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订单到底转移了多少?东南亚产业链转移的危与机

出海不仅是具体的行动,更是明确的态度。它意味着有一群从祖国大地上开眼看世界的人们,既不轻易被迷梦所哄骗,又不受阴谋论的惊吓。
2022-07-04 14:06 · 投资界综合     
   

如果把出海比作一场冒险,这趟征程不可谓不艰险。“海雾层叠”,诸如充斥民族主义的“区域威胁论”有抬头之势头;又好比“骇浪激昂”,关于“产业转移”“订单流失”“东南亚”等关键词的争论在今年尤为激烈。

如果把出海视为一程逆旅,这段经历不可谓无感召。它不会成为冒险家最终的归宿,但海面的“劲风”与“洋流”却被出海企业视为沉浸体验、吸纳经验的重要成长阶段。

尽管从更长远的历史视角看,全球产业链转移可以追溯到18世纪,从西欧拓展到全世界的工业化浪潮中,伴随区域比较优势变化的产业迁移一直在悄然进行着,必然,且必需。但在今年这个特殊的时期,这个话题似乎也被附上了一些更多的色彩。

如何在出海中打赢怪兽,又能得到礼物?我们并没有野心去提供一个确切的答案。然而正如航海者在变幻的时节中观星象以辨明方向大势,动态演变的出海形势也并非无客观依据可循。今天,云启投研团队希望能通过提供原始的宏观数据和一手的微观调研,为读者增补关于东南亚产业链转移的图景描摹。

我们从不认为简单的用“威胁”或者“复制”就能去总结概括新变化,新兴市场的发展是顺应趋势的,产业链的结构调整对于每个主体而言,都是一次深入变革的机会。我们希望在煽动情绪的喊话声音之外,提供一套系统化的分析视角,更加定量的去回答一些问题,也为我们在这个快速变化的国际形势下,提供一份跨越迷雾与周期的底气。

为此,云启团队通过最基础的未经加工的宏观数据,以及最一手的一线微观访谈完成本文,希望能给到大家一些更真实、不带有任何情绪滤镜的研究分享。

本文希望解答两个实际的问题:

▲定量来看,订单到底转移了多少?

▲横切生产要素,东南亚和中国的各指标对比如何?

东南亚产业链转移和以上两个问题息息相关。

东南亚地区共11国,我们根据人口、GDP和出口总量,选取了其中5国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分析对象,即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下文简称“东南亚5国”)。

筛选依据主要包括3项:规模化的人口、GDP及进出口总量,这为相关国家规模化承接海外订单及相关产能提供了基础:

➤最新全年GDP规模超过2,000亿美元;

➤最新全年贸易总额超过1,500亿美元;

➤最新人口基数大于3,000万人。

作为东南亚最受世界关注的新兴发展区域,东南亚5国合计人口不到中国一半,合计GDP相当于中国1/6,进出口贸易总额约为中国40%

订单到底转移了多少?东南亚产业链转移的危与机

细分国别而言,越南、马来西亚、泰国是典型的进出口贸易主导国家,而印尼、菲律宾出口贸易占GDP比重与中国接近。人均GDP方面,马来西亚与中国接近,泰国约为中国2014~2015年水平,而印尼、越南、菲律宾约为中国2008~2009年水平。

订单到底转移了多少?东南亚产业链转移的危与机

筛选出具有承担规模化海外订单的能力的东南亚5国后,我们首先通过挖掘贸易进出口数据,回答*个问题(订单到底转移了多少?)。随后,依据云启在产业数字化耕耘多年的经验,我们选择从生产要素的角度切入第二个问题(分析东南亚与中国的可比性),去分析东南亚产业链转移的客观条件。我们认为,中国与东南亚的比较避无可避,去直面、去分析、去发掘机会,这是我们以下探讨的*目的

问题一:订单到底转移了多少?

在探讨订单流向之前,我们先梳理一下订单转移现象的背景,说清楚本研究中所指的到底是什么样的“订单转移”

哪些行业在转移订单?

