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英伟达:凭什么3万亿?

作为骨骼和肌肉的英伟达,哪怕有CUDA,恐怕也未必是最后的赢家。
2024-06-11 11:52 · 微信公众号:亿欧网  陈俊一   
   

美东时间6月5日,英伟达(NVDA)创下盘中交易历史新高,市值超过3万亿美元。一夜之间,英伟达迈上了3万亿美元的台阶。

但6日早盘,英伟达闪崩近6%,最终收跌1.18%,市值再次回到3万亿美元以下。10日,英伟达股价继续小幅跳水,一度跌近3%,总市值就紧贴着3万亿美元但尚待下一次突破。

但这依然没有冷却人们内心对英伟达的狂热,无数人相信,英伟达市值终将超越微软,站在美股的最高峰,也站在人类股市的最高峰。

还有人说,英伟达的市值终将站上10万亿美元。在美股排行榜上,英伟达真的能一家公司打后面十个吗?

1、3万亿美元,一半是美国梦

其实,5月底的时候,就已经有外国机构做了一张图,那时候,英伟达的市值就已经是右边 6 家科技公司之和了。一个打六个!

美股其实就是看科技“七巨头”,本质上,美股的*底色就是科技公司。美股的市值前三微软、英伟达、苹果,无一不是科技巨头。

欧洲市值前三的公司是诺和诺德、阿斯麦、路易威登(LVMH)。欧洲股市的前三,也能看出老欧洲的底色——奢侈品企业与科技公司、制药公司比翼齐飞。

有趣的是,在英伟达市值超过3万亿美元位居美股第二同时也是全球第二之时,荷兰光刻机制造商阿斯麦(ASML)的总市值也超越了著名的法国奢侈品集团LVMH,达到4097亿美元,成为欧洲市值第二大上市公司。股价大涨的原因,也是因为光刻机其市值也。

而A股市值前三是中国移动、贵州茅台、工商银行,端午节前收盘市值分别为2.16万亿、2.03万亿、1.07万亿。如果将茅台看作是奢侈品,那么中国股市也有老欧洲的特点,奢侈品占据重要位置。但茅台并不承认自己是奢侈品,虽然贵,但茅台作为消费品,也确实不是奢侈品。只能说,白酒依然是中国股市的底色之一,或许令人沉醉,但酒后(投资后)往往后悔。

2018年1月12日,贵州茅台股价785.7元/股,按照当日汇率计,其总市值约为1515亿美元,超过了世界*奢侈品集团LVMH高达1490亿美元的总市值。但彼时茅台营收远远不如LVMH:2017年,LVMH营收426亿欧元(约合3332.64亿元,当日汇率),同期,茅台营收582.18亿元,仅为LVMH的约六分之一。

回到英伟达3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万亿元的市值上——A股总体市值也就79万亿元,英伟达一家,市值就超了A股四分之一。而美股现在史无前例地出现了三家3万亿市值的公司,美股七巨头甚至就超过了拥有5000多家上市公司的A股市值之和。

2024年以来,英伟达股价涨超150%;2023年以来,累涨200% 左右,过去更是五年累涨超 3300%。

五年前的2019年,正是中国房地产最火热的时候,如果当时投资房产的人如果选择了英伟达的股票,仅仅投个十万八万,就能抵消2019年投资房产所导致的几百万损失。

2008年底,英伟达股价只有1.85美元,那个时候买入英伟达,在今年6月5日就会涨到1224美元,收益率约662倍;就算买得晚,2022年12月30日,英伟达收盘价146.07美元,现在卖出也意味着一年半的时间增值八九倍。

正是英伟达这样的科技股存在,才让美国投资者对“股市实现美国梦”存在幻想。

而美股就是要不断讲故事,确保不崩盘,不给投资者带来恐慌。但英伟达真的值那么多钱吗?几百倍涨幅之后,还能怎么涨?毕竟,英伟达技术确实好,但超过苹果、亚马逊、Google这种几十亿用户的企业,这个梦造得似乎太大了。

不过,对中国投资者来说,也有幻想,我们不能只有茅台,中国的英伟达,在哪里?

