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尽头是带货,炒股的尽头是玄学。
去年,炒数字、炒字母、炒动物,炒麻将,大量小票被炒出了1年几倍的天价,游资玩得不亦乐乎,股民被套得头晕目眩。
市场行情越差,游资越摆烂。不要问什么,问多都是泪,问就是当白马黑化,主线消隐,结果肯定就是被游资疯狂带节奏的妖股当道。
继1月2倍的博士眼镜、16日15板的深圳华强之后,游资最近又盯上了药店股。在昨日以漱玉平民和老百姓几家药店股封板涨停后,今天又有多家强势大涨,还随着炒作发酵,把整个药店和商超零售板块都带涨了起来。
有股民带节奏说,老百姓大涨代表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代表了股民对A股的美好期待,于是延伸出来了美好愿景系列概念股。
还有诗云:“漱玉平民老百姓,大众交通欢乐家;深圳华强家家悦,人民同泰万事利。”
不过游资炒作似乎也并非毫无道理,其背后原因还是有不少故事的。
01、从ICU一步到KTV
短短几天时间,药店行业的股市表现就迎来了180度大变样。
漱玉平民已连续两日20CM封板,老百姓5天4板后依旧有天量封单(规模超过7亿元),还有多只概念股累计涨幅也接近了20%。
但在几天前,这个行业却完全另一个截然相反的光景。
今年五月中开始,随着去年年度及今年一季度财报披露,行业整体营收及利润表现反映行业仍未回暖,板块迎来连续4个月的集体阴跌行情。
其中,老百姓的股价从27元高位一路阴跌,期间累计下跌接近60%。益丰药房、一心堂、健之佳等其他连锁药店,也上演了几乎一模一样的行情。
整个板块都走出了让股民无比揪心难受的单边熊市。
这还不是最惨的,它们当中,有些是从2020年高点就开始震荡大跌下来的,有的到现在已经相比当初高位时甚至跌去了70%以上。
在2020年中时,连锁药店普遍都在讲并购扩张故事,并获得了机构资金的大量追捧。益丰药房、国药股份、大参林、老百姓等头部几家品牌药店一度迎来股价至少翻倍的强势行情。
在当时,各大药房们为了争取时间尽快把店面铺向全国,不惜动辄发行数十亿巨额债券和牺牲经营利润效益来疯狂扩张。比如大参林,至今4年3次募资,总额超过50亿元,在疯狂的开支下,门店规模迅速突破1万大关。老百姓、一心堂、益丰药房等头部连锁巨头,也很快达到了万家大关。
除了上市公司,未上市的连锁药店也一点不慢。比如成立于2017年的高济健康,在高瓴资本等巨头支持下,2018年其并购的药店数量就超过了1万家,成为*家门店数量破万的医药零售企业,官网显示其目前已设立1.5万余家连锁药店。
不过,疯狂烧钱扩张的代价同样巨大。
数据显示,今年全国零售药店的客流量开始出现下滑,客单价、品单价以及客品数都低于了2023年同期水平。
上半年,全国实体药店零售规模(涵盖药品与非药品)2986亿元,同比下滑3.7%,零售终端市场规模增速下滑至近十年来新低。
据中康产业研究院预测,1-5月份,全国有72%的医药门店生意出现下滑,有人经过相关数据测算保守预估其中有超过45%的门店亏损,尤其在5月这个数据提升至54%。
这个估算也得到了上市公司业绩方面的确认。
国大药房上半年其净利润亏损0.14亿元,成为近年来*正式确认亏损的上市连锁药店。国药一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377.86亿元,同比下降1.57%,净利润为7.43亿元,同比下降10.45%。
还有一心堂预告二季度净利润中值5915万元,同比下降78%,环比下降了76%。健之佳预告二季度净利润中值1074万元,同比下降87%,环比下降了79%。
这还是线下连锁药店面临的困境问题之一。
还有近年来个人医保账户改革、监管部门推出线上比价、医药电商复苏等因素,都带来了非常不利影响。
02、游资炒作什么逻辑?
既然这个行业依然还在阴云密布,那为什么又会突然得到游资集体哄炒呢?
