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蚁人3》也烂了,漫威在中国还有救吗

老路重走,或许艰辛。但疫情重构世界的这几年,有多少事能逃过从头再来呢。
2023-02-20 08:11 · 微信公众号:毒眸  刘南豆   
   

上映第三天,截至毒眸发稿前,《蚁人与黄蜂女:量子狂潮》(以下简称《蚁人3》)票房刚到1.2亿。

比起前作,这肯定算不上好成绩。2015年的《蚁人》与2018年的《蚁人2:黄蜂女现身》在国内的首周末票房,分别为2.72亿和4.3亿,新作缩水得不是一星半点。口碑方面,《蚁人3》豆瓣评分6.2,低于漫威电影宇宙第四阶段之前的所有作品,让其后续票房也难有冲劲。

尽管如此,《蚁人3》也比《黑豹2》状况好得太多,后者上映已经快两个星期,但票房只有1.01亿,单日票房被《蚁人3》超过只花了两天,有机会成为自2011年之后内地票房*的漫威电影。当然,《黑豹2》去年年底就已在海外上映,不少核心影迷或许已经看过,所以大部分人对漫威回归内地首秀的期望值,更多还是押注在同步北美上映的《蚁人3》上。而《蚁人3》的败北,让漫威的回归之路更显坎坷。

暌违内地影市接近四年,前后脚叩开归来大门的漫威电影恰好是《黑豹2》和《蚁人3》,不得不说,还是有着一些微妙的意义。

在漫威电影宇宙的设定里,它们分别是第四阶段的落幕和第五阶段的开端。在前三个阶段步步为营,逐渐抬高内地影市引进片天花板的漫威电影,第四阶段却无缘国内市场,其影片品质部也受到影迷质疑。本应揭开新篇章的第五阶段,如今看来也没能在国内取得开门红。

更巧的是,在漫威电影单人英雄IP里,《黑豹》和《蚁人》分别是中国市场票房占全球市场票房比例*和最高的两个。简而言之,这可能是国内观众最不偏爱和最偏爱的两个漫威超级英雄。

但不论过去有着怎样的辉煌和失败,市场用最直接的反馈表明,近四年的空窗之后,或许一切都得从头再来。

中国观众爱蚁人?

提起漫威超级英雄,大部分国内观众更有印象的或许是钢铁侠和美国队长,但如果从电影票房来看,并不太引人注意的蚁人才是翘楚。

《蚁人》与《蚁人2》的中国票房占比均达到了接近20%,除《复仇者联盟》系列之外,是单人英雄电影中最高的两部,而*的,自漫威*阶段之后,就非《黑豹》莫属。

数据来源:票房探照灯,票房单位:美元

*阶段的漫威电影(从《钢铁侠》到《复仇者联盟》),在国内处于IP认知培养时期,国内电影市场本身也尚处于发展初期,市场容量有限,单人超级英雄影片没有票房超过2亿的,在全球市场中的票房占比也都在5%以下。如今高知名度的钢铁侠、美国队长,就是漫威电影在这一阶段进入中国市场。

自《复仇者联盟》之后,第二阶段的漫威电影(从《钢铁侠3》到《蚁人》)国内票房水位来到了3-8亿之间,此后的第三阶段(从《美国队长3》到《蜘蛛侠:英雄远征》)则是大部分观众最为熟悉的井喷时期,9部单人英雄电影的平均票房能达到9亿。

因此,两部《蚁人》在国内的票房成绩更像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在漫威宇宙的认知基础打下来之后,才获得了国内观众的青睐。

从《蚁人》与《蚁人2》上映时的市场环境,也能找到这种“青睐”的缘由。两部《蚁人》都紧跟在《复仇者联盟》系列之后,恰是国内观众对漫威电影热情高涨的时刻。其上映时间一是在2015年国庆档之后,一是在2018年暑期档的末尾,都是大档期已经带热大盘、又缺乏同期竞争对手的时刻。

