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离开体制内的人,过得怎么样了

有一批人拼命想要从围城中逃离。他们曾经有一份现在看来可能人人称羡的工作,却选择离开体制内,开始新生活。
2022-06-24 13:48 · 微信公众号:Vista氢商业  氢商业编辑部   
   

“体制内男友”、“厅局风穿搭”兴起,无疑代表了人们对稳定的向往,和面对现状的不安全感。

在不确定之下,能有一份被称为“铁饭碗”的工作,就能轻易地抚平绝大部分的焦虑。于是“考公”几乎成为年度关键词,人们在动荡中牺牲机会,来换取表面上的尘埃落定。

与此同时,有一批人拼命想要从围城中逃离。他们曾经有一份现在看来可能人人称羡的工作,却选择离开体制内,开始新生活。

离开体制内的人,远离稳定和舒适之后,过得怎么样了?以下是他们的自述。

Ollie:吃不到海底捞和三文鱼的县城,人人把我当怪人

父母都在体制内,我毕业之后,他们也要求我走这条路。考公长达两年的我,最后在网上查了个“好考”的小县城,去了那个离家300KM的地方。

可是在城市长大的我,实在是不适应那样的工作和生活。

一方面是钱太少了,只够我日常生活。另一方面是让我有幸福感的美食太少了。虽然县里的麻辣烫味道很不错,但我想吃三文鱼和海底捞的时候,就没地方去了——那里只有海里捞。

我还喜欢弹吉他、穿日系的衣服。但领导看不惯,身边的人也把我当成怪人。

生活很压抑,感觉做不了自己。

所以入职*年起,我就开始发展副业,白天上班晚上兼职写稿。好在回馈比较快,我在第二年拿上稿费,后面一个月能挣8000多。

在能力和储蓄上都有了底气的我,就觉得没必要再死磕这个不喜欢的地方。

提辞职的那天,我觉得太阳明晃晃的,恍惚间,好像回到了中考结束后的那个夏天。后面搬家的时候,我几乎把东西全扔了,只背了个包走。

现在我的正职工作一月有万把块,加上写稿、组乐队表演,日子还算开心充裕。不过,新的生活开启了有半年,我才敢告诉爸妈——我离开体制内了。

虽然老爸很生气,但我送了他一个一万多的天文望远镜,告诉他:我有新的生活了,也能赚到更多的钱了。

刘杉杉:在体制内,感觉自己活在60年代

我在体制内工作了七年,现在已经转到法律行业五年了。

我是83年生人,毕业的时候,同专业的人基本上都在考公,我就也去了。当时对各种工作都没什么认知,家里人也完全放任,没有任何意见,又觉得自己考上的单位比较体面,可以说是稀里糊涂就进去了。

其实当时有一些比这个好得多的offer,很好的证券公司研究员啊、交易员什么的,我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现在想来悔不当初。

我为什么辞职,主要还是因为公务员的工作太枯燥了。我当时在一个级别比较高的单位,工作环境也好,高楼大厦的,刚进去还觉得蛮高大上,其实做的就是行政工作。

我们那个单位可能有几十个部门,但只有10个是专业部门,其余都是行政部门,工作内容就是筹划一些会议、活动之类的。重复性太强了。

我作为一个本科学理科、研究生读法学,比较有自己专业的人去从事行政工作,根本感受不到价值和成长。

说实话,我们那种安排会议的工作,小学六年级就能胜任;写公文是有点难度,初中就能胜任。在重复的工作之中,你会发现时间过得特别快,五年的服务期只是弹指一挥间。

其实这份工作也不能说不愉快,周围的人素质都挺高的,只能说实在不适合我。因为我是比较自我的性格,假如和别人一起出去,我能照顾好自己就不错了,根本想不起来照顾别人。对人情世故一窍不通,别说帮领导拿包了,可能还要领导帮我拿包。所以你和别人做同样的工作,可能你专业知识和学历都比他好,但就是不如别人做得顺畅。

