10倍,由此得到战略投资者的青睐。2016年2月,均胜电子宣布斥资9.2亿美元,完成了对KSS的收购。

凭借在KSS的出色表现,罗冠宏收到了来自汽车巨头福特的邀约,被后者视为负责中国业务运营的最佳人选。2017年9月,罗冠宏正式出任福特中国董事会主席兼CEO。但令人意外的是,仅仅上任5个月后,福特便宣布罗冠宏因“个人原因”辞职。

2019年4月,罗冠宏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此时他的身份是小康股份旗下金康SERES的执行董事。也正是这段经历,为日后创业埋下了伏笔。

彼时,小康股份在美国设立了一家分公司SF MOTORS,专注于电动汽车生产制造。后因经营策略原因,SF MOTORS决定出售一家名为“EVAP”的电动汽车工厂。为此,罗冠宏找到自己的老朋友,原通用集团高管詹姆斯·泰勒,向他提议,“为什么我们不试试用这个工厂,去经营自己的事业?”于是,两人一拍即合,以总价值1.45亿美元拿下了EVAP,在2020年正式成立ELMS。

ELMS曾表示第一款车为“城市货运商用车”,也就是电动厢式货车,售价为2.5万美元。据悉,这款车可装载170立方英尺的货物,充电2小时可行驶150-200英里。实际上,这款车并不是ELMS的自主研发,而是一款名副其实的进口小康车。

早在出售工厂时,SERES就与ELMS签订了产品授权和供货协议,对于前者拥有的EC35和D51型电动汽车产品,除了前10万辆车按照每辆车100美元收取产品许可提成费,还需支付500万美元产品许可入门费。

靠着“最后一公里电动货车”的概念,ELMS虽然并未实现量产,却在成立一年后神奇的完成了IPO。速度之快,令人咋舌。2021年6月,ELMS通过SPAC方式成功IPO,上市首日市值高达14.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5.5亿元)。

然而没想到,这竟然是ELMS最后的辉煌。

上市后,由于供应链方面的限制,ELMS在2021年11月下调了电动厢式货车的产能目标,预计在2021年生产300-500辆,远低于此前预期的1000辆。即便如此,ELMS依旧未能完成这一计划,反而走向了终局。

“你可以吸引大量资本,但最终必须生产汽车、货车或卡车,这很难做,成本也很高。”一位美国投资人曾表示,“ELMS耗资数十亿美元,不幸的是,他们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

今年2月,CEO詹姆斯·泰勒和董事长罗冠宏突然宣布辞职,此前该公司董事会已对二人的股票交易行为展开了调查。据悉,这二人在没有获得独立估值的情况下,以远低于市场价值的价格购买了公司的股票。

紧接着3月,ELMS承认资金链出现问题,并披露将裁减约24%的员工。最终,ELMS还是没能撑过去,于本月正式递交了破产申请。截止目前,公司市值只剩下可怜的4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亿元),令人唏嘘。

特斯拉对手暴雷,市值跌去8700亿

马斯克:还有两家快要破产

ELMS的倒下,只是当下美国造车新势力的一抹缩影。

一度被称为“特斯拉杀手”的Rivian,如今也岌岌可危。80后麻省理工博士R.J.斯卡林格, 在2009年创办了Rivian,凭借着一款轻型电动卡车爆红。2019年,亚马逊领投了Rivian的7亿美元A轮融资,自此Rivian开启了融资狂奔之路,在IPO前至少融资7轮,累计金额超100亿美元,投资方阵容豪华——亚马逊多次押注,福特击败通用拿到份额,黑石也来了,更有一众财大气粗的财团。

上市刚一年,造车独角兽ELMS破产了

2021年11月,Rivian正式登陆纳斯达克,并募集资金超过119亿美元,成为2021年规模最大的IPO。此后,Rivian的股价一路水涨船高,市值曾突破1600亿美元大关,一度成为全球市值第三大车企。

但好景不长,Rivian股价自今年以来已下跌超过70%,市值也较最高点跌去了1300多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700亿),相当于跌掉了一个大众集团。显然,Rivian的故事让华尔街感到失望。

Rivian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Rivian在该季度实现交付1227辆,获得收入9500万美元,但远低于市场预期的1.3亿美元;净亏损为15.9亿美元,而去年同期净亏损则为4.14亿美元,同比扩大了261%。

不仅如此,Rivian的交付计划更是一拖再拖。今年3月初,Rivian表示位于伊利诺伊州的Normal工厂,在2022年的预计生产量为2.5万辆电动卡车和SUV,比预计的5万辆产量腰斩一半。财报同时显示,截至5月9日,Rivian累计生产了5000辆车,但第一季度只向客户交付了1227辆车。

同样面临破产危机的,还有滑板造车明星企业Canoo。这家造车新势力的创始人之一克兰兹,曾是宝马i项目总负责人,全面负责i系列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等工作,宝马i3、i8等产品皆出自他手,他也被誉为“宝马i项目之父”。而另一位创始人克劳斯,则拥有超过30年横跨金融与汽车领域的高管工作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位创始人都曾是FF的高管,当初因为与FF创始人贾跃亭产生了分歧,便辞职离开,在2017年底创办了Canoo。