除了市场环境因素之外,《蚁人》系列在内容风格上走的也是轻松幽默的路线,而喜剧片一直以来也是国内市场非常青睐的类型。小人物逆袭的设定也比一般苦大仇深的超级英雄更亲民,这些都是国内票房高的商业片常常具备的要素。

但在海外,尤其北美本土市场,《蚁人》系列的票房表现一直非常差。尽管在漫画原著中,蚁人与黄蜂女是复仇者联盟的创始人,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但在漫威电影宇宙里,蚁人的登场时间很晚,且在前三部《复仇者联盟》中都并未登场,缺乏粉丝基础。

该系列也是所有漫威单人英雄电影中投资体量*的一个,本身的票房预期值就不会太高。所以,尽管前两部《蚁人》的海外口碑并不差,但首周末北美票房却分别排在漫威电影历史倒数第二和倒数第七。

相比之下,《黑豹》系列在国内外的境遇则是完全相反。

作为首部以黑人为主角的超级英雄电影,它在上映之前就承载了北美影迷太多的期待。2018年《黑豹》上映后获得北美本土周末票房五连冠,且在前13个周末跌幅均在50%以内,最终成为目前北美影史票房第六影片。而《黑豹2》的首日票房甚至超越前作,尽管后续有所下滑,但仍跻身2022年全球票房第六位。但在国内,《黑豹》仅收6.62亿,是第三阶段中票房*的影片。

不同于前两部《蚁人》在口碑评分上国内外一致叫好,《黑豹》的国内外口碑差异明显。《黑豹》的豆瓣评分6.5分,是第四阶段前所有漫威影片的*分,《黑豹2》更是跌至5.5分,仅高于《雷神4:爱与雷霆》的5.4分。两部作品在烂番茄代表观众评分的爆米花指数上,却分别能得到79%和94%。原因也显而易见,国内观众对影片议题并不感冒,甚至有着对漫威电影政治正确腔调的反感。

显然,《黑豹2》在国内市场的再一次失利并不意外,但本应被“青睐”的《蚁人3》表现平平,才更让人为漫威在中国市场的未来担心。在国内电影市场逐渐回到正轨的过程中,引进片势必要付出更大的耐心。

漫威又得栽树了‍‍‍‍

《蚁人3》的内地败局,是漫威第四阶段失败的缩影。缺席国内市场,让漫威过去在国内培养的增量受众逐渐失去观影习惯,且第四阶段影片自身的质量也并未得到国内核心影迷的认可。

从豆瓣条目的评分人数中可以管窥一二。第四阶段共七部影片全部加在一起,评分人数仅147万,而第三阶段里单人英雄电影评分人数最多的《奇异博士》,一部片就有157.9万。换言之,一旦失去了院线机会,漫威电影在国内的观影人次可能七不足一。

即便是这群尚有兴致观影评分的核心粉丝,对第四阶段的影片质量也颇有微词。据后浪电影统计,漫威*、二阶段影片的豆瓣评分全部高于IMDB,且没有一部低于7分;而到了第四阶段,局势则完全逆转,豆瓣评分全部低于IMDB,且没有一部在7分以上。

数据来源:后浪电影

这当然与漫威在第四阶段的内容产出质量密不可分,其在全球市场的票房和口碑均有所下滑。最核心的原因或许要归咎于母公司迪士尼在疫情期间激进的战略调整。

在疫情笼罩下,影视生产本身就遭遇停摆,但漫威却仍然在两年内上线了11部剧集与7部电影,整体制作节奏比之前还大大加快,这势必让单个内容的打磨更加赶工。

迪士尼前任CEO鲍勃·查佩克还任命卡里姆·丹尼尔为迪士尼媒体和娱乐发行部门的主席,丹尼尔在职期间独揽大权,控制着包括漫威、皮克斯在内的各工作室的财务与最终决策权,招致公司内部高管与创作者大为不满。

