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清华大学是如何做成果转化?

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0年,清华大学转化专利数量2889件,转化合同516项,转化金额29.98亿元(其中到款金额8.48亿元),衍生企业218家。
2023-01-17 10:08 · 动脉橙果局  周梦亚   
   

如果要看国内的科研成果转化,一定绕不开清华大学。

2022年,由国家科技评估中心等机构统一编纂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1年度报告》榜单中,清华大学位居我国高校所有科研成果转化的金额*。

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0年,清华大学转化专利数量2889件,转化合同516项,转化金额29.98亿元(其中到款金额8.48亿元),衍生企业218家,在电子信息、生命健康、高端装备、新材料等学科和产业领域的一批重点科研成果得到转化实施。一定程度上,清华大学已经成为科研成果转化中,创新、开放与探索的代名词。

为什么清华大学能成为国内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标杆?除了强大的科研实力,校方对科研成果的重视和鼓励、完善的政策、平台建设和工作体系也必不可少。

#01

政策体系

早在2009年,清华大学就出台了《清华大学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明确科技成果做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转化受益分成。当时规定个人和团队的利益分配为成果转化的40%受益或者股权,尽管在操作层面很难执行,但该文件也意味着清华大学成果转化政策体系建设的*步。

到了2015年,清华大学成果转化体系建设进入了新的里程碑。

首先是国家层面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发布,在上层建筑层面明确了创新主体科技成果转化权利义务,进行了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制度改革,提高了科技人员成果转化的奖励比例。这份法案带动了一系列政策制度突破,也标志着适应我国发展阶段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体系初步形成。

同年,清华大学出台《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评估、处置和利益分配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了成果转化的决策、奖励机制和流程问题。办法明确了不同交易金额科技成果转化流程,还明确了利益分配机制,将成果转化的大部分受益奖励给了成果完成人或者为成果做出贡献的个人。

当然,在整体分配框架下,清华大学也鼓励各院系根据各自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分配政策。例如:有些院系强调有组织科研工作,在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例中,院系获得的收益比例会有一定提升,用于回馈曾对科研成果作出突出贡献的老师和面向未来发展谋篇布局。

次年,《清华大学知识产权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出台,明确了学校成果于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归口,知识产权、作品著作权等归属问题,规范了清华大学相关商标的归属与使用。从中心思想上来说,该文件旨在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管理和运营,提倡在创造中规范与保护,是清华大学成果转化政策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2018年,《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评估备案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经清华大学知识产权管理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除了加强对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细则还规范和明确了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价值评估的流程管理、学校科技成果价值评估归口和流程。同时,对于转让和作价入股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细则还强调了价格评估和备案流程,需委托具有应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对科技成果进行资产评估,办理资产评估备案手续。

▲ 转化方案审批流程,图片来源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手册

为了强化和规范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清华大学于2021年发布《清华大学国有资产管理规定》。该文件中对国有资产配置、管理、变动的申报做出了规定,也明确地方研究院、派出研究院的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相关工作由国内合作办公室负责协调,接受学校国有资产归口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监督。

不仅如此,围绕科技成果的转移转让审批、校内教授的兼职活动、科技成果作价入股实施办法等,清华大学颁布了一系列的法案。如《清华大学科技成果处置尽职调查办法》,规范了尽职调查职责与程序,为标的技术情况调查、技术受让人情况调查、交易方案调查与分析以及审批程序合规性调查制订了行为守则;《清华大学教职工校外兼职活动管理规定》规范了校外兼职分类与审批、校外兼职时间与取酬、与科技成果转化有关的离岗创新创业管理、相关责任等.........................

▲ 政策法规体系,图片来源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手册

#02

技术转移体系建设

政策体系是成果转化的运行框架,这些法案的发布为学校的转化提供了指引和依据。另一方面,学校在技术转移体系方面的建设则代表着主动的探索。

清华大学在国内高校中较早地建成了完善的技术转移体系,2015年以来,成立了知识产权管理领导小组,以及成果与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技术转移研究院、校地合作办公室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专门机构。除了各个职能部门的搭建,学校还与多地政府合作创建了多个地方单位和派出研究所,通过二次开发、企业孵化等方式推动成果进一步转化。

管理制度上,学校将制度建设纳入学校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统一部署,由知识产权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学校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工作。该领导小组由学校主管科研、产业和校地合作的校领导,以及技转院、资产处、科研院等多部门领导组成,统筹管理学校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相关的部门,并领导其工作。

