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一个月换一种「活法」,班味儿打工人的新型自救

每个月,除了必要的工作和吃喝拉撒,剩下的时间我基本都是在做这个事情。一年来,每天都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也正在做,幸福感就很高。就连打工的时间,也因为知道它在我生命里的定位和价值,变得可爱了一点。
2024-03-22 08:55 · 后浪研究所  杨小彤、薇薇子   
   

最近这三个月,Yiru是这样度过的:

2月,偶然在社交媒体上刷到了一篇关于哲学的帖子,Yiru开始对这一“神秘的学科”产生了兴趣。她在网上买了两本哲学相关的书籍,每天下班回家就捧着书读,沉迷其中。

1月,Yiru又进入了学习状态,只要有空就会打开B站,对着视频自学韩语。一个月下来,她已经能会唱韩语歌了。

再往前推一个月,Yiru进行了一次彻彻底底的摆烂。空闲的时间没有学习任何技能,获取任何知识,而是追剧、找朋友闲聊与躺在公园的草坪上发呆,做一个快乐的摆烂女孩。

与之对应的是去年11月,她“强迫”自己当了一个月的小红书博主,高频地进行购物分享和观点输出,一个月下来,产出了两篇10W+爆款。

这种每月一个生活主题的日子,Yiru已经坚持了一年。这种方式便是最近在社交媒体上流行起来的“主题月生活法”。

博主@困困是头小脑斧是在社交媒体上最早分享主题月生活法的年轻人。从大学起,她便开始尝试每个月定个主题过日子,并给这种形式起了个名字,叫“主题月生活法”。

所谓主题月生活法,就是每个月都给自己设定一个主题,这些主题可能是“滑雪”“做饭”这样的兴趣爱好,可能是“考试”“实习”这样的当务之急,也可能是“和许久不见的朋友约顿饭”这样的社交活动……每个月尝试过一个主题后,无论完成度如何,到下个月都要再换一个新的主题。

这种形式和国外流行的一种时间管理技术Time-blocking有些相似。这是一种将一段时间分成block(更小的时间块)来执行特定的任务或事项,并在timeblock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这样的计划与事项。这样的好处就是可以帮助用户在相同时间内实现更多的目标。

只是,主题月生活法是将block放大到一个月。把每个月定一个主题,能让这些践行者们更好地坚持践行主题。困困表示,因为一个月的时间,既不会像几天那样还没有和主题来一个深度接触就结束,也不会因为时间过长使自己产生心理负担。加上时间上的限制,能让人更珍惜这个机会。

去年三月,困困把自己践行这种方法的帖子分享到社交媒体上,得到了2.3万的点赞,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效仿与践行,Yiru就是其中一位。今年2月,已经践行主题月生活法一年的她,发布了一篇“替大家试过了,‘主题月生活法’真的有用”的帖子,记录了自己践行主题月生活法的历程与收获,再一次引起了关注,点赞量达4.2万。而后她的文案被其中一位网友做成了视频,播放量已超过130万。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表示自己正在践行这种方式。他们或是给自己规划了打发时间的乐子,比如每个月要玩的游戏,每个月要做的运动;或是给自己制定了要学习的技能,比如读专业书籍,与学习球类运动;也或是给自己安排了改变自己的计划,比如坚持一个月早睡早起,与坚持一个月少消费。

改变在一月一期的规划中发生。有人通过每月一次的体验与尝试,在众多主题中寻找到了自己真正的热爱;有人在下班后的时间做起了自己之前想做、但是一直没做的事情,摆脱了“生活被工作带着走”的困境;也有人不断明确自己最关心、最在意、*奇、最想解决的问题,在每个主题月中尝试提升与改变自己。

而这些尝试,正是年轻人希冀找回生活的节奏感和掌控感的自我疗愈。“后浪研究所”联系到了困困、Yiru与另一位已经践行了一年这种生活方法的年轻人月下,聊了聊她们的生活与收获。

以下是她们的讲述(经编辑)。

按主题月尝试新事情,

没有心理负担的拓展自己的边界

困困 90后 坐标日本

我应该算是初代鸡娃,幼儿园我妈就给我送到国际学校,小学也是一直想让我往重点校里面考,如果考不上,我妈就会给我非常大的压力。

就算初中,来到东京了,我也没有按照日本人的方式,从小参加什么社团,多数的时间就是在闷头学习。高中的时候,我尝试参加过学校的马术部,但是我妈说这个事情太浪费时间了,你差不多得了,我说行,于是刚有的一个小爱好就被掐断了。

