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失落的传统文化,如何找到应许之地?

风起于青萍之末。小众至传统民乐团,大众至明星演唱会,线下业态纷纷转型线上直播。
2022-08-29 16:23 · 远川研究所  芦依   
   

2020年3月,面向空无一人的剧场,上海交响乐团开始了一场弦乐四重奏。在当时疫情的焦灼氛围中,这场特殊演唱会,通过抖音等直播平台远程举行,在社交媒体上收获了众多称赞[1]。

疫情三年,不确定性依然在突袭日常生活;线下演出的百废待兴,更是让人们的精神世界黯然失色。而相比这种匮乏,表演从业者的生存境况更加堪忧。

主流文化如电影节、音乐节和话剧,尚且承受着收入的断崖式下滑。而作为小众垂直赛道的传统民乐,更是在生死线上挣扎。

比如世界非遗名录中西安鼓乐的演奏者——位于大唐芙蓉园的东仓鼓乐社。在2006年入驻园区前,甚至没有固定的演出场所,传承几乎断绝。而疫情导致线下演出骤减,更让乐团处于困境中[10]。

线下演出凋敝,文化传承艰难,传统文化的应许之地在哪里?

01、复苏:线下演出艰难转型

2021年9月,纽约百老汇剧院在停演一年半后宣布重新回归,消息振奋人心。这家老牌剧院2019年为当地贡献了147亿美元票房和近10万个岗位,而在疫情停演期间,不止剧院亏损,连当地经济都遭受重击[2]。

不过,能回归的百老汇还算幸运,更多线下业态已经凋敝:疫情之初,盈利了36年的太阳马戏团就宣告破产,国内外电影院则纷纷关停。截至今年3月,国内仍有5400家电影院歇业,占影院总数和票房的43%[3]。

大众流行的线下娱乐尚且处境艰难,传统民乐更是处于冰点——因为市场小众、资源匮乏,声量很难被外界听到。特别是疫情之下,许多民乐团都面临着生存大考。

由残障人士组成的北京山水民乐团,最辉煌时曾登上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他们还曾走出国门,在10多个国家进行了中国民乐的演出。然而即便如此,乐团也曾两次陷入生存危机。

2018年后乐团演出就开始减少,每月只能发出一千块工资,人员流失严重。团长刘继东选择在抖音自救——靠着西游记序曲《云宫迅音》在抖音走红,他们有了更多演出机会,成员工资也涨到了五六千[4]。

而2020年疫情的波及范围更广、不确定性更大。线下演出集体凋敝,民乐的生存空间更是被急剧压缩。山水乐团曾一度几个月没有收入,这让他们更坚决把舞台搬到直播平台。2021年,乐团在抖音直播超过180场,直播打赏更让团员们月入过万。

风起于青萍之末。小众至传统民乐团,大众至明星演唱会,线下业态纷纷转型线上直播。最新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网络表演(直播)行业的市场规模达1844.42亿元,头部公司的市值规模是线下演出市场的5倍以上[5]。

转移线上之所以成为大势,是因为直播能提供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既有稳定的表演空间和收入,还能带来更多客流。

8月24日,抖音直播推出了“DOU有国乐”计划,与中央民族乐团达成合作。未来一年,上百名中央民族乐团演奏家将入驻抖音开播,与站内主播一同带来优质的线上音乐会及公益直播。

抖音直播还将提供产品和流量支持,打造民乐演出的“第二舞台”;更为。这为优秀的民乐演奏者们带来两重新增量——线上直播提供了新舞台,而直播打赏带来了新收入。

这种稳定的收入机制,能让民乐艺人活得更尊严;而留住民乐艺人,就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火种。

02、火种:留住民乐艺人

电影《百鸟朝凤》讲述了一个“唢呐王”焦三爷和徒弟的故事。电影透过唢呐的传承困境,直抵更加宏大悲凉的内核——传统文化在现代化中日渐没落,传承者更是青黄不接。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陈凯歌用文天祥的诗句形容《百鸟朝凤》,这也直观道出传统民乐人的处境。

电影有句经典台词,“咱们唢呐也是匠活儿。是匠活儿,就得有人把责任负起来。”而在现实中,这群传统民乐演奏者,虽担负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却面临残酷的现实考验。

因为难以跻身主流文化,民乐艺人的常态就是“演出少、收入低”。青年笛箫演奏家卢耀波就曾自嘲为“穷艺人”。他见证过许多民乐团的自生自灭,因为多数都不挣钱,大多乐团都退化为中老年人非盈利的自娱自乐[6]。

而疫情加剧了现实的残酷,让本就谋生不易的众多乐团濒临解散。

比如长春的唐音乐队,作为新国风民族乐队,他们最初在线下的酒吧演出。在疫情导致线下演出骤减后,团内乐手有将近半年没有稳定收入。而线下演出的萧条,让也团内两位乐手相继离开,投奔教资和考研,乐队一度濒临解散[7]。

