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为什么年轻人都想去景德镇“捏泥巴”?

2023-08-08 13:56 · 互联网     

摘要:中国人骨子里的审美基因动了

“国风+”可能是Z世代的美学先锋。

一方面,越来越多融合传统文化和美学的作品开始走红,比如《只此青绿》、《唐宫夜宴》、《洛神水赋》一经推出,便火爆全网;另一方面,年轻人也越来越愿意让“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前段时间毕业季,不少毕业生就在学位服外搭配云肩、或直接穿着马面裙参加拨穗仪式……

当下的年轻人越来越相信“老祖宗的审美”了,而这正是“年轻一代回溯传统文化”的特写:在新青年眼中,国风不是老气的符号,而是文化认同的标签。

百度数据显示,国潮的热度近十年间增加了5倍有余,作为国潮“中流砥柱”的非遗技艺也越来越被年轻人pick,“非遗”相关内容逐渐成为社交媒体平台的显性话题。

根据抖音历年来非遗数据报告显示,2021年抖音上国家级非遗项目相关视频播放总数达3726亿,获赞总数为94亿;非遗创作者直播场次也越来越多,2021年抖音上平均每天有1600余场非遗相关直播,2023年5月增长到平均每天1.9万场。值得一提的是,80、90后年轻人就占了非遗内容制作与传播的半壁江山。

《抖音2022非遗数据报告》

随着国潮渐成热潮,为老祖宗的审美深深折服的新青年们,表达偏爱的方式也简单明了——“3、2、1,上链接!”,没人比他们更懂什么叫为爱“野性消费”。

抖音《2023非遗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抖音上非遗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达194%,在平台购买非遗好物的消费者数量为上一年的1.62倍,主要购买力是90后年轻一代。

觉醒得越来越早的“传统文化DNA”,一方面在年轻一代中掀起新的兴趣热潮,另一方面,因非遗文化具有一定地域性,非遗好物的“野性消费”也带动了其工艺发源地的火热,因瓷器而闻名的千年古城景德镇,就在“非遗热”的趋势下越来越出圈。

3万人在景德镇“捏泥巴”

这两年景德镇正当红,甚至成为比肩大理的“诗与远方”,吸引3万“景漂”汇聚于此。“去景漂吧”,甚至成为互联网集结令,时常撩得想“gap一下”的打工人蠢蠢欲动。

景德镇市地处昌江河畔,坐落于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拥有山光湖色,气候十分宜人,极富自然魅力。但钟灵毓秀之地千千万,景德镇“倍得恩宠”的原因,不仅只在于风光。

景德镇因瓷而生、因瓷而兴,陶瓷文化是景德镇的灵魂所在。一项调查显示,78.9%的“景漂”是慕“瓷”而来,在景德镇从事陶瓷艺术创作、文化交流、陶瓷收藏及瓷文化研究。

景德镇三宝村入口的景漂人才中心  家宁/摄

在“国潮兴起、非遗焕新”成为流行风潮的当下,景德镇的再度“支棱”,自然也与千年瓷都的底蕴密不可分。

提到景德镇瓷器的历史,便绕不开“湖田窑”与“影青瓷”。

沿着景德镇珠山区市郊的山间小路一路向东南行走,山石灌木之下掩映着的一座座看似不起眼的古窑遗址群,便是景德镇延续烧造时间最长、*的民间窑场——湖田窑。考古发掘证明,湖田窑创烧于五代,延续近700年,曾冠绝群窑,代表着景德镇瓷器最高烧造工艺。

湖田窑几乎见证了景德镇瓷器发展与繁荣,虽据史料记载,景德镇制瓷始于汉代,但彼时的陶器粗陋“只供迩俗粗用”,未能远销。直到五代时期,湖田窑率先在南方烧造出白瓷,打破“南青北白”的格局,景德镇才在陶瓷江湖有了名号,并自此走上发展繁荣的康庄大道。

宋朝时期,湖田窑创烧出的介于青瓷和白瓷之间的“影青瓷”大受欢迎,一举将景德镇送入宋代名窑之林。湖田窑出品的影青瓷品质*,“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成为了景德镇*世界级“大单品”,“行于九域、施及外洋”,远销亚欧非50多个国家,不少影青瓷工艺珍品还被收藏于海内外知名博物馆。