我感觉自己看不到未来。可能有一些升到处长再借调到专业部门这种虚妄的前景,但离我实在太遥远了。

五年服务期满之后有个一起进来的同事辞职了,我也开始动摇,就这样纠结了两年,递交了辞呈。

辞职之前,我问了之前从体制内辞职的人和目标行业的人。前者70%是很快乐的,可能有30%不太适应。后者无一例外都劝我别辞职。但后来有一些已经在法律行业做得非常成功的人,极力忽悠我来。

反正,最后还是离开了。怕家人反对,辞职之后才告诉他们。

现在这份工作做得很开心,我觉得是真正适合我的,因为我还是喜欢有挑战性的事情。也没有什么难捱的适应期,因为其实工作很多看的是你的分析能力,而不是知识储备,前几年的工作中,该有的能力也锻炼出来了。

但我认识同期一起辞职的朋友,就很不适应。有个说法是“做公务员的时候是别人求你,出来之后是你求别人”,那个朋友出来之后在做销售,就会一时之间无法适应这种落差。不过我不会,我会觉得所谓的“求别人”就是一种很正常的商业上的合作。

现在的工作和之前比起来,收入也很不一样。在体制内的时候,拿的是固定工资,假如你一年赚20万,刨去花的,剩下来都是有数的,再怎么样你的工资都是那么一点。但在外面工作,我做的又是律师这种最自由的,接一个案子就有一份新的收入,这是没有天花板的。

如果你一直在体制内就会发现,可能一开始你在外面的朋友挣得还不如你多,但过几年她可能变成五六十万,再过几年可能变成上百万。出来之后,工资和努力是成正比的

离开体制内之后,认识的人也多了。从前在单位里的时候,别看外面建筑很摩登,但领导都是60后,你生活在60后主导的文化中,穿衣打扮都不能越过领导比他们花哨,我当时完全感觉自己生活在60年代。

接触的人也仅限于上下级,因为公务员岗位紧,人员流动性小,可能十几年之内,周围的人都不会变。

我做了律师之后,感觉就是终于生活在现代了,周围都是同龄人,大家都在成长,随着项目又会认识新的人。

如果让我回到当初,我*不会再考公了,肯定会接受那个很厉害的企业offer。

橘子:为了离开县城,我二战考研

大四考研失败的我在找工作阶段选择了两手准备——春招为主,考公为辅。几个月的努力为我带来了两个相互碰撞的好消息。

一是我拿到了一个高薪offer——这让我和父母欢天喜地。

二是公考笔试成绩我拿到了岗位*名——这让我和父母“剑拔弩张”。

对我来说,为保底准备而报的老家县城考公,不能越过另一offer的高薪和城市生活成为我的*选择。

但父母拿了很多论及个人未来和家庭幸福的话来磨我:“女孩子应该安稳一点,不用活得太累”、“希望你留在身边,这样能照顾我们呀”、“最后不去也不要紧呀!见识一下面试嘛,以后想考就更轻松了呀”......

拗不过他们的我决定妥协一次,去参加面试。可等结果(岗位综合成绩*)出来后,父母更是说什么都不让我走了,他们带点吓唬地劝我,说不去体检会在档案上留下不诚信记录。

在父母的期待面前我又选择了妥协,但妥协的后果折磨了我大半年。在放弃春招offer到入职县城体制内的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很痛苦,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首先是氛围上不太适应。一直接受应试教育的我有点“楞”,不太明白关系和嘴甜这两点在体制内工作的重要性。

其次我越待越觉得这不符合我对个人家庭未来的设想。在我们这,很多优秀的女孩留在本地县城体制内,可优秀的男生都离家去市里省里了。我想要找到心仪的男朋友,想要一份不以“安稳”定义的生活,都不容易。

要是我在这里找对象、生孩子,那我的孩子不也要在就业季时面临和我一样的困境吗?我可以努努力给TA更好的教育资源和生活呀!