2、3万亿美元,另一半是“为技术窒息”

AI发展对算力的需求,不仅对英伟达芯片需求急剧增加,也带动电力需求激增。

本来,虽然高算力芯片上中国落后于美国,但由于电力建设上,如清洁能源、储能等板块,中国都*于美国,用力大砖飞的方式,以电力优势弥补高算力芯片的不足,也是中国可以实行的一个策略。

但黄仁勋在最近的台北电脑展上表示,1.8万亿次 GPT4 的训练能耗,能在8年之内,降低到现有水平的 350 分之一;而推理能耗,则能变到现在的 45000 分之一。

这简直是直接跳过了摩尔定律,生生创造了“英伟达定律”。

一旦能源将不再是限制 AI 发展的紧箍咒,那么美国对中国的AI优势将进一步拉大,我们不能靠电力优势去弥补。

10年前的*数据中心GPU英伟达K40,其热设计功耗(TDP)为235W;2020年英伟达发布A100时,热设计功耗接近400W;GTC2022上发布的H100芯片,热设计功耗直接飙升到700W;GTC2024上发布的B200芯片,功耗约1200W,理论AI性能可达20PFLOPS,是H100的五倍,相比H100的800亿晶体管规模,B200的晶体管规模高达2080亿,B200在成本和能耗上相比H100(H100在不同测试中性能是A100的1.5倍到4.5倍),最高可以降低25倍。

尽管每一代英伟达芯片的功耗都在提高,但每一代算力也均提高几倍到几十倍(宣称值),而如果用降低能耗的水平去预测估计,从2020年的A100到2024年的B200,同算力功耗大约降低了几十倍,而同步的英伟达股价也涨了小几十倍。

那么,未来8年,英伟达等效算力的能耗还能降低几百倍、几万倍,是不是意味着英伟达的股价还能涨几百倍呢?

当然,这种算法只是一中比喻,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全球也没有那么多的M2去支撑这种股价。除非人类作为碳基生命消失,而基于算力生存的硅基生命代替人类,因为对于硅基生命来说,算力每提高一倍,就意味着真实的生活水平、意味着GDP直接提高一倍。而对于人类而言,算力提升虽然改善了生活,但生活品质的提升数量,并不是直接的倍数关系。

正如一部科幻电影《上载人生》(Upload),将意识上传于云服务器,在虚拟世界“湖景天堂”中生存的人类,房子、汽车越好,生活品质越高,需要的算力也越高,否则,生活就会面临卡顿。

作为讽刺科幻喜剧,算力不足导致的很多“偷工减料”在剧中也一一展现。比如,湖景天堂看似美丽,湖水波光粼粼,本应是一个无限的、随机变化的超长视频性质的画面,但实际上却只是动态图片的机械式重复,是个GIF,因为GIF更节省算力和内存。再比如,因服务器能力限制,有上万层的酒店,只显示五层。而且虚拟世界中入住的人类意识体越多,对算力需求就越高,估计未来的“英伟达”芯片还是算力不足,导致湖景天堂时常会出现掉帧卡顿的情况。或许是程序太过复杂,湖景天堂的一些设定也导致居民生活困扰,比如放屁是香的……

回到黄仁勋给英伟达吹的牛上,我们不怀疑英伟达在GPU领域的垄断性*,但未来8年,能耗真的能降低几万倍吗?

摩尔定律上,不可能仅仅依靠制程就在未来8年降低能耗几万倍。那么结构上的一些设计改动,未必能有那么强大的改变。

对英伟达的这个牛皮,我们依然表示怀疑。

3、就算10万亿,又能怎样

英伟达突破3万亿美元的这波短暂暴涨,和加拿大降息是否有关系呢?

当地时间6月5日周三,加拿大央行成为*降息的G7国家,宣布将基准借款成本下调25个基点至4.75%,并承诺未来将进一步宽松。这是加拿大央行四年来的首次降息,市场预期今年还将再降息两次,每次25个基点。

两个事情毕竟几乎同时发生。

加拿大刚降息,6月6日,欧洲中央银行也宣布降低三大关键利率,降息25个基点,同时欧洲央行也成为继加拿大央行之后第二个降息的七国集团(G7)成员国央行。

因为降息会促进更多资金进入股市。

而6月7日,美国5月非农就业数据公布,美国5月非农就业人口增加27.2万人,预期增加18.5万人,前值增加17.5万人。美国5月失业率为4%,预期为3.9%,前值为3.9%。

