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市值蒸发500亿元,「PC之 王」英特尔告别忧伤2022

在过去PC时代,英特尔凭借X86架构的高歌猛进,成为全球*钱的芯片公司之一。但如今,在ARM、 RISC-V新架构的狂轰之下,英特尔的行业壁垒被撕下了一个豁口,走到了悬崖边。
2023-01-30 15:06 · 36氪  邱晓芬   
   

1月27日,春假假期的最后一天,英特尔交出了一份最近7年来最差的财报,营收140亿美元,远低于市场预期,同比下降了32%。在持续一年营收出现同比下滑的情况下,本季度英特尔首次由盈转亏损,并且录得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单季度亏损。

这引发了二级市场的恐慌。在财报发布之后的隔天,英特尔的股价一度跌近9%。到了1月29日,股价没有好转多少,徘徊在每股28美元左右。股价持续震荡之余,英特尔的市值一度下滑了80亿美元(542亿人民币)。

对此,不少分析师传递出了消极的判断——“这是我们职业生涯中见过最糟糕的报告”、“任何言语都无法描述或解释这个历史性崩溃”。

英特尔显然意识到了二级市场传递的阵阵寒气,给出的下一季度财报预测保守得令人震惊。据英特尔的说法,预计2023年Q1的营收为105-115亿美元,大幅低于市场预期的预测。

如果成真,意味着这家公司将延续颓势,成为过去15年以来最差的一季。

在过去PC时代,英特尔凭借X86架构的高歌猛进,成为全球*钱的芯片公司之一。但如今,在ARM、 RISC-V新架构的狂轰之下,英特尔的行业壁垒被撕下了一个豁口,走到了悬崖边。

CPU竞争激烈,"瓦解”英特尔

英特尔第四季度业绩滑坡,主要是因为个人电脑、数据中心、边缘计算芯片三项主力业务不佳导致:

财报显示,英特尔个人电脑芯片业务(CCG)本季度的收入为66亿美元,同比下滑了36%,值得注意的是,利润同比下滑82%;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业务(DCAI)本季度营收为43亿美元,同比下滑33%;网络与边缘事业(NEX)本季度营收21亿美元,同比下降1%。

过去的一年,英特尔在内的芯片厂商生存环境艰难。在高通货膨胀、硬件创新乏力、供应链受地缘政治冲击的综合作用下,消费电子行业用户购买力减弱。根据Gartner数据,2022Q3 PC的出货量同比下降了20%,是近30年来降幅*的一次。

终端消费萎靡,上游供应链寒气阵阵。客观环境是英特尔无法改变的,而这家公司*的隐忧还在于,前述三项占据了九成营收的业务,正面临着严峻的外部挑战。对此,英特尔CEO基辛格态度相当坦诚——在财报会议上,他直言,系“竞争同业持续扩大市占率”所致。 

具体而言,在数据中心市场,AMD势头强劲。AMD 2022年第三季度推出的第四代霄龙EPYC芯片强势攻城略地,目前,AMD在X86架构CPU的市场份额从早前的10%攀升到20%以上。而英特尔业绩颓势的另一面是,AMD的CPU业务上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5%,贡献了这家公司1/3收入。

与此同时,英特尔正遭遇ARM阵营一波又一波猛烈进攻。苹果的M1芯片将“Wintel联盟”联盟撕开口子后,沉寂多年的ARM指令集找到了突破口;随后,英伟达发布的Grace CPU芯片,又意味着ARM架构逐渐从强势的嵌入式低功耗场景,向云计算等高性能高功耗场景渗透。

而市场也给ARM架构给出了乐观预测:Canalys一名分析师判断,到2026年,ARM架构将占领PC领域30%的市场份额、云服务器市场50%的份额。

英特尔的困境远不仅如此。在过去的几年,RISC-V架构猛烈冲击物联网市场。相比X86、ARM架构,RISC-V虽然在生态和性能等方面尚且不足,但免费/开源/开放的特性,其实更适合AIOT设备碎片灵活的特点。

英特尔显然已经嗅到了血腥味,2022年也是这家公司艰难革新的一年。

在PC领域,英特尔新产品(十二代酷睿)一定程度上抵挡住了AMD的攻势,除此之外,英特尔还在对竞争对手“釜底抽薪”。一方面,英特尔此前宣布斥资28亿美元加入RISC-V阵营,化敌为友,制衡ARM架构在物联网领域的强势发展;另一方面,AMD和英伟达在GPU领域垄断多年,而英特尔在此前也推出了*显卡品牌Arc(锐炫),攻入了这两家强劲竞争对手的腹地。

只不过,从财报上看,这两项战略布局暂时还没有太大的成效。对于英特尔来说,这还需要时间的验证,也关切着未来的生存。

第二曲线前途未明,英特尔阵痛

为了尽力缓解这种业绩恶化的影响,英特尔在过去一年也和多数互联网公司一样,降本来变相拔高利润。比如通过营销和销售部门裁员20%的方式,或者提高设备的折旧年限等方式,减少折旧费、人员支出。

英特尔的目标是,在2023年实现30亿美元的成本缩减,到2025年缩减成本的目标扩大到80-100亿美元。但这些操作只是短期有效,要改善账面,英特尔更长期的任务是布局第二增长曲线。

摩尔定律已经发展到*,早在2021年,英特尔野心伸向了更核心的晶圆制造业务(IFS),启动了IDM 2.0战略,在美国多个州投入百亿美元建设芯片制造厂,计划在近四年突破五个先进制程节点的研发。

英特尔的野心,也是美国晶圆制造野心的一角。美国在2022年已经决定将520亿美元投向晶圆制造,英特尔是*的受益者。但成本、人才和供应链将会是英特尔、甚至是美国晶圆制造业未来*的掣肘。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提出的观点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过去全球化分工的推进之下, 美国的芯片制造行业市场份额已经从九十年代的37%下滑到如今的14%左右,而要重新构建产业优势,不仅需要一步步在本土从零基础构建芯片制造产业,还要短时间内补齐相应的芯片人才,这些都意味着需要美国本土公司需要支付更高的产业发展成本。

此前有数据测算,在美国建设晶圆厂的投入,比中国国内高出50%。美国晶圆代工业务的困境,也是英特尔IFS业务未来的难题。但英特尔不得不做——在当前充满不确定的芯片制造供应链领域,这不仅可以帮助英特尔避免产能掣肘,同时,对先进制程的深入把控,也将让英特尔的CPU/GPU芯片产品迭代更快,更具竞争力。

“PC*”英特尔一直是一家野心不小的公司。这家公司早已从CPU之外,一步步扩展芯片代工,摆脱台积电和三星依赖,再分拆GPU业务,与英伟达、AMD比拼。但在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制衡对手的过程中,英特尔短期内日子不会好过。尤其是,2023年的PC市场没有明显太大的回暖迹象,英特尔的转型阵痛期还会再持续一段时间。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36氪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