■ 1、成果与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

2015年,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外知名大学技术许可办公室的运行模式,清华大学成立了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Office of Technology Licensing,以下简称“OTL”)。OTL是学校知识产权管理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职能包括科技奖励、专利管理、技术转移和政策法务4个方面,其职责使知识产权管理从“成果管理和重视数量”转变为“重视质量和实现价值”。在成果转化工作流程中,OTL起到了中介桥梁的作用,同时因内设机构身份享有充分权限,能够一头对接学校老师的成果与企业需求,一头管理专利成果处置与许可。

■ 2、技术转移研究院

如果OTL的成立是推动成果转化从“数量”到“质量”,那么技术转移研究院的成立则是为了推动重大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清华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成立于2014年,负责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及相应的专利权、著作权、技术秘密等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该部门为清华大学支撑机构,有知识产权管理领导小组直接领导,同时该部门也下设知识产权办公室、技术转移办公室、对外合作办公室、和综合办公室等科室,具体负责知识产权管理、专利审批、国际专利、专利质控、出版物管理、技术转移等工作。

▲ OTT主要工作内容,资料来源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手册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技术转移工作类别的分工,技术转移办公室还根据清华大学技术转移比较密集等几个方向,设置了相应等高级主管,如大健康领域、材料与高端装备领域、电子信息领域、半导体和智能网联汽车等。曾有清华大学科研创业者向橙果局表示,除了科研人员主动想技术转移院寻求技术转移帮助,主技术转移研究院还会主动科研人员是否有成果有意向进行转化,并且安排专人负责他们的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 3、科研院

清华大学科研院(英文名称:Research & Development Affairs Office)是学校行政职能部门,归口管理学校科研及相关工作,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学校科研相关规划编制实施,开展学校科研战略布局相关工作,负责学校科研项目、科研机构、科技合作、科技奖励等相关科研活动的组织、管理和服务。

除了负责规划学校内部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重大专项、部委项目和学校资助科研项目、科研经费认款和分拨管理,科研院所同时也负责横向技术合同的认款、分拨和技术合同认定,校地科技合作等,海外项目不则负责涉外的校企、校地、和学校之间的科技交流和合作扩展,以及相关的经费认领、分拨和技术合同认证等。

不仅如此,政府、自主批准建设科研机构,联合共建科研机构,跨学科科研机构以及学校教师申请校外实验室开放课题等管理,以及国家、教育部、地方科技奖励申报等工作也主要归口到科研院所。相比前面的两个部门,科研院的主要工作其实是成果的产生和促进成果的产生,可以形象的比喻为OTL和OTT的上游。

■ 4、校地合作研究院

校地合作也是推动成果转化等重要途径。清华大学的校地科技合作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近年来,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中部崛起等战略,学校加大了与国家战略发展地区的深度合作,校地科技合作进一步扩展,合作内容包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联合培养创新人才、发展地区特色产业和主干产业、建设创新平台、联合科技攻关、推进国际合作等。

目前这一工作主要由学校国内合作办公室负责,该办公室挂靠校长办公室,统筹协调学校与中央部委、地方政府、企业、高校、事业单位等国内合作对象的全面合作,负责与合作对象全面合作协议的签订和履行相关工作,管理学校二级单位签署国内合作意向书(备忘录),开展国内合作筹划、联络和研究等工作。

校地合作研究院是校地合作的重要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途径和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支撑。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区域重大战略进行布局,清华大学目前共设立16个校地合作研究院。这些单位都属于清华大学的二级单位。

■ 5、清华控股

清华控股是清华大学在整合清华创办的各类企业的基础上,经国务院批准,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单位。其前身是清华大学企业集团。

作为学校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华控股在制定清华大学产业发展战略,整合,调整结构,协调利益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是清华大学产业投融资、科技开发、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对外贸易及经济技术合作交流等重大经营活动的决策和管理中心。在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清华控股也启动了一系列战略性变革,将高科技与现代金融相结合,借助自我积累、并购、孵化等多种方式,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通过金融平台打造、成立投资公司等方式加速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OTL、OTT、科研院、校地合作办公室、技术转移研究院以及清华控股等机构,构建起了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的工作体系。清华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院长王燕曾言:“如果把清华大学的技术转移转化体系比作一个太阳系,那清华大学就是太阳,地方院、派出院等部门一方面围绕清华大学的发展目标,推动学校整体成果转化工作,另一方面围绕所在地的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开展创新服务工作,既有‘公转’也有‘自转’。”

当然,除了政策和技术转移体系之外,更重要的还有清华大学科研力量。科研人员在科研上的追求与探索,使得学校标志性成果产出不断,而从成果到产品的转化激情,让优质成果不断转化成为支撑产业发展的标志性创新。政策、转移体系、科研创新的相辅相成,方为“清华模式”。

