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日本涂料控股株式会社(下称“日涂控股”)发布公告称,将与新加坡吴德南集团达成总价值约122亿美元的交易协定。完成交易后,日涂控股这家百年老店将成为后者的子公司。
这是日本以外的亚洲企业,历史上*次收购日本大型原材料公司。
至此,“亚洲漆王”吴清亮的千亿财富帝国也真正浮出了水面。
第二年,94岁的吴清亮以1420亿元人民币资产,登顶新加坡首富。
01、逆袭日本巨头
在中国,立邦漆可谓家喻户晓,但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这个品牌属于日本。
其实,它的创立者和品牌母公司实控人,都是吴清亮。
围绕立邦,日涂控股与吴清亮家族之间,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合作、纠缠与争夺。
1950年,年仅23岁的吴清亮远赴日本,来到当时位居日本涂料界*的“日本涂料株式会社”(日涂控股前身),拜访了掌门小畑千秋。
日涂控股创立于1881年,是日本*家涂料企业,早在1949年5月就登陆东京证券交易所,技术水平堪称一流。
吴清亮热情诚恳的态度,给了小畑千秋很深的印象。
彼时,吴清亮需要日涂控股的品牌和技术,后者也有开拓新加坡及东南亚市场的需求,双方的合作由此开始。
从日本回来后,吴清亮拿到了日涂控股在新加坡的经销权,成为一名正经的品牌经销商。
1962年,新加坡发生了一件大事,全民公投通过了并入马来西亚的主张。仅过3年,新加坡又独立了出来,整个东南亚政治经济形势风云激荡。
各方博弈中,新加坡政府对进口涂料加大了征税力度,20%的关税极大压缩了代理商的利润空间。
这并未难住吴清亮,已经积累下足够资本与技术的他更进一步。1962年,他与日涂控股合资成立立时集团。
其中,吴清亮独自控股的吴德南集团,占据立时60%的股权,拥有*控制权,日涂控股持有剩下的40%的股份。
从代理商到控股建厂,建立产能,吴清亮再进一步。
此后,吴清亮以新加坡为核心,将立时集团迅速向周边的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市场扩张,逐渐成为东南亚的涂料霸主。
而在这些国家成立的分公司,吴清亮公司的持股比例都超过60%,将控制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随着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吴清亮看到了更大的机遇。
1990年,中国与新加坡建交,身为华裔的吴清亮看到新闻后无比激动。他的注意力,被“建立邦交”四个字深深吸引住了。
当时,日涂控股的品牌(Nippon Paint)还没有中文名称,吴清亮受“建立邦交”的启发,选择了立时集团的“立”,以及代表国家的“邦”。
“立邦”品牌由此诞生。
这一品牌注册于新加坡,而立时集团的老板是吴清亮,并非日涂控股。所以,立邦漆的主人是吴清亮。
但是,吴清亮的吴德南集团是私人公司,一向低调,而日涂控股早已上市,吴德南集团对日涂的持股长期低于5%。一般消费者很难捋清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关系,更多是将立邦直接视为日本品牌,这一度成为困扰立邦的心结。
随着立邦品牌的快速崛起,日涂控股确实动起了夺取立时集团控制权的心思。
2006年5月,日涂控股发出通知,称将从当年10月起,与吴德南集团就双方在亚洲市场合资企业的出资比例调整等内容进行协商,计划在2010年底前,完成对11家合资企业(包括在中国的4家)的子公司化。
作为吴清亮家族让出合资公司股权的交换条件,日涂控股允许吴德南集团将日涂控股的持股比例提升至10%。
此举明显是想让吴清亮家族出局,日涂控股的这番操作,正式挑起了股权争夺战。
2年后,已经接班的吴清亮之子吴学人展开反击,增持日涂控股4%的股权。而作为一致行动人,吴德南集团成为日涂控股*股东。
此时,因2008年金融危机业绩陷入困境的日涂控股,已经处于下风。
2012年5月,吴学人快速成立了立时国际,为收购日涂控股做好了准备。3个月后,立时国际发起要约收购,将日涂控股逼到了墙角。
日涂控股无奈之下展开反击,启动了“防止恶意收购程序”,实则为谈判争取时间。
私下谈判获得双方不对抗的协议后,吴清亮出面,让儿子吴学人停止了对日涂控股的收购。
但是,双方的合并已是大势所趋。
2014年,双方再次达成合作协议,吴德南集团在日涂控股的持股比例提高至39%。作为交换,立邦系8家子公司将并入日涂控股。
2018年,吴德南集团方面再次发力,吴学人“逆袭”为日涂控股董事会主席。
