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节奏慢、剧情弱,这些硬伤剧是怎么火的?

散文集影视化什么样,能否对慢内容有所带动,还未可知。但目前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在这种趋势下,一锅端将越来越不讨好,卖点*更容易搏出一片天。
2023-03-07 11:18 · 微信公众号:娱乐硬糖  作者|顾韩 编辑|李春晖   
   

很长一段时间里,“节奏飞快、毫不拖泥带水”都是*用的剧集安利话术。相应的,“慢”的赶客效果也是十足十。多少制作精良的大剧都被一个“慢”字拖累,成了只配给剪刀手贡献绝美空镜的素材库。

今年的剧集市场却有新情况。短短两个月,已经至少有两部剧是名副其实的“节奏慢、剧情弱”,却在口碑、热度、甚至更多维度上表现突出。

《去有风的地方》豆瓣8分+、风靡小红书,还与春节旅游热联动、完播后仍不断发酵出新话题。最近刷屏的“刘亦菲捧花”头像,也是出自该剧。但与此同时,和其他热播剧即便没看剧的路人也能通过热搜、话题了解剧情、人物不同,即便是该剧观众,似乎也很难讲出其剧情的妙处。

《夏花》作为一部24集的现偶,在2月的仙侠大战中突出重围,登上猫眼月榜第三位。言承旭的保鲜度与性张力引发诸多讨论,新人女主徐若晗也一跃在B站拥有多支高播放剪辑。而其古早的绝症绝恋故事套路,实在是中学女生都能闭眼补完。

在硬糖君印象中,节奏慢而又能称为好剧的,怎么也要是《平原上的摩西》那种调调——面向文艺片爱好者、影评人,数据不好但可以走口碑甚至评奖路线,或者电影咖的表演十分经得起琢磨。

《去有风的地方》和《夏花》却是普罗大众也能get到的慢,演员也并非什么演技派,而是俊男靓女的养眼组合。事实上,去年底的热播古偶《卿卿日常》也表现出某种类似特性。作为一部年轻化网剧,《卿卿日常》的剧情讨论度显然不及其播放热度。正如其片名“日常”所点出的,观众是在沉浸某种氛围,而非追看精彩剧情。

综艺市场上“慢综艺”概念一度火爆,“慢剧”有可能成为新流行吗?而即便仅作为一种支流,影视圈是掌握了什么全新的“慢技巧”,观众又养出了怎样的“慢性子”?

01 慢的艺术

被广为诟病的“节奏慢”有两种。一是流量IP时代,很多剧集的慢源自强行注水,靠放慢语速、回忆杀、强行误会、配角加戏等种种手段,将原本二三十集可以讲完的事拖成五六十集。应对观众不满,视频网站又发展出倍速、只看TA等播放技术来自我“解毒”。

还有一种慢,是因为创作者沉浸于自我表达,在不那么适宜的剧集类型中依然狂堆空镜,导致观剧体验差。硬糖君也不遮着掩着了,点名批评代表人物张开宙。

而这一轮比较成功的“慢”,算是慢得有理由、有设计感。慢不是因为受到了太多外在因素的干扰,而是要与内在的剧情主题匹配。

《去有风的地方》定位是田园治愈剧,讲述了社畜许红豆在遭受闺蜜病逝等打击之后辞职去往云南、让自己慢下来想一想的故事。

由第二集开始的慢节奏、弱冲突与远景的构图、明媚的色调一样,都是快速将大理勾勒成世外桃源的方式。与*集大城市的拥挤、繁忙、冰冷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给观众带来从压抑苦闷到豁然开朗的代入感。

此外,剧情推进慢不代表缺乏信息量。由于该剧是在云南实地取景,服化、置景都颇下功夫,刘亦菲那些吃吃玩玩的镜头在一部分人眼中是无效的,在另一部分人眼中却是细节满满、卖点所在。小红书上,有许多博主以不亚于悬疑剧迷扒伏笔的劲头,扒着剧中的美景、美食与穿搭。

《夏花》改编自晋江糙汉文《他站在夏花绚烂里》,讲述了绝症富家女与落魄大叔的梦幻绝恋。看这剧情介绍,是不是秒回本世纪初女主都在得白血病的年代?

但该剧妙就妙在定位相当明确,手法相当*。至少1/3都是女主视角,男主则是被凝视、被肖想的一方。

反复使用的升格、特写、BGM,既是拖慢节奏、使剧集MV化的“罪魁祸首”,却也相当于小说中的心理描写,用视听语言将女主面对男主的内心悸动呈现出来,让屏幕外的观众也能共情共感,感受她从对方身上看到的东西,进而理解她大胆追爱的行为,理解这个比《打火机与公主裙》(改编剧《点燃我温暖你》)更加有违当下政治正确的故事。

爱情剧需要适当的放缓与留白,让观众沉浸在台词或互动的余韵里,自行感受情感的流动。

一个反向操作案例是在播古偶《星落凝成糖》。各种喜剧段子将剧情塞得满满当当,感情戏却总是过早切断。观众感动不过三秒就要收拾心情接受新一轮的小品冲击,编剧、导演简直是对浪漫过敏。

值得一提的是,《去有风的地方》与《夏花》都做到了选角得当,或者说量身打造。

刘亦菲与言承旭,一个像是在拍旅游VLOG,一个像是在上恋综。但不得不说,他们作为两部剧的灵魂人物,也将剧情很多不合理、太薄弱的地方成功合理化、审美化——如果言承旭换成其他一些大叔,两人共处一室的效果可能就不是“欲”而是“刑”了。

“演自己”也在一定程度上绕开了演技争议,放大了自身特质,比如刘亦菲的松弛感、言承旭的脆弱感。按照这个思路,围绕张颂文老师打造一部深夜鸡汤剧,估计也会很有市场。

02 时代变了

为什么这些慢剧集能够得到观众的接纳与喜爱?