于是,在入职两个月后,我想到了一个可以“安全”离开体制内,又无法被父母反驳的办法——考研,考出结果来,考出一条离职后的退路来。

在那捉襟见肘的两个月备考时间中,我白天上班,晚上躲在房间里偷摸学习,决心做好“最终谈判”前的所有保密工作。

万幸,我侥幸上岸一所985学校,在读研这个选项面前,父母妥协了。

当然了,这也是一个可以让(准备劝告我别离开体制内的)同事、领导、亲戚朋友都认可的选项。

而在我自己心里,读研并不一定比体制内工作好。比起“上岸”,考研更像是“上船”,它会载我离开一段误入的、不属于自己的生活,也能给我一点时间去多实习和尝试,让我在两年后对“自己想要什么”这一问题更有主见。

真正离职的时候,我也患得患失过一阵。未来会更差吗?放弃县城里的“铁饭碗”,会不会打脸?

但大不了毕业再考回体制内嘛,有过一次经历,还更清楚自己适合哪些岗位。

毕竟,考研读研我可能会后悔,而在那永远工作下去,我肯定会后悔。

S:在体制内996,三年没回家

我本科学的是金融,毕业以后就直接参加了国考。因为家在人口大省,我就干脆报考了个三四线城市税务局的公务员,回家坐飞机要四个小时。

其实我大学的时候比较贪玩,像我们同专业的同学都走了校招之类的,而我是临时决定考公务员的,没想到自己直接考上了。我是进了复试以后才告诉家里人的。

整个开始准备考试到面试结束,大概用了三个月。整体比较仓促,我根本没做好职业规划,这也是我离职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刚入职的时候其实还感觉挺新鲜的,一切都很顺利。我还记得报道的*天,蓝天白云,阳光明媚,我们都站在单位办公楼的国旗下排成一列,等待着分配岗位,到现在我都会怀念那一天。

而*次产生辞职想法是在入职两三个月以后,那时候正在业务口上,我们周末基本没休息过,平时十点之后才下班,节假日还要值班,三年才能回家过一次年,最离谱是,去年家里搬了新房子,一年后我回去竟找不到自己的家在哪了。

有很多个夜晚,我都身心疲惫地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想这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第三年的时候我就决定要辞职,那段时间我带着很严重的抗拒情绪在上班。离职是二三月提的,但七月份手续才办下来。单位也劝了我很久,家人也做了我很久的思想工作,但我已经不想回头了。

身边只有男朋友是很支持我的,他在离我不远的另一个城市做公务员。我妈反应倒是比较激烈,觉得我不该辞职。因为公务员有服务期五年,我只工作了三年,那就意味着五年内我不能再进编制。

要离职那段时间我情绪很不好,去医院做过抑郁症的测试,可能是中度甚至重度焦虑加抑郁。今年一季度因为某件事抽到我连续每天加班到凌晨(包括周末),这成了我情绪爆发的临界点,那天我忍不住在单位崩溃大哭。

*让我觉得比较留恋的可能就是同事,到现在有很多同事我们都还在联系。仔细想想,我辞职主要是我的性格促使的。因为我是很向往自由的人,但作为公务员,需要履行自己的职责,服从国家一切安排,严格遵守工作纪律。我本身又不喜欢束缚,所以就会特别不舒服

做公务员每天早上是要开晨会的,开完晨会就回到各自的科室,我做一些秘书类的工作,就是起草一些公文或者固定资产管理这些方面,或者协调一下各科室之间的工作。

会有突然要学习的文件、突然开的视频会、突然要应付的考试等等。午饭后大家都会睡觉,下午忙完后,晚上会有两个小时学习,有时候是学习业务,有时候是学习最新的会议精神之类的,这些都是强制性的,会有监控,必须要完成。可能周六周天还要来单位上自习,因为我们是要考这个相应的执法资格考试。

