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经是钉钉作为低代码布道者的第三年。
自钉钉在2021年1月14日发布6.0版本以来,钉钉一直走在“被集成”的路上。依靠阿里云在“云钉一体”战略下提供的算力与基础设施支持,钉钉得以构建了庞大的低代码生态,一面向to B企业开放API接口,以日新月异的应用充盈平台生态,一面向广大企业开放SDK接口,承接企业数字化潮流。
据公开信息,钉钉低代码平台上的应用数量已于2022年9月突破500万,在应用数量上正式比肩App store。“钉钉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已然成为一个生态闭环。
决定一个生态究竟是否具备可持续性的根本在于是否有足够多的有效用户,但在低代码领域,行业却往往自开发者视角来审视生态,究竟企业对低代码的需求如何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低代码并不能隐去逻辑
在钉钉的构想中,低代码应该是让业务人员通过“拖拉拽”可视化图形即可做出应用的封装式代码与模块,在不编程、少编程的情况下即可完成应用的开发和上线。钉钉实际上是后来者,用友、金蝶等服务商早在20年前便开始了低代码的开发。
历经20年发展,如今我们认知的低代码可能更偏向于零代码,在视图中将代码封装藏得干干净净,也正因如此,低代码能以指数级提高开发效率,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隐患。
“我们这边作为自动化设备生产商,生产设备的自动编号和出入库规则试过了好几个低代码平台,包括钉钉,都没能找到合适的。尤其是从产线到入库之间的几道复杂程序,低代码并不能很好地解决我们需求”。
张坤是东南地区某家自动化设备生产商的库管,早在2021年,老板就让他与其他业务开始关注低代码开发,并将此做法称为“减轻IT团队的工作量”。张坤和同事们瞄准了在当时低代码领域内风头更盛而且便于公司内共享的钉钉宜搭,并且在短时间内就拉起了数个内部应用,包括CRM、人事行政OA与KPI管理等。
“刚开始拉起应用的时候确实很兴奋,以往需要交给专业团队的工作可以由我们业务来完成,减少了来回沟通成本,在钉钉上也可以迅速同步”,张坤说。
但好景不长,除了人事行政OA一类以表单为基础的应用外,在库存管理、生产流程以及多部门协作等方面常常需要IT团队接手扩展,占用IT团队工时引起了老板的不满。此外,库存与进销存之间必须的联动又为两个低代码开发应用隔开,两个部门之间经常需要将应用数据导出为Excel并来回传阅,数据对照之间时间成本也提上去了。
“刚发现问题的时候大家都很烦躁,还有员工问一开始直接用Excel做不就好了?那天我领着大家一起加班到凌晨3点才把一个季度的数据理顺,最后我们还去吃了一顿海底捞,只不过是我自掏腰包。”
随着类似事故再三发生,张坤与大多数同事渐渐放弃了低代码并且以“门外汉”的身份学起了Java,而人事部门的应用还在使用低代码开发。在他看来,低代码的好处是降低开发成本的同时提供敏捷能力。但缺点同样明显,低代码开发的应用难以适配复杂流程以及场景,如果程序员参与低代码二次开发则与“降本增效”的目的不符,是数字化转型中的本末倒置。
也许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钉钉在前不久推出了低代码开发师的认证功能,就像中餐饮食百菜百味,企业需要的应用与场景也是千奇百怪,模板化的产品甚至不如直接使用协同办公的情况下,使用低代码降低开发门槛有些缘木求鱼。从智能手机中的各个应用乃至虚幻引擎开发的游戏,其实也是低代码的一种形态,只是这些应用往往局限于单一场景,解决一个问题。
“我学习了编程之后才明白,低代码或者说无代码可以尽可能隐去代码的存在,但运行始终是需要逻辑的。我们现在也在钉钉上做低代码开发,只不过是开发来给其他未数字化企业使用,内部应用还是得用语言,毕竟现在还做不到用中文编程”,张坤说。
供给端的虚假繁荣
张坤以及他的同事们并非低代码领域的个例。
光子星球了解到,除张坤所在企业外,还有不少企业同样从低代码应用的使用者摇身一变成了低代码应用的开发者,过去两年内大厂与资本对低代码领域的关注也掀起不小的浪潮,由此也造就了钉钉搭这个低代码市场的“繁荣景象”。
而钉钉搭的台子中,又是谁在唱戏呢?
