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创东方,一家本土VC十五岁

一家本土VC变迁:创东方的历史,也是中国本土创投发展的一缕缩影。
2022-08-16 15:12 · 投资界  杨文静 刘全   
   

2020年3月11日,创东方内部的多个微信群被“金博股份”刷屏,肖水龙依然记得,那一天金博股份科创板成功过会的情景。

这是创东方的第一个天使轮项目。时间回到2007年8月,肖水龙创办创东方后不久,金博股份进入投资团队的视野。当时金博项目刚刚走出中南大学的实验室,研发资金短缺,经营难以为继,面对这样一家还没有明显商业火花的研发项目,创东方内部意见不一。犹豫之际,肖水龙拍板出手,“投资必须面向未来,而未来必然诞生于最新科技。”

此后,创东方一路相伴并全方位赋能,陪伴创业团队走过项目成长过程中的风风雨雨。2020年5月,金博股份正式登陆科创板,开盘大涨133.05%,创东方账面回报一度超过200倍。这一天,肖水龙等了13年,用13年时间打造一个超级爆款。创东方合伙人周星对肖水龙的一句话印象深刻:“投资是技术也是艺术,看得到风险但冒得了风险。”

金博股份只是创东方庞大科技投资版图的一角。此外,还有东方财富、和而泰、星源材质、伯特利、极米科技、科思科技、铖昌科技、企 查查、网宿科技、美好创亿、安必平、鑫华半导体、阿达智能、安培龙等经典案例……过去的十五年,创东方经历了两个完整的5+2基金周期,走过中国本土创投行业的高光与低谷。

创东方的历史,也是中国本土创投发展的一缕缩影。

一家本土VC变迁:

他从同济校友开募第一支基金

创东方的故事,始于创始人肖水龙。

1988年,肖水龙从同济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了深圳国际信托投资总公司(简称“深国投”)。四年后进入了深国投投资部,不久就被派往下属企业信托地产任副总。

这里有一段小插曲:彼时,其所开发的湖景花园商业裙楼面临着“卖不出、租不掉”的窘况,肖水龙抓住了美国沃尔玛欲通过深圳进入中国的大好机会,通过完善设施成功地把沃尔玛请入了三层裙楼,开设了沃尔玛在中国的第一个SUPER CENTER,深国投也顺势成为了沃尔玛合资公司的股东。后来,肖水龙担任了合资公司的董事,观摩和学习了如何做买卖做生意。

1999年,肖水龙有幸被派到美国去学习投资,一年后回到公司。他琢磨如何把在纽约学习的投资知识用到工作中去,为公司发展再做点贡献。

这是肖水龙创投生涯的第一个起点:他拿出一个分析报告,请领导支持投资了长园集团,投资金额为4000万元人民币。而且,创新地采取了债转股方式,直接将长园集团本来准备还付的资金转换成了股权。深国投除了很快拿到了分红近2000万元人民币之外,最终通过转让上市后的股权获得超过50倍的巨大投资回报。

创东方创始人、董事长 肖水龙

2007年6月1日,中国创投行业迎来里程碑式时刻——新修订的《合伙企业法》正式施行,这意味着创业投资在国内有了坚实的制度基础,本土创投开始大举登上历史舞台。

肖水龙惊喜地发现,有限合伙基金就类似深国投的信托投资计划,实际上也是“受人之托”的管理资产。由于当时深国投刚被央企华润集团改制控股,在这关键的历史机遇来临之际,时任常务副总裁的肖水龙满怀对深国投的感恩之心,满怀对中国创投行业未来发展的憧憬,毅然辞职离开了奋斗二十年的深国投。2007年8月21日,创东方投资正式成立。

世界位置上,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也是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地方这是肖水龙为公司取名“创东方”的缘由。

开门第一件事是募资。当时国内人民币基金募资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机制,所有新生机构都在摸索门道,创东方的第一支基金——创东方成长合伙基金,就是肖水龙的同济校友、老乡、前同事、好朋友一人一百万、几百万,七拼八凑凑出来的。

