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一位数学博士的生物医药创业史

刚进入工业界时,朱明赴博士并没有想直接创业,初来乍到的他决定先在这里生根,再考虑发芽。
2022-11-07 14:00 · 动脉橙果局  施懿   
   

如果不是在克莱姆森大学读博时,朱明赴博士的导师、著名密码学家高绪洪教授给他说:“万物皆数,任何能使用数学的领域你都可以去尝试。”或许世界上会多一位数学工作者,但必将会少一位生物医药领域的探索者。

如果不是在杜克大学医学院博士后时期,朱明赴博士的导师、著名遗传学家David Goldstein教授对他说:“像你我这样的人此生能创造的财富会远大于我们的消费。所以我们不应以生计为目标,而要有更为远大的野心。”或许生物医药领域会多一位兢兢业业的学者,而必将少一位推动新药研发的创业者。

一直以来,朱明赴博士都是旁人眼中“别人家的孩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科大数学系,后来又顺利考取美国克莱姆森大学全额奖学金,并获得了数学博士学位。虽然他一直埋头于数学领域,但他却始终对生物领域抱有好奇心:“世界上未知的领域还很多。大到宏观宇宙,小到微观生命,人类都还知之甚少。”

在自身好奇心驱使,以及博导的鼓励下,他决定迈入生物领域,以自己擅长的数学建模为舟,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终于,他在博士后阶段进入到了杜克大学医学院。他幸运的赶上了以基因组学为代表的生物数据大爆发的时代,并在基因组数据挖掘、疾病靶点发现、药物基因组学等领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之后,他被聘为生物信息学助理教授,跃入工业界,开始了这场从数学到基因组学再到新药开发的奇妙冒险。

01、初来乍到:为初创公司“打工”是创业准备期的*

刚进入工业界时,朱明赴博士并没有想直接创业,初来乍到的他决定先在这里生根,再考虑发芽。加入公司,对于朱明赴博士这样半路出家的“新手”来说,是了解生物医药行业最快速的方法。

但究竟应该加入怎样的公司呢?朱明赴博士面前出现了两个选择:一个是市值几百亿美金的大型医药公司;而另一个则是刚刚成立一个月的初创公司。

或许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前者。毕竟加入一个成熟公司收入比较稳定,工作也会轻松不少——只需要按部就班完成公司的任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而初创公司则要和公司一起承担成长的风险,去摸索这条未知的道路。但朱明赴博士仍然选择了加入初创公司

时至今日,他仍然很感谢当年选择加入初创公司的自己,他说:“在大公司里,我可能仅仅只是一颗螺丝钉,并且这颗螺丝钉会一直钉下去。虽然能进入舒适圈,但也被死死钉在了职业天花板上。但在初创公司反而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不仅要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要考虑整个公司的发展,接触到更多行业全链条的相关信息。”

于是,他加入了生物初创公司Tute Genomics,担任生物信息学总监。他组建并带领生物信息学团队,开发临床级别的基因变异解读产品,为后来公司被并购打下扎实基础。此后,他又先后入职了位于硅谷的另两家当时的明星生物初创公司。

正当一切似乎都走上了正途,朱明赴博士不甘“躺平”的心又躁动起来——他决定回国看看

随着国内生物医药行业的蓬勃发展,许多新的机会涌现出来。一些*的国内公司为他抛出了橄榄枝,给他提供了首席技术官、首席信息官这样的职位——这也给了朱明赴博士进入公司管理层甚至决策层的机会。

“进入C-suite让我的社交圈上了一个台阶。我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优质的投资人、创业者和公司高管;而在国内公司工作的经历,带给我丰富的公司管理经验,是我在之后创业中必不可少的。”朱明赴博士说道。

