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君盛投资李昊:对VC而言,文化和价值观,到底有作用吗?

中国的PEVC行业,每年一万多亿的新增规模。在这个局面中,一个机构能够有1%的规模占有率,就是妥妥的头部了。
2023-05-18 10:11 · 投资界综合  君盛投资 李昊   
   

君盛投资李昊:对VC而言,文化和价值观,到底有作用吗?

对VC行业而言,这两年并不容易,变量迅速而剧烈地冲击这个行业。但是,我们预判,这仅仅是个开始,真正的出清和洗牌,未来5-10年可能会持续深化。对任何一个行业,企业的水平,当没有充分地激烈竞争的时候,都是不能升级的。正如整体去看国内的企业家的综合素质,从TMT这种白恶化你死我活行业厮杀出来的,整体视野、综合水平,是相对会更高一些的。对VC,这种激烈的竞争,也会给未来10年的引领者,快速学习、迭代升级的机会。

VC的企业属性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VC这种类型的企业,确实“手工作坊”的特性比较鲜明一些,因此其实很多人并不重视VC的“企业属性”,觉得那些“企业才需要思考的问题”在VC不重要。之所以大部分人不看重VC的企业属性,很大程度是因为,一方面VC业务的偶然性确实很大,尤其在经济增速快,一二级套利机会多的时候,可能运气来了,短期的业务结果就会非常好。再一方面,VC按照企业属性去构建比如体系、比如文化价值观、比如组织,这些东西能够真正形成生产力结果,滞后性非常强,在超长周期内,也可能出现核心员工离职、募资不到位等事件,因此建设这些的投入产出比往往在很长时间内都不明显。我们认为,这确实是目前的现状,但是可能10年后,随着竞争烈度的不断提升,VC机构只要稍微上规模,“企业属性”的能力构建会越来越重要。哪些企业属性对于VC会比较重要呢?典型比如公司的战略是啥,公司的愿景是啥,价值观是啥,公司的组织构建的特点是啥,资源体系的建设思路是啥。到具体的,就是现在大家会更多讨论的、投资打法、基金策略、方向布局等等。

VC的战略是要围绕价值创造走的

VC需要有战略么?需要的。因为长期看,一个VC机构要解决的基本命题,尤其在核心合伙人层面要思考的基本命题,是如何从一两万家存在竞合关系的同行中走出来,而不仅仅是投出几个IPO项目,或者是赚多少多少钱的问题。任何伟大的企业,它的本质价值主张,都需要是利他的。为什么?因为你的企业价值,是通过利他来形成的,形成收入和利润,是利他的经济结果而已。回到VC,道理也是一样。未来,一个有影响力的VC机构,如果存在的意义只是赚钱本身,那么他的边界是注定是非常有限的。再说到战略,战略的着眼点是啥?战略是冲着长期的、巨大的、本质的价值创造走的。对实体企业如此,对VC这种类型的企业,按照逻辑来说也是如此。VC行业的价值创造通过什么而来呢?从长期看,核心本质只有两个,一是你能否长期凝聚、激发一批志同道合的优秀人才,并且大家能够形成协同互助。我们坚定地走一条不把“人”“物化”的路,本质就因为我们认为人是VC业务价值创造的重要原点和根因。第二,是创业者,以及支持创业者的资源生态构建。这两个是VC核心的价值来源,也是产生稳定收益的根因,而攒局不是、做MOIC不是、吹风口炒热点不是,因为这些能赚钱,但是不能创造价值。围绕价值创造走的路,会比较艰难,比较长,但是一旦真正一步步构建起来闭环,后劲和壁垒就会越来越强。这个在其他行业如此,在VC,也是如此。当我们真正作为创业者思考VC创业的命题的时候,会越来越尊重类似链家左晖这样的,敢于真正反共识地去追求本质的东西的企业家。我比较欣赏左晖的一句话,说当你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就去做难的事情;而真正对的事情,其实不是大家不知道,而是大家觉得难而不愿意走。又如张一鸣所提,在理论应该发生和现实还没发生之间,存在着很多认知型创业者的机会,道理大致也如此。