等在日本上了大学,我能自己掌握的时间多了一些。可能考试之前或者是要参加比赛的时候是很忙的,剩余的时间其实挺闲的。有时候和身边的朋友聊天,聊到假期或者这段时间要去干嘛,他们都有爬山、滑雪、打猎那种长期喜欢的事情,根本没有觉得自己很空的情况,我才发现周围的人跟我的生活方式其实很不一样。

我还挺羡慕的,就想说空虚的时间我能干嘛?便决定做点什么。因为那时候刚上大一,前期要适应各种事情、熟悉学校,后期一些学科就开始考试了,所以我一直是一段时间闲,一段时间忙,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持续做一件事情,我就想在短期之内,快速地尝试一些新的事情,然后再快速地看看有没有结果。一是这样至少人家谈起爱好的时候,我能有一些谈资,二是我相信热爱是可以成就一个人的,尽管我没有热爱,至少我也要什么都试一遍,把喜欢培养成热爱。

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每个月都要去接触一件自己完全没有接触过的新鲜事物,只要这一个月内有空闲,都要优先去做这件事情。而且无论结果如何,下个月都要再换一件事儿去做。一个月的时间,能让人在实施的过程中,没有那么大的心理负担,很轻松地去尝试,又因为有时间限制,能让我很珍惜这段时间。

比如那个时候正好是冬季,所以我最早的时候,是去学了滑雪。第二个月,正好是放假,好不容易有时间歇下来,我就想花一段时间去看评分最高的电影。因为我妈之前是连电视都不让我看的人,我就用一种很土的办法,去搜索豆瓣榜单,把30、40、50到90年代最值得看的10部电影全都看完了。

当然,我也不是每个月都有时间去尝试新的东西,因为大学有的时候确实还挺忙的,有些要考试的学科,还有我们商科生会参与的那种商业比赛,这种需要集中精力去做的事情,我就会直接设定成当个月要做的事情,比如“比赛月”、“考试月”,因为我发现当你限定了自己的时间,只要把全部的精力全部都花在这件事情上,是很容易集中的,所以我就把它活用了一下,主题月生活法也就这么一点点试出来了。

之所以叫主题月生活法,是你每个月都要给自己设定一个主题,可以是一项运动,可以是一个兴趣爱好,也可以在网上刨根问底,找寻一个感兴趣的问题的答案。每个月尝试过一个主题后,到下个月再换一个新的主题。

等你这样尝试了很多主题之后,你就会意识到自己可能对哪些事情感兴趣,会留恋某些东西,想要再试试看的。

比如之前我制定了一个小红书主题月,那个月就每天在小红书上发布一篇笔记,一个月的时间涨粉了2万,后来我又觉得在小红书上分享还是挺有意思的,虽然现在我不会像主题月那样在小红书上花费很多精力,但也在坚持做。包括滑雪,也成为了我的长期爱好。

图源小红书@困困是头小脑斧

还有些主题,会带来些意外的收获。有段时间我想认识更多的人,我定的主题就是这一个月尽量约很多人去吃饭。那个月我就在我的手机里面,找那些曾经认识,但是因为某种原因不太联系了的人,我们就出去聊聊工作,聊聊近况,有没有谈恋爱,跟父母还会不会吵架。甚至还会套套其他公司的情报,比如最近还有没有招人,薪资怎么样。也因为这样的经历,我和她们又成了很好的朋友。还在当中收获了一个男朋友。

三年前,我把这种方式分享给了我现在的男朋友。他原本是那种典型的不愁吃、不愁穿被养的很好的小孩,没什么心理负担,也没有什么人生目标。和他一起生活后,我说我们可以一起尝试些自己喜欢的东西。

比如有阵子他想减肥,但是单纯去跑步可能有些枯燥,我们就定了一个周末爬山月。一到周末,我们就根据日本的“百名山”榜单去爬那些有名气的地方。那个月我们一起爬了6座山。

我们俩还试过尊巴。因为我看到有明星跳这个觉得好可爱,问他要不要试,结果他跳的比我还好,比我还柔软。到现在,他还时不时地会扭一扭,但我过了那个月就没再做了。

有些人提醒我,说践行这些主题的前提是得有钱。确实,你要花钱尝试不同的东西。但没钱也有没钱的方法,你甚至可以把赚钱、实习作为主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尝试自己现在能立刻做的事情,拓宽自己一点小小的边界就可以了。

去年很流行的一句话就是人生不是轨道,是旷野,我们东方的孩子其实很多都是被绑在轨道上的,而且是一路都被绑在轨道上,到最后才后悔说我没有更多的尝试,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其他的可能。其实是很可怜的一件事情。