2020年,双方的股权争夺进入尾声。吴清亮家族在日涂控股的持股比例超过50%,取得*控股。作为交换,立邦系公司并入日涂控股,使后者在世界涂料界的排名从十名开外,一举杀进前四。
“这实际上就是‘窃取’了日涂控股。”有日本媒体如此评价双方的协议。
也不怪日本媒体耿耿于怀。通过股权交换,吴清亮家族几乎不用支付什么费用,就获取了日涂控股的*控制权,并通过日涂控股,间接掌控了整个立邦系。
至此,年过九旬的吴清亮完成逆袭,真正登顶“亚洲漆王”。
02、漆王,来自于专注
1926年,在南海一艘颠簸的客船上,来自广东潮安县大吴村的李秀英怀着8个月的身孕,带着两个女儿,前往新加坡寻找丈夫吴松昌。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吴松昌为了生计远赴南洋,此时已大半年没有消息。
李秀英只知道丈夫在一家叫陈源利的公司打工,其他一概不知,但硬是凭着一路打听,她找到了失业的丈夫,一家人得以团聚。
2个月后,李秀英在新加坡的贫民窟生下一个男孩,这就是吴清亮。
“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汕人”。潮汕多出富商巨贾,李嘉诚、马化腾、刘銮雄、谢国民、黄光裕等海内外知名富豪,祖籍皆出于这一地区。
相比之下,同是潮汕籍巨商的吴清亮,可以称得上真正的白手起家,起点*。
在一所潮汕人捐建的学校中,吴清亮读完了小学。但升入初中,日军攻入新加坡,他的学业戛然而止。
为了贴补家用,14岁的吴清亮开始了打工生涯,曾寄居马来西亚做过割胶工,后来跟随姐夫贩卖渔网,两三年下来,他赚到了两万多新加坡币。
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因为当时5000块新币在当地就可以买一套房子。
18岁的吴清亮拿着这笔巨款,在朋友建议下,创业开了一家汽水厂。
与无数初次创业的人一样,一年多后,吴清亮的汽水厂就倒闭了,他再次一无所有。
无奈之下,他到工厂对面的五金商贸行打工,主要工作就是卖油漆。
从此开始,涂料成为吴清亮一生事业的主轴,一切都围绕这个主轴转动。
当时,吴清亮白天在五金店打工,晚上则变身油漆调剂师,倒腾他低价收购来的政府过期油漆,变废为宝,再卖到市场中去。
白天的工作中,他很快成为店里的*销售员,而兼职他也做得有声有色,后来超过了正式的工作。
一边拿着老板的工资,一边做自己的事情,吴清亮觉得过意不去,就辞职专注做自己的油漆生意。
1949年,22岁的吴清亮再次创业,开了一家油漆小作坊,主业就是收购处理政府的过期油漆。
彼时,二战结束不久,英国军队剩下一批没人要的二手油漆,吴清亮抢得先机,低价大量买入。
为了掌握油漆技术,小学毕业的吴清亮自学化学,刻苦专研,最后调配出了自己的“鸽牌”油漆。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吴清亮的努力没有白费,时代很快给了一个大机会。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新加坡政府对进口商品进行限制,本地原材料价格迅速飞涨,油漆价格飙升。
吴清亮用两块钱一桶买来的油漆,再用自己的工艺调配出10桶小桶油漆,每小桶可能卖到40元,10桶就是400元。
2元成本买到400元的高价,吴清亮一举成功,攫取到了“漆王”路上的*桶金。而由于此前一直做俗称为“臭漆”的二手油漆,此时的吴清亮获得了“臭漆王”的称号。
虽然赚到了不少钱,吴清亮并未满足。在“臭漆王”和真正的“漆王”之间,吴清亮很清楚自己的差距。
1955年,吴清亮远赴丹麦学习涂料技术。在此期间,他大开眼界,坚定了自己在涂料行业打拼的信心。
在此前后,吴清亮牵手日涂控股,借助战后东南亚的经济大发展,实力快速提升。期间,他曾与同为潮州籍的富商谢国民合作,拓展多元化业务。
当时,两大家族联手下,吴清亮的业务已遍布金融、银行、电子、百货公司、医院、房地产等领域,最多时拥有多达300多家公司。比如新加坡著名的伊丽莎白医院、亮阁商业中心等都是吴清亮开发的重要地产项目。
但是,吴清亮真正看好的,还是涂料。
随着东南亚市场的成熟,吴清亮决定卖掉大部分产业,放弃与谢国民共同开创的大好局面,回笼资金,集中财力进军涂料行业。
对于他的专注,当时外界大多不理解。
吴清亮则坚持认为,涂料行业的潜力很大,在商业经验与工业投资上,他更看好后者。
“商业经营和工业投资是不同的,工业投资和品牌的投入需要长期稳步向前走,我觉得工业的前景更好些,所以还是选择了做实业。之前我进行多元化经营,是因为涂料还没有做成型,而商业规模大、收益高,等到我从商业那里获得了足够的资本后,我就回到了涂料行业继续发展。”
1971年,吴清亮与谢国民和平分手,谢国民继续建设他的正大帝国,而吴清亮则继续专注于涂料,等待着新机遇的到来。
