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代人的童年里,总是有一点关于零食的魔法。
在那个没有互联网、没有手机的年代,除了斑驳的阳光与夏日蝉鸣,小孩仅靠甜甜的零食与几个玩伴,便构筑起了无比的快乐。
而在不少广东小孩的记忆里,记忆最深的不过是广东年货的四大天王,金莎巧克力和元朗蛋卷、徐福记酥心糖、丹麦蓝罐曲奇。
这些充满异域风情的舶来品,只有在新年才能吃到,而也只有这些东西,才能将新年装饰得更加有异于平常。
许多年以后,站在大超市的零食售货架前,童年里四天王有些微微变化,但元朗微碎的蛋卷,还是一如既往地留在了名为「国产」的货架上。
对于从小吃元朗蛋卷的消费者来讲,那很难保持完整的酥香蛋卷,就凝结了他们青涩的时光。
但是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假如光靠情怀,元朗肯定是走不到今天这一步的。
经历三十六年风雨的元朗食品,自然有着属于自己的品牌之路。
时代浪潮的呼唤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便开始在中华大陆上萦绕,第 一批改革开放的企业也迎着改革开放的风潮陆续成立。
而元朗食品便是这其中的一员。
元朗副董事长伍素萍回忆道:“当时的国家还处在供销社的状态,市民买东西还只能在供销社,按计划分配的,没有市场经济,消费力也还没上来,消费意识还没上来。所有人都处在摸着石头过河过河的时代。”
当改革开放后中外合资企业进入中国本土,新的机遇也随之而来。
最早的合资企业属于三来一补加工型,即由外商提供设备、原材料、来样,并负责全部产品的外销,由中国企业提供土地、厂房、劳力。当时这一政策的优势是能让我国大量的劳动力转化成生产力,快速打开海外贸易市场,为城市带来「第 一桶金」。但同时,这样也会使得合资企业只是利用我国劳动力生产来代工,价格方面毫无话语权。
元朗深谙着此间道理,于是在成立两年后的1990年,元朗开始了关于自身品牌的打造之路。
“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市场。那时候就发现了品牌是品牌,市场是市场,那就有了市场概念。如果这个市场不是你的,哪怕他说这个品牌我们一起可以共用,都没有用。因为当时的海外市场我们涉足不了,能开发的市场还是海外,所以元朗还是只能出口海外。但是出口海外是人家在干的事,我们干涉不了,所以那时候我们就知道一定要做国内的市场。”伍素萍如此说道。
但当时关系销售占据着整个市场,人脉关系凌驾于一切之上。
直到1993年的时候第 一家家乐福在珠海建立,独立的资本开始进入荒芜而肥沃的土地,市场经济便也跟着进来。
当满大街拿着法棍与面包,无论是单车还是汽车,都有意地还有意把法棍露出来;那种新鲜的事儿,充满着新的生命力,新的机会。
市场经济改变着中华的土地,元朗便是在那个时候迅速地组建了市场部,张罗着用高薪聘请有经验的人才。把握住这个机会,迅速地扩大产能,港湾一号的厂房也由原来的500平米就变成了6000平米。
“其实所有的转折点不是埋头来干的,是一定要结合国家的政策,你不了解国家的政策,没有看到国家的政策的一个趋势,你是踩不住热点的,我们都是用这种方式一一一步一个脚印的踩。”伍素萍说道。
百年基业的塑造
迈入21世纪,伴随国民收入提高、消费需求逐渐“苏醒”,国货品牌意识到,简单的拿来主义不够用了,要想重新主导国内市场,就得做出与进口零食品质相当,甚至更优的中国零食。
而元朗,便以三十年为周期,展开了百年的展望。
最初的30年,与无数新兴品牌一样,元朗做着让消费者知道有这个品牌存在的事儿。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这甜甜酥酥的蛋卷,也成为了少年们回忆里不可缺少的美味。就连吃的一地蛋卷碎,也是寓意落地开花,富贵荣华。任那世道上的贺年礼品再多,叫人还是好想在新年时收到一罐蛋卷,吃一口香甜,尝一份祝福。
但少年们的“欲望被充分满足”之后,单一品类的“疲倦感”就显现出来,态度也随之转变。
