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不仅站在全球化的十字路口,同时也正站在产业的拐点之上。
导读
壹 ||世界半导体大会始办于2019年——正值全球半导体刚刚出现裂缝的一年,当2022年这一论坛第四次举办之时,这一裂缝明显扩大了。
贰 ||临芯投资董事总经理顾萌认为,半导体正处在战略性和周期性叠加的关键节点,呈现出“冰与火”的特征,战略性是指半导体是电子信息工业的基石,正在被各国视为战略产品,周期性则是产业本身的属性。
叁 || 在分裂和周期变化的节奏下,寻求*可能的合作依然是应对之策。
8月18日下午,台积电的4位高管陈芳、商智渊、郑茂朋、苏华赶到南京市的国际博览会议中心,距离开场还有一刻钟的时间,全场坐满了人,高管们明明是提前到场,却像是来迟了一样。
台积电专场论坛提前开始,参会者来自华为、vivo、本土芯片设计厂、地方招商局和投资者,比上午高峰论坛的人群还要密集。
这家占据全球一半以上产能的半导体公司正在进行3nm芯片量产的最后冲刺。围绕这家企业和其背后的半导体供应链,则站在了政治和商业的暴风之中。
一周前,美国正式签署了芯片法案,法案总价值2800亿美元,其中527亿美元将用于芯片补贴,增强美国本土半导体制造,并限制先进工艺流向中国。
而此前日本、欧洲和韩国出台的产业政策尽管未有如此明确的排他性,但也均强调了本土半导体制造能力的建设。
半导体的辉煌10年是全球合作的产物,在其走向市场下行周期的关口,也同时站在了全球化的十字路口。“我们正在见证半导体行业风向的变化,这会给经济带来损害,所以,这个时候是筑起高墙,还是利用变革之风,继续展开工作,我选择后者。”美国信息产业机构(USITO)总裁缪万德说。
台积电在过去一年供应了12000种不同的半导体产品,这些产品来自于上下游的通力合作,包括众多IP设计伙伴和原料供应商。“没有的事”,“我们今天来,一直在强调跟大家的合作”,“只要想合作,没有做不到的,等到合适的时机自然有合作的机会”,在台下,当被问到会不会减少对华的投资、不跟中国企业合作时,台积电的一位经理说。“台积电一直以来成功的秘诀就是齐心合作。”台积电(中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陈敏在主论坛上表示。
产业链分裂变局
“这次盛会召开在美国芯片法案、组建Chip4联盟对中国半导体造成挑战的大背景下”,8月15日,在2022年世界半导体大会主论坛中,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罗群表示。
世界半导体大会始办于2019年——正值全球半导体刚刚出现裂缝的一年,当2022年这一论坛第四次举办之时,这一裂缝明显扩大了。
2022年当地时间8月9日,美国正式通过了《2022年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计划未来五年对半导体提供合计527亿美元的政府补贴,且禁止获得补贴的企业10年内在中国或其他相关国家进行实质性扩张。Chip4(芯片四方联盟)则是由美国推动的,拟建立包括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在内的芯片联盟。
当地时间2月8日,欧盟委员会公布备受外界关注的《芯片法案》,计划大幅提升欧盟在全球的芯片生产份额。
根据该法案,欧盟将投入超过430亿欧元公共和私有资金,用于支持芯片生产、试点项目和初创企业。其中,110亿欧元将用于加强现有的研究、开发和创新,以确保部署先进的半导体工具以及用于原型设计、测试的试验生产线等。
缪万德在会上称,大多数项目(各国产业政策)都是超越纯商业目的,是国家为了国防和安全来推动产业,这就使问题变得有些复杂。
“我们的行业必须重新致力于公开、公平的竞争,为了使供应链更有弹性,我们必须有一种模仿供应链弹性的精神。不要让不安全、猜疑和战争遮蔽前进的道路。”缪万德说。
方正证券在一份研报中提出,各国芯片政策的推进,意味着全球半导体行业发展基调的改变:将由自由市场竞争,转向国家资本主导扶持。
方正证券表示,拉长来看,2010-2017年是全球化的蜜月期,各国以自身的比较优势参与半导体的大分工,美国企业做Fabless(无晶圆厂,只做芯片设计)、到中国台湾找晶圆代工和封测,到韩国找存储器、到日本找半导体材料和设备,做出的芯片最终搭载到中国的消费电子。
直到2018年格局开始分化,形成了三大阵营:美国、中国,以及独立于中 美的中间势力:欧洲的光刻机、日本的芯片材料、中国台湾的晶圆厂、韩国的存储厂,构成一个中间的循环体,既能对美国、也能对中国大陆进行外循环。