影青瓷器物,摄于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

家宁/摄

“影青瓷”的诞生是陶瓷工艺史上质的飞跃,从原来半透明的釉到半透明的胎,这一进化意味着瓷器装饰有了更多可能性,为后世彩瓷的发展奠定了工艺基础。

在影青瓷的基础上,以湖田窑为代表的景德镇磁窑手艺工匠们锐意创新,先后在元代以釉下彩工艺创烧出中国陶瓷代表品类——青花瓷和釉里红瓷;又在明代解锁了“釉上彩”和“斗彩”技法,釉下彩、釉上彩、斗彩、颜色釉四大彩瓷工艺在明代达到鼎盛;清代时期湖田窑已“年老”,但无数新窑正蓬勃,工匠们在彩瓷基础上发展出了珐琅彩、粉彩、郎红、浅绛彩、浮雕等各种工艺,景德镇已臻鼎盛……从宋代“影青瓷”发展至今,景德镇瓷器色彩愈加缤纷,工艺也越发精湛。

2006年,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被列入*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自此拉开了景德镇非遗产业传承与保护的序幕。发展至今,不仅形成了集教育、科研、生产、贸易等关联产业为一体的完整非遗产业体系,而且在传承人的努力下,复现了诸多陶瓷历史上的“珍品名器”。

兴于明成化年间的“斗彩”,自诞生之初便备受世人青睐,魅力经久不衰。2014年的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一件成化斗彩鸡缸杯拍出2.81亿港元的高价,刷新当时瓷器拍卖记录。

斗彩美丽却复杂,先要以釉下青花为轮廓烧制,再在釉上填彩绘制出纷繁纹饰二次烧制,制作流程繁复,对技艺要求极高。景德镇的官窑斗传承人涂杏花,却选择迎难而上,数十载专注清三代与明成化斗彩。带着“复现传统之美”的愿景,涂杏花自80年代初便跟随“青花大师”聂杏生得意门生曹义贞老师,学习规范的传统斗彩技艺,并深得老艺人传承。涂老师创作的斗彩瓷器器型柔和流畅,彩色明媚透亮,曾有多个作品被选为国礼瓷器,更有数十件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

涂杏花老师斗彩瓷品

如今,包括“斗彩女将军”涂杏花老师在内的景德镇非遗传人,大多仍奋斗在非遗传承*线,以传统技法结合现代技术,复现旧时皇室宝物之美。在这条路上,抖音电商也在为之赋能,越来越多景德镇陶瓷大师及一众手艺人,选择通过抖音电商来展示和销售他们精美的作品。如果说非遗传承人复现了旧时之美,那么抖音电商则为这些“美”打通了走入寻常百姓家的通路。

旧时之美的新通路

“欢迎来到直播间”、“看下这款薄胎马蹄三才盖碗”、“青花非常有层次感”……近两年,如果你漫行于景德镇陶溪川、陶艺街、瓷器街、三宝村等陶瓷聚集地,你会发现这样的声音常在耳边此起彼伏。

抖音电商兴起后,以景德镇为代表的非遗产业带,找到了一个突破口。景德镇的优质瓷器也突破了空间,在更广的用户尺度上出圈,既获得了更高曝光,也收获了更多收益。《2023抖音电商助力非遗发展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景德镇瓷器产业带的成交额增幅位列TOP5。

这样的成绩,源于抖音电商与景德镇的双向奔赴。拥有千年非遗文化传承的景德镇陶瓷产业带,一直是抖音电商重点关注对象。早在2020年,抖音电商便在景德镇陶溪川园区,面向全国手艺人、手艺商家推出“看见手艺”计划,后又在景德镇组织陶瓷开窑节等活动,持续助力景德镇“出圈”。

