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丽江首富,玩不动了

频繁的动作和大力的投入,并不能掩盖昆仑万维大模型业务仍旧面临严峻挑战的现实。
2024-05-24 14:08 · 凤凰网  凤凰网科技   
   

互联网大佬周亚辉,总能轻易地挑动市场的神经。

大概十年之前,凭借与王思聪论兄弟、在上市庆功会上壕撒20万红包、在网上公开连载《投资笔记》等神操作,周亚辉曾收获万千拥趸,跻身成功人士行列,蝉联丽江首富名号。

后来,尽管随着市场格局既定,周亚辉的投资经一度不再奏效,其本人也逐渐淡出公众视野,市场中却从来都不缺他的传说。

当大模型风口到来,这位跨界老玩家,又久违地显现出了巨大的兴趣。

他不吝点评市面上的大小友商,曾讲道,“OpenAI这一路的发展战略是教科书级别的”“字节AI战略也就40分”“我对Anthoropic(美国知名大模型创企)命运的判断,*的结局就是被亚马逊收购”。

除了语出惊人,其创办的上市企业昆仑万维也行动十分迅速,并将大模型视为*的增长点。

然而迈入2024年,大模型的竞逐赛前所未有的严峻,最终能留在牌桌上的玩家寥寥无几。拼命想要留下的昆仑万维,还能在这里坚持多久,一切都要打个问号。

1、回到视野中央

在热火朝天的大模型市场,有这样一家企业。2023年,它在国内首批对外放出自研大模型,仅比百度晚了约一个月,比360、阿里巴巴、商汤科技等参与者的大模型更早。

不仅如此,在更早之前的2022年12月,大洋彼岸的ChatGPT发布还不到一个月时,这家公司就大胆地蹭上了AIGC的概念,发布了“AIGC全系列算法与模型”;又在转年的2023年2月份就提前预告,将在年内发布中国版类ChatGPT开源代码,声称要防止大公司技术垄断……

种种造势动作,吸引来大幅关注,也成为拱高公司股价的一味妙药:

从2022年12月15日高举起AIGC大旗开始,到2023年4月17日其大模型正式对外亮相,短短4个月的时间里,昆仑万维的股价就涨了234.82%,与之对应的是超过400亿元的市值增长。

紧随大模型发布后,2023年5月份,这家公司就被全球知名指数编制公司MSCI纳入为“MSCI中国指数”成分股。

不仅如此,文本对话、AI搜索、音乐生成、MoE(混合专家模型)……每逢业界爆发出新的大模型热点,*批“尝鲜”的弄潮儿中,总会出现它的身影,仿佛在源源不断地为一二级市场打开新的“想象力”。

在技术跨越式演进带来的狂热氛围之中,人们举杯相庆,却几乎已经忘了这家名为“昆仑万维”的企业,早已是一张资本市场中的“熟面孔”。

昆仑万维以页网游起家,更是从2015年上市之后就展现出了资本式玩家的样貌,开始了马不停蹄的外延式并购。在那些年里,棋牌娱乐、搜索、社交、元宇宙等等当时的热门领域,它一个都不曾放过。

昆仑万维的创始人周亚辉,身份也逐渐从互联网创业大佬转变为投资界风云人物。他做过《玩转跨界投资的秘诀》主题演讲,也在网上公开连载分享《投资笔记》,获得不少拥趸。

曾经红极一时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趣店”、二手物品交易社区“空空狐”、移动端直播平台“映客”等等项目,背后均有他的投资手笔。

那是一个沙中淘金、遍地黑马的年代,然而随后不论是各类政策趋严、还是互联网市场格局逐渐稳固,都让周亚辉与昆仑万维的投资经逐渐不再奏效。

财报显示,2021年、2022年昆仑万维的净利润持续下滑,其中2021年同比下滑69.32%,2022年同比下滑25.49%。昆仑万维将2022年利润的下滑解读为“公司主动采取更审慎的投资策略及财务核算方式导致投资相关收益同比有所减少,进而对利润规模造成一定影响”。

