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中山分别地处珠江口东西两岸,东莞总面积2543平方公里、中山总面积1784平方公里,但两地平原面积相当,虽然东莞比中山独立建制历史久(东莞于东晋咸和六年(331年)立县,中山于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立县),但中山与东莞同时撤县改市(1983年)、同时由县市升为地市(1988年)。
中山与东莞,自然环境和城市建设起步近似,又因20世纪80年代经济快速发展,与佛山的南海、顺德并称为广东“四小虎”。
1988年,中山地区生产总值37.71亿元,东莞地区生产总值55.46亿元,中山相当于东莞的68%,与中山和东莞总面积比值(70%)相当,在发展水平上没有体现明显差异。在产业结构上两市也无明显差别,服装、家具、五金、鞋帽等均为共同支柱产业。
三十余年过去,中山与东莞差距扩大。1998年中山地区生产总值268亿元,东莞地区生产总值558亿元,中山相当于东莞的1/2;2022年,中山地区生产总值3631亿元,东莞地区生产总值为11200亿元,中山相当于东莞的1/3。与佛山南海(3731亿元)、顺德(4166亿元)相比,中山也有差距。
在产业发展方面,除了灯饰产业外,中山缺乏地标性产业;而东莞制造业起源于“三来一补”,在承接2/3香港制造企业转移过程中,东莞成为了世界计算机之都、手机之都、玩具之都、鞋业之都和南派服装名城。
01 原因分析
中山、东莞由县市升为地市,地市到镇/街道没有中间环节,每个镇/街道都成了招商主体和经济发展主体。
中山地处广州、珠海、佛山、江门之间,珠江八大水道出海,其中三大水道流经中山出海,中山北部(洪奇沥水道、横门水道之间)和西部(西江水道——磨刀门东岸)水网纵横,中南部以五桂山为核心形成低山丘陵地貌景观,结合地貌景观和经济区划,中山的经济发展主要受广州、珠海、佛山(顺德)影响,未来发展重点为翠亨新区、中心城区、靠近佛山顺德北部的水乡片区。
中山传统产业集群主要位于小榄(五金厨具锁具)、古镇—横栏(灯饰)、东凤—南头—黄圃(智能家电)、大涌(红木家具)、板芙—沙溪(成衣)、三乡(制鞋)、坦洲(电子),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智造、生物医药)主要集中于中山城区(高新区)、翠亨新区。
而东莞处于深圳、广州、惠州三市中间;在地质构造上,东莞地处罗浮山与莲花山余脉之间的博罗大断裂——东莞断凹盆地,呈现出多样地貌景观,有东江入海冲积而成的水乡圩田区(西北)、有受潮汐影响的滨海沙田区(西南)、有丘陵向平原过渡的埔田区(东北)、有莲花山余脉和支脉构成的低山丘陵区(东南)。
结合功能分区和地理特点,东莞“32+1”个镇/街道/高新区分为了六大片区:滨海湾片区、中心城区、松山湖片区、东部工业片区、东南临深片区、水乡片区,其中,滨海湾片区、中心城区、松山湖片区、东南临深片区经济发展水平强于东部工业片区和水乡片区,东莞未来发展重点区域也是松山湖片区(松山湖高新区)和滨海片区(滨海湾新区)。
处在相同起跑线上的中山、东莞,发展存在差距的原因:一是除了北部南头、黄埔、东凤、小榄深受佛山顺德智能家电产业影响外,中山受到外部城市产业发展外溢影响不如东莞,东莞南部诸镇均受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影响;二是中山交通区位不如东莞,多条广深高速公路、城际铁路穿越东莞,使得东莞诸镇交通便捷,一些重要镇处于重要交通网络节点;三是中山主要产业停留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东莞市长安镇依靠本土企业发展成为全球重要智能手机生产基地;四是中山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缺乏应有平台,东莞松山湖高新区起到了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平台作用,吸引了华为入驻,中山火炬区产业多而散,没有起到集群作用;五是东莞镇级经济全部越过了百亿元级门槛,而中山镇级经济还有相当部分没有越过百亿元级门槛,归根结底,中山技术密集型产业没有成为主导产业。
02 缩短差距路径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中山能否冲出重围,缩短与东莞差距?笔者建议如下:
一是在对外方面,加强翠亨新区与广州南沙新区、深圳前海新区、珠海横琴新区深度合作,尤其利用毗邻广州南沙新区和深中通道桥头堡的区位条件,把翠亨新区核心区(马鞍岛)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真正的中央商务区,把翠亨新区发展成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西进*站,瞄准深圳企业新增业务,发展企业新增业务总部、研发总部。
二是加强中山火炬开发区与深圳高新区、广州南沙开发区产业联动发展,大力发展临港产业的大型装备制造和临空产业(深中通道开通,中山到深圳宝安机场近在咫尺)的电子信息、光电一体化、生物医药,在产业选择方面突出优势和重点,由多而杂转为专而精,加快推进地标性产业形成和发展。
三是加强中山与广州、深圳、香港在科研教育方面的合作,提升中山教育科研水平,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加强产学研深度合作,提升中山传统产业工艺数字化、生产智能化水平;在灯饰、服装、家具、家电等终端消费品领域,提高产品设计国际化水平,借助深中通道优势,加快推进形成“深圳设计+中山制造”分工格局,做大做强中山传统产业。
四是大力发展跨境电商贸易,充分利用广州、深圳跨境电商头部城市有利条件,积极引进专业化团队,利用国际跨境电商平台,拓展国际市场。
五是利用中山发展空间大和深圳西进门户优势,建立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和产业园,通过“深圳研发+中山生产”合作形式,使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在中山落户发展。
六是加强中山与珠海、广州、深圳、江门周边城市联系,使中山—珠海—澳门、中山—广州南沙、中山—深圳前海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三大都市圈(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核心。
七是在制造业领域培育行业龙头企业或头部企业,推进本土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众多中小企业选择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八是推进中山本土银行发展壮大,成为服务中山本土中小企业的主要力量。
(作者为河海大学区域和城市高质量发展智库首席专家)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