如果能更早地发现这些事情,其实你完全是可以把人生当做一场游戏,当做一个旷野,去做你自己喜欢的事情的。

像自救指南,

摆脱了“生活被工作带着走”的感觉

Yiru 95后 坐标广东

去年3月,我偶然刷到困困分享的主题月生活法,她说自己在践行这种方法之前,觉得那段时间很无聊,不想以后回忆起这段时间都是在沙发上度过的,我对这句话印象很深。但我也只是默默把这篇笔记放在了收藏夹里,因为那段时间工作挺忙的,也没有时间做我想做的事。

但后来我闲下来的时候,就感觉自己好无聊,无聊到我当时能做的事情只有看剧,而且这件事的可行性还高度依赖于当时出的电视剧有没有我喜欢看的。我就发现自己的生活好像在被工作带着走,工作了三年,每天上班打卡,然后下了班回到家就是在为第二天上班做准备,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没有什么意义。

想要人为地把我的生活设置一些意义,便动了用躺在收藏夹里的主题月生活法来自救一下的念头。

和困困不一样的是,我不会在每个月去做一件自己没有接触的事情,而是去做我之前想做,但是都没有做的事情。所以每次制定主题,我都我会翻一翻自己的收藏夹,看看之前可能会有哪些感兴趣的事情。比如我的收藏夹里有收藏过一些无意间刷到的画风,有些我很喜欢,就想系统地学一下画画。去年7月,我给自己制定了Procreate的主题月,在通勤的时候用碎片时间跟着视频学完了Procreate的基础操作,还报了一期绘画班,在晚上集中注意力去学。

这种给每个月定主题的方法能让我稍微有点规划。因为以前的话,可能我做到一半,脑子里想到了别的事情,就去干那件事情了。但是因为现在有时间上的限制,我就会在这个月强迫自己踏踏实实把事情做完,脑袋里想到的其他事情,就等下个月在做。

从去年3月到今年2月,我已经定了13个主题。

Yiru在女性主义学习月读的书籍

对于我来说,最有意义的还是去年8月制定的“妹宝女”主题。因为我和妹妹日常不住在一起,那个月正好她放暑假了,我就把她接到我身边,周末带着她去了迪士尼和海洋公园玩,给她买公主裙、拍照片,还做了一本专属相册给她。每个有空的夜晚也都在陪她玩switch、看哈利波特、陪她画画,甚至身边的朋友问我要不要出来玩,我都会开玩笑地说自己“在带娃”。

之前一到周末我累了,就想自己休息,但那个月我就想,不行,我答应了妹妹要一起去迪士尼的,就开始从旅游攻略到订酒店,做起了事无巨细的计划,希望能把这件事做好。那个月结束,我也能非常明显的感觉到,因为陪了我妹妹,现在我在她心中应该是*名了,跟我最要好。

去年12月,我还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摆烂月,因为前面几个月我干了很多事情,画画、旅行、读书、做小红书……状态还是挺紧绷的,尤其是11月,我每天都在研究小红书的规则,写笔记,甚至觉得被数据绑架了。我希望自己能获得一种忙里偷闲的快乐,所以决定用那一个月进行一种不内耗的摆烂。又因为那个月已经提前制定好了摆烂的主题,所以我不会在摆烂的同时想我这个月原定的计划是什么,有没有完成,也不会觉得现在摆烂让我很过意不去,而是会觉得很开心、很快乐。

主题月整整坚持了一年后,我也有了非常具象的变化。之前我每天开一个小时车到了家,因为有点累,可能还得在车上坐一会。现在想的就是到家了,赶紧去点个外卖或者随便吃点什么,然后洗个澡,手机一扔,就把剩下的精力都投入到当月的主题上去。

我觉得主题月生活法有点像自救指南。

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所以我想在因为工作比较颓废的状态下,把自己曾经对生活的热爱给重新捡起来。如果我的生活没有一个主题,可能尽管我的身体到了家里,但是我的心思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在工作上,就会在想今天还有哪些工作没做完,明天要做什么工作。

而现在,在每天工作结束之后,我开始有自己的事做,谁还管你什么工作啊?我觉得真是一种摆脱了工作好像在主导着我生活的感觉。

每天都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也正在做,

幸福感就很高

月下 31岁 坐标东莞

两年前我离开深圳,和老公回到他老家东莞生活,进入了政府部门做编外人员。

工作内容其实很简单,只需要按时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就行。但我一位中间层的领导,总喜欢按照自己的喜好去挑刺儿,比如一篇材料,就得让别人用他喜欢的表达用词。而且他讲话的方式也让人很难受,一来二去,互相都有很大意见,每天上班如上坟。

