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净赚127亿,但为保住利润,魏建军还要拼
2024年末,长城汽车存货余额占汽车业务收入下降至14.5%,但仍处于较高水平,未来仍需进一步控制存货风险,避免过度扩张而加剧库存积压。60天账期,难终结车圈内卷?
汽车行业原本有序的价格战,已经在几年时间里逐步滑向失控的边缘。“60天账期”为遏制价格战而出现,但是否能真正引导行业进入良性循环,则有待观察。阵痛中的二手车市场:新车降价倒逼转型,出海或成突破口
相较而言,当下新车降价的影响只是阶段性的阵痛。“随着新车价格趋于稳定,未来二手车价格也会逐步趋于稳定。”傅强说。「安全」成汽车新竞争锚点,儿童「安全」座椅的新机会?
随着政策层面的推动和公众对用车安全重视程度的进一步提升,不管在私家车还是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出行场景中,儿童安全座椅都有望成为“标配”,进而提升普及率,激活儿童安全座椅市场的增长潜力。比亚迪正面临着一场不算太糟糕的业务挑战
在所有行业都一样,越竞争到最后,剩下的就越都是一批实力极强的企业,这些企业在短期内很难分出胜负,最终比拼的将是谁更具战略定力与业务韧性,谁更能够坚持“不犯错”。出口只是上半场,车企们的巴西战事刚开始
接下来的中国车企,不仅要与丰田、雷诺、大众等已深耕巴西多年的传统车企竞争,还需应对本土政府、工会等多方因素,深度融入当地经济生态和产业体系,在品牌、渠道和供应链持续纵深突破。一场关于「0公里二手车」的生意游戏
媒体点名批评新能源车行业的“数据崇拜”,将矛头直指那些过度依赖报表刺激、忽视产品体验的车企。而乘联会秘书长崔树东则明确表示,0公里车是经销商的自救行为,是产销目标过高、压力层层传导的结果。车企CEO,都在研究小米YU7
小米YU7的火爆,说明用户愿意为“技术+情绪共鸣+生态价值”支付溢价,反观部分技术领 先却困于高端化的车企,症结一在于工程师思维与用户需求的错位,二是部分车企在数字营销能力、流量话语权上的短板亟需重视...从疯狂涌入到艰难续命:10年涨价7倍的共享单车,何时才是头?
共享若不能带来低廉的生活成本,模式注定将走到尽头,“试探式”涨价的策略,总有一天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消费者留给共享单车的耐心和时间,已经不多了。小米把中国汽车干懵了
无论小米能否解决交付瓶颈,同级市场的竞争对手必将主动应对。近期各品牌或将针对YU7的竞争力,密集调整产品策略与定价体系,推动细分市场进入新一轮洗牌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