低谷时期,乐队将抖音作为救命稻草。此前,唐音就曾靠《梅花三弄》的短视频走红抖音,点赞量突破十万。而疫情冲击线下演出后,唐音又将表演主场搬到了抖音直播间,靠直播打赏获取了稳定收入。

唐音乐队每天会直播两小时,还经常更新民乐演奏的短视频。他们还用打赏收入购置了相机、电脑和调音台等设备。在更好的视听效果下,直播间的人数峰值一度攀到2-3万。

如今,唐音乐队在抖音已有270多万粉丝。通过直播打赏,乐队固定成员已经能月入过万,基本和线下演出的收入持平。

而这只是众多民乐人的缩影。为扶持更多青黄不接的传统艺人,抖音直播未来一年还将通过流量与现金扶持,帮助一万名民乐主播月入过万,让100名非遗民乐人获得直播收益。

通过直播打赏为民乐艺人增收,往小讲只是维持一群艺人的生计;但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为传统文化保留火种,让其得以延续。

然而,在“娱乐至死”的现代社会,传统民乐受众少、与主流脱节的特性并未改变。想要使其焕发活力,并不只是开直播那么简单。

03、传承:在新媒介重生

传统文化的消亡往往会经历三个阶段:演出机会的减少,传统艺人的流失,最后是被世人所遗忘。

虽然河南卫视通过“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国风节目爆火出圈,宣扬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但在浩如烟海的文化图谱中,节目组能打捞的实在有限,更多则湮灭在历史长河中。

比起近三年疫情对线下演出的打击,传统文化的消亡可能要追溯的更早。20世纪初就有对民乐传承的担忧。更有学者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在民乐品类最丰富的山西,消亡从80年代就已开始,如今平均每年都有一种民乐在消失[8]。

归结底,传统文化的消亡还是在于“与时代脱节,被世人遗忘”。而想要民乐焕发生机,不止需要稳定的舞台和收入,更要帮助民乐在新媒介里重生。

如今,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已经不止于“娱乐工具”,更是拥有数亿用户的新大众媒介,比传统媒介更富影响力。

短视频和直播不仅让此时此地的表演触达千里之外,跨越地理与时间的局限。更通过广大受众基数,新鲜有趣的表达,让传统文化被更多年轻人了解和发扬。

来自徐州沛县的唢呐曹家班就是出现实版的《百鸟朝凤》,但他们因主动适应新媒介,拥有了更好的际遇。

成立了半个多世纪的曹家班,一向是父子相传、世代沿袭。在乡土社会,曹家班常年奔波在婚丧嫁娶仪式中,鼎盛时“一人靠一只唢呐养活全家”。

但历史变迁移风易俗,与“婚丧嫁娶”挂钩的唢呐表演机会越来越少。特别在疫情之后,曹家班的收入受到打击。

为寻求稳定的舞台,主动融入新时代,曹家班也入驻了抖音直播间。他们每天会在抖音直播1-2场、每场2-3小时。

在这里,他们演奏着唢呐的激昂与高亢,而直播间的反响也很热烈,不仅粉丝点赞转发,其作品《朝天子》还引起网友和外国友人的模仿风潮[9]。

开播半年,曹家班在抖音已有62万粉丝,而直播打赏的收入与疫情前相差无几,都是平均月入一两万。通过抖音直播,传统民乐不仅拥有了稳定的舞台和收入,更将失落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弘扬海外。

在时代洪流中归于沉寂的民乐还有许多。为了让老传统适应新时代,抖音的民乐计划还将通过节目共创、专业培训等方式,为民乐主播提供与演奏家学习和表演的机会。还会帮助民乐主播走上专业舞台。

在扶持民乐上,抖音直播过去一年成果斐然:民乐直播累计开播超过178万场,直播时长超过233万个小时,观看人次突破36亿。在抖音直播,87%的民乐主播都能获得打赏收入。即便乐器小众如埙和箜篌,都取得了过万的“票房”。

对传统文化而言,短视频和直播提供的不仅是新舞台,新收入,更是一种崭新的传承方式。通过互动与表演形式的创新,让老传统在新时代里重生。

04、尾声

2019年4月15日,矗立了800多年的巴黎圣母院被烈火吞噬:标志性的哥特式塔尖陷落,玫瑰花窗也未能幸免。面对无能为力的失去,全球为之哀恸,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更是掀起集体讨论。

火灾后三周年,项目组正在用数字化手段打造“数字孪生”版的巴黎圣母院,未来人们用VR眼镜就能游览。谷歌更是通过Arts & Culture项目,将全球一千多家博物馆的建筑与藏品“迁移”至线上。

相比实体的建筑和艺术品,以民乐为代表的艺术传承会更难——既需要播撒火种的艺人,更需要适应时代的新形式。

木心先生在《素履之往》一书中写道,“地图是平的,历史是长的,艺术是尖的。”

短视频和直播跨越了地理和时间的局限,在艺术的尖顶上,留下了一页宝贵的章节。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远川研究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