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中式拉面大败局

连锁面馆售卖的面条,更像是升级版的方便面。既然如此,我为什么不在家自己煮呢?
2022-12-26 16:07 · 微信公众号:IC实验室  IC实验室   
   

去年的这个时候,恰好是中式餐饮融资最疯狂的时候。资本好像几年没吃饭一样,追在餐饮品牌屁股后面送钱,投资人们先是爱上了面馆生意,然后又开始追捧中式烘焙和火锅烧烤。

特别是面馆,像和府捞面,陈香贵兰州牛肉面,遇见小面这些品牌,拿了钱,开店速度一日千里,一个个被投资人们戴上了「本土肯德基」、「中国的麦当劳」之类的高帽子,动辄估值十几亿几十亿。

以至于我偶尔去这些地方吃面,总是会产生一种吃金子一样的感受:我在吃的,是一碗价值上亿的碳水化合物啊!

话说回来,中国餐饮业有个神奇的执念,就是动不动就想搞一个本土的肯德基麦当劳,结果弄到最后大部分都没什么下文。

这些面馆也差不多,不少品牌去年新增的门店,到今年都关了回去。即使还在开店的,速度都慢了下来。去年借着资本的东风开出来的跨界业务,到了今年也变得无声无息了。

当然,疫情对餐饮业的冲击是个不能忽视的问题,但为什么肯德基麦当劳至今稳如老狗,而同样背靠资本的中式面馆却处境尴尬。

这期我想聊聊面馆这个生意到底有没有可能产生出中国的麦当劳,以及快餐规模化在中国餐饮业的底层悖论。

01

从资本的角度来说,面馆的确是最有潜力出现「中国麦当劳」的品类。

首先,面条是中国大地分布最广泛的美食,甚至可能没有之一。在北方,面条是主食中的主食,是最高频的消费。

哪怕在以米饭为主食的南方,不同的地区也总有自己特色的面条。昆山有奥灶面,杭州有片儿川,广州有竹升面,闽南地区有沙茶面。

从数据上也能得出相似的结论。番茄资本的统计数据显示,如今中国营业中的面馆门店大概是61万家,虽然我们知道,火锅和烧烤才是中国餐饮的大小王,但如果只比门店数,面馆是远超这两位*的。

其次,面馆比绝大多数中餐品类都更适合工业化生产。

一碗面的构成有三大要素:面条、浇头、汤底。而这三者在中央厨房都有非常成熟的解决方案。从前几年很火的拉面说就可以看出,面条供应链的标准化程度,已经高到可以满足零售市场的需要了。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也就是面馆这个赛道还没有一个统治级的*。

前面提到,中国有61万家面馆,按理来说有足够的空间出现万店连锁品牌,再不济,也应该跑出一两家六七千家店级别的品牌。

但事实上,如今面馆领域的开店*是五爷拌面,而它的门店数只有1200多家。

再往下就是李先生牛肉面,门店数就不到1000了。而像和府捞面、马记永、陈香贵这些去年被资本捧上天,估值几十亿的企业,其实门店数都只有小几百家。

像在中国遍地开花,开了20万家店的兰州拉面,其实都只是小个体户状态。

有品类,无品牌,于是资本从中闻到了机会。

02

去年,面馆成了风投最追捧的项目。

4月,多家投资机构找到马记永想要投资,红杉直接递出了10亿元估值的投资意向书。

看起来已经很疯狂了,但这还只是开始。

从7月到12月,和府捞面、遇见小面、五爷捞面、陈香贵、劲面堂、张拉拉陆续完成融资。其中和府捞面融资额达到8亿,而陈香贵融资将近10亿。腾讯、高瓴、金沙江这些大机构排着队上门吃面,生怕来晚了只能喝汤。

大家都很清楚,卖个面条的生意,肯定不值这个价格。但是如果做的是中国的肯德基麦当劳,那想象空间可就大了。

于是在资本的助力下,这些品牌也拿出了态度,开始疯狂开店。陈香贵、马记永更是直接把门店数扩充了好几倍。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下,会发现这些被捧上天的资本宠儿,多少有一些共性。

