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如何构建健康的ESG生态?第三届ESG发展论坛举办

2024-07-26 17:28 · 互联网     

2024年7月25日,由南方周末主办、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承办、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的第三届ESG发展论坛在广州圆满举办。本届论坛以“共建ESG生态”为主题,邀请国际机构、ESG投资机构、第三方评级机构、高校、企业等各方代表,一起展望ESG的发展趋势,剖析ESG面临的挑战,探讨共建ESG生态的有效路径,并发布了多项ESG领域的成果,回应了ESG信披、ESG评级、ESG漂绿等热点问题。

南方周末报社总经理、南方周末研究院院长姚伟新代表主办方致辞。他表示,共建多方协力的ESG健康生态圈,是需政府、行业组织、高校与研究机构、企业、媒体等参与的系统大工程。南方周末不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记录者和理念传播者,更是实践者、推动者和链接者,我们期待为更多企业找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道路。

1姚伟新.jpg

当天论坛的主持人是南方周末绿色新闻部副主任、编辑汪韬。她谈到,从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到国家的顶层设计,我们每个人关注的行动背后,都是一场绿色变革,而企业无疑是行动的主体。如果可持续发展是一场考试,ESG就是考题之一,ESG评级则是阅卷打分。打分该使用什么标准?考试会不会作弊,比如漂绿?目前没有标准答案,甚至还存在争议。

全球ESG信披呈现四大趋势

信息披露是企业开展ESG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开展ESG评级和ESG投资的基础。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教授、中国会计学会企业会计准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上市公司协会ESG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王鹏程认为,伴随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推动制定全球可持续领域的基线准则,欧盟委员会通过《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等国际ESG动态的发展,ESG信息披露将呈现出四大趋势:从标准林立到相对统一,从各说各话到通用语言,从自愿披露到强制披露,从自愿鉴证到强制鉴证。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中国ESG研究院院长柳学信提出,在ESG发展热潮之下,行业需要警惕ESG信息披露中存在的漂绿现象。比如企业在绿色方面的“行”和“言”之间存在割裂,存在误导性声明、选择性披露等行为。他认为遏制ESG信披漂绿,需要推动立法健全ESG监管政策,压缩漂绿的灰色空间;统一ESG披露标准体系,挤压漂绿的选择余地;发展本土ESG评级服务体系,抑制漂绿数字游戏;增强公众意识和消费者教育,强化漂绿的社会监督;运用数字科技,夯实防范漂绿的基础。

ESG评级发展面临四大挑战

ESG评级是ESG生态的重要一环,ESG评级可以作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参考,也可以为企业改进ESG实践绩效指明方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席教授、公共事务学院执行院长魏玖长指出,“经过我们的实证研究发现:一家企业的ESG评级逐渐上升,会对企业带来非常正面的激励,令企业越来越主动地公布ESG、践行ESG。当重视ESG的企业评级下降时,会更有动力披露ESG信息来弥补评级下降带来的影响,但不重视ESG的企业则无所谓。”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ESG管理部总经理刘军则立足欣旺达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分享了企业回应外部ESG监管要求、提升自身ESG实践的做法。他表示,锂电池企业面临着国内外政策、全球倡议、监管机构、客户等多方要求,需要从多方面提升ESG的管理、绩效和披露,以回应各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要求和期待。

回应“绿色之问”,多个研究和观察成果发布

如果将落实“双碳”目标和绿色发展视为一场马拉松,愿意站上起跑线的企业很多,但枪响之后,如何更好、更稳、更强地向终点前进,是诸多企业需要面对的“绿色之问”。本次论坛上发布了多个重要的研究和观察成果,希望为企业的ESG实践建言献策。

南方周末研究院副秘书长兼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孙孝文在论坛上发布了《中国ESG评级观察报告(2024)》,并推介了《企业ESG评价机构规范》团体标准的筹备情况。其中,《报告》对我国ESG评级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了当前ESG评级面临的四大挑战:一是数据质量成为评级的*制约因素,二是评级方法需要在实践中持续完善,三是评级结果的透明度和可用性不足,四是行业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自律机制。