关于订单转移品类,我们首先综合考察了东南亚5国主要的出口品类的增长较快的出口行业,最终发现,除去资源禀赋类行业,鞋服及配件(鞋服类)、家具及零件(家具类)、电气机械(电机类)、电信设备(通信类)这四大品类是东南亚5国制造业最主要的出口品类,且从2010年后增长明显。

订单到底转移了多少?东南亚产业链转移的危与机

进出口数据来源于联合国贸易数据库(UN Comtrade,2010年后)

哪些国家在转移订单?

随后,我们需要将视线投放到这些被转移订单的进口流向。根据海关数据,美国、欧盟、日韩三大进口主力,在中国与东南亚5国的出口总额中占比均在40%-45%左右。

订单到底转移了多少?东南亚产业链转移的危与机

如果将东南亚的主要出口品类与其订单转移的主要出口市场相比对,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对欧美日韩出口上述4类商品金额从*量上已从2018年达到峰值后有所回落,而东南亚5国对欧美日韩出口4类商品金额年化增速7%,与中国相关出口额比值10年间由25%上升至48%。

订单到底转移了多少?东南亚产业链转移的危与机

鉴于以上中国与东南亚出口相对份额的显著变化,我们在遵循一套定量分析思路的过程中重新界定了本研究中的“订单转移”——假如欧美日韩维持进口订单分配比例不变,中国对其出口金额应该是多少?如此得到估算值与实际值相减,以此作为订单转移的计算基础。

转移了多少,这是一个可以计算的数字。

具体而言,我们针对东南亚最主要转移的4大品类和中国最主要的海外贸易伙伴国,自2010年以来的贸易出口数据,去考察欧美日韩从中国与从东南亚5国进口份额(%)的相对变化,再用份额变化量(%)乘以2021年欧美日韩进口总额(亿美元),最终得出了一个订单转移数量的*值。

4大品类订单转移占目标市场份额相对变化情况如图:

订单到底转移了多少?东南亚产业链转移的危与机

根据上述统计方法,欧美日韩在4大品类上合计从中国一年转移走约720亿美元订单,而东南亚5国承接约530亿美元,其中越南作为*主力,承接了其中约450亿美元海外订单。从比例上看,720亿美元订单约占中国4大品类对欧美日韩出口总额4,412亿美元的16.3%。如果综合考虑内需与外需,2021年中国4大品类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4,838亿美元,720亿转移订单相当于内外需总额9.250亿美元的7.8%。综合比例相对可控。

订单到底转移了多少?东南亚产业链转移的危与机

订单转移,对中国还有哪些影响?

基于中国和东盟(其组成国家和东南亚5国高度重合)紧密的贸易合作关系,我们发现东南亚在承接海外订单也同时,也扩大了中国原材料与零配件出口东南亚的份额。

从数据来看,2021年中国纺织及皮革原材料出口额为1,486亿美元,其中出口东南亚294亿美元,占比由2010年的11.4%,上升至2021年的19.8%,趋势与东南亚服装海外订单占比基本一致。与之类似,电机及通信零配件数据也在过去3年迎来一波快速上涨,与产业转移的趋势基本一致,东南亚5国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及零配件份额已由2010年的5.7%上涨至11.8%。以云启的被投企业百布为例,其来自越南的布料订单就在逐年增加,今年上半年海外订单比去年同比增长一倍以上。

订单到底转移了多少?东南亚产业链转移的危与机

结合上文不难看出,东南亚对中国的订单转移还主要集中在其相关产业链的优势环节,即终端组装、出品环节。大量在东南亚工厂需要中国的原材料、零配件出口,以及中国机械、技术服务等配套产业完成生产。根据云启一线访谈,目前中国在东南亚设厂的厂主,其上游贸易商大部分在国内,下游客户在海外,东南亚工厂主要完成最后一步的生产组装工序,实质是“两头在外”,即国际贸易定义中的“转口贸易”。我们从云启的被投企业环世物流的数据中也能看到,中国和东南亚之间的业务规模也在不断增加。

订单到底转移了多少?东南亚产业链转移的危与机

一线访谈:工厂厂主声音

综合来说,东南亚产业转移是有限行业、有限环节,相对有限比例(4个行业外需15%,内外需8%)的迁移,且带有转口贸易特点。对于东南亚市场,我们积极看待增量发展带来的新兴机会。对于中国市场,依然拥有门类最为齐全的供应链体系与统一大市场,我们也积极看待由此带来的内部产业结构调整机会以及中国企业出海机会,就像上述提到的云启的被投企业,我们已经参与到了这个趋势之中。

问题二:横切生产要素,东南亚与中国的各指标对比如何?