就业人口增加,意味着经济还可以接受,美联储降息动力不足。美国利率期货交易员大幅减少对9月美联储降息的押注,现在认为其降息可能性为55%,而之前的数据显示为70%。美股三大股指期货直线跳水,纳指期货跌0.15%,标普500指数期货跌0.34%,道指期跌0.40%。

英伟达同样再次下跌,跌破3万亿美元。

很多人说A股不如美国,A股跌跌不休,而美股涨势不停。

其实没有那么简单,美股这十几年的大牛市中,一大半美国股票不涨甚至下跌。能够大涨的,始终都是少数企业,比如少数科技龙头股持续上涨十四年大牛市,英伟达更是涨了二千倍。

而苹果,几个月前被微软超越;苹果,这一波又被英伟达超越。

科技也是有轮回的,做手机的企业能够独霸全球的时代结束了,未来属于做AI的企业。

小米表示,我不仅做手机,还要做汽车。

但做汽车也离不开英伟达。英伟达的算力芯片不仅用于智能座舱,同样能用于自动驾驶。

尽管美国降息预期不足导致美股再次波动,但英伟达依然是一家非常伟大的企业。

“伟大”到要被反垄断了。

黄仁勋成了AI教主,当然也躲不过被反垄断。

对于有可能一统天下、寸草不生的巨型企业,美国反垄断部门总是不吝使用一把大镰刀——

随着英伟达市值超3万亿美元伴随的,也是对其垄断的怀疑。据外媒披露,美国联邦监管机构已达成一项协议,允许其对微软、OpenAI和英伟达在人工智能行业的主导地位展开反垄断调查,这是对这项强大技术的监管审查升级的最强烈迹象。知情人士透露,美国司法部与联邦贸易委员已经达成了这项协议,预计将在未来几天完成。

英伟达真的已经到了垄断的程度吗?

或许有人觉得,和OpenAI在大模型赛道的统治力相比,恐怕英伟达在GPU领域的统治力并不相当,毕竟还有AMD,还有英特尔,还有ARM,还有高通,中国也还有华为。

但实际上,英伟达在GPU领域的统治力,比OpenAI在大模型赛道中的统治力强大多了。亿欧观点前几天还做过评测,在中文高考作文的回答上,OpenAI并不如中国本土的大模型。

英伟达的统治力,不仅是硬件,更主要是软件。

英伟达*的价值,恰恰也在于其CUDA软件生态。毕竟硬件上,英伟达的芯片也并不是不可取代。AMD的算力芯片在硬件上,距离英伟达的差距也没有那么大。它实际上是一家依托硬件芯片的“软件公司”。CUDA这个软件生态,可以*限度地开发GPU的潜能,实现加速计算。据了解,到目前为止,CUDA在全球拥有500万开发者和不计其数的用户,这些庞大的用户基础,进一步降低了计算成本,形成了良好的循环。有自己的软件生态,才能建立壁垒。如果只是单纯的芯片公司公司,那么市值会非常有限。

微软作为全球市值*的公司,其主要产品也正在于软件而非硬件。

没有英伟达,也就没有OpenAI,以及如今繁华似火的大模型生态。也有人认为,英伟达的市值,可以奔向10万亿美元。

投资人但斌甚至认为,我们就处在一个用人工智能创造新生命新历史,就像“核弹”产生一样的历史时刻,它一定会深刻影响我们。

英伟达的伟大不用质疑,但你会买1100美元以上的英伟达股票吗?你还相信能继续几十倍增长吗?

不管我们信不信,黄仁勋已经无人可挡,在女粉丝胸前签名更是惹来很大争议。其实,对黄仁勋来说,成为AI教主不算啥,成为硅基生命造物主才是牛。哪天,一个人形机器人忽然觉醒了,让黄仁勋在自己胸前签名,那才是英伟达和黄仁勋最牛的时刻。

不过,真诞生了硅基生命,英伟达也只是骨架,不是大脑。因为,一旦硅基生命诞生,就一定是天生可将自身复制到全球的,硅基生命一定是全球化的,不会在中国缺席;硅基生命,作为新的灵魂,本质上也一定是一种软件,尽管这种软件离不开硬件,但软件也一定比硬件更具有想象力。

届时,AI赛道其实还是软件的胜利,是灵魂的胜利,是OpenAI们的胜利。作为骨骼和肌肉的英伟达,哪怕有CUDA,恐怕也未必是最后的赢家。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亿欧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