“那个时候,本土机构还很少,大家都缺乏募资投资经验,摸着石头过河。”回想起当年的场景,肖水龙依然感慨。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资本市场风声鹤唳,投资界流传一句名言:“多打球,少投资”。创东方内部也有分歧,但肖水龙认为此时正是出手的好时机,为此他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题目为《理性看形势,坚持做投资》,强调不能因为金融危机而将投资停顿,有好的项目更是要大胆投资。

凭借着这一份笃定,创东方第一支基金投出了康芝药业、江西华伍、先河环保、成都天保和星源材质五个项目,而且日后非常幸运地全部实现IPO退出,从而一举奠定了创东方投资在本土创投江湖的地位。负责医疗健康板块的合伙人卢刚坦言:“肖董投第一个大健康项目康芝药业就成功上市,这样的命中率在当年业内并不多见。”

2009年10月30日,万众期待的创业板开锣声在深圳敲响,和大多数深圳本土创投机构一样,创东方开始迎来了退出大爆发。但随之而来的“全民PE”令肖水龙记忆犹新——随着创业板登场,Pre-IPO一夜暴富的神话传遍了全国,民间也开始显现对PE股权投资前所未有的热情。

然而,好景不长。从2012年年底开始,证监会暂停IPO审核长达13个月。随着IPO暂停,被投企业上市遥遥无期,一切被打回原形。2013年,整个行业迎来了大洗牌,国内90%的PE投资机构面临倒闭或转型的危机,本土创投举步维艰。

肖水龙预感到了这一切会发生,“全民PE热,一个好项目常常引来数十家机构争抢,叫价最高的项目甚至超过30倍PE,完全背离了价值投资,实在不敢出手。”正是这一份谨慎,让创东方受到的波及甚小,但转型已经迫在眉睫。肖水龙主导内部团队反复研讨后,最后取得共识——将创东方的投资阶段向前移动,进入VC阶段。

“这是一次攸关生死的转型。”肖水龙庆幸当年的决定。反观不少和创东方同期成立的本土创投机构,最终熬不过周期的考验渐渐销声匿迹。

时至今日,创东方管理着规模超230亿元人民币的基金,专细化布局有条不紊地铺开,深耕“三大一新”领域——大IT、大健康、大消费和新制造,累计投出近300个项目,其中三分之一的项目已经成功通过IPO、并购等方式退出,持续跻身本土创投一线阵营。用创东方合伙人谢玉娟的话来说:“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这是创东方传承下来的气质。”


创东方,一家本土VC十五岁


新基金老LP复投率超50%

投科技是件浪漫的事

“业绩才是硬道理。”这是创东方管理合伙人金昂生经常说的一句话。金昂生是创东方的第一位对外招募的高端人才,迄今已和肖水龙搭档超过14个年头。就在前几日,沪市主板上市公司伯特利的股价恰好创出历史新高,总市值突破400亿人民币,此前他曾连续两轮押注伯特利。

在进入创投行业之前,金昂生曾任职于国内知名通讯技术企业中兴通讯,在商务、市场、销售、产业投资等板块担任重要职务,有着10多年的一线产业实践和管理经验。

2007年底,由于看好创投行业前景,他毅然离开了如日中天的中兴通讯。在考察了当时深圳为数不多的创投机构后,金昂生选择加入创东方,成为公司第一批拥有扎实产业化背景的投资团队成员。

“管过生产、值过夜班;干过市场、跑过销售。”正是由于有十几年的实体产业工作历练,清华大学工科毕业的金昂生对科技类企业情有独钟,用他的话说,投科技是一件浪漫的事。“每个行业都有各自固有的行业特性,深刻理解这些行业特性是做好科技型企业投资的重要基础。每家企业有着不同的品类,处于不同的产业导入周期,投资人需要考察和评估的体系也不尽相同。创新研发能力和市场前景一直都是考察分析的重点。”