在我看来,这并非是无的放矢。
一方面,近期资金抱团银行股瓦解后,A股再无明显大主线概念,市场进入乱炒概念的“垃圾时间”。
而得益于博士眼镜、深圳华强、科森科技等妖股持续疯炒却未被监管“叫停”的态度下,游资进一步寻找全民关注的概念。在有意的推波助澜下,于是就有了所谓的“美好愿景系列概念股”。
另一方面,连锁药店行业一方面经过集体大跌之后,近期机构开始认为已经具有一定的估值修复空间。
主要逻辑是虽然这个行业在面临巨大的业绩增长压力,但行业龙头在淘汰赛中不断获得了被空出来的市场空间,对未来形成利好。
今年一二季度,全国分别闭店6778家、8792家,但同时上半年药店数量仍旧增加了高达1.5万家。其中很大部分的新增店铺是来自头部连锁药店。
比如国大药房预计每年新增门店数量10%左右(不算投资并购),益丰药房计划2024年开店4000家,老百姓计划2024年开店3500家,漱玉平民计划2024年新增门店3400-3500家。
同时,虽然2024年上半年全国实体药店零售规模增速下滑至近十年新低,但*连锁药店的销售占比却持续上升,由2021年的44%提升至2022年的46%,门店占比也由2021年的20.3%上升至2022年的22.7%,这说明资源正加速向这些头部企业聚拢。
也就是说,这些行业巨在试图通过承受亏损扩张和牺牲短期效益也要先继续“跑马圈地”,换取未来发展。
2021年,国家商务部出台《商务部关于“十四五”时期促进药品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当中指出,“支持药品流通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大型现代药品流通骨干企业。”
政策甚至还给出了明确量化指标指引:到2025年,培育形成5-10家超500亿元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我国药品零售*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零售市场总额65%以上;药品零售连锁率接近70%。
但现在为止,目前头部的连锁药店的营收规模最多还不到250亿元,距离政策指引的“2025年培育形成5-10家超500亿元的零售连锁企业”,还有1倍的距离。
同时,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目前我国药店连锁率约为59%,距离目标指引的70%也有不小距离。
而目前剩余时间已所剩无多。
这些行业巨头如果想要配合达成目标,那么*能做的就是要继续大规模扩张,*能做到高质量扩张(一边淘汰亏损店面一边加速在优质区域扩张)。在这种战略下,药店无太多精力顾及经营效益表现,进而导致了业绩承压的局面。
但机构认为,这种实际上是“时间换空间”的打法,业绩承压造成的估值低迷就有估值失真的成分。对于这个逻辑,股民们还没有反映过来,游资反而领了先手,对头部连锁药店开始运作起来了。
当然了,这或许只是游资现在想要炒作时找到的一个理由。
03、残酷淘汰赛才开始
实际上,连锁药店行业想要真正等到困境反转,还要走很长的时间。
药店这门生意,本质上一开始的门槛不算高的,但能活下来赚到钱才是真本事。在各种规则束缚下,这个行业的赚钱门槛会不断拔高,不仅要服务多样化、店铺规模化、还要经营管理更科学、更高效。
线下药店想要活下来可能不难,但想要赚到足够利润,并不容易。
今年6月份,全国零售药店门店总数已经突破到了70万家,平均单间药店服务已低于2000人,个别地区仅有1000人左右。
按照第七次普查的常住人口数据,门店的店均服务人数在2000人左右,趋于生存临界点。
对比海外国家,单店服务人数一般在3000-5000就足够合理了,按照专家预估未来药店数量将逐步回落至40万家店左右才合理。也就是说未来行业不仅不能再增加,反而还要淘汰掉30万家,相当于40%的比例,才能实现行业利润平衡。
而目前行业集中度已经来到46%左右,但按照服务型行业的正常规律,这个数字至少要到65%以上,淘汰赛才会缓下来。
而随着监管趋严和集采政策的推行,线下连锁药店的利润端被压缩比之前更明显,小玩家的生存难度无疑比巨头更大。
所以,这个淘汰赛大概率会是一个无比残酷的过程。
在咱们社会,虽然加速进入老龄化时代后对医药行业是长期利好,但国家对老百姓的医疗保障的质量体系监督从来都会是高压线。药企即使跑到最后成为活下来的幸运儿,也得合法合规经营,以惠民为核心。
而药店作为国民性的服务行业,也注定是一个惠民的行业,拿合理的利润。这就意味着药店再想如之前疯狂扩张获得资本疯狂追捧的资本故事,将会越来越难。或许只有头部的几家巨头能笑到最后。
但既然如此,它们未来能吃到多少红利,业绩增长到底能否契合股价上涨幅度,还是个未知数。所以大家还是不要太上头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格隆汇APP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