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禾下乘凉梦”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的种稻致富模式

2024-06-20 12:04 · 互联网     

2005年,袁隆平院士在西南地区设立了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致力于“让天下人都有饱饭吃”的宏愿。2023年10月14日,成都分中心在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创造了水稻单季亩产1251.5公斤的世界新记录,四川实现了袁老未竟之愿,刷新了超级稻单产世界纪录,实现了袁老的“禾下乘凉梦”。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近几年“成都分中心”在袁隆平院士“曲线致富”的理念下,探索出了一系列既能解决粮食安全又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水稻+”的种稻致富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食物供给丰富多样,居民营养状况明显改善。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粮食安全是事关我国当前和长远的“国之大者”,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大家每天吃的东西已经不局限于主粮,还包括肉、奶、水产品、果蔬类等,对营养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全面化、均衡化,老百姓不仅追求食物数量和种类,更注重食物的品质和质量。所以当前环境只讲粮食安全是不够的,我们不只要让老百姓吃饱,还要吃好、吃得安全,更要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依靠高产农业我们解决了中国人吃饱的问题,但化学农业生产方式所带来的食品安全和环保问题却逐渐凸显。“成都分中心”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系中国广大百姓食品安全问题,把握拓展空间、拓展资源、拓展产业三个重点,结合现代农业思维与助农致富增收的目的,肩负袁隆平院士“为耕者创造丰收,为食者带来幸福”的嘱托,潜心十年对稻渔数字化陆基生态循环种养模式进行研究,在确保粮食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过“以稻养鱼、以鱼促稻”的生态共生理念,种养全程采用绿色生产技术,打破传统淡水养鱼水循环问题,以高频循环净水系统,富含氮磷肥的尾水灌溉稻田,消除对化肥农药的依赖,全程数字化品控和溯源,从田间到舌尖,食材更生态,绿色更健康,满足了新时期中国人民多样化的生态健康食品需求。

“稻渔立体生态循环种养模式”拓展了中低产田生产能力,让耕地地力得到有效提升。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还联合成都优至生活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大学叶元土教授和成都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食品研究院开发了精深加工生态健康产品——“富AA羹”,将初级农产品工业化,拓宽了食物来源,增加了初级农产品附加值,订单农业,有效解决了初级农产品销路问题,为拓展非耕地空间、研发推广新型种养方式与延长食品产业链提供了强有力的典型案例和示范带动效应,在农业现代化发展和食物多样化供给方面注入了新动能。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