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滴滴放弃造车,小鹏汽车7.44亿美元收购

而叫停自己造车,利用自动驾驶技术和出行平台资源运营车辆,或许才是滴滴最擅长做的事。
2023-08-28 14:49 · 微信公众号:甲子光年  张麟   
   

今早,小鹏汽车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将以最高58.35亿港元(7.44亿美元)的总价收购滴滴智能汽车开发业务,包括研发能力和相关资产,并同时与滴滴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在首次交割完成时,小鹏汽车将获得滴滴造车业务, 即Xiaoju Smart Auto Co.连同其子公司将持有并拥有全部标的业务资产,且能够独立地按照股份购买协议日期滴滴集团的经营方式,自成一体地运营标的业务(除交易文件所规定的过渡服务或类似服务外)。

同时,小鹏汽车将成为首家获得滴滴生态系统全力支持的汽车制造公司。小鹏汽车与滴滴同时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将与滴滴同意在多个领域展开合作,包括新款智能电动汽车的研究与开发、本公司的智能电动汽车在滴滴共享出行平台上的运营、营销、金融和保险服务、充电、自动驾驶以及国际市场的联合开发。

小鹏汽车将基于此次业务收购打造打造一款A级智能电动汽车,项目代号“MONA”,*车型定价会在15万元左右,预计2024年推向市场,年销量预计10万辆。

而对于滴滴而言,历经三年的造车业务正式宣告结束。根据公告,2021年滴滴造车业务亏损7.63亿,占比滴滴年亏损额的1.5%,但到了2022年滴滴造车业务亏损已经来到26.38亿,亏损同比扩大了245%。这次业务出售有利于滴滴控制亏损,并将重心放在主营业务以及自动驾驶等创新业务上。

这会是一次双赢的收购吗?

1.分四阶段的有条件收购

据知情人士向「甲子光年」透露,“此次交易的是滴滴的造车业务,包括今年在上海车展展出的滴滴出行概念车都属于自动驾驶业务,目前没有受到影响。”

此次小鹏汽车收购滴滴智能汽车业务将以发行股票的方式进行。公告显示,小鹏汽车将向滴滴发行91131790股A类普通股,占公司扩大后股本约5%。发行股票将分为4个阶段完成。

*阶段为首次交割日当天,发行58164217股A类普通股;第二阶段为达到SOP里程碑(各项验证完成,进入小批量生产),发行4636447股A类普通股;第三阶段为达到*次业绩目标期里程碑,年销量达到10万辆,发行最多14054605股;第四阶段为达到第二次业绩目标期里程碑,年销量也是达到10万辆,发行最多14276521股。

小鹏汽车也将基于此次业务收购打造打造一款A级智能电动汽车,项目代号“MONA”,*车型定价会在15万元左右,预计2024年推向市场,并和小鹏汽车现有车型形成差异化并打造品牌优势。

小鹏汽车将发行占交易完成后总股本3.25%的A类普通股,发行会有24个月的锁定期。MONA预计年销量可达到10万辆,如果连续两年都能达到销售目标,会有额外的股权对价,最高的股权比例可以提升到5%。滴滴通过出售造车业务成为了小鹏汽车的战略股东。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沟通会上表示,MONA车型是小鹏第二品牌甚至第三品牌的开始,该品牌会2C为主,兼顾2B;MONA车型的品牌少数的SKU针对共享出行,最主要的SKU是打造高等级的无人驾驶;通过与滴滴的合作,打造15万级别的爆款,在这个价位的车型,同样会引入小鹏智能辅助驾驶系统NGP,推动科技普惠,科技平权。

他透露,MONA车型此前滴滴就已经在开发,已经投入了数十亿人民币,后续也会使用扶摇架构的很多能力;小鹏会在滴滴前期工作基础上,完成MONA车型的全部量产研发和销售。

在销量预期上,何小鹏表示,对这个产品的销售竞争力是非常乐观的,至少年销量10万以上,预期要远高于这个数字。“A级市场要有非常大的量,对智能的规模和收益有巨大的放大价值。”他说。

2.滴滴正式放弃造车

滴滴从未官宣造车,但相关的计划和态度几乎成了“司马昭之心”。

2020年11月,滴滴与比亚迪联合发布了*网约车D1,滴滴参与了包括整车工程Package、人机工程布置、内外饰造型、整车配置、座椅原型、车联网软件架构等的设计。按照规划,这款网约车将在未来5年投放近百万台。

但D1出师不利,未老先衰,2021年的销量为10176辆,但2022年就下滑至994辆,其中3月份销量仅为39辆。

同样在2021年,滴滴内部的造车计划“达芬奇”开始秘密进行,有消息称“达芬奇”团队规模最多时超过1700人,此时距离“滴滴坚决不造车”仅过去了不到三年。

有报道称当时滴滴将造车分为两个项目,分别为面向C端市场的C1和面向网约车市场的D1 Light,计划在2024年投放市场,同时为取得造车资质,滴滴有意收购新能源汽车厂商国机智骏,但当事双方都予以否认。

滴滴造车的优势也很明显,其在技术、人员方面也有着充足的准备。同时,滴滴的市场认知度比较高,相对于刚刚崛起的造车新势力来说,在前期销售时有更强的品牌号召力。

但从数据来看,滴滴造车仍然是一个赔本的买卖。根据公告,2021年滴滴造车业务亏损7.63亿,占比滴滴年亏损额的1.5%,但到了2022年滴滴造车业务亏损已经来到26.38亿,同比扩大了245%。

加之造车资质迟迟没有下文,在种种因素的叠加下,市场没能等来滴滴“达芬奇”的新车。

相比于自己造车,滴滴将利用自动驾驶与车企进行合作似乎成了滴滴回归后的新的业务重心。今年5月,滴滴自动驾驶公司和广汽埃安签署了深化合作协议,共同发布了无人驾驶新能源量产车项目——“AIDI计划”,并宣布成立合资公司。

根据计划,滴滴自动驾驶公司与广汽埃安的*无人驾驶新能源车将于2025年接入滴滴共享出行网络,实现全天候、规模化的混合派单。滴滴似乎又回到了与传统车企合作开发网约车的道路上。

根据滴滴的2022年年报显示,中国出行业务有4.11亿名年活跃用户,1900万名年活跃司机,无论是用新能源车替换这些司机目前的燃油车,还是在未来利用自动驾驶技术替换这些司机,都将是一个广阔的市场。

而叫停自己造车,利用自动驾驶技术和出行平台资源运营车辆,或许才是滴滴最擅长做的事。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甲子光年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