他们不再单纯被情怀驱动,从小就接触到世界的绚丽,无法再接受一成不变的事物。
于是第 二个30年,在原有品牌的认知度上,元朗要在品类上进行扩大。
从原来单一的原味蛋卷,到海苔蛋卷、凤凰蛋卷、什锦蛋卷、肉松蛋卷......为迎合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除了蛋卷之外,元朗也在不断寻求新赛道的扩张。曲奇饼、核桃酥、月饼、唐菓子以及粽子......元朗这个品牌还在不断的增值。
而第三个30年,通过三代的修行,真正的品牌力等于竞争力的时候,才能在一众快消品中突围而出。
民族品牌的觉醒
在品牌塑造的过程中,市场在变化,消费形式也随之而变动。
伴随改革开放、零食消费力提高,外国品牌纷纷将目光投向中国。
于是,菲律宾的上好佳用虾条敲开了中国大门,英国奶糖乐事薯片、奥利奥夹心饼等进口零食,也依靠成熟的供应链、出口与包装营销经验,快速征服了国人的味蕾。市场局面看似国内外零食二分天下,实则是进口零食占大比例。
“他们要把他的既得利益固化,强化才能对抗我们国家一些政策对他带来的影响,这是他们的战略,所以这块它是强有力的组合。
我们现在有很多的食品行业被迫规模做得很大,都不是做自己的品牌,都是在做谁的品牌?都是外资他们的品牌,不是自己本来的品牌。
所以现在那一堆堆的企业都在做自由品牌,而且这个自由品牌都是卖场的自由品牌,你不给我你卖的他自己的品牌加他自有品牌这种组合,我们民族品牌很难活的在里面活不下去的,活得很艰难的,
我也希望更多的行业内的人觉醒,形成矩阵,重新树立属于我们的民族品牌。”
伍素萍如此说道。
“我们当时选择这个蛋卷,因为蛋卷是啥东西外资它不知道,因为蛋卷是我们粤港澳地区的特色,其实就是个街头小吃,就类似天津麻花这种类型的东西。它的设备自动化是基本为0,这个设备是完全没有人给你提供的,大饼干线不会考虑这个东西的,它的工艺本身就不会有食品的设备考虑的,所以我们自己选择了做这条路,像也叫做一条不归路。”
元朗用了十余年,才真正解决了“手工配方自动化生产”的问题。
2020年,十四五规划中,国家提出了品牌战略这4个字,但是目前只停留在品牌战略4个字,怎么做,还没有具体的一些方案。
而伍素萍则认为,这个方案不能靠国家,民营企业家们一定要重新拿出比我那一年更大的决心,必须要拿出九死一生的决心来。
因为创品牌并不易、守品牌更是艰难。
经济消费的变化
近年来,整体的经济萎靡,市场下行。但食物是解决人的生理、生存、情绪的存在。
疫情四年,虽然元气大伤,但我们明显感受到,因疫情而萎靡的市场,以及新的竞争力。
比如,元朗上一个季度的就是做粽子,以前团购8000份的企业,今年买的是6000份;一些不赚钱的品类消失了,品牌全在推经典的产品;类似的故事在其他赛道也不断上演。
但是创造出民族品牌特色的产品,往往比其他泛产品更具魅力。这也是元朗在面对萎靡市场下的优势。
在全国范围内,元朗的销售情况达到5亿,产品也畅销海内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珠海本土企业的元朗,却在志在远方。
“你想说你是行业的*者,不好意思,你把自己变成百年,百年基业做好了,你才能去谈你是不是行业的*者,没有这100年,中途有个风吹草动早就死翘翘,所有东西都会打水漂,所以不要盲目以为自己是行业的*者。我们这个理念是这样子告诉我们所有养老人的不是告诉你我已经是行业的*者了,我现在向百年基业走,它是个漫长的历程,几代人才能完成的历程。既然是这样子的话,我们所有的东西就不能短视,我们做的任何事都不会白干的,都在为这个品牌贴金。因为你要做这个品牌战略,就一定是用这种决心,这种耐心,还有这种定力,还有这种寂寞,你要耐得住这种寂寞,才能干得住这种事情。”
如今的元朗,已经36岁了,曾经记忆里那香甜的蛋卷仍然微碎。
虽然现在多元的市场中,它已经很难再像以前那样独占鳌头十余年,但元朗用扎实的根基拥抱市场,以创造百年民族品牌为使命,一定会在未来占据一席之地。
毕竟,就像它自己说的说的,实实在在,好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