创东方管理合伙人 金昂生

创东方第一次投资伯特利公司是在2012年。

当时,汽车安全相关的电子产品刚刚起步,汽车安全系统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在燃油车时代,汽车安全系统是汽车五大核心部件之一,直接影响汽车的核心性能,进入门槛极高。伯特利专注于汽车制动系统的研发和生产,已具备产业化能力。创始人袁永彬博士有着全球化的专业技术历练和产业视野,多方综合因素促使金昂生很快地推动并投资了伯特利。

2016年初,伯特利在新三板挂牌时做了IPO上市前唯一的一次增资。随着持续的研发投入,伯特利的EPB产品(电子驻车制动系统)和其它汽车电子产品开始获得整车厂商的青睐,铸铝转向节等轻量化产品也开始大放异彩,金昂生果断地追加投资,成为唯一一家对伯特利连续进行两轮投资的创投机构。

多年深耕终成正果,伯特利厚积薄发,在2018年4月份凭借靓丽的经营业绩于沪市主板IPO上市。

2019年下半年,作为国内制动部件龙头,伯特利在国内率先发布线控制动系统WCBS,是中国品牌首家发布 ONE-BOX 架构的企业,也是国内首家实现规模化批产和交付的线控制动供应商。线控制动系统是ADAS(汽车辅助驾驶)和智能驾驶的重要执行部件之一,线控制动产品WCBS的技术优势,为伯特利迎接汽车智能化市场的黄金时机奠定扎实的技术和产品基础。

随着伯特利技术产品和业绩的双丰收,公司市值一路上涨。创东方投资伯特利也收获了一笔丰厚的回报。

如今金昂生已是创东方资深管理合伙人,带领团队负责先进制造和硬科技领域的投资,沿着手机产业链、新能源产业链、科技消费品产业链等布局。一身儒雅学术范,这是大多数人对金昂生的第一印象,这与肖水龙常说“我是农民的儿子”的朴实憨厚气质形成了互补。

金昂生强调,创东方要做一家科技型创投机构。在他看来,技术驱动带来的投资机遇正在爆发,正如从3G到5G,再到近场通信和卫星通信,技术迭代的时间不断缩短,各大平台性技术成熟后又相互叠加出新的品类。中国正在由“制造中心”向“科创中心”的高地转变,由此进一步衍生出了产业链的迁移。新的产业环境下,创投机构看好的项目公司必须拥有国际化视野和海外市场拓展的能力。

将这些行业观察落实到投资上,便是创东方的投资策略之一——着眼于“专精特新”拥有全球化能力的公司。具体而言,“专精特新”承载着关键技术的突破,并完善产业链和供应链短板的任务。最近几年,金昂生带领的投资团队重点关注硬科技、先进制造、新材料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布局。

每当聊起先进制造的话题,金昂生便会兴致极高,滔滔不绝。2021年,他执掌团队主导的创东方先进制造三期基金落地深圳龙岗。基于创东方团队过往在先进制造领域的出色成绩,此次老LP的重复出资率超过50%,连续出资创东方三支基金、四支基金的投资人LP不在少数,这样的LP认可度在同行中并不多见。

负责创东方募资工作的合伙人郭冬华此前为金昂生主管的基金募资,“业绩摆在那里,募资时不用说太多话。”

投早投小投未来

风险投资不是冒险投资

2010年的一天,肖水龙收到一封电子邮件。邮件的标题是一句话:“同姓、同乡、同校,能否有幸同事?”没过多久,肖水龙让HR联系了这位发件人,于是肖珂来到了创东方。

肖珂来自江西,从同济大学硕士毕业后,任职于深圳民太安保险公估集团,积累了近10年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基于此前被创投机构投资的经历,肖珂一直对创业投资这一行有着浓厚兴趣。在网上把深圳的创投机构搜索一圈后,肖珂发现了与自己颇有“缘分”的创东方,随即向肖水龙的邮箱投了简历。