特别是2022年,昆仑万维的投资收益为1.4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6.65亿元减少 91.53%。

伴随利润下滑,曾经被视为投资明星的昆仑万维也一度为人遗忘。整个2022年其股价长期徘徊在10余元。

在此期间,昆仑万维也并非没有想过再重回舞台中央。2021年,昆仑万维重新对其收购而来的Opera浏览器进行市场定位,将后者由“海外信息与服务分发平台”改为“海外信息分发与元宇宙平台”,成功跻身当时热门的元宇宙概念股。

然而,元宇宙市场久未爆发,让昆仑万维的期待落空。直到大模型的横空出世唤醒了它的嗅觉。凭借精准的下注,它才终于讲对了新故事。

但如何将故事兑现为业绩,恐怕还要打个问号。

2、速成AI,难掩焦虑

以大模型横空出世为始,可以说昆仑万维没有浪费一天时间,迅速开始了对自己战略、业务版图到架构的重塑。

机会如此难得,以至于它甚至决心“抛弃”一部分业务。

2022年年报中写道,为更好地集中精力和资源,后续公司将对除科技股权投资基金和控股型孵化投资(如绿钒新能源)之外的业务进行深化改革,并计划战略简化国内互动娱乐平台闲徕互娱。

从2023年*季度开始,公司将对业务披露进行调整, 即划分为:1)AGI与AIGC业务板块;2)海外信息分发与元宇宙业务板块;3)科技股权投资业务板块。

而2023年财报中则写道,其已经“构建了包括AI大模型、AI搜索、AI游戏、AI音乐、AI视频、AI社交六大AI业务矩阵。部分业务已实现商业化落地”。

与这个过程相伴的,是2023年,昆仑万维接连发起两桩对外收购,只为获得一张大模型市场的入场券。但在外界看来,两次出手似乎都显得仓促。

比如6月份,其公告将以11.45亿元收购大模型创企“奇点智源”。而奇点智源的实控人王立伟一度担任过昆仑万维的总经理和CFO。

3个月后,昆仑万维又发布了一则收购公告,宣布将出资6.8亿元,收购成立刚刚两个月的算力芯片企业“艾捷科芯”58%股份。

此外,为聚焦大模型业务,昆仑万维还颇为“临时”地决定剥离新能源业务。2023年9月,昆仑万维公告称,计划将所持北京绿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绿钒”)50%的股权及未来可转成10%股权的可转债,转让给公司实际控制人周亚辉。这一决定是为了更好地聚焦于AGI和AIGC业务。

但就在2022年,昆仑万维还曾用3亿元增资绿钒新能源;并在2022年年报中将后者归为将长期深耕的“控股型孵化投资”。

团队方面,昆仑万维的大模型研发团队也是在提出“All in AGI与AIGC”战略后快速筹措而成。

2023年9月,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领域专家、曾就职于微软亚研院、任“AI四小龙”之一依图科技首席技术官的颜水成宣布加盟,与昆仑万维创始人周亚辉一起出任天工智能联席 CEO,并兼任昆仑万维 2050全球研究院院长。

此外,在脉脉等职场社交平台可以看到,天工音乐、天工搜索等业务团队也曾经历快速招聘的过程。

如此大刀阔斧地进行AI布局,不仅让市场中泛起对其“强行贴热点”的质疑,也引起了监管的注意。

从2023年3月份起,昆仑万维已经收到了5封关注函、1封监管函,关注焦点多集中于其大模型业务的质地。

在种种场合,昆仑万维都坚称自己对AI业务的重视和早有布局,强调自己从2022年就提出了“All in AIGC”的战略规划。

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此前押注的VR、元宇宙等市场久未爆发,此时的昆仑万维对第二增长曲线的渴求也日益加剧。