不过,目前情况已有转机。去年年底,鲍勃·查佩克卸任,曾担任15年迪士尼CEO,力主收购漫威影业的罗伯特·艾格重回迪士尼。他上任*件事就是调整组织架构,解雇丹尼尔,重新将内容业务放权给各工作室。

漫威影业CEO凯文·费奇也在《蚁人3》的发布会上表示,“现在我们正在重新梳理第五、第六阶段,并且我正在构思第七阶段,我会参与到具体故事的设计中去。”重新重视起内容开发,是漫威想要扭转颓势必不可少的一环。

在内容下行的背景中,观众对漫威影片又比海外观众多了一层“敌意”。《尚气与十环传奇》《奇异博士2》的辱华争议,都给漫威扣除了不少“印象分”。“印象分”之外,实际得分也有中外观众口味的差异。虽说大部分第四阶段影片质量大不如前是影迷共识,但在“三虫同框”的《蜘蛛侠:英雄无归》身上,能看出最显著的国内外观众评价分异。

这部在IMDB打出8.2分,全球狂揽19.2亿美元票房,位居漫威所有单人英雄电影之最的影片,在豆瓣评分仅6.6。“圣母”、“低智”是短评中提及最多的词汇。本质上,国内外观众能适应的商业片叙事确有不同,漫威电影最擅长的“彩蛋牌”和“情怀牌”在反复使用之后,国内观众的接受度有所下降,更应在单片的故事层面进行多样化的挖掘。

当然,在国内水土不服的远不止漫威,自2020年后,引进片在国内电影市场的表现一直不甚乐观。观众观影习惯的变化,让引进片的优先级不断后置。

据猫眼研究院《2022中国电影市场数据洞察》,疫情之前的三年,分账片前十名平均观影年龄均在28.1岁左右,而进入疫情之后的三年里,分账片前十名平均观影年龄分别涨到28.5岁、29.8岁和30.3岁。

这意味着这三年间,引进片的主要受众人群几乎一直是同一批人,过去以漫威为代表的海外系列电影所构建起的青年潮流文化,如今对疫情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年轻人貌似正在“失效”。

“失效”的原因也不难想象,过去的好莱坞大片以“视觉奇观”为*卖点,而在电影视听技术多年未有实质性突破、国产片*水准有所进步的多重影响下,如今单靠“视觉奇观”已经很难在观影决策中占据太高的权重了。

《2022中国电影市场数据洞察》指出,自2019年至今,一个明确的趋势是,观众更加关注“剧作”表现,尤其是在注重“制作”的电影当中。2022年,对“制作”提及率高于均值的电影中,观众提及“剧情”一项的比例,能够达到“制作”各项总和的2/3;一些大制作影片里,观众对于“剧情”的关注甚至追平了*、场面等制作表现。

不仅如此,以漫威为代表的超级英雄电影,对IP续集的强调既是蜜糖也是砒霜。缺乏创新,成为进口片的又一大原罪。据《2021中国电影观众调查报告》,在谈及对进口片印象时,25.3%的受访观众认为“没新意和前几年没法比”,28.1%的受访观众认为“头部的国产影片与进口片的差距越来越小”。

综合这些角度来看,漫威要在内地影市延续过往的辉煌,需要更加重视剧作与创新,如罗伯特·艾格重新上任时所说的那样,“将创新作为我们安身立命之本加以光耀和尊重。”

《复仇者联盟5》要直到第六阶段才会登场,漫威的单人超级英雄影片没法再像之前的《蚁人》那样只管“乘凉”不管“栽树”了。只有具备开创性的单片出现,像当年的《钢铁侠》一样,才能再让新一代的年轻人成为漫威受众,再火下一个十年。

老路重走,或许艰辛。但疫情重构世界的这几年,有多少事能逃过从头再来呢。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毒眸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