前面我们说,兰州牛肉面本身就是有20万家门店的超级大单品。而在这波融资潮里,张拉拉、马记永和陈香贵都是牛肉面品牌。

遇见小面主打品类重庆小面,属于普适性比较高的川渝口味。

至于和府捞面和五爷拌面,一个做汤面,一个做拌面,但在具体口味上没有局限在单一的品类上,算是综合型面馆。

从口味来看,这些品牌的口味还是比较符合大众取向的。

另一个有意思的点,就是籍贯。

前面提到三家兰州拉面,其实没有一家是兰州开出来的,全都是上海品牌。

事实上,如果你跟一个兰州人提兰州拉面,他八成要纠正你,兰州只有牛肉面,不存在什么兰州拉面。

和府捞面在如皋创立,核心市场也是隔壁的上海。

而遇见小面做的是重庆口味,却是从广州起家的。

可以说,这些面馆做的都是一线城市的生意,那么价位也要符合一线城市的水准。

和府捞面人均价格大概在40多元,马记永也差不多,随便一个套餐就轻轻松松超过40块了。陈香贵、张拉拉和遇见小面稍微便宜一些,但人均也都能达到30多。价格都不便宜。

口味大众,价格略贵,快速扩张。从这几个层面来看,面馆生意确实有那么点麦当劳的意思了。

03

那么BUG在哪里呢?

前几天我和一个做餐饮的朋友聊天,他和我讲到一个概念:

餐饮在中国,是一个「高语境文化」的行业。

所谓「高语境文化」,简单来说就是大家在日常沟通中存在着大量的共同认知,这些共识你知我知,不用说大家都懂,因此在沟通中就可以使用比较隐晦,不那么具体的语言。因为很多必要的信息,已经包含在我们共同的文化和知识体系里的。

比如我说「黑暗森林」、「降维打击」,我估计大部分同学都知道我在说啥。

而餐饮也是一样,作为一个「高语境文化」的行业,它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对餐饮文化的共识。

但另一个问题在于,中国餐饮市场的语境非常复杂。

就拿面条来说打比方。

虽然中国到处都吃面,但在不同美食体系里,面条的地位是不一样的。有的地方认为面是最基础的主食,是可以天天吃顿顿吃的。但有的地方就只有在偶尔换换口味的时候会选择吃面。而在一些地方,面条则会被归入「点心」的行列。

另外,各地对面条的审美也不一样。在北方,可能最重要的事情是面条本身,必须是手擀的,要筋道。如果端上来一碗机器压出来的面,那属于文化冒犯。

但放在江浙沪,面条是不是机器面就没那么重要,反而浇头是不是现炒的,汤是不是高汤,才是食客最关心的问题。

就连面馆的营业方式,全国各地都很不一样。比如有些面馆的传统开店方式,顾客是要去档口自己端面取餐,自己加调料的。但在南方一些地方,消费者更习惯让服务员提供服务。

再比如北京炸酱面都爱吃自家的,我们武汉热干面那是要端着边走边吃的。

所以分布最广的面馆,语境也是最复杂的。

当一个「高语境文化」碰上一个语境复杂的市场,一家独大,赢家通吃就是很困难的。

从2022年的数据来看,中国餐饮门店总量在898万家左右,连锁化率大概是15%,而在其中,万店连锁品牌,我们数来数去其实也就正新鸡排蜜雪冰城那么几家。

另一个BUG是价格。

投资人愿意投面馆,看中的就是未来品牌做大后的溢价能力,也就是把原本平平无奇的面条卖出高价的能力。所以这一波资本加持的面馆都很贵。

但是消费者能接受这么贵的面条吗?

答案是看地方。

在那些当地老百姓拿面当日常主食的地方,面条的价格是*不可能上天的。比如陕西这种地方,你敢卖40一碗,很快就会被一大批十几块一碗的面馆打爆狗头。

而在不以面条为主食的地方,把价格卖到40一碗,就更少有人去消费了。

真正能接受这个价位的消费者在哪里?

在北上广深,而且是北上广深CBD里的年轻白领。

对于这个群体来讲,其实也算得上是被迫接受这个价格。因为普通面馆或者小店几乎没有了生存空间,三十块一碗的面条,和其他连锁餐饮的价格相比,没有显著差异。

这也解答了为什么面馆扎堆在一线城市创业,因为别的地方真不买单。

04

基于这两个BUG,我们就可以聊聊面馆在连锁化上的困难了。

如果大家观察近几年来我国餐饮行业的变化,就应该会发现在大方向上,餐饮行业越来越热衷于连锁化。

原因其实很简单,我在连锁酒店和民宿的内容里都反复提到过途家创始人罗军所说的「只有标准化才有规模化,只有规模化才能利润化」。这句话非常有用,可以解释许多问题。

从资本的角度来看,餐饮行业的连锁化是一件充满了想象力的事情。

自从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生意登陆中国以来,将中餐快餐化、标准化、连锁化,就是无数投资人和餐饮人的美梦。所以面馆只不过是这个趋势之下,选择的新赛道罢了。