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产业转移是一直在发生的。

从历史角度讲,自18世纪*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已经经历了4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

(1)美国南北战争后,伴随美国工业化,西欧向美国产业转移;

(2)二战后,伴随战后重建,美国向日本、德国产业转移;

(3)1970年后,伴随亚洲四小龙崛起,日本向韩国、台湾产业转移;

(4)21世纪中国加入WTO后,产业向中国加速转移。

纵观世界历史上几次重大的产业转移,我们不难发现,产业转移是顺应区域比较优势变化的过程,或者说,生产要素禀赋的*化结果,这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

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劳动力、基础设施、资本与政策三个最主要的要素出发,相对定量对比下中国和东南亚的目前情况。

(一)劳动力

A.  人口结构:年轻而易得的廉价劳动力

除去泰国的另外东南亚四国平均年龄在30岁上下,显著低于中国。叠加更高的出生率和不低于中国的劳动参与率,东南亚工厂能够随时接触到大量的年轻劳动力。根据我们内部的访谈,这些年轻易得的工人经过短期的培训,“大部分可以达到国内工人八成到九成的效率水平。”根据世界银行统计,越南人力资本指数2020年达到0.69(见下注说明),与中国和美国水平接近,这意味着越南劳动力的可获得性将预计维持长期的比较优势地位。

订单到底转移了多少?东南亚产业链转移的危与机

注:人力资本指数(HCI),用于计算投资健康和教育对工人生产力的贡献,指数得分从0到1不等,衡量今天出生的儿童作为未来工人的生产力,相对于完全健康和完整教育的基准。

此外,东南亚国家在薪酬水平上仍然具备用工成本的优势,尽管这个优势正在逐年缩小。东南亚5国*工资标准不超过250美元/月,大致相当于国内2015年水平,平均工资与国内相比低40%左右。

但另一方面,我们关注到这一成本优势正在逐年迅速缩小,仍以越南为例,目前越南年均涨薪幅度超过10%,此外,越南工资相比中南半岛周边国家,如老挝、柬埔寨,已有显著溢价。

B.成本:更高的工人管理难度

由于东南亚各国对本国劳动力的保护政策,海外工厂在当地派驻人员比例

由于东南亚各国对本国劳动力的保护政策,海外工厂在当地派驻人员比例通常不超过3%。东南亚工厂管理具备一定的挑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QyDP9qKI645wlPNjyzgDCRv8K0EAwxib77PGT2lOA5o0O7ibQfhqkn9IYM1wl5QHjzcAVxQgKMqLJuHe0FkUEYRQ/640?wx_fmt=jpeg

*层挑战来自部分用工条款根据云启访谈,类似计件工资、绩效考核等管理模式在东南亚难以推行,当地工人更愿意接受固定工资、计时工资,且用工条款必须在招工时一五一十明文写出,凡有调整,都有罢工风险。

第二层挑战来自相对宽松的生产排班习惯。根据云启访谈,除越南北部外,大部分东南亚本地工厂实行一天一班(无夜班),周末双休停产。

第三层挑战来自员工高流动性。东南亚工人群体相对自由,请假随意,流动性较高,因此工厂主不愿意承担长期培训的成本。云启访谈的一位厂长讲述了如下故事:2019年在越南建厂时,他曾招聘了14个越南人到广州学习技术,管吃管住培训了8个月,结果回到越南以后,半年内只剩下4人。从此只会在越南当地提供短期培训,当地工人也很难成为产线业务骨干。

