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爆红全网的「粤圈太子爷」,带火一批山卡拉农家菜

随着“粤圈太子爷”在社交媒体走红,一批由“粤圈太子爷”带火的“山卡拉”农家菜也顺势出圈。
2024-05-31 08:02 · 微信公众号:红餐网  红餐编辑部   
   

近期,“粤圈太子爷”在社交媒体上火了。

抖音显示,截至5月29日,“粤圈太子爷”话题的相关播放量达到404.2万次,而“粤圈太子爷的菜谱”话题热度更高,相关视频的总播放量高达2299.2万次。

据了解,“粤圈太子爷”常用来形容“广东的年轻霸道总裁”,他们不喜欢带朋友或约会对象到高档豪华餐厅,而是驱车进山,到偏僻的“山卡拉”(形容位置非常偏僻)吃农家菜。

一般来说,年轻人在约会时普遍会选择浪漫的西餐厅或者豪华餐厅,为什么“粤圈太子爷”热衷于选择“山卡拉”里的农家菜?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粤圈太子爷”,

热衷打卡“山卡拉”农家菜

前不久,东莞的外籍美食博主Avrils,发布了一条关联“粤圈太子爷”话题的视频,收获了10000+点赞量。

在这则视频里,Avrils精心打扮赴约,没想到带着她的商务车离东莞市中心越来越远。这辆商务车最后停在一个疑似是码头的地方,周围一片荒芜,地上到处都是黄泥,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

更让Avrils惊讶的是,这个地方偏僻到还转了一趟“水路”。Avrils坐上渔民大叔开的小船,摇摇晃晃到了岸对面,或许是太过偏远,小岛上连信号都搜不到。

△图片来源:抖音截图

上岛后,岛民朋友手法娴熟地抓来一只走地鸡、以及上一秒还在河里游泳的鸭子。很快,这些鸡鸭就被做成菜就上桌了,没有精致的摆盘,全部都用取广东省“省盘”(铁盘)装着。

△图片来源:抖音截图

菜品看似平平无奇,但吃完后,Avrils发出了老广般的美食点评:“好有鸡味,好吃!鱼一点都不腥,很嫩很滑!”<_o3a_p style="outline:0px;">

红餐网观察发现,最近类似这样的“粤圈太子爷带我去吃饭”的话题,似乎成了短视频播主们的流量密码。只要关联了粤圈太子爷的短视频,热度几乎都不低。比如只有500多粉丝的抖音用户“奶油蛋糕呀”在3月31日发布的一条短视频,就获得了8.1万点赞,8600多位网友留言。

这些视频发出后,很多在广东工作、生活的外地人纷纷共鸣,分享自己曾被广东朋友、广东同事带到“山卡拉”农庄吃饭的难忘经历。

一位上海网友调侃称,自己刚来广东时,被朋友带去一个人气爆棚的大排档吃饭,心想不去商场吃饭就算了,难道连个像样的餐厅都不配吗?结果上菜后,立马被“真香定律”征服。

还有网友笑言,自己跟男朋友谈恋爱多年,什么海底捞、泰式、日式、西餐通通没吃过。但要问方圆百里哪个农庄好吃,自己能细到说出哪个店的哪道菜*吃。

更有网友戏称,自己的广州朋友带去吃饭,因为路太绕太远,差点以为朋友要把自己卖到东南亚去。

对此,一批广东网友直言道,去吃“山卡拉”农庄,是广东人宴客的“最高待遇”,毕竟没点交情真的不想驱车几百公里,翻山越岭带你去农庄吃饭。

走地鸡、走地鸭,还有自家种的菜、柴火饭……广东人都懂这顿饭的含金量。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还有不少广东人看完视频后表示,感到莫名的亲切和熟悉,因为这是父辈、家族聚会时必去的地方之一。

