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狂飙》中让高家发家的小灵通,怎么就走向衰败了呢?

3G网络的到来让用户能够在自己的手机上获取更多的资讯,中国迎来了移动互联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小灵通相对单一的通讯功能也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2023-02-07 11:51 · 品玩     
   

现象级电视剧《狂飙》在上周终于迎来了大结局,近期围绕这部剧展开的讨论可谓是席卷了我微信里面所有的群组,剧中对于小灵通的描写一下就把我的记忆拉回到了90年代末期的学生时代,当时正在上学的我也拥有自己的一部小灵通。

当时小灵通因为低廉的硬件费用和通讯资费迅速占领了各大高校的学生群体,很多成年人也在三大运营商的主力机至于配备了一台小灵通作为备用机,那也是真正意义上全民“双枪”时代的开始。

那这个让高家从鱼贩摇身一变成为企业家的小灵通又是怎么让高启盛一步步走向堕落的深渊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回顾一下小灵通的发展史,看看这个号称要让固定电话消失的产物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落寞的。

《狂飙》剧中的时间线是从2000年开始的,高启盛大学毕业后将小灵通这个全新的手机硬件带回了京海,与哥哥高启强开了一家小灵通专卖店。

图源:《狂飙》视频截图

小灵通之所以能够火爆的大卖,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当时主流电信运营商的价格较贵。我记忆里当时我在用的中国移动资费为0月租,打电话0.6元/分钟,接电话0.6元/分钟,短信0.1元每条。而我父母当时的全球通虽然拨打和接听的费用要比我低一些,但每个月除了实际通话短信产生的费用外,还要缴纳“月租费”。所以在那个时候我除了随身带着自己的手机之外,还会带一张IC电话卡,如果周围有电话亭的情况还是会优先使用IC卡拨打电话,手机的作用更像是一个电话本+短信机(双向寻呼机)。

而第二点就是中国移动电信的“分家”,拆分为了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两大运营商,但分家后的中国电信没有拿到移动通信牌照,所以只能看着移动迅速占领2G网络(GSM)市场,于是时任浙江余杭市电信局局长的徐福新在了解到日本NTT实验室研发的PHS(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 个人手持式电话系统)数位移动通信技术后眼前一亮,PHS技术可以通过微蜂窝基站实现无线覆盖,将终端设备以无线的方式接入本地固定电话网,使传统意义上的固定座机不再“固定”,而是可以在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自由移动使用。这既符合中国电信目前没有移动通讯牌照的现状,也能让中国电信入局“手机”领域,于是经过商议,余杭电信和UT斯达康联手将PHS技术带回浙江。

剧中2000年高启盛提到了浙江那边正在试点,据资料显示,1999年浙江余杭开通了国内*个小灵通网络,当时小灵通的资费可谓是“屠杀”中国移动和联通两大运营商,前3分钟的通话总共收取0.2元,超过3分钟后的通话为0.1元/分钟,接听免费。你还可以将通话较为频繁的另一半设置为“亲情号”,亲情号之间拨打电话每月固定扣除5元,时长不限。

这种便宜的资费相较于移动联通价格贵且双向收费的做法当然更加受到普通老百姓的欢迎,小灵通的使用人数在2005年之前呈现爆发趋势,最高时达到了接近1亿的使用者。在运营商层面也呈现出了南北割据的局面,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等十省区市由中国网通*经营PHS业务,而其余地区则由中国电信*代理。

可以说在2003年前后,小灵通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迅速占领了广大群众的口袋。而UT斯达康公司在1999年至2004年凭借小灵通的成功,利润由不到两亿美元上升至27亿美元。

我记忆里我的*台小灵通还是纯英文的系统,甚至都没有短信收发功能,还是一机一号的烧号机,想要换手机必须要去网通重新在新终端上烧号,非常麻烦,但丝毫没有阻碍小灵通凭借低廉的收费迅速占领了各大手机卖场。

后期英华OK、华为等硬件厂商的入局,小灵通手机的样式也多了起来,随着用户换机需求的增长,后期的小灵通采用实体PIM卡的形式,造型与传统运营商的SIM卡相似,用户可以直接去市面上选购造型心仪的小灵通产品,插上自己的PIM卡即可使用。

但是小灵通这种产品之所以现在消失了,问题主要在于小灵通所用的PHS基站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覆盖面积太小。

主流GSM与CDMA的基战发射功率为20W,而小灵通的PHS基站大多数只有0.01W,*也仅支持0.5W,这就让小灵通的通讯基站与设备间的距离只有在很短的情况下才能有较好的信号,想要覆盖率增加就必须建造更多的基站。

在日本,PHS电话也被称为“穷人的蜂窝”,在我国的个别地区被称之为“市话通”,顾名思义,出了城市就几乎没办法打电话了,甚至在市区内的交通系统上,只要车速超过60公里每小时,小灵通就无法正常使用了。“手拿小灵通,站在风雨中,左手换右手,右手打不通。”可谓是对小灵通使用者最真实的描写。

剧中高启盛在2006年以优惠的价格购入几十万台小灵通设备准备大干一场,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在接下来的2年内,小灵通的发展走向了下坡路。

为了打击小灵通的势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还紧急在部分地区推出过“大灵通”和“超灵通”的服务,采用CDMA 450技术,后期改为SCDMA 400技术,资费与中国电信的小灵通完全一样,当时移动和联通的想法非常简单:“小灵通技术上是落后的,*优势是价格。只要我们把资费也降一降,它就会死掉。”

事实也的确是这样,小灵通作为通讯工具*的问题就是信号不稳定。并且小灵通与传统运营商的通话和短信发送存在“跨网”的情况,这就让小灵通用户给传统运营商拨打电话和发送信息时所需的费用甚至比降价后的移动联通之间的通讯资费还要高,当网络更加稳定的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资费变得跟小灵通一样之后,小灵通的优势就荡然无存了。

时间来到2008年,卧薪尝胆的中国电信终于获得了自家的移动通讯牌照,开始大力发展CDMA网络,对于小灵通的投入逐年降低,这也让小灵通的通话质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明显的改善,加之三大运营商的资费已经非常接近于小灵通的资费标准,很多用户再次从小灵通“倒戈”回到了传统运营商的怀抱。

最重要的是,由于小灵通的PHS技术是在1880Mhz至1930Mhz这个波段内运作,与当时国家大力发展的中国移动3G TD-SCDMA频段相冲突,于是在2009年工信部要求所有小灵通在2011年低前完成清频退网工作,以确保不对TD-SCDMA频段的3G系统产生干扰。

而3G网络的到来让用户能够在自己的手机上获取更多的资讯,中国迎来了移动互联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小灵通相对单一的通讯功能也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于是小灵通最终因为“国家队”3G时代的到来,走向落寞。而高启盛也因为几十万台小灵通砸在了手里不知道该怎么填上亏空,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但不得不说,正因为小灵通的搅局,将高高在上的手机资费“拉下马”,让“人人都用得起手机”成为了现实,也加快了推进了传统通讯运营商实行单向收费和资费进一步下调,虽然这类产品已经消失在了移动通讯历史的长河中,但我们依然感谢它。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品玩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