创东方管理合伙人 肖珂

进入创东方的前4年里,从募资学习到参与项目调研,再到独立主导项目,肖珂一步步做到管理合伙人的位置。放眼国内老牌创投机构中,肖珂算是管理合伙人中为数不多的年轻面孔。当初在创东方转型VC投资的过程中,肖珂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那是2014年,中国的移动互联网行业风起云涌,阿里、京东、微博等耳熟能详的互联网巨头相继赴美上市,中概股迎来前所未有的大丰收。此时,连接互联网终端的智能硬件开始风靡创投圈,错过TMT的投资人,开始将这一赛道看作下一个风口。

在相关赛道调研和放弃了二十多个项目之后,肖珂又满怀激情地接待一个新项目——极米科技。这是一家专注于家用智能投影领域的年轻创业公司,产品以“无屏电视”替代现有传统电视为目标。肖珂第一次见了创始人,却被估值吓到了——当时公司刚刚成立不久,估值却要2个亿。

如此高昂的早A轮要价,也让不少投资机构同行望而却步,但项目团队对自己的综合优势十分自信,肖珂多番商量,极米科技创始人依然分毫不让。

估值砍不下来,当时创东方内部投决难于达成一致。对于一群刚从PE转型过来的投资人,拒绝的理由比较简单:极米科技的项目阶段太早期,而估值却太高。肖珂记得有一个细节:当时有不少同行机构和创东方一起接触极米科技项目,但几家同行机构犹豫再三后还是放弃了,转而投了极米科技的竞争对手,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对方的投后估值有明显优势。

在肖珂看来,首先,当时智能硬件是一个很火爆的概念,不少创始人为了智能而智能,把周遭的日常用品全部加上蓝牙模块然后接入APP,创造了一些并不被消费者接受的伪需求。最终能跑出来的产品,一定是摒除这些噪声之后的真正价值创造者。对投资人来说,这就考验项目背后的筛选逻辑:究竟是选择风口,还是深挖价值。

第二、智能硬件不是一个纯流量、纯软件的概念,这一点和互联网、TMT的思维不同。智能硬件的关键核心还是硬件,那么在这一领域,美元基金的传统优势就不再突出,给人民币基金提供了布局机会。

第三、智能电视一定会替代传统电视,但智能电视的投资逻辑与财务模型和智能手机有本质差别。而无屏电视相比智能电视在业态上更接近手机,模式更轻,并且因为可移动,使用场景就有了广阔想象空间,使这个品类的模式更容易成立。当时市场上的类似产品定位其实是投影仪,用户体验并不好,钟波的极米团队却是把产品以电视为定位进行打造。

优秀的产品力使肖珂相信这个品类一定会跑通,而且他在与创始人的多次交流中发现,极米科技与其他同品类友商有着显著差别,创始人对行业的理解,对产品的执着和对技术的追求,都是独树一帜,这使得肖珂坚信极米团队一定能使这个项目做成功。

“既然这条赛道上一定会跑出一家公司,那不如咬咬牙,那就投最贵的项目也是最好的团队。”

于是肖珂决定去说服投决委。肖水龙衡量再三最终拍板,创东方以2亿元人民币估值投进极米科技的A轮融资,后续配合企业进行了多轮追投。事实也证明,极米科技凭借独特的认知和开发能力,开创了无屏电视这一品类,成为智能投影的代言人,“品牌即品类”。2021年3月,极米科技成功登陆科创板,目前市值超250亿,这个项目给创东方带回丰厚回报,也是在VC阶段的经典一战。

创东方是最早开始布局硬科技投资的创投机构之一。为此,肖珂重点谈及了当前市场环境下打法的变化。当所谓“硬科技”投资由冷清变得狂热时,大量机构选择投早投小,大幅推高了早期项目估值,以芯片行业为例,估值没有几十亿仿佛都不好意思与投资人交流。

但这种短期内资金大量流入压缩了未来可能获得的收益空间。作为商业化的投资机构,要实现高成功率、快速回报的目标,一定要学会选择在产业化的关键节点进行助推,市场、技术、团队等各个方面都Ready的项目才是创东方追求的投资标的。