方正证券表示,2022年《芯片法案》落地,叠加美国准备推出CHIP4联盟,产业会形成中、美两大格局,美国会在Fabless基础上,补全晶圆厂(中游制造)和半导体设备(上游),重新开始内循环,而中国大陆也会以fab厂自给自足为基础,重塑一个内循环格局。而日本、欧盟等大量的中间循环体会消失。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于燮康表示,半导体是一个典型的全球化合作的行业。各国的半导体政策计划,把中国看作未来长期的战略挑战和竞争对手,这与全球半导体产业多年来形成的公平、开放、非歧视的共识背道而驰。
“如今形势下,全球化布局的重组已在所难免。”于燮康说。
一位本土封测厂负责人对经济观察报表示,过去全球市场都以商业为先,现在各国都有加强产业政策的风向。供应链会进一步分裂,但令人担心的是,局势并非是两个阵营那么简单,而是走向四分五裂的状态。
该人士称,从企业角度,过去考虑与客户、伙伴的关系,如今还要考虑更多。
云岫资本合伙人兼首席技术官赵占祥表示,今年上半年半导体投资的活跃度下降,尤其美元基金出现了下降,受到外力加持,一些美元基金甚至有撤离半导体的趋势。从币种来看,未来人民币基金,特别是国家队的活跃度会凸显。
“十字路口”叠加“拐点”
在二季度财报会上,台积电总裁魏哲家说:“2023年开始,半导体会像2015-2019年那样经历一个下行周期,客户对芯片库存的调整,至少会持续几个季度。”
华润微副总裁马卫清表示,今年6月是一个值得警惕的时间拐点,销售额继续增长,但销量环比下滑,打破了半导体一直以来的量价齐升。
“销量增长小于销售额增长是行业进入衰退期的一个标志。接下来产业可能进入调整期,转入量价齐跌。”马卫清说。
半导体不仅站在全球化的十字路口,同时也正站在产业的拐点之上。
中芯聚源董事总经理王蓓蓓认为,半导体的周期和钢铁、煤炭的周期不同,高科技周期更多是伴随技术迭代和创新,如消费电子的下滑不只与消费信心下滑有关,更多是技术迭代。经过这一轮周期,市场会留下高质量企业。
临芯投资董事总经理顾萌认为,半导体正处在战略性和周期性叠加的关键节点,呈现出“冰与火”的特征,战略性是指半导体是电子信息工业的基石,正在被各国视为战略产品,周期性则是产业本身的属性。“资本必须辨析出哪些是火,哪些是冰。”顾萌说。
合作应对
中国集成电路进口仍然在增长。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量同比下降10.4%,但是进口却同比增长了5.5%,达到1.35万亿元,超过原油成为*大进口商品。
对于中国,半导体很重要,对于半导体,中国也很重要。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珂表示,整体来看,中国的市场规模是美国的2倍,中国的产能(偏中低端产能)也是美国的2倍。美国限制的方向在于先进芯片的合作,但是数据上看,10nm以下制程(属于先进芯片)仅占全球半导体产能5.9%份额。
李珂表示,半导体技术在不断演进,但是成熟芯片技术并没有被淘汰,先进技术主要满足智能手机,但是在更多的长尾市场,如汽车电子、工业控制,成熟芯片的发挥空间很大。所以中国大陆可以在成熟芯片上加强发展,夯实特色工艺,去服务更多元、长尾的市场。
李珂认为,尽管中国仍然是集成电路的*进口国,但是动态地看,2017H1-2021H1期间,出口额增速21.4%,远远高于进口额增速13.6%,这印证了产业的不断成长。
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刊登了邢海明大使接受韩国ChannelA电视台专访全文,其中针对“Chip4”的相关提问,邢海名表示:“中国也是全球半导体生产大国和重要市场,把中国排除在外搞Chip4,其出发点就是错误的”。邢海名认为,中韩在长期合作过程中已经形成深度融合的产业关系,也都是全球半导体产供链的重要环节,中国占据韩国60%的半导体出口市场。
在分裂和周期变化的节奏下,寻求*可能的合作依然是应对之策。
上述封测厂人士对记者称,这时最重要的是加强与客户,尤其是终端客户的沟通,摸清实际的需求,战略性地调整产能,逐步缩减供过于求的品类。调整是个动态的过程,终端的砍单,越往上游传递越剧烈,当下形势,保持充分的合作与沟通很重要。
合作是半导体曾经的成果,也是应对目前变局的关键。“台积电一直以来成功的秘诀就是齐心合作。”陈敏说。
在台积电看来,半导体下游的流向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分化。消费电子行业的客户供需逐步平衡,部分进入了去库存阶段,而汽车、高性能计算行业的需求持续强劲。半导体长期的结构性增长依然坚挺,只是下游不同的需求之间正在发生转换。
由于疫情、地缘政治影响,台积电认为,供应链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更多客户通过库存方式增加供应链灵活度,但也需要在增加供应链灵活度和增加成本之间取得一个平衡。
“我们会加大全球化的生产布局,增加供应链的灵活度。同时也会尽量减少因为制程复杂度攀升而导致的成本增加。”陈敏说。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