C.劳动力素质:提升点在哪

从劳动生产率角度分析,除马来西亚以外,东南亚4国劳动生产率与中国都有不小差距,而目前劳动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国际直接投资(FDI)。从劳动力人均FDI来看,“订单转移”的主要承接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的水平都超越中国。东南亚5国中,全球半导体封测重地马来西亚为最高额,约12,013美元/人,越南3,045美元/人,均高于中国2,327美元/人。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QyDP9qKI645wlPNjyzgDCRv8K0EAwxib7YtoCuD9PHHGaPu9wUJPuc2CB3AOia4HHkJQiamcia3FnTxsLkZQuFSY5Q/640?wx_fmt=jpeg

劳动生产率的长期持续提升,离不开教育的长期投入,以及民族的奋斗精神,而这也是中国产业崛起的核心原因之一。

教育方面,东南亚5国在基础教育层面目前还落后于中国,但也在持续投入。对比中国与东南亚5国25岁以上人口教育水平,中国在高中以上学历人口占比相比东南亚并不占优势,但在初中以上学历人口占比方面,中国与马来西亚、菲律宾接近,越南约为中国2010年水平,泰国、印尼约为中国2000年水平。访谈中,不少厂长表示,东南亚年轻人对于“知识改变命运”的信仰不如中国。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QyDP9qKI645wlPNjyzgDCRv8K0EAwxib70t0yPiaT1GGLIibaYDZg4YqE0KCVHZhgsicUxdz1CNBwP9vKTC4lkicIuQ/640?wx_fmt=jpeg

文化方面,由于东南亚长期西方殖民影响,且本地代理人政府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当地人文化上西化较重。目前东南亚普遍采取半月薪制度,但仍有超过70%的工人向银行借款,buy now pay later(先消费,发工资还款)、payday loan(先借款,发工资还款)等消费金融方案非常普及。后文我们也会讲到因此对储蓄率,与长期资本积累的影响。一位受访厂长表示:“东南亚当地iPhone等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很高,很多工人使用的型号比老板的还新。”

(二)基础设施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去东南亚建厂的老板们全都表示,东南亚整体生产成本相比国内并无优势,细盘各类目,我们也能看到目前东南亚基础设施的一些不足。东南亚未来的发展上限,核心之一也是如何进一步提升生产领域相关的各项基础设施

A.  用水用电:价格、稳定性无明显优势

我们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指标来对比:每万人的电力总装机容量。中国目前在15.6兆瓦,东南亚5国除马来西亚外超过10兆瓦以外,越南、泰国都在6-7兆瓦的水平,和中国2010年水平较为接近。更差一点的印尼和菲律宾都在2兆瓦左右,缺电严重。

而从电价来看,东南亚5国均不低于国内,此外,中南半岛的越南、泰国等国家面临常态化停电,进一步加剧了生产不稳定。根据云启访谈,用水用电还会因ESG规范产生额外的环保成本。一位越南厂主表示:“去年停电超过10次,且停电前毫无预警,每次停电后,都要2~3天修理恢复供电。”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QyDP9qKI645wlPNjyzgDCRv8K0EAwxib7yc6vhibBmBH3heN28UEJz7Kjke1uwyrmtwJMibR4yqLd5JicMkJUVT6tg/640?wx_fmt=jpeg

B.  土地厂房:热带气候阻碍建厂成本的降低

以越南为例,尽管地价水平与中国相当,但后续支出远高于国内。首先是建厂成本更高,当地政府要求雇佣本国建筑公司施工,部分工程材料需要从中国进口。其次,厂房落成后,并不能享受类似国内“七通一平”的基础服务。如果想要租用现成厂房,迅速上涨的房租又成为新的难题,根据一位东南亚厂主介绍:“越南北部地区的租金已达到3美元/月/平方米,相比国内并没有明显优势。”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QyDP9qKI645wlPNjyzgDCRv8K0EAwxib7YwbW3oOcnEqMSH08zyzR6Fibn58KArTsicwF0ZMA2iagFaMJjib6P2ibxNg/640?wx_fmt=jpeg

