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2023年里,仿佛大家的目光都被那些旗舰手机所吸引,被它们所搭载的各种新技术所俘获,但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能买得起旗舰手机,或者说不愿意拿出六七千元去买一台手机,对于他们来说,一台能回消息、刷刷视频、玩点简单游戏和质量不错的手机就完全足够。
根据Canalys最新数据显示,2500元以下的手机出货量占到整个手机市场的49%,1500元以下的手机出货量则是占到了17%,便宜大碗的千元机产品仍是不少消费者的*。另外相关数据还表明,低于150美元(即1074元)的手机,在2023年同比增长了近20%。
这部分庞大的市场,往往在网络上最不受关注,手机厂商们似乎也不是那么在意,在过去的一年中千元机的新品数量少得可怜,也让这个原本热度就不高的市场变得更加无人问津。
借着2024年才刚刚开始,我们来一同看看2023年的千元机市场到底发生了些什么吧。
01.产品数量越来越少,谁的锅?
如今我们在电商平台上将价格区间设置在500-1000元时,会发现大部分机型都是2023年初和2022年发布的产品,甚至目前销量最高的机型是发布于2021年。换句话说,千元机市场已经很久没有迎来一款新产品了。
(图片来源:京东)
在小雷看来,主要是三个层面的原因。
*自然是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能力在不断升级,在前几年大多数消费者的认知中三四千元基本就能买到一台安卓旗舰了,所以千把块的手机的定价怎么看都是合理的。而如今国产手机旗舰们的价格基本都来到了5000元起,隔壁苹果三星的价格更是来到了七八千元起。上限越来越高,下限如果价格一直保持不变,只会让消费者认为千元机太过于便宜不敢轻易下手。
二则是整个手机市场的“进化”,在供应链技术的进步下,手机产品的性价比也随之提升,当年卖到三四千元的手机在配置以及综合体验上已经完全比不上现阶段的同价位产品。
除了最基本的芯片和屏幕显示外,如今手机还在影像、续航、快充、外观质感等等部分下手,虽说如今的手机确实是越来越好用,但也需要消费者不断地“加钱”。
三是千元机能给厂商带来的利润确实越来越低了,就像卢伟冰在Redmi发布上说的那句话“千元机是最能体验厂家良心的产品”。如今千元机的配置也在不断进化,但价格却要一直保持在1000元上下,这意味着卖10台千元机的利润可能还不及买一台旗舰机那么高。
看不上千元机的用户越来越多,厂商统一也觉得千元机形同鸡肋。有了这个双方共识,大家就无声无息,默契地进入了2000+的价位档,千元机市场自然没有多少新选手入局了。
02.千元机市场,绝不能消亡
相信各位读者在工作几年后也逐渐从两三千元的手机换到了如今的旗舰,但我们依旧要清醒地认识到国内仍有占比很高的农村市场消费者以及中低收入群体,他们都是千元机的目标用户。
由于千元市场需求大,主流品牌可选产品又不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这个价位市场的混乱现象,装饰摄像头、硬件虚标的产品不少,或者多年前的老款,甚至是功能机改装的山寨机。如今在某电商平台上依旧能见到不少把自己包装成国际大牌,豪华旗舰的产品,实则就是一台东拼西凑的山寨机,卖500块都能狠狠地赚上一大笔。
当然,你要说手机厂商完全不重视千元机市场也太过于*,很多手机厂商已经开始把中端甚至高端上的技术下放到千元机市场。例如去年小雷评测过的荣耀X50,它虽说在配置和性能表现上来看比较中规中矩,但能够给其目标用户提供稳定的使用体验就已经足够了。
更何况它还拥有绝大多数消费者都想要的一大卖点:耐摔。实测荣耀X50在经历多个“模拟”场景后,仅有塑料边框的部分出现了些许磕碰痕迹,最重要的屏幕甚至没有出现一道划痕,这变相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千元机最主要的便是处理器,它的使用者可能是六七十岁的老年人,可能是在外打工的工人群体,也有可能是在校读书的未成年人。对于他们来说,一台手机除了要便宜外,最重要的就是流畅,什么相机、屏幕设计都是这些群体不会去考虑的点。
所以目前仍在做千元机产品的厂商,需要发挥自己最擅长的“堆料”,而不是说利用这部分消费者的“无知”,在某些关键点上偷工减料,甚至是虚假宣传。
(图片来源:OPPO京东官方自营旗舰店)
由于整体市场的低迷,各家手机厂商纷纷缩水砍单,如今的手机市场产业链正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导致整个中端和高端市场陷入无限内卷的状态。而上层的内卷也让厂商和市场忽视了本该被中式的千元机市场,逼着消费者加个五百一千上所谓的性价比旗舰,反而遏制了市场增量。市场早已证明,下沉才是维稳的基础,只有各价位的均衡布局,或许才是实现手机市场“破冰”的关键。
确实,如今的千元机市场确实存在利润低、换机周期长的问题,我们也不能去强求手机厂商在这个市场花多大力气,但在新旗舰和新技术在不断推动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有那么几个厂商站出来做好入门机型,因科技而受益的不能仅限于小部分人,让更多的人群享受到优秀的用机体验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雷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