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李靖: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蓝皮书2023年期中发布

整个一级市场,也是诸位最为关注的,总共196家生物医药企业获得融资,融资总额超过310亿元。
2023-08-21 13:58 · 投资界     
   

2023年8月18日,由中国投资协会股权和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投融资服务专委会指导,约印医疗基金投资界、药渡经纬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清科创业承办的“第三届约印医疗创新产业大会”在北京举办。

大会以“聚力创新,远见未来”为主题,力邀行业专家、领军企业、高成长企业以及投资者相聚北京,共同探讨医疗创新产业的热点话题,为深化融合数字经济与医疗创新产业、推动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会上,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投融资服务专委会执行主任;药渡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 李靖发表嘉宾致辞。

以下为演讲实录,

经投资界(ID:pedaily2012)编辑:

from clipboard

李靖:尊敬的沈会长,吴会长,杜院士、王院士,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老朋友们,大家早上好!

每年药渡和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投融资专委会都做一个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整体情况的发布,它的目标就是想探讨行业未来方向。投融资的趋势代表着未来的方向,在这样一个方向下,我们看一看今年上半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做了哪些投融资?今天的大会主题是innovation,我们在蓝皮书看到的数据也都指向了innovation。

蓝皮书由协会吴会长、我(药渡李靖博士),还有富煜亚洲姒总,国投招商彭总,三生制药张总、财数科技的徐总和泱深生物杨总,每半年为大家更新一次。蓝皮书内容覆盖二级市场,一级市场,药品和器械,诸位可以联系药渡咨询吴夏博士(13911468148微信)获取蓝皮书全文。

2023上半年,整体二级市场持续降温,我们看到了美股和港股有一些初步回暖的迹象。投资的概率从1-6月来看,1月最高,2月份是过年,4月投资稍微回升。

整个一级市场,也是诸位最为关注的,总共196家生物医药企业获得融资,融资总额超过310亿元。其中,CRO/CDMO企业占比上调,上调一点点,没有太多。融资轮次中,A轮占比最高,其次是C轮。根据药渡数据统计,除器械稍微有点不一样外,制药企业一般会融5-7轮,到最后能盈利或者是IPO,也就是ABCDEFG轮;超过7轮的一般很少,要么就死掉了,要么就撤了。可以看到ABC轮,A轮比例的增加这就说明投的小biotech,投的早的。C轮应该是2019年以后创办的企业。基本上你能看到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时间节点,就是2018年以后的企业,2017年以前的基本上进到了E轮和F轮,今年投资是很不乐观。上半年比去年又降了40%。

但是我们药物的整个研发是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截至2023年上半年,中国一类新药增长至2338个。一方面整体需要的钱需要的越来越多;另一方面F轮处于临床三期的产品,正到要花大钱的时候,这个钱在近两年肯定来不了,而前面的天使轮和种子轮,可能会好一些。

好在中国的企业研发投入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我们拿出了TOP100企业,中国前一百强是1158个亿。然而这个体量基本上相当于辉瑞一家,辉瑞一家是900个亿,我们前一百家企业是相当于辉瑞一家,我们面临着少花钱,不花钱,但又要研发创新的局面,这就使得大家感觉到压力倍增。

在整个行业当中,我们看到原来行业“婴儿肥”,有科创板的政策,有18A的政策,有一系列鼓励的政策。原来几年的确是“肥了”,但在疫后恢复期出口没有了,所以回落是肯定的。

中国药物发展我们分为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大约从2010年开始到2017年12月份,基本上药物立项是“三报三批”,做药的目的就是解决药品的可及性。那个时候行业内很多工作的目标是让中国老百姓吃得上药。在2017年以后,国际和中国药物的同步上市,有很多的口岸,基本上都可以实现多国家同步上市,药物的可及性被解决了。也就是2010-2017年的这些项目还能遵循“地域性原理”,那之后,它原本的商业逻辑就改变了。当可及性被打破了以后,比的就是竞争的优势。这一批产品现在大量地进入到了临床三期,但都迟迟上不了市,为什么?过去还有“三报三批”,但现在可及性解决了,就导致了中国的研发必然进入到全球的第一梯队,无论你愿意还是不愿意。

最近一段时间我在会议上讲,中国的药物和器械的研发毫无疑问已经进入到了第一梯队,现在对所有的创业企业都是这样的要求。过去因为信息的不对称,还有时间和门槛的不对称导致我们跟不上国际水平,但这个时代已经结束了。现在就两个字—innovation!or die。所以给大家的压力就倍增——你会发现越往后期的项目,比如过去2400个药品里面奔着“三报三批”立项的大概有2000个左右,它就面临着商业化逻辑彻底转变,会非常痛苦。这里面也有300-400个药应用了近些年的新技术,这解释了为什么A轮会变“热”。也就是说,在看到整个行业的可及性解决以后,2019年以后企业的A轮、天使轮、B轮、C轮持续的加热。

在这里我给大家提一个想法:就是能不能我们大家都做原创?那什么叫原创?

