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吴泳铭带阿里再创业

吴泳铭明确的将1688、闲鱼、钉钉、夸克四款产品,列为集团第一批战略级创新业务,这种点名模式,在过去是不常见的。
2023-11-17 13:22 · 微信公众号:阑夕     
   

阿里发了换帅以来的*份财报,新鲜感很强。

对于一家20万人的大厂而言,管理层的平稳更替其实就落点于四个字:继往开来。

简单来说,不能丢掉以前的优势和成就,但也不只抱着以前的优势和成就,要尽快构建出新的主心骨。

吴泳铭的履新时间不长——满打满算,也就两个多月——但他的几次动作,已经非常能够体现「吴妈」的称谓:清晰、细致、有决断。

这是业务出身的特点,与其说是管理方法的改变,不如说是博闻强识,对一线工作的敏感度,和大多数员工是对齐的,这也意味着,所有的决策,都出自听得到炮火的地方。

对于一个想要活102年的公司,这样谋定而后动的时刻,至关重要。

01

从数字来看,阿里的Q2财季(7月-9月)符合预期里的变革方向,淘天集团的业务作为「现金牛」大盘稳定,以“用户为先”为核心的内容化、价格力、AI应用等策略收效也相当明显,而全球化的爆发则是连续不断的惊喜,国际数字商业营收同比增长53%,已是*梯队的级别。

很有画面感的是,吴泳铭在电话会里强调,淘宝不是零售公司,而是互联网消费平台。

零售商的本质,是货架生意,有边界,难独占,芒格以及伯克希尔·哈撒韦都不喜欢这种可替代性较高的市场,但是淘宝的边界早已超出了一家零售公司,毕竟没人会挤在沃尔玛里看电视购物。

用户在淘宝里刷短视频和直播的时长与日俱增,这让淘宝的DAU已经连续8个月实现增长,所谓「*的淘宝」原本出自用户的戏称,却真实的反映出淘宝的平台优势和特点,阿里也将此作为长期坚持的经营方向。

重塑淘宝的消费分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行业里的悲观看法认为,淘宝如果兼顾低价市场,难免伤害自身花了十几年时间培养出来的品牌生态,同时后者也是阿里*的利润来源。

这就是为什么「做难而正确的事」从来都是痛苦的,它意味着和舒适区保持距离,永远接受来自新兴浪潮的挑战。

02

在讨论收购诺基亚的会议上,萨提亚·纳德拉——微软的现任CEO,当时还只是云业务的主管——投了一张反对票,他说他非常理解打造第三大手机操作系统的价值,但也实在想不明白这个世界上为什么需要第三个手机操作系统。

时至今日,纳德拉已被视为成功将微软重新带回*的杰出管理者,他说自己对于微软的*判断,就是认识到「优势在我」的事实:微软的软件服务可以横跨任何设备和平台,这不需要专门开发一个手机系统才能实现,公司在进入移动时代之后的惶恐不安,其实是应激成分巨多。

应激可以将压力转化为动力,这很好,但若是出于应激来制定战略,必然会失去长远的视野。

从这个角度来看,吴泳铭对核心电商业务的判断同时有着改革和定力两面,一面在于正视市场末梢的巨大变化,让以淘宝为代表的产品更加适合消费需要,另一面则并非急于使淘宝「拼多多化」或是「抖音化」,而是把淘宝的多年积累转化为自我革新的资源。

说白了,淘宝本身就不是一个适合被单向定义的平台,从品牌到白牌,从货架到内容,从B店到C店,它的综合性在中国电商行业里是独一档的,发挥这样的长处,才是阿里承前启后的机会。

所以「用户为先」不会是一句泛泛而谈,它意味着围绕每一个用户构建属于他的消费平台的意义,而这是一个技术驱动的结果,它的实现难度是随着时间递减的,在有了AI的赋能之后,让不同的消费需求都能得到满足也已经不再是天方夜谭。

同样的战略决断,也体现在喊出阿里云要坚持“公共云优先”时。众所周知,国内云计算市场龙蛇混杂,公共云、私有云,抢一口是一口。但抛却短期看长期,公共云无疑符合全球云计算市场的产业方向。不难猜测,这需要在复杂局面中力排众议锚定方向,吴泳铭却做成了这个决定。

用彼得·德鲁克的话来讲,企业的效能要比效率更加重要,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则是「做正确的事」,二者有着微妙且彻底的区别。

03

比较有趣的是,吴泳铭明确的将1688、闲鱼、钉钉、夸克四款产品,列为集团*批战略级创新业务,这种点名模式,在过去是不常见的。

要说这四款产品的共性,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可能构成了它们受到*重视的根本原因,1688正在成为年轻用户购买平价好物的小众平台,闲鱼在二手交易市场地位始终稳固,钉钉扮演了年轻人和AI生产力*次接触的角色,夸克将网盘、搜索和浏览器的结合,为阿里创造了一个全新的2C入口。

于是,它们的脱颖而出,也象征着阿里内部的产品生机,除了必须投入海量资源的核心业务之外,还去做面向年轻人的创新产品,为阿里的未来创造非线性的想象空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在经济必将长期承压的环境里,阿里的坚持和改变同样重要,可能需要用更长的时间尺度去观察吴泳铭的决策,才能感受到这家巨型公司的有所作为和有所不为,有些业务会被如何取舍,而像阿里云这样被继续护航的业务又该怎样协同,都是大周期下的小变量。

蝴蝶扇动翅膀,是会成为日后的滔天风暴,还是消隐于时代的长河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此时此刻的取舍,已经决定了彼时彼刻的结果。

吴泳铭说「成功的科技公司必须具备穿越科技周期的能力」,其实具有相当丰富的参照体系,无论是作为「当红炸子鸡」的AI龙头英伟达,还是面对Google等老对手找回场子的微软,不难发现所谓的周期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冗长,准确抓住那么一两次机遇,就能逆天改命。

资本市场也有句老话,说的是如果把优秀投资者最成功的10次投资划掉,他们的业绩一定会泯然众人,这不是在耍赖,而是接受「少即是多」的道理,关键时刻的判断力,其价值远胜于大多数时候的来回调整。

阿里身处的关键时刻,恐怕就是当下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阑夕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