不可忽略的是,东南亚5国均处于热带地区,受限于更高的降水量与更频繁的极端气候,单位面积的基础建设投入远高于温带地区,且需要遵循更严格的安全措施。一位当地厂主在访谈中表示:“越南建厂需要打10米以上的深地基,且厂房楼层数有严格限制。”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QyDP9qKI645wlPNjyzgDCRv8K0EAwxib7BV0BqjEHnxLib0j3qia0d802de3rmH6Pa7sZ1bJ3EmpzK5ucZozSfFOw/640?wx_fmt=jpeg

C.  物流网络:道路系数相当于中国05年前后的水平

东南亚5国,尤其越南的工业化生产,主要以工业园区形式,来自中国、韩日等地区的上游原材料及零配件由海运输入,下游运往美国、欧洲、韩日的商品再通过海运输出,东南亚本地客户占比很低,因此物流结构上高度依赖海运,港口密集。

相比于发达海运,东南亚5国的公路铁路基建落后岛屿结构同时阻碍了高速公路、高铁覆盖率的提升。我们也定义了一个简单的指标来对比:道路里程/单位国土面积(道路系数)。综合来看,高速公路、铁路建设不足。目前越南的高速系数和中国2004年时的水平接近,铁路系数与中国2010年水平接近,物流成本占GDP比重较大,超过中国2010年水平。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QyDP9qKI645wlPNjyzgDCRv8K0EAwxib7MvAZjZaloRKmsktePWgQsibCUZQ4ZMlTANBStpkoML8DBJicmyDoCiaQg/640?wx_fmt=jpeg

访谈中,我们邀请一线工厂主提供了一些当地路况的照片如下。目前的路况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汽车摩托混行,工人上班大多站在轻卡后斗取代公交。像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凭借发达高铁高速网络,周边劳动力1小时内上百公里快速往返的情景,在东南亚大部分地区难以实现。长期来看,发达陆运对劳动力快速转移、产业链协同的作用难以用海运替代,东南亚道路基建仍然任重道远。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QyDP9qKI645wlPNjyzgDCRv8K0EAwxib7ib7CRogv2GHpoMLDFSNpSsQFwMsnUucCfkaOm9fed3wicn78RV3IJPUg/640?wx_fmt=jpeg

D.信息化:数字化程度不足

东南亚本地化服务目前能完成基础的装机通网,但是在软件层面难以提供有效技术支持。访谈中,我们发现中国厂主对东南亚本地软件服务商知之甚少,工厂日常使用的ERP、WMS系统都采购自本国厂商,线上远程完成维护。根据Gartner统计,东南亚5国的SaaS支出水平相比中国仍有较大差距,最高的马来西亚仅约中国的10%。叠加相对充裕的劳动力供给导致更低的信息化付费意愿,东南亚国家数字化仍有较长道路要走。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QyDP9qKI645wlPNjyzgDCRv8K0EAwxib72s8S1G24ajiad2xNGW611lkwU5Wicqb7SWEXIFEoUysLmjO55lFoUVKA/640?wx_fmt=jpeg

如果将发电、厂房、物流等视作基础建设的“硬件”,东南亚仍需巨大规模基础建设投资以支持长期增长。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统计,从2016年到2030年,东南亚经济体每年需要2,1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是影响东南亚各国发展潜力十分重要的一点。

除“硬件”投入以外,政党、宗教、民族等“软件”层面的因素不容忽视。东南亚合计6.5亿人口,但受限于特殊的政治文化环境,难以聚合类似中国的统一大市场。内需层面,终端需求是产业聚集的根源驱动力,大市场对产业链有着不可替代的虹吸效果。将中国的工业产出分解,解决内需占比高达66%,其余22%为出口配套产业链,外需占比仅为12%,庞大的终端需求使得提供相关服务的产业链选择留在中国。

