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葡萄界的爱马仕过气了

这届网红水果兴衰交替的周期,堪比当红流量明星,且让人摸不着规律。人们对阳光玫瑰过气的超高关注,无非因为它曾经被供上过神坛。“葡萄界的爱马仕”的标签,贴得有多快,撕得就有多快。
2023-09-27 09:08 · 微信公众号:新周刊  周芷若   
   

“谁能说说阳光玫瑰究竟怎么了?”“5块钱一斤都没人要,阳光玫瑰怎么那么便宜?”

最近阳光玫瑰价格跳水创历史新低,引发一众网友史无前例的关心。

一度被供成“葡萄界的爱马仕”,一斤能卖到300元的阳光玫瑰,如今“烂大街”到个位数一斤都没人要,这确实让人不禁好奇它是如何走下“神坛”。

阳光玫瑰价格突然跳水,让很多网友表示疑惑。(图/小红书截图@我是端端)

按理说,曾经的水果轻奢代表,被打成平民价,是能让众人欢呼水果自由的好事。但当你抱着好奇心买下一串阳光玫瑰,你会发现价格确实是公道的——它们要么皮厚肉硬,寡淡如水;要么只是齁甜,不像水果。

虽然被称作阳光玫瑰,但这葡萄既不阳光,也没有玫瑰的灵魂,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还不如普通青提。

相比起好奇为什么便宜,我更想问的是:阳光玫瑰,你的魂去哪了?

阳光玫瑰,

从万人迷到过气只此一瞬

“现在吃阳光玫瑰,再也找不回以前的感觉了。”

人们对于阳光玫瑰的情感,大概就像“人生若只如初见”,回不去甜甜的初恋那般遗憾。真正的阳光玫瑰究竟是什么味道?

还记得阳光玫瑰给人的惊艳感:一串串犹如绿宝石晶莹透亮的颗粒,皮薄、果肉甘甜且鲜脆多汁,尾调还带着一丝特殊的馥郁玫瑰香气。

可如今的阳光玫瑰虽然颜色和颗粒大小都与最初无异,甚至有更饱满更鲜艳的倾向,但也越发空洞得像一颗颗绿色的乒乓球,皮厚肉淡如水。

回溯阳光玫瑰的走红之路,你会发现“网红”的气质似乎与生俱来。大家都知道这品种原产自日本,英文名是Shine Muscat,因此有人将其直译为“阳光麝香”,也叫香印青提。

它一开始引进国内的时候,产量少,卖相佳,精致得让全球人民望洋兴叹。无论是它的颜色、无籽、皮薄的特质,还是它的价位,都颠覆了大家对于葡萄的大众印象。

而且对果农及其经销商来说,阳光玫瑰的出现简直就是葡萄界的重大变革——产量稳定、亩产高、抗病性好、颗粒大、着色好、果皮扎实、禁得起存储和长距离运输的折腾,这些都是它的优势。

当时的阳光玫瑰就像一种轻奢水果的象征,经常作为下午茶标配出现在网红名媛们的社交账号里,小资情调的品质就这么不动声色地散播开来。

一斤上百元的阳光玫瑰就是水果界的明星产品,且它的价位是分等级的,并不是所有的阳光玫瑰都叫晴王,这是来自日本冈山县种植的品牌,来自申请过地理标志商标的种植区。

按照当地的标准,晴王被看作是阳光玫瑰中的“王中王”,一盒特级晴王能卖到数万日元(500~1000元人民币)的地步。

从2015年左右引进,在2017年迎来*时期,短短3年后阳光玫瑰就已经出现了烂大街的趋势,价格逐渐跌破一斤20~40元。

当网红水果变得越来越平民,大众在高呼终于吃得起之余,却渐渐发现,它的口感也在变得普通,有人评价“感觉像退化了一样”。

阳光玫瑰为何迅速跌落神坛?其价格下跌显然是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早年间物以稀为贵,而后引进国内开始大规模种植,逐渐把价格给打了下来。

据中国科学院国树研究所统计,2015年国内阳光玫瑰的种植面积不过几万亩,到了2018年,阳光玫瑰的苗木在国内疯卖200多万株,2020年阳光玫瑰在我国云南、四川、两广等省份的总种植面积就超过了80万亩,去年更冲破了100万亩,这种植面积大约达到了中国葡萄种植总面积的十分之一。

但大规模量产并不是导致品质下降的根本原因。去年,知名科普作家、植物学博士“植物人史军”在微博里提到:“其实阳光玫瑰品种本身是非常优秀的,但是种植管理完全跑偏了,品质下滑得厉害。”

阳光玫瑰的过气,跟急功近利的种植氛围有关。(图/微博截图)

当年高利润的阳光玫瑰让很多人嗅到了商机,为了能在当中分一杯羹,不少果农放弃其他品种,跟风改种阳光玫瑰,即使很多地方的土壤、气候等条件并不适宜阳光玫瑰生长,种植技术还不成熟,但阳光玫瑰仍然在全国多地“野蛮生长”起来。

