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三星堆、陕西历史博物馆……2022年,在马蜂窝平台博物馆(展览馆)热度排名中靠前的几大博物馆时常排进全国热门景点榜单前列。
一部分年轻人愿意舍弃喧嚣,花时间和精力走入静谧的博物馆,似乎成为一种常态。
携程数据显示,2022年1月——5月,“Z世代”(1995至2009 年间出生人群)预订博物馆订单的占比达到25%。而搜索博物馆的人群中,95后占据了近30%的份额。
社交平台上关于西安的旅游攻略中,一定会提及陕西历史博物馆人气火爆——避免“白跑”得提前14天预约;长沙的节假日里,比排队买奶茶更长的,是湖南省博物馆排队进馆的队伍;广州博物馆的周末预约票得拼手速,激烈程度和抢付李佳琦双十一直播间的爆款产品“不相上下”;而在四川,从三星堆提取出的凸眼大耳,成了四川的一张名片;成都甚至还有一座可以喝上陈年老酒的博物馆……
从走进博物馆,到认识文物,甚至因为文物的故事而爱上一座城,年轻人在旅行过程中的文化体验,不仅让城市被更好地认识,也为博物馆的发展带来新的考验。
在博物馆寻找一种体验
埋藏着自然和人类遗产、讲述一方风物与文化起源的博物馆,曾经大多作为“亲子游”的目的地,如今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的主动接触。
北京的武静苏自称为一个忠实的博物馆爱好者,在平日里逛博物馆外,一旦工作压力变大,她就会寻找博物馆的招聘信息,寻找“转行”的可能性。
这个23岁的女孩在这一点上,像极了一个中年人,她最常逛、*逛的地方是故宫博物院,春夏秋冬的故宫她都见识过。
“我最喜欢的是故宫下雪的时候,白雪之下红墙绿瓦有一种春去秋来的惆怅感,而且天地之间都会变得很纯粹,再怎么心绪混乱也能够安静下来。”
在故宫本身身为历史景点能给武静苏带来美的享受之外,陈列其中的珍宝馆,钟表馆,陶瓷馆都能让武静苏惊叹不已。
除此之外,故宫建筑的恢弘大气,也会让她逐渐理解人与建筑的关系,比如站在太和殿的前广场,扑面而来的威严感,甚至能感受到当初文武百官在上朝前的紧张与恭敬。
在建筑之外,曾经的紫禁城也被视为中国与官方交流最为密集的机构之一,因此从地理上看,故宫是中国博物馆中的一张名片。
所以故宫每次和其它博物馆做一些联合展览时,武静苏都不想错过。2021年举办的北京故宫敦煌特展她更是一听到消息就购票预约。“我一直很向往敦煌文化,那次展览简直是 ‘梦幻联动’,参观完会更想去敦煌了。”
大四在读的李婕(化名)也对博物馆有一种特殊的情节。“我在武汉上大学时就会去湖北省博,现在在广州实习,也计划哪天去省博逛逛。”
她迄今都记得最初上大学时有老师在课堂上推荐湖北省博物馆,周末和朋友去逛过之后,那柄越王勾践剑给她留下的印象最深。
精细的花纹、锋利的剑身、清晰的刻字,历经两千多年而不朽,“就像历史故事中的‘主角’在现实中和我打了个招呼。它不是那种平常在博物管里见到的长剑,勾践剑比较短小、而且薄,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在这样的体量里,剑身菱形花纹是如此规整细密,剑柄那些细如发丝的同心圆更是巧夺天工,据说现在这把剑还能轻松地削纸,对于两千多年前的铸造工艺,这已经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
更有趣的是,在湖北省博的重器编钟,在挖掘的时候,一度不知道这些由小到大的古乐器,应该如何排列以及演奏,“后来是因为挖掘现场的一个水池子里,忽然冒出来一只水鸭漆器,考古人在水鸭的肚子上,发现了古人演奏编钟的绘画场景,于是才解开了编钟排列和演奏之谜。”
李捷说博物馆的文物成了文物的使用说明,就反应了这个地方有一整套文化体系,这也是博物馆有趣的地方之一。
博物馆里的城市烟火
博物馆从最初的博物性质,也慢慢具有了回归生活的属性,因此进入了年轻人旅行规划中的世界。
李婕已经习惯每年旅行一次,看不同的风景、体验不同的美食,就像是给自己的精神和身体按时放个假。
在制作旅游规划时,她会先看看当地是否有合适的博物馆。
“我从小就对历史比较有兴趣,博物馆是用老物件来记录一个城市或者是一个时代的历史,我对不同地方的博物馆里的物件充满兴趣。”
李婕还记得自己曾经和两个朋友去青岛旅游,因为前两天安排的都是知名的“网红打卡地”,但当时胶州湾正值浒苔(一种海藻)泛滥,所以两个朋友一直对青岛没有留下很好的印象。
比两个朋友多待了一天的李婕却发现了青岛的另一面。