南方周末研究员李嘉诚以《从谴责到监管--2023年反漂绿行动观察》为主题进行分享。他指出,荷兰、韩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欧盟、中国等在近两年不断推出针对漂绿的新规,监管、诉讼也大幅增加。欧盟和澳大利亚的官方调查显示,超过50%的绿色产品宣传有漂绿的嫌疑。另外,根据南方周末的调研,只有55%的消费者自认为可辨别漂绿。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中财绿指首席经济学家施懿宸发布了ESG信息披露标准与评级体系本土化创新研究的成果。他认为,当前 ESG评级的分歧在于标准不一,而中国企业的“委屈”在于有些数据被低估了。中财大绿金院致力于推广中国的ESG评级,融合国际准则与中国特色,实现“1+1”综合评价,为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ESG投资市场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邹贵林推介了《电力工程项目ESG评价规范》团体标准。他在论坛上指出,工程领域ESG实践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从聚焦质量安全等内部管控,转向了内外部均衡管控。在基建领域,落实责任投资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与股权投资同等重要,而构建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亲清的甲乙方关系、反对不正当竞争等有助于行业自律,构建高质量生态圈,并回馈工程高质量建设。

共建ESG的健康发展生态

构建良好的ESG发展生态,需要各方一起努力,挑战依然艰巨。在圆桌对话环节,来自不同机构的代表,在南方周末研究员胡启元的主持下,围绕“构建ESG生态”进行了热烈讨论。

4.jpg

盟浪可持续数字科技CEO白虹认为,中国ESG生态目前处在实践初期,即1.0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作为市场主体,需要制定ESG和“双碳”战略,并逐步融入自身业务的价值主链。同时,企业开始考虑环境给予企业的红线和红利,即它产生的风险、效应以及对未来业务的影响。

天风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勇指出,金融行业ESG的发展面临一个非常大的命题--金融从善。在这个命题下要再去思考,金融该如何服务实体经济。整个金融行业必须对ESG话题更加审慎、更加重视。

嘉士伯中国企业事务副总裁谢夷认为,啤酒企业的产业链比较长,这带来两大挑战:一是如何制定一个非常清晰且容易沟通的ESG计划;二是如何获得全面、准确的ESG相关数据。通过多年的实践,嘉士伯已经形成了以“零碳足迹”"零农业足迹“零包装浪费”“零水浪费”“零非理性饮酒”“零事故文化”六大零目标为核心的ESG计划和全面覆盖的ESG数据收集系统,为ESG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京东集团ESG负责人李怡认为,ESG生态中有两个问题亟待解决:一是企业更坚定地走好这个赛道,企业推动ESG治理,也希望得到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各方的正向反馈。二是怎么帮助企业降本增效,行业协同、政策杠杆等方式都可能是办法。

晨星Sustainalytics大中华区市场主管朱碧莹则表示,企业ESG表现的提升要聚焦实质性议题,通过对标同行业企业,了解*实践,进而针对重点议题进行管理。而在有良好实践的同时,企业也需要重视ESG信息披露。

针对不同环节存在的问题,嘉宾们讨论形成了构建ESG生态的建议:*,ESG发展要回到企业的内生动力上来,“利”与“善”可以不同步,但一定要同频,这样才能让所有的市场主体共同行动起来。第二,ESG需要坚持长期主义,ESG投资需要耐心资本,ESG成效的产生需要时间,这些都需要企业有长期心态,不能急于求成。第三,ESG信息披露是最基础但十分重要的工作,企业应重视ESG信批,并不断提高信披的质量,为ESG评级和ESG投资提供有效的支撑。第四,搭建行业交流沟通的平台。

此外,论坛对过去一年在ESG领域有突出表现的企业、机构、案例等进行了表彰:

年度ESG竞争力企业:海尔集团、华润置地、京东集团、嘉士伯中国、建设银行、南网储能、农业银行、平安健康、天能集团、欣旺达、中国平安。

年度低碳先锋:3M中国、百事公司、宝洁中国、华润万象生活、康师傅控股、美的集团、蒙牛集团、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优衣库、洲际酒店集团。

年度ESG投资:湖州银行、招商银行。

年度ESG研究:长三角ESG与零碳研究院《一小时搞懂ESG-应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管理的挑战》;莱巍爵《ESG 环境、社会、治理报告编制指南》;*世界《助力美好生活:数字文化消费可持续发展指引手册》;信公股份《2022年度A股上市公司ESG深度研究报告》;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国企业环境、社会与治理报告(2023)》蓝皮书。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