“钉钉生态是大,但大部分是可以归类于零代码的表单设计器,一般只能实现简单业务。”一位帮助优化低代码平台的架构师刘睿告诉光子星球,尽管低代码生态中存在表单驱动、模型驱动、小程序驱动等多种开发模式,但目前在钉钉低代码生态中占据*主流的还是表单驱动应用。这一类应用的特点是开发轻松、模板化严重、流于表面,不利于解决实际业务问题。
这与光子星球在张坤处了解到的情况基本一致,即尽管在业务场景中,中后台大部分的前端工作便是表单类应用,这部分工作低代码化后可以显著提高效率,但是在业务场景复杂化后,生态中能提供解决方案乃至全流程方案的开发者少之又少。
“你不敢相信,应用广场中有相当一部分开发者是直接抄的GitHub的开源流程引擎,当然没法实现复杂业务流,更别提有人抄都抄不明白。这不仅是钉钉的问题, 是目前国内低代码平台的通病”,刘睿称。
当一个市场上充斥着大量低门槛同质化的产品,不仅会造成供大于求的现象,加剧企业的选择成本,也不利于生态的长远发展。
对于数字化较低的企业组织,表单类应用是数字化前的“最后一公里”,可也是数字化进程的“开头一公里”。随着数字化程度的加深,企业势必会面临更多需要应用来提效跑通的具体场景。钉钉生态能让企业快速入门,但如何深入,目前尚未看到可行路径。
“相比宜搭,微搭的应用相对更好,因为不过分追求‘拖拉拽’而封装太多东西,所以也更具有适配性”,刘睿说。
此外,光子星球还从一位业内人士处了解到,以阿里为代表的大厂目前仅在公共低代码平台中放出了较为基础的封装模块,内部使用着相对功能更为全面也更适配自身业务的低代码平台,并且中后台有过半应用以该低代码平台为基础开发,“能力可以说是宜搭的数倍之多”。
明明有优于市场平均数的产品却不释出,阿里的目的不外乎是防止开源后被广大程序员在二次开发过程中逆向开源,或是希望宜搭生态保持多样性,不会出现一超多强的情况,做好搭台者即可。搭台是一笔好生意,而如何让企业按需下单,宜搭还需要做更多。
值得注意的是,低代码风潮对人才市场的影响也开始逐渐显现。
低代码开发师已经作为职业类别登上历史舞台。据某位头部低代码平台应用构建部人士称,低代码开发师在招聘上会大量招聘刚毕业的实习生负责简单的页面生成与表单一类的重复工作,由一位高级架构师来写后台逻辑与复杂页面,这些实习生在岗位中难以提升,如果不会自主学习,随着大模型的落地 ,职场前途将变得暗淡。
“用低代码做开发的人要么是35岁做不动了,要么还得下功夫学技术,用得越多越不值钱。”
低代码不是银弹
回顾低代码在过去两年踏上风口的路径,降本增效显然是最重要的抓手。
岁岁难熬岁岁熬,过去几年恰是大家集体进入深水区的时候,VC对PPT项目越来越谨慎,老板也对降本增效格外重视。这时候,能现场开发出前端并且费用较传统开发低好几倍的低代码适时出现,像一针强心剂扎进老板们的心里,让其产生了“砍掉外包”、“砍掉程序团队”、“迅速拉起业务线”等预期。
低代码绝不是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任何软件都不是。
例如一家西南地区的精密配件公司,其Salesforce成员透露公司曾在数年前花费百万配置了一套CRM系统,可老板想了解销售数据的时候却还需要使用Excel为媒介层层汇报。如今采用了低代码开发的CRM,同样的问题依旧存在。不少朋友应该都对此感同身受,数据孤岛现象其实是如今企业数字化潮流中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缩影。
对于钉钉在商业化道路上试图撬动的中小企业市场而言,产品经理或老板通常缺乏技术素养,而低代码平台普遍扩展性不足,遇到个性化需求,开发难度远大于自己搭建框架。这意味着,相比于布道低代码,大大小小的企业老板们更需要被布道的是“数字化是什么”。钉钉应该更加关注的也不仅是开发者生态,而是使用者生态。
更有意思的是,虽然钉钉的低代码生态很好很强大,但规模效应的副作用也如影随形。由于可视化操作界面需要渲染,数据传输需要占用带宽与空间,高度定制化的界面反而需要占用更多渲染资源。于是,钉钉“悄悄”在去年9月限制了企业内部应用API调用量和频次,并发频次最高20次,而月度调用次数为10000次,连接流次数为100次/月。
企服开发者想服务更多客户,让更多客户得到舒心的应用体验,那么就必须升级钉钉版本,而这部分的成本最终只能转嫁给低代码应用的用户。这其中是否会再现协同办公中的木桶效应可想而知。
降本增效是个筐,新风口都往里装。目前低代码以及其衍生的平台、应用广场的问题都在随着时间逐渐暴露,显然软件行业没有银弹,低代码目前只是能说是一个好生意,但还不是一个可持续的好生意。
只不过,随着钉钉将大模型接入低代码生态,通过斜杠进行更低门槛的低代码开发,这又是一个新的降本增效的故事。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光子星球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