“每次过年回老家时的例行公事,就是坐上老爸开的车,坐上个把钟,来到一个导航都找不到的大排档、农家乐跟亲朋好友聚餐。关键是这群亲朋好友都住在市区,根本没人住在那些‘山卡拉’农家乐附近。大家也不用导航,后车跟着前车就到了。到得早,我爸抓鸡我妈拔毛,到得晚,吃完饭散个步再坐一个多钟车回去。”一位广东网友分享道。

随着“粤圈太子爷”热度的升高,网友们打卡“山卡拉”农庄的热情也在上升。在一些热门短视频的留言里,一大批广东吃货询问“山卡拉”农庄地址,甚至有网友笑着问有没有粤圈农家乐交流群。

如抖音网友@似九倾半开玩笑喊话,“麻烦粤圈太子爷把好吃的农家乐名字交出来,我要挨个去吃。”网友@我是林富贵则问到,“太子爷,我很需要知道这家农家乐好吃不,还有定位!”SuNFlowers直言,“有没有粤圈农家乐交流群啊?我不是太子能进群吗?”

看到这种淳朴直接的待客之道,一些省外的网友深感疑惑,“广东人是怎么找到这些‘野山、野水、野店’的?”

位置越偏、味道越正?

广东人有自己的“米其林”

在餐饮行业,评价一家餐厅的美味程度有很多标准和榜单,比如必吃榜、黑珍珠、米其林等。而广东人对于一家合格的“山卡拉农庄”,也有一套独特的评判标准。

首先,地址要足够偏僻,在不知名的乡间小道千折百转,有的甚至还需要当地人引路才能到达。可谓是“位置越偏、味道越正”。

至于这些“山卡拉”农家乐究竟有多偏僻?有人表示,“基本上靠长辈口述导航,比如在哪个路口直入,沿着大片竹林的路开进去,再开500米转小路……”也有人直言,“无法分享,就是长辈开车带去的,不知道什么地方,也没有名字,反正在车上睡一觉就到的地方。”“偏僻指数6星,连门牌号都不配拥有。”

此外,这些农庄往往也不太重视装修,不少农庄仅靠一块铁皮屋檐,就收获了一批前来大快朵颐的广东人。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其次,农家菜要地道好吃,有镬气,不需要花里花哨的烹饪技法或复杂的调味品进行调味,只需要用简单的烹饪方式将食材本身的味道发挥出来即可。

以广东人喜欢且擅长吃的鸡为例,无论是白切鸡、土窑烧鸡还是桑拿鸡,必须强调调味简单,要能吃到鸡肉的原始肉香,火候要恰到好处,讲究肉嫩皮滑,除了考验鸡肉的品质,更考验厨师的技艺。

对于调味过重、食材不新鲜的菜,广东人往往一尝遍知道,“这汤不行,味精味”“这鸡吃起来没鸡味,冰鲜饲料鸡来的”......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再者,广东人还会根据招牌或门口停放的汽车车牌,去评判一家“山卡拉”农庄是否值得一试。

比如,“当你看到一个农庄的路牌是靠‘灰+水’手写出来的,就应该知道这地方肯定好吃。”

再如,“左拐右拐,越走越偏僻,进门一看,神台当头,褪色的桌子,手写的菜单,这波稳了。”

“门店停粤B的可能会好吃,要是停的粤A那肯定还不错,要是全是粤e和粤X,恭喜你有口福了。”“还真别说,在广州深圳多有钱,也得跟着粤X老哥去“山卡拉”农庄。”对于一家好吃的农家菜的特征,还有广东网友如此总结道。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总而言之,广东人评判一家地道的“山卡拉农庄”,依赖于一套质朴而直观的标准,这些标准深深植根于本地文化和生活体验中,无关数据、无关算法。

在中国的美食版图上,广东被誉为美食之都。外地人来广东,跟着高分餐厅榜单、米其林推荐打卡市中心的美食,不会出大差错,但跟着本地人钻进山里,吃一顿正宗的“山卡拉”农家菜,也能品尝到地道粤菜的精髓。