在东莞,业余时间能做的活动没深圳那么丰富,又因为性格比较内向,我只能花很多时间在手机上,可以说每天睡前是抱着手机睡着的,早上醒来*件事也是看手机。

在这之前,我每天也都会有无数个想要改变的想法,可能明天觉得自己该运动了,后天又该去化妆了,再过两天又想去做别的了,但总是行动力不够强,最后健身也没坚持下来,化妆也只学了几天,全都不了了之,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过了30岁,我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就决定做点什么。

去年3月,我参加了某公众号发起的“每日书”写作活动,就是在一个月内,围绕一个主题,每天写作300字。我报名的主题是“女性主义”,打算用一个月的时间,慢慢把脑子里关于女性的思考内容,做一个全面的梳理。

可以说这种集中一个主题进行书写的经历,让我收获很大。我发现自己可以日均写作800多字,字数远超预期。而且我心里那些关于女性主义的杂乱纷繁的想法,也变得更为清晰,还浮现出了对“亲密关系”这个主题的思考框架。

在这期间,我又在小红书刷到困困分享的“主题月生活法”,这种用一个月的时间,集中一个主题去做一件事情,下个月又换个主题的生活方式,不就是我3月正在践行的吗?因为已经感受到了这种方式带来的好处,所以我没有任何顾虑便决定践行。

我每个月设定的主题,有名词,有动词,如果找不到一个准确的关键词,也会设置成几个词或者一句话。

比如去年4月我的主题词“主动、沟通”,5月是“自我觉察、to do list、进步日记”,8月是“早睡、运动、周末学习”,10月是“神经科学”,11月是“普通心理学”。这些都是当下我最关心、最在意、*奇、最想解决的问题。兴趣是*的老师,我最关心的事,就是*的热情来源。

践行过程中,月下组织的线下交流活动

当然,这个主题有时候也会践行得很煎熬。

比如4月的主题“主动、沟通”。之前我在工作中就不太愿意跟别人打电话,也不想和别人面对面交流,一直都是和别人线上沟通。但有时候别人忙起来,就会忽略你的信息,每次沟通要好几次才能推动,导致效率特别低。所以我那个月对接工作的时候,就会直接一个电话打过去。对于I人来说,想要主动沟通真的很难,但慢慢我也发现,靠电话很快解决掉工作之后,我也可以留下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

当发现每个月的主题都很有用的时候,也就比较容易推动自己去做。

5月,我希望自己在主动沟通上再进一步,就是不只在工作里面沟通,在面对更多的人的时候也要主动一点,甚至可以组织大家一起做一些事情。就在小红书上发起了一个招募活动,召集了几十个人一起践行主题月生活法。

因为我没有这种组织经验,*能做的就是每天去群里和他们说今天要记得打卡,还会把我每天做的主题践行记录公开给她们看,大家一起参考学习。除此之外,我得给他们鼓励,给他们提供情绪价值,而且大家有什么问题都会来问我。中途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不行了,明明很难受,但是还得硬挺着给别人解答,到最后我自己都有点绷不住了,好想每天和他们说我自己觉得有点累。我硬支撑自己做完了一个月。但是到6月份的时候,我就什么主题都没有设置了,想让自己进入休息的状态。

因为我有每天用软件写日记的习惯,在践行主题的过程中我也会记录下来。

一开始,我会通过写“进步日记”这种正面的东西去夸自己,给自己信心,让自己感觉开心,鼓励自己坚持。比如4月1日,我记下的*条记录是这样的:“上完插花课,主动和朋友说再见了。虽然当时她正在和别人说话,但我没再像以往那样直接悄悄走掉。”

后来,在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或者是遇到问题的时候,就开始写“自我觉察”,按“事件、感受、原因、怎么办”这样的大致逻辑,去分析自己做得如何,以及下一步该怎么改进。当你对暂时失败的事、当下的困扰进行分析,就自然而然地可以区分别人的责任和自己的责任。别人的问题我管不了,那我解决自己的问题就好了。

月下的“自我觉察”

这个过程可以说让我对自己的认知更清晰了。既不断深入地看清了自己性格上的缺陷,也非常明确地肯定了自己身上的优点。清楚知道这些之后,我感觉自己的内核在变稳定。

每个月,除了必要的工作和吃喝拉撒,剩下的时间我基本都是在做这个事情。一年来,每天都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也正在做,幸福感就很高。就连打工的时间,也因为知道它在我生命里的定位和价值,变得可爱了一点。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后浪研究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