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大咖面对面:师生*对话,共话中国CAR-T细胞产业发展美好蓝图

2023-07-19 09:12 · 互联网     

2023年7月,值“JHO | 血液肿瘤高峰论坛”盛大召开之际,国际著名血液学专家、美国纽约医学院刘德龙教授从美国远道而来,同郑州大学*附属医院宋永平教授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志哲教授两位国内血液学大咖,以及师从这三位血液学界泰斗的合源生物CEO吕璐璐博士进行*对话,共同分享国内外细胞产业的前沿进展,探讨国际及中国细胞治疗产业新趋势,为我国细胞治疗产业的蓬勃发展助力。【医脉通】特对本次对话的精华内容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顺势而为:应世界之趋,发展中国CAR-T细胞治疗产业

吕璐璐博士:您作为国际著名血液内科专家及《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杂志主编,对业内国际动态了如指掌,想请您分享一下,目前全球嵌合抗原受体T(CAR-T)研究进展如何?

刘德龙教授:自2011年首例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病例报道后,短短十余年时间,CAR-T细胞治疗领域以及免疫治疗领域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进展。血液肿瘤打响了CAR-T细胞治疗的“*枪”,随后免疫治疗又将战场进一步扩大到实体瘤,甚至于很多良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截止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了六款自体T细胞CAR-T产品,其中四款靶向CD19,两款靶向BCMA。但受限于制备复杂、价格昂贵,其临床应用仍存在一定的阻碍,因此优化CAR-T细胞产品的研发生产至关重要:

首先是靶点的选择,需要选择对肿瘤细胞有特异性的靶点,比如CD19、BCMA、GPRC5D等,双靶点、多靶点也是值得探索的方向。

其次是制备工艺,制备流程应简化、统一化,目前FDA获批的六款CAR-T产品均采用慢病毒做载体,但由于每一批都需要重新标准化,每一例患者都需要制备,过程较为缓慢,通用型CAR-T将有望改善这一现状。

此外,还可以开发不同细胞来源(如NK细胞、巨噬细胞)的细胞治疗产品。

相信通过优势靶点的筛选、新靶点的开发、制备工艺的优化等方式,CAR-T细胞治疗领域在未来几年将迎来显著的进展,进而造福于广大患者。

吕璐璐博士:谢谢刘老师。我非常认同您的观点,合源生物也一直致力于研发创新型CAR-T,目前合源生物的*创新型CAR-T产品纳基奥仑赛注射液(以下简称“纳基奥仑赛”),也是中国*,全球第二款用于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CAR-T产品已经进入了审批阶段,不久上市后便能为中国复发/难治性ALL患者带来临床获益。后续我们会进一步推进纳基奥仑赛的新适应症(如淋巴瘤、白血病、ALL前线治疗等),进一步扩大该产品的获益人群。此外,合源生物构建了自主创新的CAR、iPSC、基因编辑三位一体平台孵化了10+条产品管线,涵盖血液瘤、实体肿瘤、自免、再生医学等疾病领域。合源生物也会持续推动产品实现国际化,期待着更多海外患者来中国接受CAR-T治疗。

齐头并进:血液肿瘤、实体瘤两手抓,CAR-T细胞治疗领域潜力无限

吕璐璐博士:您深耕于血液领域,对于合源生物血液管线产品的产业化发展有什么建议?

宋永平教授:正如德龙教授所讲,传统的血液肿瘤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化疗、放疗,且放、化疗在血液肿瘤治疗中的疗效优于实体肿瘤。但在精准医疗时代,恶性肿瘤的治疗强调更精准地治疗,需要找到明确的靶点。

2011年兴起的CAR-T细胞疗法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式的肿瘤治疗进展,合源生物正是抓住了细胞治疗时代的机遇,开发了中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靶向CD19的治疗ALL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纳基奥仑赛。这个定位是非常好的,因为尽管ALL一线治疗的缓解率较高,但复发率也非常的高(儿童>30%,成人约为50-60%,甚至更高)。所以从市场角度,从病人需求出发,将产品定位于ALL是非常合适的,希望纳基奥仑赛能够早日上市。

对于合源生物管线产品的产业化布局,我个人的看法如下:从血液肿瘤布局,应首先开发治疗成人及儿童ALL、多发性骨髓瘤(MM)、急性髓系白血病(AML)、T细胞淋巴瘤的CAR-T和免疫治疗的产品。而相对血液肿瘤,实体肿瘤更为复杂(包含微环境因素、靶点更复杂因素),患者的需求更大,需要进一步去探索;未来可与创新性的研究所合作,进一步去探索CAR-T、CAR NK及其他疗法用于实体肿瘤。

在我看来,免疫治疗时代的到来为恶性肿瘤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未来肿瘤的治疗是依赖于免疫治疗的。但不管对于国内患者还是国外患者,降低免疫治疗的成本非常重要,能够让广大患者切实获益。

吕璐璐博士:我非常认同宋教授的观点,所以合源生物血液肿瘤布局的“*棒”正是放在了ALL上,后面会进一步开发AML、淋巴瘤领域的相关CAR-T产品;此外,合源生物也正在积极探索更为复杂的实体瘤(如肝癌和肺癌)。与此同时,合源生物也在不断优化CAR-T细胞治疗的工艺和工艺平台,探索疾病群、非病毒等方向,希望能够带动中国细胞治疗产业不断前行。

精益求精:应患者之需,持续优化CAR-T细胞治疗全程管理

吕璐璐博士:纳基奥仑赛有望年内获批上市,以您的临床经验,合源需要做哪些准备和布局?