附录:部分清华大学科研成果转化企业

品驰医疗

品驰医疗创立于2008年,总部位于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品驰是专业从事脑起搏器、迷走神经刺激器、脊髓刺激器、骶神经刺激器等系列化神经调控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为广大帕金森病、癫痫、疼痛、尿失禁等功能神经疾病患者提供先进的治疗手段。

天智航

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从事骨科手术机器人及其相关技术自主创新、规模化生产、专业化营销及优质临床应用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是国内*家、全球第五家获得医疗机器人注册许可证的企业。2020年,天智航公司成功上市IPO科创板。

天智航核心产品——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用于辅助医生精确定位植入物或手术器械,可广泛应用于脊柱和创伤骨科手术,其临床精度可达1mm以内,可显著减少术中辐射并提高手术效率。截止2022年9月30日,天玑系列骨科机器人的临床应用已覆盖150余家医疗机构,近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手术量突破30000例。

朗视仪器

朗视仪器产品覆盖口腔锥形束CT(口腔CBCT)、口腔医学影像处理软件、口腔正畸器械及软件以及影像云存储服务,满足不同临床需求。公司核心团队源自清华大学,在高精度CBCT成像、剂量优化、高精度机电系统设计、伪影矫正、图像处理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积累,并形成了大量自主知识产权。朗视客户已遍布全国所有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并出口欧洲、非洲、东南亚、中东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清影华康

北京清影华康科技有限公司于2016年由清华大学及行业内相关专家共同发起成立,公司以转化清华大学医学院医学影像研究中心的科研成果为宗旨,秉承以高级医学解决方案服务于临床医生,精准影像诊断方法服务于患者为理念,采用清华大学资深磁共振影像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推出了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解决方案。

清影华康自成立以来,已获得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及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并取得多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

华卫恒源

华卫恒源于2018年在北京注册成立,核心技术和团队源自清华。公司立足国际首创、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源免疫豁免细胞技术,聚焦自身免疫病、再生医学领域、辅助生殖领域创新细胞药物和检测技术的研发。现有类风湿关节炎细胞注射液、免疫豁免人工胰腺和辅助生殖检测系统等项目,相关产品已进入临床前动物试验和人体临床试验备案阶段。

图湃医疗

图湃医疗成立于2017年10月,公司核心技术源自清华科技成果转化。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生命科学园,公司下设北京、上海、南通研发中心以及北京、苏州生产基地,现拥有眼科扫频OCT、扫频光学生物测量仪、眼科光纤OCT内窥镜、手术显微镜、超广角眼底相机及超乳波切一体机等多条设备产线。

作为国内眼科医疗设备行业创新引领企业,公司信奉长期价值理念,坚持以科学家精神为核心的民主化公司管理模式。公司专注于高端眼科医疗设备的研发制造,以临床需求为根本,愿携手眼科医师们共同推动眼科诊疗技术的进步,给更多的眼病患者带来福音。

大清生物

北京大清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由归国留学人员创立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总部位于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核心地区,是最早从事生物医学材料研究的企业之一,专注于伤口管理、微创手术、口腔医学以及再生医学领域,是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生物医疗公司。

赛桥生物

赛桥生物成立于2020年3月,由多位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优秀博士与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张友明教授联合创办,核心成员在数字生物芯片、超高精密生物信号检测等前沿核心技术领域有十多年研究和产品经验。

公司致力于实现CGT工业级核心装备的封闭化、自动化、柔性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加速推动国产替代,已构建设备与耗材能力平台,完成全套工艺模块的开发,包括全封闭自动化血细胞分离、磁珠激活分选、电转染、细胞扩增、清洗浓缩、制剂分装等设备,以及配套的系列化 GMP 一次性密闭耗材。赛桥生物力争突破进口垄断、为行业客户提供完全国产自主可控的 CGT 数字化工艺装备平台,推动*进的生物医疗技术*程度地惠及广大患者。

神济昌华

神济昌华位于北京市昌平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创始团队均来自清华大学,科学委员会主席贾怡昌为清华大学医学院研究员。公司致力于以基因治疗技术为手段,包括AAV介导的基因编辑、表达和以小核酸药物为核心实现对目标基因的干预,主要聚焦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脑卒中(Stoke)、帕金森病(PD)、阿尔兹海默症(AD)等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神经退行性疾病,期望最终能够为人类解决这些重大的医疗健康难题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动脉橙果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