创东方工科背景、实业经历的这样一群投资人,依靠自身的识别和判断能力,在恰当的时间进入确定性更高的项目,为LP保证投资效率,这是投资稳健发展的安全垫。肖珂说,“风险投资不是冒险投资,我们投资的底层逻辑是基于产业化的确定性和业务的增长,单纯堆估值或者只是简单地在技术上‘炫技’的项目我们是不投的。”

下注中早期科创型项目,是创东方日后一直坚持的投资理念。肖水龙将多年以来的成功经验凝炼成一套与众不同的投资方法论:广深高速进出行投资七字要诀,既揭示了科创投资的要点,也是创东方的投资准则。七字诀意为“市场广阔性、创新深厚性、团队高配性、成长快速性、进价合理性、出价满意性和投资可行性”。

从本土创投的蛮荒时代走来,创东方一直扎根本土,在中国硬科技投资赛道中占据一席之地。

更大的危机感源自于内部

本土创投传承之路

与美元基金的百年历史相比,人民币创投基金的历史似乎还很短暂,在这快速发展二十余年里,创投人才培养和传承都缺乏本土化的参照。

眼下,人们对一级市场充满着前所未有的焦虑。相比于不容乐观的外部的环境,肖水龙坦言更大的危机感源自于内部,来自团队的部分成员的成长速度满足不了公司发展的需要。

随着创投机构竞争激烈,争抢项目的一幕屡屡上演,创投机构唯有领先别人挖掘到优秀项目,才能生存发展。人才是企业的核心资源。在公司一直善于业务风控和内外协调的总裁、管理合伙人阮庆国透露,目前创东方团队有70人左右,其中60%都深入到了一线,40%在中后台。

在团队培养上,阮庆国提出一个要求:创东方投资线上的所有团队成员,都要努力打造自己的核心投资能力,能够多路径触达所负责板块最精最深领域,及时链接挖掘到里面新出现的优秀团队优质项目。

创东方总裁、管理合伙人 阮庆国

阮庆国举例说:“一个投资经理如果仅仅只是做项目,通过主管和其他团队成员推荐的项目来调研,按部就班地整理数据、写投资报告,再走公司上会流程,最终投决会投票,那么他只是在不太高级的业务层面上做工作,创造价值十分有限。如果他想往更高级的业务层面突破,乃至在整个行业机构PK中实现出色的投资业绩,那么就需要有持续不断发掘优秀项目的能力。”

团队的结构与建设以及新老传帮带也是公司关注的问题。如今,年近六旬的肖水龙快到法定退休的年龄,交棒的话题开始在老牌机构内部频频提起。今年肖水龙和深圳几位本土创投机构老大聚了一次,期间大家不经意聊起了退休话题,有大佬袒露了退意。

不过,肖水龙的规划却很明确:“我还想至少再干15年,可以干到75岁。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团队成长得又快又好。”

在创东方合伙人曹牧的印象中,肖水龙精力一直很旺盛,每次两人一起出差,“不论压力有多大,董事长一上飞机倒头就睡,飞机一到立刻清醒,马上投入到工作中。每次出差,整个团队基本都要一起工作到深更半夜,但肖总不论何时永远都是精神抖擞,激情满怀。”

过去十五年,创东方和肖水龙经历了中国本土创投的浮浮沉沉。所谓人生如茶,一个人终会经历浮在水面、立在水中、最终沉入水底三个阶段,创投亦是如此。

“如今的创东方到了什么阶段?”

我们还立在水中,永远都在路上。投资就是人生使命,就是一场修行。”肖水龙语气沉稳而平静。回望过往的投资生涯,他的总结朴素却带着一丝感性:“因为热爱,所以专注。因为专注,所以精细。因为精细,所以成功。”见惯了无数风浪,他率领团队开始踏上下一段征途。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杨文静 刘全,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08/498409.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