在潮流之下,选择AI更容易拥抱希望。

3、巨头的围剿来了

频繁的动作和大力的投入,并不能掩盖昆仑万维大模型业务仍旧面临严峻挑战的现实。

在全行业都在摸索大模型盈利模式的背景下,如今昆仑万维主营收入仍来自于互联网相关业务。

在2023年,由于自研搜索引擎等项目,昆仑万维的研发费用进一步提升至 9.7亿元,同比增长 40.2%。此外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也同比提升。

整体来看,2023年公司的归母扣非净利润出现了42.86%的下滑。

在刚过不久的2024年一季度,由于开展AIGC业务等原因,昆仑万维的研发费用同比增加了104.37%,达到了3.49亿。叠加投资业务出现阶段性亏损等原因,昆仑万维的归母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了216.81%。

当传统营收支柱频现业绩下滑,新近押注的第二曲线何时能够开始造血,就成了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但对昆仑万维而言,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作为亦步亦趋、赶追热点的AI市场后来者,昆仑万维面对着的是来自国内外强敌的全方位竞争。

目前为止,市面上已经涌现出了数百个大模型,不仅强敌如云,市场仍有混战加剧的态势。其中,除了百度等大厂代表,市场普遍认为,创企智谱AI、百川智能、月之暗面、零一万物和MiniMax等新生代创企力量代表着更*的技术实力、因而被冠以大模型“五虎”的称谓。昆仑万维等跨界玩家,则沦为二线竞争者。

而对比具体产品,市场参与者之间也远未决出胜负。

据Similarweb统计的近28天数据,昆仑万维旗下天工对话助手的平均访问停留时间、每次访问页数*文心一言、通义千问、豆包等竞品,但文心、通义在日均访问量等数据上较为*,几家产品尚未拉开明显差距。

将目光放大到全球市场,5月份,OpenAI、谷歌等强势市场参与者纷纷从模型及产品层面进行了更新,倒逼着全球市场的跟进和参与,也意味着研发节奏的持续更新。

同样在5月份,国内玩家智谱AI、字节旗下豆包、阿里云、百度、讯飞等企业则针对ToB市场,掀起了一场价格战。

*掀桌子的人是豆包,5月15日,字节跳动旗下豆包大模型宣布在企业市场的定价比行业便宜99.3%。一周后,阿里放出了新的炸弹,宣布通义千问主力模型Qwen-Long将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输入价格直降97%,几个小时后,百度宣布两款主力模型ENIRE Speed、ENIRE Lite全面免费,科大讯飞紧随其后,宣布讯飞星火Lite API*免费开放。

大厂为抢夺市场展现出的巨大魄力,也惊到了一众明星创业公司。

零一万物董事长兼CEO李开复直言价格战是双输,“我觉得大模型公司不会这么不理智,因为技术还是最重要的”,他甚至表明,如果中国市场未来真的到了只卷价格、“赔光通输也不让你赢”的程度,零一万物就会转战国外。

百川智能创始人兼CEO王小川在接受包括凤凰网科技在内的媒体采访时称,“大家实在太看好这个时代的前景,不愿意失去任何机会,宁愿0价格也要进来入场,我觉得侧面反映了大家对这个时代AI能力有足够的憧憬”。

王小川认为,在价格战面前要想清楚自己的商业模式,而百川不会“掺和进去”。

但不管怎么说,巨头的围剿已经开启了。

截至目前,昆仑万维仍未宣布API降价的策略,商业化之问同样笼罩在它的身上。

民生证券发布的行业调研报告中称,2024年或是AI应用的真正元年,AI算力国产化、AI终端产品等方向将孕育出重要机遇,人工智能开始从供给侧正式进入应用侧的拐点。

而如今,2024年已然近半,在稍纵即逝的窗口期中,大厂、创企们势必将持续激烈争夺。留给昆仑万维们的时间,并不充裕。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凤凰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