就像我开头所说,面条这种食物的普适性和工业化生产的可能性,都让它成为了连锁化的一个*选项。这也让面馆生意,在这几年突飞猛进。和所有的连锁化品牌一样,走的都是疯狂开店、试图打造爆款单品的路子。

我们可以参考下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品牌。如果你仔细研究会发现,在中国连锁化率高的品类都带有舶来品的基因,无论是咖啡奶茶还是面包烘焙,都受到欧美餐饮文化影响很深。

而作为对比,美国和日本的餐饮连锁化率都能达到50%左右,CR5(前五企业集中度)分别达到15%和14%。而中国餐饮品牌前五只能拿走2%的市场份额,而且前五名除了海底捞都是西式餐饮品牌。

关于美国快餐文化的兴起,日后我会专门写一期再讲。这里只谈一点,就是连锁化餐饮是不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事实上还真是。

在餐企老板内参的文章《抓取美国 65 万家餐饮店数据后,我发现中国连锁化的趋势》里,有一个观点我非常认同,就是越是需求多样性强的区域,连锁化率越低,越是需求多样性差的区域,连锁化率也就越高。

我认为按照这个观点,这不仅与城市发展有关,也与各国文化差异有关。

肯德基、麦当劳这些美式快餐所售卖的炸鸡、汉堡,对中国人来讲就是外来产物,吃的就是个新鲜,所以对需求多样性的要求并不高。

事实上,汉堡这种食物也有高价产品,也有不那么流水线化的产物,但这种单店也只有国内少数几个城市的需求,能撑得起来。

换句话说,如果你把连锁化的面条,卖给外国人,或许需求才是更匹配的。因为对他们来讲,根本分不清面条的区别,都是中国面条。哪怕是一碗40元,也是合理的价格。

但对从小吃到大的中国人来讲,这里就有矛盾了。无论是北方人对于面条本身的讲究,还是南方人对于高汤、浇头的热爱,都是与标准化相悖的地方。连锁面馆里,无论是面条还是汤头,都是供应链的产物。

更可怕的是,这样一碗高度工业化的面,需要卖三四十块钱。但街边的纯正手工面条,精心熬制的高汤,搭配现炒的浇头,很多地方也才几块钱一碗,高不过二十块。

所以可以看到,在面这个品类里,最容易规模化的基本都是牛肉面。虽然全国各地的牛肉面区别也很大,但至少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牛肉还是一个能卖出价格的东西。

总的来说,连锁面馆售卖的面条,更像是升级版的方便面。既然如此,我为什么不在家自己煮呢?

05

最后我想聊一聊我对连锁面馆这门生意的看法。

首先我认为,餐饮连锁化这个趋势是很难改变的,我也希望能出现好的连锁面馆品牌。但是现在的连锁面馆,说白了就是价格撑不起味道,你在CBD卖卖就算了,凭啥走得更远呢?

而这种为了连锁化而连锁化的生意,对于市场来讲其实是有害的——因为它严重挤压了其他面馆的生存空间。

对于我们多数人来讲,只是想吃一碗热腾腾的面条,要的不是你装修多华丽,产品多新奇。你非要把一碗面卖到40块钱的价格,至少要让我看到40块钱的诚意在哪里吧?

等到连锁面馆的故事讲不下去了,是不是又要开始卖一些副产品,在面馆里推出奶茶、咖啡、小吃这些东西来续命呢?

我们吃面条已经吃了2000年了,还需要被市场教育,面条应该长啥样吗?

或许大家真正需要的连锁面馆,是连锁面馆里的蜜雪冰城,而不是连锁面馆里的奈雪和喜茶。

参考资料: 

《疯狂的拉面:红杉、高瓴下注,朱啸虎称能开万家门店》《中国企业家》 

《饮食差异?连锁化程度低?中式快餐为何难以走向全国?》新浪新闻

《抓取美国65万家餐饮店数据后,我发现中国连锁化的趋势》餐饮老板内参 

《纵使再多艰难,依然向善拼搏|万字解读2022中国餐饮》卿永 

《网红面馆:去年融资多疯狂,今年就有多平静》开菠萝财经 

《和府捞面新故事难讲》燃财经 

《一碗面估值70亿,和府捞面到底凭啥?》红餐品牌研究院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IC实验室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