“我当时去了常州路的德国监狱旧址博物馆,了解到原来这座原本只关押外国人的监狱,在抗战时期,成了日军羁押抗日志士的监狱,而到了和平年代,这座监狱由人间炼狱变成了博物馆,这种身份转变是随着时代不断演变的。”
不仅如此,李婕还弄懂了已经拥有一百多年历史栈桥作用、市区中以各个省市命名街道的缘由,“这也是一种解惑吧,像前两天去过的青岛大学路,其实在很多城市的规划里都有,但不过就是两面红墙和一个路牌,人们排队去打卡一张同样的照片,反而让人们对城市的印象千遍一律,而这座博物馆会让我感觉到青岛有历史底蕴,有很多值得被喜欢的地方。”
近些年已经探索过湖北省博物馆、洛阳博物馆、海昏侯墓园等博物馆的胡同(化名),最近参观的是四川博物馆和三星堆博物馆。
在聊起近几年火热的三星堆文明时,胡同说三星堆面具的特点是,巨大的耳朵以及硕大、甚至向外凸起的眼泡,尽管这有悖于常理,但很有可能是古蜀国希望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做到这一点,眼睛和耳朵必须突破常理。
“在很久以前,人们大抵只推崇汉文化,并且不大认同有别于传统认知的其他文化,但三星堆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这种想法,开始接受中华文明不仅仅只有中原文明,反而是多文明的构成,才使得整个中华文明丰富多彩。”
当胡同从博物馆出来,再次走入成都的大街小巷时,会忽然发现成都的建筑,也有别于北上广深那种强调高度、大气和一本正经的建筑审美。“你看成都可以让一只大熊猫爬楼,不就是蜀地文化里的想象力基因吗?”
“文博游”里的文创经济
在成都,如果说博物馆也有正经和不正经之分,川博和成博肯定属于正经的,而在“不正经”的列表里,成都还有豆瓣文化、川菜、鞋文化、养生技艺博物馆,甚至在水井街的水井坊博物馆,还能喝到27年陈酿的老酒。
所以随着喜好多元文化的年轻人变多,各个博物馆也会试图将各种文物变成“IP”制作成文创产品,以试图让文化“出圈”。
文化的价值,就像硬币的两面,一面是显性的,另一面是隐藏的,爬楼的熊猫属于后者,文创一类,就是显性的。
其中最为火爆的,当是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不仅常年排进热门景点榜单前五,在淘宝上开设的文创旗舰店更是拥有858万粉丝,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曾公开说,2017年故宫文创的销售收入就已经达到15亿元。
博物馆文创不仅在人流量变多的情况下被当作“礼物”带入家家户户,也因为其精致和底蕴吸引更多的人线上购买,并期待和博物馆的正式“相见”。
曾经被人送过故宫文创产品的钱薇(化名)现在也有送人故宫文创的习惯。“我喜欢买一些带有祝愿性质的手链之类的,可以在重大节日的时候送给比较重要的人。”
钱薇的“真身”没有去过故宫博物院,但在课堂上做数字产品时,接触过“故宫博物院”打造出的各个IP。
“我喜欢历史,对‘故宫’这个词本身就很有好感,而且文创实体确实很精美,觉得将它买来作为礼物很合适。”
钱薇其实在还未接触这些文创前就很想去故宫,但她在收到这类礼物后会更想线下去看看那些飞檐走壁、红墙绿瓦以及在故宫里慵懒漫步的猫。
和钱薇目前只尝试过购买故宫博物院的文创相比,武静苏不仅在逛故宫时购买过文创产品、在互联网上关注到推送的故宫文创内容,还购买过新疆博物馆的线上文创。
她虽然没有参观过新疆博物馆,但因为喜欢中国风的产品,在网络上购物时不会太过在意究竟是哪个博物馆的文创。“我购买的大多是实用类物品,像手链,护手霜,眼罩熏香等,它的包装设计是满满的中国风,内里也很精致。”
最让武静苏喜爱的是故宫博物院推出的雨荷手链。这幅手链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唐炗、恽寿平所绘的《红莲绿藻图轴》,通体以银色、白色和绿色为主色调,荷花与荷叶点缀其中,清新淡雅。
“那个手链看着就很清雅水灵,玉髓平安扣的寓意也好。我之前即使已经看过这幅画了,因为手链的精致漂亮,还是想再去多看几遍,好像和古画之间有了更多的羁绊。”
和以往各地景区里贩卖大同小异的纪念品不一样,博物馆的文创具有强烈的文化属性,这为当代年轻进入的第三、甚至第四消费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时代周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