02、小试牛刀:贴合行业需求的研究,

才是真正有转化价值的研究

在初创公司多年的工作经历,让朱明赴博士这个“跨界”小白,成功蜕变成了经验丰富的老手。他如愿获得了行业认知、公司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与知识。而在专业技术层面上,他早期的研究工作覆盖了基因组学数据挖掘、疾病靶点寻找、遗传病分析、癌症伴随诊断等,为后来进入药物早期发现领域夯实了生物学基础。

这些经历就像是一个又一个的火种,不停的给朱明赴博士的创业梦升温。于是,在进入工业界的第五年,他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

虽然朱明赴博士直言:“我并不害怕挑战。”但他在考虑是否创业时仍经历了复杂的心理斗争。最终,促使他踏出创业步伐的主要有两大原因:信念感和风险承担能力。

在他看来,一个人要创业得有很强的信念感。因为创业的道路常常会有孤独与无助相伴,只有强有力的信念感支撑创业者继续前行。朱明赴博士认为,信念感可以来自对自我价值的实现,当然也无须掩饰自己对财富的追求。总而言之,信念感来自于人生价值驱动,当价值为信念提供动力,才足以支撑创业者怀揣雄心壮志在创业之路上披荆斩棘。

另外,创业者还必须有极强的风险承担能力。我们都听过太多创业界的失败案例,如果创业者无法承担自己所下的“赌注”,自然也就没有创业的魄力。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是优秀创业者必备的条件,当然适时的谨慎也是创业者必须要有的。

除了有创业的想法,如何选择创业方向也很重要。究竟是选择当前最火的领域,还是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朱明赴博士认为,关于这个问题对处于不同职业阶段的人来说是不一样的,但能统筹兼顾固然是*的。

譬如说,缺乏创业经验的人,就尽量优先考虑自己擅长的领域。因为缺乏经验,对市场风向的敏感度相对会比较低,能够赶上恰当风口的概率也较小。另外,一味的追逐窗口期,却没有把握窗口期的实力也无法成就一番事业。

反过来,如果是资深创业者的话,就可以根据行业风向来“攒局”,凭借自己的实力来吸引在这一领域有能力的人来把握住风口。并且,作为资深创业者可以主动寻找行业痛点,带动市场风向,提高自己的主动性,迎来研究的风向与潮流。

但不管是小白,还是老手,选择方向的*要素一定是满足行业未满足的需要,而不是技术的*性。人生做选择时,宁要模糊的正确,不要精确的错误。

朱明赴博士说:“每一个科研人员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宝贝,但我们仍要清楚的认识到,研究成果转化价值的高低还得由市场来评判,贴合市场需求的研究,才是有转化意义的研究。”

03、如虎添翼:合伙人和投资人同样重要

虽然朱明赴博士在做出要创业这个决定时,并没有过多的犹豫,但他仍以“过来人”的身份说道:“我不鼓励科学家盲目创业,因为创业的风险极高,每个人都要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科研人员在创业之初,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对此,朱明赴博士非常反对科研人员“自掏腰包”,投入过多的资金。因为投入过多自己的资金容易导致动作变形,脱离创业的初衷,甚至影响家庭稳定性。

所以获取风险投资对于初创公司来说非常重要。一般风投机构除了能带来资金上的支持,还能提供一些商业化的思路和建议。

如何怎样认识靠谱的投资人呢?首先,与投资人建立信任是合作的基础,之后再慢慢谈生意。朱明赴博士建议,投资人可以是在工作中结交到的,也可以是朋友介绍的,总之就是得有信任的基础。

这一点他颇有感触。他在硅谷工作期间,参加了不少线下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认识了不少投资人和创业者。受益于曾经工作过的几家初创公司在当时也是明星公司,所以很多投资人也愿意接触他。因此,在自己创业时,就很快的和风投机构取得了联系,获得了许多帮助。

另外,除了风投机构在外部发力进行资助,公司内部也需要尽早的布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寻找到互补型的合伙人