(三)资本与政策

A.近期看,政策面+FDI推动东南亚快速发展,中国也提供积极助力

东南亚目前取得的高速增长,离不开当地政府积极采取发展优先的战略,实行了一系列利好外资政策,努力改善营商环境。例如,越南政府在犯罪率持续下降的社会环境下,面向海外投资者所出台的一系列降税政策(e.g. 对“两头在外”的外资企业不征收增值税;缩短企业创办时间)。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QyDP9qKI645wlPNjyzgDCRv8K0EAwxib7IRjne7rwHKGFwczknK5gicKysAVbeKF7sZyKF4uXqib0WoCQ53aoKNvg/640?wx_fmt=jpeg

另一个增长的助力推手来自海外FDI。深圳国资委、新加坡政府等机关部门都在东南亚投资设立工业园区;三星、富士康等大型企业也在东南亚建设2~3万人规模生产基地,这些工厂自动化程度高,不乏“黑灯工厂”。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从不是东南亚发展的旁观者,中国通过FDI、贸易、移民、业务出海、海外创业等多个维度,在东南亚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是东南亚5国*贸易伙伴、*进口国、前三大出口国、前七大FDI来源国。过去10年间,中国以“承包工程”的形式,向东南亚5国输出承包金额增幅超过150%,*规模超过200亿美元。

此外,东南亚出海热度持续提升,2021年东南亚创业企业融资规模接近140亿美元。我们关注到更多的创业者将东南亚作为目标市场,一批拥有国内供应链和工程师优势的企业,也在将东南亚作为重要的业务增长点。

B.  远期看,除FDI外东南亚5国的资本积累面临诸多挑战

贸易顺差:转口贸易拖累,贸易顺差低

如前文所述,发达的转口贸易意味着东南亚国家生产商品的本地消化力有限。以越南为例,进出口总额接近GDP的1.8倍,但贸易顺差仅为贸易总额1%,实际赚到的外汇仅是“零头”。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QyDP9qKI645wlPNjyzgDCRv8K0EAwxib7bvRe70Loe8Z8xNYlfKDJiab3smGOC5bWVd22MsT7hlsmFA8KbgVckeg/640?wx_fmt=jpeg

居民储蓄:高消费带来低储蓄,居民储蓄率与欧日类似

高储蓄率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意味着多的资本投入发展。受当地文化影响,目前东南亚5国储蓄率并不高,越南储蓄率23%,5国储蓄率为25%,与欧盟、日本接近,远低于中国的43%。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QyDP9qKI645wlPNjyzgDCRv8K0EAwxib7NSwBvfzCddcN6ibV9PU2Kqs9nZLYbWibNnhiaAzlFzI2bTFy18TXmKHYQ/640?wx_fmt=jpeg

财政政策:税收、债务为主,难以复制中国土地财政

除了越南,东南亚5国均实行土地私有制。即使是越南,想要借鉴中国“卖地+基建+土地升值”的土地财政循环模式,仍有很大难度。越南政府投资基础建设,主要依赖财政税收、证券发行等传统渠道,卖地仅占很小比例。2021年越南土地使用收入对财政收入贡献为10%,远低于中国的43%。

民族品牌:世界500强仅3家

东南亚高度依赖转口贸易与FDI带来的另一个弊端,是本土品牌的弱势。目前东南亚世界500强仅占三席(分别为来自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的石化国企),越南、菲律宾均无上榜。而中国在2010年时,也有54家。目前已经135家。

C.国际关税与疫情后多元化供应链布局,仍是东南亚国家核心优势

受到地缘政治的影响,2018年-2019年间,有很多工厂在欧美客户的要求之下被设置在东南亚。东南亚国家近年来与美国、欧盟、日本之间达成的更优惠的关税政策,进一步推动了厂主将部分产能部署在东南亚。

近年来,美国、欧盟、日本都在致力推进与东盟国家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其中,日本与东盟签订的全面经济伙伴关系(AJCEP)于08年底生效,取消所有关税细目87%的关税;欧盟在18年与越南、新加坡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加上范围更广泛的区域组织,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东南亚出口欧美日韩的关税优惠明显。