很快,一个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大的历史机遇,摆在了吴清亮的面前。
中国大陆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03、变卖产业,重注中国
1979年,吴清亮*次回大吴村探亲,到学校看望师生,发现大家仍在破旧的祠堂上课,当即委托村干部筹划设计方案,他愿意捐赠校舍。第二年,12万元捐款如期汇至,建设了大吴小学。
此时,改革开放中的中国已经引起了他的关注。
“涂料行业是以人口数量来看市场规模的,”吴清亮说,“中国是人口大国,当时我就想,中国改革开放了,中国人可以自由地买东西了,这该是多大的一个市场啊!我当时觉得中国的发展一定会很快,就决心要进入中国市场。”
但是,由于当时中新之间的政治环境,虽然从八十年代起,吴清亮在大陆投资了不少工厂,但主要的涂料业务仍处于国门之外。
如前所述,转折发生在1990年中新建交之后,被吴清亮寄予厚望的“立邦”品牌横空出世,进入大陆市场。
吴清亮曾说:“在中国投资是立时集团最明智的决策之一。”
其实,初到大陆的立邦发展并不顺利,很快就栽了跟头。
“当时大众还没有涂料的概念,我回到潮州老家,发现很多地方都是用白水泥、白石灰来涂墙。”吴清亮如是说。
这不是吴清亮一个人的烦恼。当时很多国际品牌兴冲冲进入中国市场,大举投资,但纷纷铩羽而归,甚至发生过集体退出的情况。
“前期投资的规模很大,亏得很惨”,吴清亮说。
但是,吴清亮仍然坚持了自己对中国市场的判断:“中国市场太大了,我看准了中国*不会让我失望。”
吴清亮决定拿出其他公司的盈利,甚至卖掉公司,抽出资金投资给立邦,誓要打开中国市场。
1993年,刚进入中国才一年的立邦,就在上海砸下3000万广告,*个在电视上投放涂料广告。此后,其每年都把销售额的12%投入广告。
为了“补贴”立邦在中国的投入,吴清亮变卖了自己在其它行业的公司。
当时,吴清亮有一家叫Only Industry的电子厂,已经在为苹果等几大知名电脑品牌做代工。在计算机行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期,Only Industry的业务为吴清亮赚到了不少的资本。
但吴清亮很清楚,这都不是主业。
他认为,只做代工,没有自己的品牌难以自立,只有在涂料行业打造出知名品牌,才能获得长期的发展。
2000年,吴清亮以16亿新币将Only Industry整个公司断然出售,随后将这笔资金投入到立邦的发展之中。
此外,1999年,吴清亮还以1.75亿美元将亮阁公司59%的股份出售给百腾置地;2001年,又将市值10亿美元的安利工业(Omni Industries)卖给了加拿大天弘公司。在此期间,伊丽莎白医院也被易主。
亮阁、伊丽莎白医院等都已伴随吴清亮数十年,最终他仍选择卖掉,集中精力开拓涂料市场。
这样的魄力与格局,并非一般的商人所具有。
目前,立邦系在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1.5万名员工,中国员工占比超过50%,中国已成为立邦最重要的产地和市场。
近年来,随着吴清亮家族“逆袭”掌舵日涂控股,新的立邦系在2021年的营收达86.42亿美元,行业排名世界第四,距离世界第三的阿克苏诺贝尔只有不到20亿美元的差距。2022年1-9月,双方的差距缩小到了15亿美元。
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和双方的差距,未来一两年,立邦很有可能超过阿克苏诺贝尔,跻身世界涂料三大巨头之列。
如今,已经96岁的吴清亮早已将生意交给儿子吴学人,自己颐养天年。热衷收集游艇的他,经常坐着他的“白兔号”到巴厘岛钓鱼,品尝各地美食。
从一贫如洗的打工仔,到富甲一方的“亚洲漆王”,吴清亮用近100年的人生,创造了一个商业传奇。
在老家潮州,他以父亲吴松昌、母亲李秀英之名捐建了许多公益事业,如松昌中学、秀英医院,还修建了桥梁、公路、电厂、水厂等等。
“我只是希望,赚了钱能在最终的时候,好好赚一个好名声,以后子子孙孙世世代代,让人家谈到的时候,只有称赞没有咒骂就够了。”吴清亮说。
参考资料:
[1]《立邦的“战争”》涂料经
[2]《148亿身家*新加坡富豪榜,揭秘东南亚“臭漆王”的传奇人生》新加坡万事通
[3]《立邦即将成为世界涂料三巨头两大转折点》中外涂料网
[4]《从贫民窟到首富,靠战争发家,揭秘油漆大王吴清亮传奇人生》销售与管理
[5]《“100%日资化”后立邦将如何发展?它的母公司给出了答案》涂料经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