发现“山卡拉”农庄的美味后,很多外地朋友也会从质疑广东人到理解广东人,甚至“成为”广东人。

去山里吃饭,不全是广东特色

事实上,打卡“山卡拉”农庄,不是广东限定的文化特色,而是广泛存在于全国各地。

比如重庆,重庆巫溪县通城镇通城村有一家地处大巴山腹地的乡村火锅店,生意就非常火爆。根据报道,这家乡村火锅店开业一年来,已实现营业额超300万元,人均接待食客20多桌,带动了当地农户销售农产品40多万元,其中10多户农民实现订单化种植、养殖,成为了当地旅游的一大亮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体验。

自媒体“跳海大院”曾发布一篇《为什么粤爹都爱去山里吃饭》,引发热烈讨论。不少来自海南、江苏、江西、云南等地的网友留言,说他们也都有打卡“山卡拉”美食的习惯。

海南的@阿白:“别说粤,琼也是如此。过街吃饭,连锁店?不去。爹带你吃点好的,那个羊在坡上爬,螃蟹在海里游的。不远不远几十公里,你玩会手机就到了。”

江苏网友:“见鬼,为什么我印象里在老家也和长辈去过这样的地方吃饭。”

江西的网友@麦伢不是糖:“赣爹也差不多,老头子到处去吃他们年轻时候的味道。”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以往专门跑去“山卡拉”农庄吃饭,更多是跟随者父辈的脚步,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加入到打卡“山卡拉”农庄的阵营。形成这股风潮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是预制菜的影响。

近两年,消费者对预制菜抵制情绪高涨。红餐网曾统计过2024年前3个月与预制菜相关的21次微博热搜,有过半以上话题带有明显的负面情绪。<_o3a_p style="outline:0px;">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在预制菜骂声不断的同时,一批烟火气的品类如广式啫啫煲、江西小炒、现炒盖码饭、土味餐厅、菜市场餐厅等走红,这类餐饮店或在食材、或在出餐方式上给消费者展示了烟火气和价值感。以广式啫啫煲为例,广式啫啫煲的精髓在于猛火现烹、带煲上桌。

而“山卡拉”农家菜备受年轻消费者青睐,也是基于这一底层逻辑。“粤B打工人吃了几年商场预制菜之后才知道“山卡拉”农庄的可贵。”有网友如是说道。

此外,消费理智大潮下,“反向消费”兴起。

今年五一,县城旅游热潮显著上升。根据马蜂窝统计的五一出行数据显示,美食近年来已跃升为年轻人选择目的地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小众美食目的地的热度涨幅达133%。

当流量的“风”吹向了小景点,年轻人不再盲目追求网红景区、热门打卡点,而是前往更具松弛感和闲适感的宝藏小镇,“山卡拉”农家乐自带的接地气和松弛感刚好契合了年轻消费者的需求。

不过,尽管“山卡拉”农家菜在年轻消费群体的带动下,有日趋火热的趋势,但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来,大批农家乐面临残酷的生存挑战。

企查查数据显示,2010年到2020年,是农家乐的高光时刻,全国农家乐的数量从1.29万家飙升至12.54万家,短短10年翻了9.7倍。 style="outline:0px;">

但近几年来,农家乐新增注册量增速放缓,注销吊销量增加的情况同样不容忽视。企查查数据显示,2020年-2023年,农家乐新增注册量分别为1.31万、1.06万、1万和0.94万家;注销掉销量分别为0.63万、0.65万、0.56万和0.74万家,尤其是2023年,农家乐的注销吊销量达0.74万,创下历史新高。

过去,红餐网也曾在》等文章中深度剖析过农家乐倒闭的原因,大概可归纳为以下几种:首先是出品差、宰客现象普遍,以及性价比越来越低;其次是同质化严重,缺乏新意和“农”魂;第三是缺乏专业化管理,在卫生、服务、食安管理等层面都存在不少问题。

总而言之,粤圈太子爷为农家乐带来了新的关注,但农家乐存在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作为农家乐的经营者,需要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重新思考和定义农家乐为消费者带来的独特价值和体验,创新和提升服务质量。未来,农家乐完全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焕发新的活力。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红餐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