原本在日本,这种葡萄走的是精品化路线。日本人本来就对水果种植讲究精耕细作,而阳光玫瑰在管理上的细节较一般水果更为复杂,所以才导致了入门级和最*之间极大的价格差异。

比如优质的阳光玫瑰,糖度要达到18-19度,穗型要小,严格起来,每串葡萄颗粒都保持在45-55粒,这对于土壤有机质、水肥调控要求也极高。

纪录片《水果传》中有一段关于日本山梨县“阳光玫瑰葡萄”的片段,当中拔得头筹的葡萄,其种植可以说是费尽心思,不惜血本。

接管葡萄园的水上笃几乎访遍了日本所有的葡萄种植高手,他依照古老的方法,定期去山间采集特殊的微生物,将它们培养成神奇的灌溉用水。

此外,日本至今还沿用手工筛选的方法,一串200多颗的葡萄里,只有毫无瑕疵的30颗葡萄才会被留到最后。

可引进国内,阳光玫瑰走的完全是另一种种植路线。随着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各产区气候、温度条件和种植技术不一,不少短期迅速扩张的果园,并未掌握该品种的栽培技术就仓促上市。

因而导致阳光玫瑰口感、品质参差不齐,国内也没有统一定级的标准,对阳光玫瑰本身来说,这般混乱的市场,必然会对整体品种造成退化冲击。

曾经的“舶来品”,不断从精品高端走向平民大众,这对消费者来说本是好事,但急功近利的商家氛围扰乱市场,尽管将精品水果打成“白菜价”了,但阳光玫瑰渐渐失去“阳光”和“玫瑰”的味道,我们还能吃到真正的精品吗?

中产们的网红水果,

过气得很突然

中产的网红水果行列从来不缺标签和新品种,看看水果架上最显眼的位置,早已从原来的“绿宝石”,变成了新晋顶流——“红宝石”妮娜皇后。巨峰葡萄也因为阳光玫瑰的失宠,重新走红,被大众怀念了起来。

这届网红水果兴衰交替的周期,堪比当红流量明星,且让人摸不着规律。人们对阳光玫瑰过气的超高关注,无非因为它曾经被供上过神坛。“葡萄界的爱马仕”的标签,贴得有多快,撕得就有多快。

我们总在呼吁和追求“水果自由”的路上,但究竟什么是水果自由,没人能准确说明白,每个阶段的判定标准都不同。

前段时间这个标准是“车厘子”,后来又成了“榴莲”,被看成自由之标准的水果代表一直在变化,网红水果的C位保质期,远比我们想象得还短。

初代网红元老牛油果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牛油果刚进入大众的视野时,便与小资格调的生活方式捆绑,在社交平台上刷屏,成了自带“中产”“健康”标签的摆拍道具。

它在全球的火爆程度到底有多高?口味挑剔的纽约食评家Simon曾经一锤定音:如果一间餐厅连一个以牛油果为食材的菜式都拿不出来的话,那它距离“时尚餐厅”的定位还有相当远的距离。

直到BBC和中国食品协会的科普帖一出,曾经被贴上“健康”标签的牛油果,又很快因为“脂肪含量比猪肉还高”的质疑跌落神坛。

车厘子也经历过沉沉浮浮的走红与过气史。曾经集高颜值和精致标签于一身的车厘子,是当代年轻人某种程度上财务自由的象征,但人们消费降级后便发现,山东大樱桃的口感并不比车厘子差。

车厘子落寞了,轮到白色草莓火了。前段时间一种名叫“淡雪”的白色草莓短暂地坐上了网红水果的C位,网友们直呼这种草莓就像“纯欲天花板”,还能吃出甜甜的少女心和初恋的味道,单颗草莓能卖到30元左右。

但终于花血本买来一盒尝鲜的人,也迎来了网恋奔现的真实场面——“淡雪是真的淡啊,和丹东的奶油草莓比差远了”。

吃不起的永远在骚动——

智利的车厘子不火了,还能轮到新西兰的;“榴莲自由”每年都能准时地都让网民们陷入焦虑的循环中;茶饮界也在不间断地打造爆款水果茶饮,上一轮火的是油柑和橄榄,下一轮是黄皮和番石榴……出其不意的消费标签,总是让你捉摸不透。

有人甚至总结了爆款水果的规律——贵是基本前提,稀缺是根本,其次是高颜值、足够新奇洋气的名字,最后才是口感。

广西便宜到离谱的水果令人艳羡。(图/小红书截图@Joan)

于是我们一边抱怨“吃不起”,一边艳羡总能拥有水果自由的广西人,盲目地加入这场关于水果自由的舆论狂欢。

但我们似乎也并没有去反思,究竟是谁在制造着“吃不吃得起”这类标签及其背后附着的焦虑?吃水果这件事,最重要的为什么不是“吃”本身?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新周刊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