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鸿利智汇董事长李俊东:Mini LED与Micro LED是并存的,就如高铁和飞机

2024-06-28 13:55 · 互联网     

在新一轮的产业周期中,伴随着中国品牌的崛起,“国产化替代”成为了一个高频词汇。可以看到,从新能源汽车到TV显示,再到手机、平板等终端,供应链的“含华量”大大增加。在这背后,其实是中国LED行业在过去20多年里从无到有,逐渐登上世界主舞台的不断进化。

根据前瞻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中国LED行业全景图谱》,2017-2023年,LED行业的增速均值为5.2%,预计到2029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9625亿元。

1

LED,即发光二极管,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商业照明、红外安防外,在汽车、电视等多领域均有所应用。在产品逻辑理念改变的当下,LED也有了更丰富的应用场景,比如新能源汽车。对于LED封装厂商来说,这次的产业升级,是寻找新增长曲线的关键,自然也吸引了众多品牌的加入。

在鸿利智汇集团董事长李俊东看来,就是要做一些有挑战有难度的事情,同时有市场份额、有要求,并且有价值和价格的东西。

行业洗牌加剧,更要稳住基本盘

受全球宏观经济恢复减缓等复杂因素影响,LED照明行业洗牌加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即便是老牌企业,在新环境下的竞争中,也需要注重降本增效以及精益化管理。

其实,目前传统LED封装,无论是照明还是背光从技术及产业链已经非常成熟,其产品的技术创新点及利润增长点都非常有限。李俊东认为,在LED半导体封装领域,必须凝聚优势打造内核建设品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鸿利智汇集团董事长李俊东

鸿利智汇集团董事长李俊东

一体两翼产业发展战略,是鸿利智汇在成立20周年之际提出的全新战略规划,即“以LED半导体封装为基础支撑,以汽车照明及电子和Mini/Micro LED为两大增长引擎,加快技术突破,提高市场占有率和行业影响力”。

作为基本盘,LED半导体封装的地位不用再说,封装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直接推动整个业务布局的发展。根据鸿利智汇最新发布的年报数据显示,其2023年收入为37.59亿元,其中LED半导体封装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29.47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78.39%。

在洗牌混战期,技术是穿越周期的核心利器。与此同时,品牌的定位以及经营理念,也是能否在周期中守住优势位置的关键。

在保证基本盘下,李俊东透露,鸿利智汇立足高品质自主品牌的初心不变,在中高端白光LED封装领域技术已达到全球*水平,产品奉行组合策略和差异化策略并行。斯迈得品牌坚守组合策略提供全方位、高优质产品组合方案,鸿利光电品牌执行差异化策略提供定制化服务,贴紧客户需求量身打造。

“以鸿利光电及斯迈得双品牌为客户提供多样性的产品选择,同时不断开拓创新,立足照明领域的同时,积极布局各种细分市场,比如健康医疗,汽车显示,摄影投影等,多元化产品技术发展布局。”

TrendForce集邦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鸿利智汇位居全球照明LED封装⼚商营收排名第三。在交流中,李俊东也多次指出,公司的客户也都是位居照明市场的头部企业,在一些法规要求更严格的海外地区,也都成为了核心供应商。

“接下来,我们会继续扩大规模,在保证自己份额的情况下,去着力研发,扩大影响,在客户端去创造更多的价值,以及建立规模上的优势。”他说到。

Mini LED与Micro LED,是高铁与飞机的关系

作为信息和视觉传达的载体,显示不仅是消费电子赛道技术力的代表,也承载了中国以挑战者的身份去攻关的艰辛与突围。从CRT到LCD,到OLED,再到现在的MLED(Mini/Micro LED),每一次显示技术的更迭,都重塑了终端的竞争格局。

当下,在LCD领域,中国已经完成了超越,占据着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将主导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在MLED下一代显示技术的比拼中,中国企业也在加速争夺头游。

作为集团的第 二增长极,鸿利智汇也早早布局MLED产业,并在2019年正式成立鸿利显示公司。从目前的市场成熟度来看,Mini LED在TV市场已经有了很成熟的应用。据了解,鸿利显示早在2019年与TCL华星实现第 一次Mini LED TV灯板量产。

去年,全球Mini LED电视逆势增长,出货量同比增长达24.7%,中国市场增速更是高达140%。根据洛图科技方面的预测,Mini LED电视2024年增幅将扩大,规模至659万台,到2025年规模将超1000万台。