首先,降本增效之后,国剧的水准与信誉都有所回升。观众渐渐从流量IP时代的心理阴影中走出,提到慢不会*时间联想到注水长剧,而是能够以平常心对待,多给一些机会。

其次,在过去几年的实践中,快节奏、强冲突型剧集的问题也有所暴露。

节奏太快,可能会影响到情感表达与人物塑造。强冲突如果仅仅意味着各种狗血元素、热点话题的堆砌,那也够闹心的。要知道,如今的观众已经深谙各种套路,如果挑冲突、推剧情的方式太低端老套,还真不如没剧情。老老实实给观众提供绝美素材,也算是一场眼睛的马杀鸡不是?

在《去有风的地方》中,男女主初次相遇,是女主拿着摔坏的手机上门索赔。第二次见面,女主不慎踩进了牛粪里。如果是以往的偶像剧,很容易顺势开启欢喜冤家模式,先吵闹互怼,再解开误会。《有风》却没有这样处理,两人像正常人一样交涉,体体面面。对于看多了工业糖精的观众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种清新脱俗反套路?

更重要的是,疫情三年、经济下行对于社会心理的影响颇大。

前疫情时代,人们更加肯定拼搏忙碌的价值,看剧也不想浪费时间,推崇节奏快、爆点多、意义大,导致社会话题剧蔚然成风。爱情剧也要足够甜,吻戏发糖都背负着KPI。

后疫情时代,焦虑与迷茫成为集体情绪,“反内卷”、“精神内耗”成为流量热词,人们在宅家与病痛中滋长出新的价值体系,开始怀念街头巷尾的烟火气,怀念蕴藏在美食、旅行与团圆中的生活仪式感。在追剧选择方面,能够制造沉浸体验、唤起情绪感受的内容成为人们热衷的“电子榨菜”。剧情平淡也好,低幼也罢,能够抚慰心情就不算浪费时间。

《去有风的地方》《夏花》,以及去年的《卿卿日常》都是如此。其卖点不在于剧情,而在于氛围,在于创作者通过美景、美食、人情乃至美颜与美好肉体勾勒出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

在《卿卿日常》的世界里,真心可以换到真心,无理的旧制可以被改变,全员可可爱爱,食物冒着热气;在《有风》的世界里,离开大城市“认认真真当一个没用的废人”的女主没有遭遇指摘或者坑害,而是顺利在田园间寻得治愈。两部剧一个播出于封控解除前夕,一个播出于封控解除后的*个春节,都精准戳中了观众在特定时期的特定诉求。

《夏花》也一样,远离城市的冷门取景地、偏主观的叙事方式与梦幻的光影氛围,都在努力将这个故事与现实隔绝开来,塑造一个可以抛开顾虑、不压抑爱欲的世界。

03 有何启示

这类剧集的走红首先说明了一点:我们的女性向内容在唯美梦幻方面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所以,这样仅靠视听之美就能够吸引眼球、拉开差距的情况还在不断发生。

而随着观看条件的不断改进——智能电视、家庭投影、4K画质,随着短视频、小红书等成为热门追剧阵地,视听对于剧集的战略意义只会继续提升,而不会下降。

更重要的是,观众也在有意识地呼吁视听手法的升级,尽管有时候她们的表达并不专业。比方说,“氛围感”一词起初主要用于形容人、形容照片,如今也开始用于形容剧集。可硬糖君观察许久,始终没能为网友口中“剧的氛围感”下个准确定义。

它可以是指画面里出现的一切元素搭配得当,不抢镜不违和,没有大红配大绿,都能有效烘托情感、渲染氛围,比如《念念无明》开头的雪景名场面。

它也可以指光影有别于电视剧常见的大平光,或是采用外景的自然光,或是打灯打出明暗参差,为画面增添质感,如《星汉灿烂》和《夏花》。

它还可以指升格、BGM的使用恰到好处,使得重点情节具有很强的情感冲击力,如《卿卿日常》……不管哪种氛围感,都诉说着观众对于粗糙现状的不满,以及对唯美精致的向往。

当然,重视听与重剧情并不冲突,《狂飙》热播说明市场对于快节奏、强情节的需求依然在,而且同样很高。只不过,就像网文中上演过的那样,需求的具体化可能会推动供给的精细化,不同的需求终将由它的专属内容提供更*的满足。

比方说,玩套路的沙雕甜宠如今已经渐渐下沉到了分账剧与微短剧里,悬疑剧也在出现长与短、古与今、垂直与大众的细分。这种氛围先于剧情的慢内容,未来也有可能自成一派。毕竟,网文中沉淀了不少种田文IP,业界也在进行更多这方面的探索。

爱奇艺要把散文集改编成剧集,虽然不是很能想象成品,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与IP泡沫期的诗歌影视化有本质不同。试想,若把汪曾祺谈吃的散文改编成民国版“孤独的美食家”,是不是延展性比原版更强?西南联大的学生在炮火连天中也不改其馋,也算一种别样的主旋律了。

散文集影视化什么样,能否对慢内容有所带动,还未可知。但目前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在这种趋势下,一锅端将越来越不讨好,卖点*更容易搏出一片天。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娱乐硬糖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