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尽一切办法寻找落地场景,就是商汤的现状。
在近两周时间里,商汤一口气发布了不少新品——“元萝卜SenseRobot”AI下棋机器人、绝影车路协同平台以及AI云。
C端、G端和B端一起抓,看似清晰的商业路径,却槽点满满。下棋机器人的场景真的存在?车路协同平台、AI云剑指人工智能大玩家百度,差异化何在?
即便是商汤使出浑身解数,也未能挽回一蹶不振的股价和市值,反倒是外界感受到了不小的焦虑情绪。
商汤的焦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或许是8月25日公布了并不好看的半年报,或许是资本跑路后股价暴跌市值蒸发,或许更早,早到上市前,早到AI不被在资本看好的时候。
焦虑商汤还在试图讲出新故事,并且将故事立意在未来。与人工智能高速发展时概念就可以换钱相比,现下的大环境早已时移势易,拿出务实的产品和实打实的赚钱能力,远比许愿未来更管用。
01.焦虑的商汤,难找AI落地新场景
今年的商汤,变现焦虑尤为猛烈。
8月初,商汤推出一款重磅产品——AI下棋机器人。对于商汤来说,这款下棋机器人可以算是一个投石问路的产品之一,并借此透露出进军C端市场的决心。此前,商汤业务线和产品线还是面向B端和G端。
或许令商汤未能想到的是,内部十分看重的一款产品,却引来无数嘲讽。在某社交平台关于元萝卜下棋机器人的话题讨论下,几乎全是吐槽,“做了件蠢事”、“硬编需求”、“请郭晶晶的代言费都赚不回来吧”……
无论是从下棋本身的社交属性来说,还是下棋这项竞技游戏来说,都找不到任何的需求点。有网友表示,社交需求的话,我会更愿意找棋友,游戏需求的话,任天堂的红白机不香么?目前,元萝卜机器人还处于预售阶段,在淘宝平台可以看到的销售数据是“300+”。
当然,不论外界有何声音,商汤的重心在于试水面向C端的产品。从这个方向来看,商汤“硬编需求”的吐槽,也并非空穴来风。
作为AI视觉计算起家的商汤,和其他AI创企有着共同的属性就是初期商业模式一般都聚焦在B端和G端市场。原因很简单,技术公司更擅长技术创新而非市场推广,所以B2B2C是AI技术型企业基本商业模式。
也并不是没有直接面向C端的AI公司。科大讯飞、百度都有面向C端的AI产品,但商汤和这两家相比C端属性太少。科大讯飞的C端路线是学习机、录音笔,产品路线和定位的确有一定的市场空间,百度的智能音箱更是小度OS生态中的重要一环。
商汤推出的元萝卜下棋机器人,没找到需求场景的同时,也没找到属于自己的C端定位。
下棋机器人的讨论热度还没有过去,商汤又陆续推出了新业务产品绝影车路协同平台和AI云。
车路协同平台可以算是商汤在智慧汽车业务上的一次新的探索。从2017年开始,商汤就开始尝试用AI赋能汽车,为车企提供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今年一季度,商汤升级组织架构,成立智能汽车事业群。
进军AI云业务也不难理解,商汤目前主要业务板块,包括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汽车、智慧生活其实都离不开云业务,AI云既可以与自身业务联动又可以服务B端客户,也是相对常规的业务延伸。
可以总结来说,车路协同平台以及AI云的新业务实际上是商汤围绕着自身业务开展的新应用场景的探索,这些并没有什么大问题。
但商汤好不容易找到的新业务,路上面临着不少对手玩家,尤其是以百度为首的互联网大厂。难点在于,车路协同和AI云,还恰恰是百度所擅长并且效益还不错的业务。百度近期的财报中,百度智能云已经六年蝉联中国AI云服务*名,而车路协同平台,可以算的上是百度现阶段下的主推业务之一。
百度智能云在今年逆势背景下成为可以拉动百度营收的新增长引擎,而商汤的相关业务营收却因疫情等各因素影响,有了下滑之势。
其实,无论是车路协同、AI云,还是更大的智慧城市、智慧汽车业务,商汤的对手玩家不少,互联网大厂、老牌人工智能玩家以及同期的独角兽企业。
这背后都指向一点,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场景碎片化,成熟的落地场景小且少,但赛道玩家太多了,避免不了的是,一个场景全员争抢。
2022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云从科技副总裁朱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今天可能仅仅看到了人工智能未来应用市场的1%。”在说出这句话的之前,云从科技刚宣布云从拓展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并在车路城协同开放平台、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发、硬件系统核心技术研发、智能座舱等方向重点发力。
02.技术不等于价值