中信证券指出,未来2至4年将是Mini LED产能的高速扩张期。根据Arizton预测,到2024年,全球Mini LED背光市场规模将达到23.2亿美元,2020年-2024年复合增速达到148%。同时,Omdia也预测,全球Mini LED背光TV产品销量将由2019年的400万台增长至2025年的5280万台,年均复合增速53.73%。

李俊东对钛媒体APP透露称,鸿利Mini LED直显与背光的产品占比目前为7:3,公司在新型显示领域也是两条腿走路,直显和背光都会去布局。除了TV、车载显示外,在“Mini LED+VR”市场,鸿利智汇也已经有了较高的市占率。“国际上一款比较高端的VR眼镜,就是用的我们的Mini LED背光。”

图片来源:鸿利智汇

图片来源:鸿利智汇

相比较Mini LED,Micro LED由于更为出色细腻的显示效果,也被认为是MLED的未来,Mini LED只是目前过渡的一个方案。一旦未来Micro LED的成本和良率问题解决后,将会加速市场取代。

对于市场这种观点,李俊东给出了不一样的看法,“Mini LED和Micro LED应该是并存的,就像是高铁和飞机的关系。之前大家觉得高铁取代飞机,实际上在有些领域高铁是更方便的,Mini LED和Micro LED都有各自的应用场景。”

在他看来,Micro LED的技术更为前沿一些,但投入也更大。此前,苹果被传出停止Micro LED手表项目,对Mini LED和鸿利智汇都没什么影响,对LED行业来说也不见得是坏事。真正的商业化,需要整个产业链,包括从芯片到应用端,上下游要齐心协力去做,Micro LED商业化的路线,还需要一段时间。

汽车照明竞争,首要考量品质和产品性价比的极 致化

近几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度发展,汽车照明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是,车灯的角色有了变化,过往更多的是照亮道路、刹车、转向等,但现在则是更关注乘坐人的体验上,比如氛围灯、迎宾灯、指示灯等。

以往在高端百万车才有的灯,现在已经下放到十多万的车上。而这,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产业变革,包括对LED车灯数量的要求,以及成本比重的提升。简单来说,过去一辆车上的车灯成本可能只有一两千块钱,现在同样车价,车灯的成本则是涨到了五千,这也给了像鸿利智汇这样的公司新的机会。

根据集邦咨询数据显示,预计2024年车用LED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4.45亿美元,同比增长4%,2028年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48.81亿美元,2023至2028年复合增长率为8%。

鸿利智汇集团董事、副总裁、汽车照明板块负责人邓寿铁指出,大力布局车灯市场并不是一次跨界。在汽车照明产品角度来讲,这应该说是升级,因为鸿利智汇本身就是做车用LED产品起家的,早在2004年,其自主研发的食人鱼LED就已经应用于汽车的刹车灯和转向灯。“鸿利智汇是在做车灯的企业里面最了解LED的,在做LED里面最擅长做车灯的。我们去年做了战略规划,要把汽车作为其中的一个增长极。” 财报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鸿利智汇汽车照明业务实现营收约6.6亿元。

鸿利智汇智汇车用LED&车灯模组

鸿利智汇智汇车用LED&车灯模组

不过,就像汽车终端市场“内卷”严重一样,价格战也会导致上游利润的压缩。对此,邓寿铁认为,价格战下,鸿利智汇处于一个攻势的地位,整体来说还是有利的,也可以通过这种降价来历练我们自己的供应链,然后在科技、创新、材料、稳定性等多方面去做一些突破性的尝试。

李俊东表示,“面对当下的机遇和挑战,国产品牌走出去的首要考量是品质和产品性价比的*化。最近所有的汽车都在做国产替代,中国制造是有优势的,技术的壁垒几乎已经完全突破了,剩下的就是我们如何把它做大。”

目前,汽车照明业务在鸿利智汇集团营收占比接近20%左右。按照公司战略规划,未来几年希望占到接近40%,并力争加速进入车灯市场的第 二梯队。

对于鸿利智汇来说,有灯珠、有模组,也有灯具,加之在LED行业做了二十年,在产业链上有天然的优势。但是,无论是传统LED照明,还是MLED以及汽车照明,在当下的竞争赛道里,已不能套用过往的经验,深耕技术之外,对企业的供应链运营能力也是一大考验。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