我离职的时候根本没做好下一份工作的打算,离职后家里人给我介绍了一个工作,让我有了面试机会,我就去一个上市公司做了会计。干了一段时间后,觉得这个工作还是不太适合自己,还是想找个真正热爱的。现在已经是第三份工作了,目前工作了四五个月,在金融行业,朝九晚五周末双休,陪着爸妈,养着猫狗。

其实我找工作的时候,每个公司的面试官都要将体制内这段经历问很多遍,还要反复确认是不是会再重新参加公务员考试。他们很多人觉得是不可思议、不可理解的。

接下来我想准备研究生的考试,走一步算一步吧。我从没有后悔过离开体制内,也许如果我没有那么好强,在体制内会更舒服一些。

大家都说,宇宙的尽头是考公,但我觉得哪里都很卷,公务员可能也没有想象中那么舒服,也没法躺平。

但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我考到了我家这边的公务员,是不是我就不会辞职了。

王瘦瘦:“我有北京户口都不要”

我考上公务员不到一年时间就辞职了。主要是出于身体原因,已经没有办法工作下去了。

我是在北京一个和我专业比较对口的单位做科员,决定辞职时,周围的人除了父母,都很反对。我同事有很多北京人,他们对于“有北京户口都不要”这件事尤其不理解。

辞职之后我回到了东北的家里,专心休养。每天就是躺着、打游戏、玩。

后来去做了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我爱玩剧本杀,所以把剧本杀从dm到编剧的工作都体验了一遍。

做这个工作的时候是真的比较快乐,大家每天就是玩玩闹闹,人际关系也很简单。

我是一个政治性极其不敏感的人,但事业单位就重视这些;我也不愿意去花心思经营自己的晋升,所以这样的工作真的不太适合我。

不过,我现在还是很感谢这段经历的。如果没有这件事,我可能还会觉得北京户口很重要,觉得委屈自己去获得利益很重要。但是经历过这件事,我只觉得快乐最重要。

生病之后我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我之前是一个目标性很强的人,比如考事业单位、拿北京户口,但我现在觉得人没有必要去逼自己。

在家待了太长时间,最近不想再继续躺下去了,所以我刚刚回到北京,找了一份保险公司的工作。

当然,我不会再push自己一定要达到什么样的KPI,能坚持做下去就好。

亨利:女儿六岁、34岁辞职,没有人支持

我今年34岁了,在体制内做办公室工作七年。

当时决定辞职时谁也没告诉,也一直没有动摇。身边人都是不支持的,只有一个人赞成。

父母不同意主要是因为收入稳定、工作内容轻松和异地对女儿成长的影响;家庭方面主要是考虑感情稳定性和女儿的成长;单位和朋友比较担忧经济形势下的收入问题。女儿已经六岁半了,到了上学的年纪。

决定离开的根本原因是体制内的工作和我个人的人生选择冲突,我想过更真实一点的生活——可以理解为,你种了一颗苹果树,长出果实了,你可以拿去卖,卖出来的钱就是你的。

你的收入是靠付出换来的,真实地为社会带来了一些东西,而不是仅仅到现场拍照,走个形式。一个人长久在这种环境生活,会丧失他的真实性。这对我的人生而言是不可接受的。

年轻时候考公的理由就是“找一份好一点的工作”,但现在对好工作的定义更加复杂了。

现在我在做律师,一切刚刚起步,怎么样还不好说。我大学本科就是学的法律,但之前在办公室并不是对口工作的。

现在的工作比起在体制内,最明显的变化,是能更大程度上坚持自己的意愿了。

在体制内的这段经历,可能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了这个世界运作的方式吧,也可能是年龄带来的,但是和工作性质肯定有关系。

我也不后悔这七年。如果能回到七年前,我不会对当时考公的自己提任何意见。

我相信,当时的我有自己的选择。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Vista氢商业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