陈志哲教授:我本人长期做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移植后又复发的患者,其接受CAR-T治疗的疗效确实不错,也让我们得到鼓舞。我相信合源生物的自体型CAR-T产品纳基奥仑赛上市后,将为患者带来更大化临床获益。上市后应注重CAR-T治疗的支付体系建设,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也是每一位患者关心的事情。

宋永平教授:患者接受CAR-T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在回输后检测CAR-T细胞是否仍在患者体内续存,同时监测微小残留病(MRD)状态,并通过线上平台做好回输后的系列随访,把CAR-T治疗的全程管理做好。

刘德龙教授:我同意宋教授的观点,将CAR-T治疗全程管理做好,能够极大地减轻患者的负担,减轻医生、护士、医院的负担,这样才能帮助产品成为“*”,这对于企业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吕璐璐博士:CAR-T治疗的全程管理是非常细致的工作,合源生物目前正在认证临床中心,主要是跟不同的临床专家、护士,以及检验科的医生、单采及回输室的医护进行深入合作。未来仍需要将工作进一步做细致,做好临床中心的合作,希望能够在纳基奥仑赛获批的时候,每个省里有至少1~2家核心的合作医疗中心。

合源生物正在一步步的控制成本,同时拓展适应症,以便通过患者对于产品需求量的提升而进一步降低成本。考虑到患者的支付能力,未来合源生物也会积极推进产品进入国家医保,帮助患者“用的上也用得起”。合源生物将不断积累在细胞治疗领域的经验,带领中国整个细胞治疗领域一步一步往前走,希望未来有一天,中国能够真正成为全球的细胞医学中心。

泽被众生:持之以恒谋发展,构建全球细胞治疗中心

吕璐璐博士:海外的患者未来到中国*医院治疗的可行性是怎样的?我们现在有没有一些国外的患者?

宋永平教授:海外患者来中国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环节是能够打通的。

刘德龙教授:因为我写了不少细胞治疗方面的文章,有时候患者会直接写邮件给我,想要来我们医院做CAR-T,我告诉患者我们医院没有他感兴趣的这种CAR-T,现在*能够做这种CAR-T的医院在中国,因为中国在CAR-T方面还是比较灵活的,在美国做不成的在中国能够做成,目前我个人已经将两例海外患者送入中国接受CAR-T治疗。我个人觉得海外患者对于CAR-T治疗的需求量很大,加之CAR-T治疗在美国等国家的费用十分昂贵,因此很多国家(如非洲、巴基斯坦、菲律宾等)的患者都会到中国来寻求CAR-T治疗的机会。

陈志哲教授:福建省和广东省的*医院都是可以为海外患者提供CAR-T治疗的,有的患者最开始只是来看病,如果患者的疾病适合接受CAR-T治疗,我们会建议患者进行CAR-T治疗,患者接受后便可以开展。

吕璐璐博士:如各位老师所讲,中国未来有可能是全球的细胞治疗中心,尽管没有那么多种CAR-T,但是从产业上来看,随着以合源生物为代表的创新企业的不断涌现,中国的CAR-T产品不仅满足本土,更走向了世界。基于细胞治疗领域新药的不断涌现,加之各位老师、医院都是国内医疗资源特别优质,诊断水平、治疗水平均处于全球*地位,我相信能够极大地满足全球不同国家的患者对于细胞治疗的迫切需求。

势不可挡:中国原研力量走向世界前列,引领世界细胞产业新格局

以CAR-T为代表的肿瘤免疫治疗被《Science》评为2013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首1,细胞免疫治疗也是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第四大癌症治疗方法2。近十余年来,以CAR-T为代表的细胞治疗产业蓬勃发展,新产品持续获批、临床研究广泛开展;而中国作为“后起之秀”,在细胞治疗领域无论是临床研究开展的数量、质量亦或者原研创新产品的开发均处于世界*地位,不断在国际权威杂志及大会上唱响细胞治疗的“中国之声”。

在国内细胞治疗产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合源生物突破性采用原创技术,院所协同,成本显著低于国内外同类产品;同时在自主产品中产能居首,并持续规划扩充,打破CAR-T以产定销的商业格局。基于生产成本可控,其在国家医保谈判中具有巨大优势,可构建多维度支付体系,进而提高药物可及性。

预计到2023年底,合源生物将完成50余家国内医院端治疗中心的认证,覆盖国内所有*血液病治疗医院,为产品上市惠及患者做好充分的准备。并致力于打造跨区域临床治疗中心,立足中国,覆盖全球患者。我们也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参考文献:

1. https://ascopost.com/issues/january-15-2014/science-magazine-names-cancer-immunotherapy-as-scientific-breakthrough-of-the-year/

2. McCune JS. Clin Pharmacol Ther. 2018;103(4):540-544.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