另一方面,疫情、俄乌冲突等突发因素,导致跨国公司对供应链安全性权重增加,效率至上的单一供应链向多元化,N+1供应链体系转变。美国、欧盟、日本都在2021年公布了供应链多元化计划,许多过往以中国为主要供应方的跨国企业,也开始在“中国+1”思路指导下,在临近的东南亚国家部署部分产能,这也在客观上推动了东南亚的产业转移。

我们关注到,尽管全球产业链处于持续重构中,但决定全球供应链格局的核心逻辑并未改变,产业链最终会依照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形成区域集群。中国与东南亚的要素对比,仍将作为产业转移的根源动力,在很长一段时间持续。

从目前来看,无论是劳动力、基础设施、资本与政策,东南亚在各项生产要素上都还需要持续提升,横向比较下,中国的全球优势供应链依然明显,202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相当于美、日、德三国之和,在全球具有*优势,东南亚5国短期内很难超越。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QyDP9qKI645wlPNjyzgDCRv8K0EAwxib7DNcaFhJNn0x5o5emOxTk7KzOyBjIHaodJ6qaU7juFDYGmcAicpicduGA/640?wx_fmt=jpeg

另一方面,我们也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在产业升级道路上,还有自身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内,如何突破中低端制造的国际分工定位,实现高科技制造业的国产替代,彻底解决“卡脖子”;对外,如何突破政治形势的封锁,建立贸易生态体系,这才是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QyDP9qKI645wlPNjyzgDCRv8K0EAwxib7dOicHlr3R9vMdVyvwGsIIeiaQL5ODznCYpr6qDwhLemjtT2p6YSj3lSQ/640?wx_fmt=jpeg

图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利用外资占比超过1/3,研发支出超4,000亿且加速增长。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QyDP9qKI645wlPNjyzgDCRv8K0EAwxib7hFFrw1FXjeENZuIRr077rPoKmpQZibiaKq2dcYfH9qos8u0x7ooj8ktA/640?wx_fmt=jpeg

如上图,我们总结了一些核心的对比数据。我们相信基于这些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我们能更清晰的看到目前的实际状况。

我们依然非常积极看待中国门类最齐全的供应链,最*的供应链基础设施,与统一大市场规模,在现阶段无可替代,在长期也将持续有竞争力。同样,我们相信东南亚与中国的比较与竞争仍将长期存在,更坦然而动态的去长期关注,发掘其中的新机会,不管是中国自身的产业结构变革的机会,还是在东南亚新兴市场的增量机会。

事实上,云启与其被投早加入出海大势已久。除了中国*的纺织供应链科技公司百布、中国*的国际物流科技公司环世物流,诸多优秀被投企业在东南亚的出海业务持续实现增长,代表企业有服务东南亚市场的小语种智能客服公司Wiz.AI,擎朗机器人、酷家乐、PingCAP等企业的海外业务订单也在迅速增长。此外,我们也投资了一些专门服务出海企业的基础设施公司,比如跨境收支的XTransfer,跨境电商ERP积加,全球化用工管理的PayinOne,外贸营销解决方案询盘云等。

图片包含 图形用户界面 描述已自动生成

出海如同一个正在奔赴的冒险,一段终将经过的逆旅。云启团队今天所做的努力并不是为了化身为企业出海中指明具体方向的灯塔,而是想通过科学分析数据与一手材料,定格下能够为勇敢的出海者提供方向形势判断参考的“星象”。

为了实现更有效的分析,“产业链转移”这个课题下的两大主体——东南亚与中国,以及它们之间的比较就无可避免。知己知彼也并非一定为了在缠斗中争得头破血流的胜利,建设性的比较来源于我们的关切,我们的关切来源于人们对业务流畅、生活稳定、社会发展持之以恒的追求。

Yes, we do care.出海不仅是具体的行动,更是明确的态度。它意味着有一群从祖国大地上开眼看世界的人们,既不轻易被迷梦所哄骗,又不受阴谋论的惊吓,他们正在努力克服偏见,审视流言,怀抱着巨大的勇气去面对持续变化的机遇与挑战。

特别鸣谢多位对本报告给与素材和访谈极大支持的云启大家庭企业和行业朋友。如需获取报告原文,请关注云启资本公众号。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投资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