文化价值观是VC业务隐藏的核心生产要素

文化、价值观,在VC的业务中,又扮演什么作用呢?首先,VC确实不好做。做一个VC机构的目的到底是啥,我觉得身在其中的合伙人是要想明白的。做一个成功的VC机构,完全不意味着从个人的角度赚更多的钱;但是会带来更多的生命体验,带来更丰富的认知。我们经常说,内外秩序一致,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心力。而心力又是创始人/核心骨干的最本质考验。VC的业务特性,是看起来,就是投资、募资两块,但是实际上,是个“流程性”行业,并且这个流程链条很长。从资源如何构建,信息怎么来,到谁来处理信息,如何反馈信息,到如何决策……类似一个需要N步反应的化工企业。而一个VC的能力,其实是全局成本如何做到*。很多VC仅仅盯着决策这个环节,是肯定解决不了问题的,因为比如你的信息源质量不够的时候,决策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同时,很多VC,聚焦行业、聚焦某一个资源,本质其实也是要做到局部成本*。在VC的这个长流程中,和化工企业不一样的是,化工的每个优化看得见摸得着。并且只要有优化,是可以稳定沉淀的。但是VC不是。这里面最核心的都是人,人的因素,包括人的配合因素。这个是相对化工企业而言,更加不稳定的,更加不可见的。但是实践中,真能提升效率,核心又要去归置和优化人的因素,背后靠什么,价值观和文化就极其重要。如果一个VC的价值观,从内而外生长的,真正能够是一个比如分享的、包容的、灰度的、协同的,那么在各个看不见的业务

环节,都会在KPI无法考核的位置增加效率。一些美国长青的基金,特别重视文化建设,道理也是如此。而这个的难度是很大的,因为很容易劣币驱逐良币。在一个人数并不多的组织中,每个人都是公司的一段基因,如何让这个基因纯粹、一致,保持这种文化价值观的统一,是VC机构合伙人需要想明白的问题。

文化价值观是VC向外投射影响力的重要抓手

对外也是如此。中国的PEVC行业,每年一万多亿的新增规模。在这个局面中,一个机构能够有1%的规模占有率,就是妥妥的头部了。那么基金稳定的业绩来源到底是啥?如果一个VC机构,他的影响力、资源的辐射能够辐射到比如3%,但是只管1%的规模,那么业绩一定好的。相反,如果只能影响到0.5%的资源,但是管理1%的资金,那么业绩自然会下滑。因此,从某个角度,未来VC机构比拼的,是资源辐射半径/管理资金规模的比值。如何让资源能够投射更大的范围呢?文化和价值观,对投射范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在内部,协同的文化相当于织了一个更大的渔网;在外部,是否愿意去帮助、分享、协作,是否真正冲着长期的价值挖掘、价值创造去构建资源的生态体系,去赋能企业、创始人,并且在此中提升自己,这都是需要文化和价值观来打底的。可以做的事情,是超过投资、投后本身的,当然驾驭难度也很大,但是做好了,可以实现商业价值、经济价值会是自然而然的。而同时,在这种价值主张基础上,团队也会更心静去穿越周期,去等待真正合适的投资时机。本身VC不应该是一个吃“年轻饭”的行业,但是如果我们没有长期的视角,没有定力,跟着行业的波动随波逐流,就会急躁,急着募资急着投资。谁见过巴菲特要求队伍每年必须投多少亿的。所以有时候,别人在问我们,我们做的VC到底有啥特点?我们认为本质有三点,一,我们在做企业,而非投资募资的业务集合,我们希望让VC更有企业属性。第二,我们希望着眼一个长周期(15-20年)去思考问题,思考什么不变,思考能够连续建设壁垒的点在哪。第三,我们希望凝结一个理想主义的队伍,做一个理想主义的,重视“人”的,有自己价值创造主张的VC。希望与有类似期待的朋友,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投资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本文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