一个月内,三款产品,三条不同的业务线,只能说明商汤的变现焦虑在沸腾。而这背后,也跟商汤可以用“惨淡”来形容的半年报有关。
2022年8月,商汤公布了2022年半年报,这也是商汤成功上市后半年的成绩单。财报中,商汤2022年上半年营收、毛利纷纷下滑,同比下滑分别为14.3%、22.5%。*的喜讯是亏损收窄。
具体业务版块来看,上半年,商汤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汽车四大业务收入分别为40%、31%、21%和9%。其中,智慧生活业务增长98%,智慧汽车业务增长71%,而智慧商业和智慧城市两项业务则出现下滑。
对此,商汤将其归结为疫情因素,一方面是疫情影响了智慧城市建设的进度,另一方面是疫情影响了商汤企业方舟产品的交付部署,导致销售收入确认延后。
此外,商汤科技毛利率66%,同比下降7%。商汤表示,毛利率下降部分原因是2022年上半年的客户需求致硬件成本在销售成本中占比增加所致。
再来看看亏损。即便是有所收窄,但商汤今年上半年亏损净额仍旧达32.1亿元。而商汤的亏损原因,仍旧逃不过AI创企的魔咒——研发支出大。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商汤研发支出达20.4亿元,超过营收的14.2亿元。2018年至今,商汤累计研发投入超100亿元。
研发是AI公司的技术之本,也一直是他们“引以为傲”的数据之一。重研发之下,商汤的专利数增长一年更胜于一年,AI数据训练精度提升,错误率下降,这些数据也时常被商汤拿出来证明自己技术能力。
但技术不等于价值,这就好比,在学术研究中需要深挖的精确度,却被企业用到了一个并非需要高精度的产品之上。也正因此,直到现在,商汤还是难摘学院派的帽子。
在不久前举办的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中,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陶耀东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案例:某家工业互联网企业准备向其他工业企业提供服务,具体做法是派出大数据工程师帮其进行节能改造,但仔细计算人员工资、时间成本后,发现这种模式无法长期复制。
对此,陶耀东表示,人工智能的长远发展仍需与产业紧密结合,让使用AI技术服务或产品的企业能降本增效,创造更多价值。
研发投入过大,甚至超过营收,持续亏损,这些问题并非只在商汤一家企业之上,AI独角兽都有类似的问题。放眼全球,如何降低人工智能的使用门槛,让技术创造更大的价值是全球产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但对于一家上市企业来说,研发投入过大,甚至超过营收,持续亏损,也必然要面对市场的选择与抛弃。
2022年6月30,上市满6个月的商汤迎来解禁期。当日,商汤单日股价跌超46%,报收3.13港元,一举跌破发行价。即便是当日开盘前,商汤科技公告部分管理层把自身禁售期延长6个月,但还是没止住这份惊慌。
此后,商汤股价一跌再跌。截至发稿前,商汤股价徘徊在2港元上下,市值也从最高点3000亿港元跌至现今的713.7亿港元。
03.被催熟的AI企业,还有更大问题等待解决
人工智能独角兽到了一个尴尬期,上市并不意味着新阶段,看不清的场景,下跌的股价,站在台前的商汤、格林深瞳和云从科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更尴尬的是,还有一堆AI独角兽困在了上市之前。失去了资本的青睐,无法上市融钱,持续不断的流血研发、经营,新旧问题交织,让这群独角兽愈发安静。
回头来看,商汤、旷视这些独角兽甚至整条AI赛道都是被资本催熟。2010年开始,资本争先恐后的拿钱入场,沈南鹏和徐小平一度为格灵深瞳的估值而争也成为行业趣谈。
十年过去,2020年前后,AI落地场景依旧未能清晰可见,资本选择静默,人工智能企业只能上市求生存。或许也正是那个时候,沈南鹏徐小平们才意识到,AI企业市值倒挂由他们而起。
揠苗助长的人工智能赛道,还在不断的谈未来,谈希望。今年一季度,除了升级智能汽车事业群之外,商汤还成立了一个数字空间事业群,直指元宇宙赋能平台。但无论是元宇宙,还是智慧汽车、智慧城市,他们都把希望放在了未来。
他们是在做未来的事情,但站在应用层面谈未来,反倒是虚有其表夸夸其谈。一直高举着底层架构的独角兽们,甚至以百度为头的大厂们,都忽视了人工智能产业*层,也是技术的最高处——芯片。
没有芯片的独角兽们就像是天使没有了翅膀,无法自由翱翔的天使,何谈造福人类。当然,芯片自主也好、底层架构开源开放、应用层百花齐放,其实都是属于未来的命题,只是能不能熬到那个时候,都是一个谜。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DoNews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