从目前市场的一些反馈来看,风投机构更青睐有多个联合创始人的项目。其中原因也可窥得一二:对于初次创业者来说,创业需要全方面的经验,技术的和商业的,初次创业者基本上不可能同时具备这些经验或者素质;另外,创业中会经历很多波折,单一创始人在受挫时,“放飞自我”的可能性会比合伙创业大很多,自然风投机构也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因此,于公于私,合伙人对于初创企业来说都很重要。

并且,创始人之间在业务上能形成互补,才是“*搭档”。因为初次创业者的交际圈子往往比较局限,找同专业的朋友容易,但拓展其他圈子的朋友可能还需要时间。

如果创始人之间的业务类型相同,不仅难以拓展各方面的人脉圈,还有可能造成团队背景单一、不够全面立体,极有可能在未来遇到复杂挑战时,团队的背景过于相似导致缺乏经验而应对不足。

目前,朱明赴博士创建的腾砥生物(20n Bio)就是这样一个管理层全面立体,且瞄准市场痛点的公司。

腾砥生物瞄准了蛋白药的理性设计这一公开难题,使用先进的计算设计方法,结合高通量筛选技术设计迷你蛋白药物,实现多肽药物和抗体药物之所不能——迷你蛋白药物比多肽药更加稳定、亲合力也更高,而体积只有单抗的1/20,因此对实体瘤有更强的组织渗透性。

在腾砥生物的管理层中,基本上都是“技术+业务”的创业老手。除了创业经验丰富的朱明赴博士,还有有着丰富的抗体药开发经验的、曾担任过石药集团美国分公司NovaRock生物学副总监的陈晓乐博士,和资深蛋白结构计算生物学家、曾在百奥泰负责计算抗体设计的梁世德博士,以及多位博士毕业超20年的资深研究人员,他们分工合作,各取所长,共同建设着腾砥生物。

因此,腾砥生物也颇受风投机构的青睐,在创建不到3个月时间内,就完成了由蓝驰创投领投的33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

04、写在最后

回首朱明赴博士进入生物医药领域的经历,从离开学校之后总共服务了五家初创公司,到自己创立三家公司,主导完成过四轮融资,累计融资总额超过1200万美元。

现在想来,朱明赴博士频繁更换工作,或许不是多数公司老板喜欢的“踏实”员工。但如今他坐在公司CEO的位置上,却毫不掩饰的对员工说:“大家在一起共事就好好合作,但如果你有更好的选择,公司也会为培养出一名marketable的员工而高兴。”

另一方面,他会在提高员工工作幸福度上下功夫,让员工踏踏实实的留下来。他经常自诩为赋能型CEO:“我不是领导,我只是一个幕后提供资源的支持者。”

但不可否认的是,那些丰富的“工作经历”让他和一般的科学家有所不同——不局限在一个领域“know  everything about a little”(了解一个小领域里的一切),而是“know a little about everything”(对所有领域都略知一二)。

他觉得,有志于创业的科学家,应该注重横向技能的培养。无论是在求学期间从数学转入生物信息领域,还是后来进入公司,朱明赴博士都从不排斥进入新领域。正是这些经历加深了他对行业的认知并拓展了知识面,从技术层面以及管理层面,甚至是市场层面都形成了自己的见解。

前几年,创业非常火,让很多人觉得“拿钱”很容易,只要有好的科研成果,就能轻松获得投资。但“拿钱”只是万里长征的*步,只有当你真正的走上创业这条“孤独之旅”时,才能真正撕开创业的“糖衣”,洞见那些不为人知的酸楚。

尤其是近一年,市场整体都处在比较低迷的状态,不少初创企业“死”在了资本的寒冬中。越是艰辛的时代就越考验创业者的韧性:虽然我们都知道创业非常具有挑战性,但我们仍然要心怀执着。市场会有波峰波谷,而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就像朱明赴博士所说的那样:“全球每年新增加两千万的癌症病人。只有我们医药行业的从业人员更努力一点,他们的生活质量才会更高一点。”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动脉橙果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