今年8月1日-8月12日,抖音电商在平台上开展以“焕新非遗”为主题的非遗产业带扶持专项活动,继续深挖景德镇非遗产业带的“宝藏”。

一方面,抖音电商严选优质商家,上架一系列包括独一窑郎红、非遗大师涂杏花斗彩、非遗大师程明生手绘浮雕、非遗大师李晓峰浅绛彩等在内优质非遗商品,通过产业带好物推荐官排位赛,消费者能更容易地买到景德镇非遗好物。

另一方面,抖音电商发挥内容社区优势,邀请到东方甄选美丽生活、小水、迟锐、大奇说珠宝、观复直播间、晚晚的茶话馆、云人访·茶文化等文化达人等在抖音开播,为用户推荐非遗好物,也分享好物背后的故事。

抖音电商通过产业带好物推荐官排位赛、“非遗大咖直播间”、“非遗精选直播间”等活动既带动了景德镇非遗好物的销量,又扩容站内非遗内容创作,实现了文化传播与销售增长的双赢。

“挖掘非遗价值”一直是抖音电商长期坚持的社会价值,本次活动,正是新时期下抖音电商助力非遗“活态传承”的侧写。

“活态传承”指的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成、发展的环境当中进行保护和传承,“活态”是传承的真魂,也是保护的*目的。抖音电商依托全域兴趣电商模式,拿捏住了活态传承实践的关键——“数字化”和“市场化”。

在年轻一代正成为非遗消费主力的当下,数字化传播渠道,能让非遗好物持续出现在目标受众的视野内。抖音电商凭借其在内容和流量上的巨大优势,让包括景德镇陶瓷在内的优秀非遗工艺品,被更多人看见,正如抖音账号@大鱼瓷活工作室 主理人周馨所言,“抖音电商就像一个线上展览馆……让更多人看到了一件作品从无到诞生的过程”。

“被看见”是非遗传承的*步。在另一方面,“买卖是*的保护,使用是*的传承”,让传承人有收入、普通人用得上,“非遗”才能在这个商业社会真正“活”起来。抖音电商依托平台优势,搭建起“人货场”合一的交易场域,上承优质供应商、下接潜在消费者,在整个产业链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实现了非遗产品的市场化运作。WANYU宛玉品牌主理人江玉玲(抖音账号@江江小瓷)曾表示抖音是能量很大的平台,“能连接到对瓷器感兴趣的人……高峰时,来自抖音电商平台的收入甚至占其全部收入的60%。”

“传承非遗”既是一道文化题,又是一道商业题。

景德镇陶瓷非遗产业有良好的基因,在未来,抖音电商也将继续用数字化技术促进非遗文化传播,用市场化手段为非遗好物找到客源,并在提高非遗产业的商业内涵上持续深耕,助力非遗“活下去”、“火起来”。

景德镇的窑火千年不熄,那些惊艳时光的非遗之美,正从千年前的昌江畔被唤醒,乘着抖音电商的翅膀,飞向千家万户。

参考文献:

[1]《抖音2022非遗数据报告》《抖音2023非遗数据报告》

[2]《2023抖音电商助力非遗发展数据报告》

[3]郭建晖,梁勇,龚荣生.历史文化名城的复兴及其启示——来自景德镇的调研报告[J].江西社会科学,2019,39(03):241-253.

[4]桑月侠,吴军明,郑乃章等.我国陶瓷业遗产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陶瓷工业,2021,28(01):54-60.DOI:10.13958/j.cnki.ztcg.2021.01.010.

[5]朱辉球,吴旭东.文化自信背景下:“景漂”现象在陶瓷创新发展中的范式研究[J].景德镇陶瓷,2018(06):1-4.

[6]单仁志,吴军明,吴琳等.陶瓷非遗传承的困境和新思路——以景德镇为例[J].中国陶瓷工业,2021,28(01):61-65.DOI:10.13958/j.cnki.ztcg.2021.01.011.

[7]林俊杰,桑月侠,吴军明等.陶瓷工艺视野下景德镇“非遗”传承现状[J].中国陶瓷工业,2021,28(02):53-57.DOI:10.13958/j.cnki.ztcg.2021.02.012.

[8]申绍云.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短视频传播策略分析——以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22,43(22):107-109.

[9]刘晓春.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性与公共性[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3): 76-80.

[10]王耀希.  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