2020年底,Canoo通过SPAC方式成功上市,市值一度达到20亿美元。尽管Canoo已发布三款车型,却依然无人问津,今年第一季度净亏损达到1.25亿美元。

今年5月,Canoo在第一季度财报中坦言,截至3月31日,其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总价值为1.049亿美元,只够再维持一个季度,“截至本公告发布之日,我们对公司是否具有持续经营的能力存在重大疑问。”

Canoo在日前表示,已从现有股东那里筹集了3亿美元资金,并与Yorkville Advisors达成了股权收购协议,同时申请了3亿美元的暂搁发行。但据彭博智库预测,Canoo今明两年或将烧掉11亿美元,所以仍需要一刻不停地筹集足够的资金。

毫无疑问,ELMS绝不会是最后一家走向破产的美国电动车企,诸如FF、Lucid、Lordstown Motors等车企,同样面临着自身造血能力不足、交付数据惨淡的状况。正如一位美国投资人所言,一家公司最终必须盈利,以证明自身的可行性。“窗口期正在缩短,投资者更关注现实问题,比如你赚钱吗?如果赚不到钱,就会被市场淘汰。”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今年中国已有两家淘汰出局

无独有偶,相似的一幕也正在国内上演。

去年11月,南京知行新能源破产清算案件开庭审理,前者旗下品牌正是曾经的明星车企拜腾汽车。2017年7月创立的拜腾汽车,在成立之初就吸引了来自宝马、奔驰和特斯拉等车企的工程师加入,并至少完成了6轮融资,总额高达84亿元。

但比量产更先到来的,却是拜腾的暴雷消息。先是在2020年6月,拜腾北京、上海办公室撤租、工厂停水停电、裁员欠薪等消息相继曝出。时隔一个月,拜腾就发布内部邮件,宣布暂停中国区内地业务运营,全员待岗。紧接着在去年10月,南京知行新能源正式被上海华讯申请破产重整。

进入2022年,依旧有一批玩家倒下。成立于2015年12月的云度汽车,仅成立一年就拿到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2018年更是云度的高光时刻,交付量达到9300辆,摘得当年造车新势力销量亚军。但很快,云度就走上了下坡路。截至今年3月,云度资产总额为16.52亿元,负债总额则为16.82亿元,旗下车型更是在市场上不见踪影。

今年4月,云度股东之一海源复材发布公告称,公司将持有云度汽车的11%股份进行转让。公告还透露出,云度汽车因为资金链断裂,今年2月开始已处于停产状态。

还有一纸通告,宣告了绿驰汽车彻底出局。今年5月,《上海市青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绿驰汽车已被该局吊销营业执照,原因是公司成立后无正当理由超过6个月未开业或者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6个月以上。绿驰汽车背后的掌舵者王向银,曾担任北汽福田汽车副总经理、华泰汽车集团总裁,他在2016年与中能东道、中能资本等投资方合作,成立了绿驰汽车集团。

绿驰汽车原本计划,经过首轮、B轮、C 轮总计约100亿元的融资之后,将会于2021至2022年完成上市。然而事与愿违,自2018年发布首款车型后,绿驰汽车就已基本销声匿迹,直至此次因行政处罚才重新出现在大众视野之内。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今年3月10号,蔚来汽车正式登陆港交所,港股终于聚齐了造车新势力三巨头——蔚来、小鹏、理想。何小鹏曾表示,接下来将成为“智能汽车全新的春秋时代”。他判断,过去五年中国大概累计有300家左右新造车企业,今天还有10家左右。“未来5-10年全球造车企业会缩减到10家主体汽车企业。”

正所谓“无泡沫,不繁荣”,放眼近现代历史上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伴随着巨大的金融泡沫,纵观工业革命期间是运河热,蒸汽和铁路时代有铁路热,都是在泡沫过后,才迎来了真正的大繁荣。正如一位本土创投大佬所言,“真正的繁荣往往都在泡沫破灭之后到来,一定程度上,泡沫是我们前进的方式。”

如今,新能源汽车的泡沫渐渐褪去。一位北京VC投资人也表示,眼下一些电动车企倒下,其实是良性的正常状态,因为任何一项新技术的出现,大家都会先一窝蜂上,预期很高,但真正走到最后的永远只有少数人。沿着这个逻辑,我们便可以理解电动车企为何迎来一次大洗牌。

无论如何,造车始终都是一个烧钱的行业。李斌曾公开表示,一个电动车企业走到量产至少需要200亿元;而何小鹏则认为,200亿元还不够花。要知道特斯拉在盈利季度前的15年,一共烧光了50亿美元。马斯克日前也曾给出忠告:“创办一家汽车公司非常痛苦,这是你能想象到的赚钱最不轻松的事。”

正因造车艰难,所以当雷军说要赌上全部身家和荣誉打造小米汽车,大家才会感叹何其悲壮。这是一场豪赌,一旦上牌桌其实就已经没了多少退路。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刘博,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06/494429.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