原创不是靶点的原创,是利用所有人类的知识去研发药物,跑进前三名(第一梯队),不是说非要做一个原始创新的靶点。靶点是学问研究出来的,交给我们的各个大学和科研院所等基础研究,然后工业界把它尽快的实现出来。这里面提到了Me too和Me Better,过去很多投资年会上,大家都说中国都是做Me too和Me Better,我早已告诉大家,我们从来没有做过Me too和Me Better。因为Me

too和Me Better有自己严格的定义。Me2和Me3可以叫Me too,Me

Better也就是其中更好的。我们有一个统计数据,过去中国上市的药品,平均差不多相差6-9年,大家非要叫Me too,我说应该叫Me几,要是Me2,那是真厉害;要是Me3,或Me Better,真是能干;要说Me4,那我给您点一个赞;要是Me10还有Me20,那还能怎么样呢?所以中国正式的进入了真正的第一梯队,就是前三名,第一个叫first

in class,第二个,第三个可以叫做Me too,那么我们过去整个行业其实在Me too方面根本就没有做过。

可能讲得绝对了,新冠加速了我们的排名,比如Remindevir、来瑞特韦等,和国外相差时间一年左右,可以叫做Me too。而除了这些例子,我们看到的进到前几名的,基本上没有。我看信达的PD1跟K药O药差了三四年的样子,也基本上算是PD1的Me too吧。我去年看统计数字,PD1的还有Me25的,这个东西也叫Me too?Me25就是Me25,所以我现在和大家聊,你就告诉我Me几。而Me Better是有标准的,30-50%效率的提高。那你就要解读数据,至少也要有10%-20%的提高。

我觉得下一个十年的研发,要求我们不断进入到第一梯队,提出了Me1、Me2、Me3是我们的基础目标,而ME2/3往往和Me1相差不到两三年,而Me1的信息在两三年内基本上极难获得的,也谈不上参考。然后better 1.5倍,叫Me Better,也是我们的奋进目标。

原始创新意味着我们研发企业没有任何的数据可以参考。原来我们可以看到国外的药物结构,来做研发参考,这是那时候我们研发的根本;现在突然间这些基本的东西都没有了,都靠你自己了,因为Me2或Me3和Me1差两三年,你肯定看不到Me1的数据,Me1数据一般发表在四年和五年以后。所以中国进到第一梯队,第一个挑战就是知识性和信息性的及时全面获取,也就是数据对中国的企业变得极端的重要。因为你没有任何的东西可以参考,过去是可以拿国外做到临床二期的“样本”数据可以参考,而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所以未来的十年中国进入第一梯队,将会给我们科学工作者带来巨大的挑战。

而当你进到这个梯队的时候,会发现研发的数据、竞品的数据、应用端的数据都变得越来越稀少,这些知识会变得很稀缺,是不是要求我们的团队夜以继日的学习?要每天学习!所以我提到的一个观点,对中国来说,人工智能对于药物研发的意义要远远大于西方。中国和美国、欧洲最大的区别,就是人才的厚度,数据的厚度的缺失。这样的情况下还想进入到第一梯队,要靠不断的学习和读书,整理数据、整理信息、制定方案等会成为今后创新药物研发工作的主线条。

十年前我讲6000万可以做一个临床的钱,说这样的情况是打一个时间差;那十年以后,这些事情肯定不可持续了。当可及性的问题解决了,创新性是唯一的要求。

可喜的现象是我们进到了第一梯队,虽然有的时候是被迫变成了第一梯队。这意味着所有的东西都要靠自己来思考,去创造,可以参考的东西将越来越少。也只有经过凤凰涅槃,我觉得中国的Biotech下一波崛起的时候,就是中国真正的innovation。

药渡这么多年和很多企业的合作的结果,帮助了他们的成功。今天借这个机会跟大家介绍以数据为基础的人工智能典型产品——药渡的cyber system,今天我很负责任的和大家宣布,cyber system是中国第一个公开人工智能的药物研发软件,我也给大家免费使用。希望各位注册一个cyber system用用看,cyber system和盲盒差不多,那里面有药物设计,你设计完了以后,弄不好就是一个创新的产品。

今天借蓝皮书的机会和诸位探讨了行业整体研发方向,为了尽快与美欧同步,我也觉得最重要的一个工具就是人工智能的应用。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308/520148.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