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CXO业绩股价双双回暖,创新药拐点来了吗?

CXO日前陆续发布了今年的半年报,虽然光看营收和净利的数字并不美观,但考虑行业的冰霜程度,以及许多公司二季度的业绩明显好于一季度、订单量显著提高,多家CXO发布净利为负的财报后股价反而回拉。
2024-10-11 13:42 · 微信公众号:深蓝观  韦晓宁   
   

《生物安全法案》的阿喀琉斯之踵尚未落下之前,CXO在最近享受着触底反弹后回升的愉悦。

美联储时隔四年终于降息,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50个基点,降至4.75%至5%之间,资金流动性的加强势必会加快全球投资节奏,药企有了业务拓展的资金来源,以及给CXO下订单的动力;

国内同样降息降准,央行和证监会发布一系列政策,叠加全球资金池将放水的预期,A股从底部一路向上狂奔。大势中CXO板块作为传统意义上的进攻方向,也一路向上,药明,泰格,凯莱英一路底部上来近50%。

受宏观因素影响,股价高升背后,亦有实绩的支撑。CXO日前陆续发布了今年的半年报,虽然光看营收和净利的数字并不美观,但考虑行业的冰霜程度,以及许多公司二季度的业绩明显好于一季度、订单量显著提高,多家CXO发布净利为负的财报后股价反而回拉。

CXO作为药企的下游行业,受行业气候影响有滞后效应。服务众多客户,当行业冰冻或回温,CXO的财务数据和股市表现往往能概括地反映出药企们总体的生存状况。这次CXO集体涨近50%,以及一份值得寄予乐观情绪的财报,也许预示着新药行业正在迎来一个发展的拐点。

01、多家CXO营收净利双降,但国外订单已开始起量

CXO不好过很久了。全球经济受加息影响整体仍是紧缩,biotech倒闭、被收购潮席卷,研发和生产端需求都大幅降低;IRA法案让pharma开始砍项目、收缩管线;新冠疫情过去,期间订单量曾到达高点,如今CXO不得不迎来消化高预期的阵痛。

不过全球视角来看,当加息周期接近尾声,经济总有走出阴霾、稍有回暖的时候。去年四季度开始,美股生物科技指数XBI开始向上走,市场上热钱增多,生物医药公司拿到投资后需求扩张,国内几家龙头CXO也因此受益。

这种受益还没有完全反映在财报数据上。大部分CXO营收和净利润增幅仍为负数,但从一些CXO全球订单量的增长来看,下半年营收和净利润降幅进一步收窄甚至转负为正在望。

“老大哥”药明康德的美国业务占比60%多,2024年上半年,药明康德新增客户超过500家,此前的6000家活跃客户也仍在维持,在手订单431亿元,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后同比增幅33.2%,订单量达到历史新高。

从药明康德营收和净利润来看,下降的幅度比行业平均要好的多,分别是172.41亿和42.4亿,增幅-8.64%和-20.2%。在行业气候环境还未彻底复苏的背景下,药明康德已展现出了足够的发展韧性,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后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幅度仅0.7%。

“二哥”康龙化成的海外客户收入占比达到80%以上,第二季度新签订单同比增长15%,上半年新增客户超过360家,主要来自欧美客户,新增客户数可圈可点。不过营收微降了0.63%,扣非净利润下降38.25%,降幅较大,说明康龙化成的订单价格可能受竞争压力影响较大。

凯莱英的海外业务收入比例同样超过80%,上半年新签订单增长超过20%,新签订单4.8亿元,第二季度较*季度有大幅度增长,主要也是来自欧美市场的订单增长。

凯莱英曾在新冠中作为辉瑞新冠口服药的合作方。没有了新冠订单的加持,凯莱英在今年上半年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下滑41.63%及70.4%,降幅相当大。

凯莱英加速转型、消化新冠影响的方式,是加快海外业务的发展。顺着在新冠中与辉瑞合作的优势,今年6月开始,凯莱英接手辉瑞英国工厂Sandwich Site,包括研发中心和生产车间,意在提升CDMO业务的全球供应能力,获得更多国际订单。

不只是中国CXO有全球业务回暖的体感。根据华创证券对海外CXO H1财报的分析,海外融资环境尤其是biotech融资环境明显改善,biotech外包需求明显回拉。不过受IRA的影响,临床阶段项目回暖节奏要快于临床前阶段,需求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

02、国内业务受融资难、竞争多影响

将目光转回到国内,业务以国内居多者,业绩情况可能更严峻些:

*,几年前政策与资本红利下biotech们募资的增速,可能超过了其本身应有的估值。当二级市场的回馈不及预期,有投资者受损,监管部门反应过来将IPO通道收紧,一级投资人无法退出,biotech便同时失去了一级和二级两种募资渠道。CXO同理,而且因为上市公司已经太多,后来者更难上市;

第二,叠加国谈、集采等医保政策对新药销售天花板想象空间的限制,以及复杂的地缘政治形态下美元基金的撤出,国内biotech融资难的情况一时间很难改变。这些都直接影响到CXO的国内订单量;

第三,我国CXO的供应接近饱和,内卷不断。虽然营收排名前五的公司(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泰格医药、九州药业、凯莱英)合计营收超过A股29家CXO公司总营收的70%,显示出一定的行业集中度,但每个细分领域都有竞争,价格战难以避免。

泰格医药的国内业务占比接近60%,今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下降9.5%和64.5%。公司方面坦承,业绩下滑的原因包括创新药临床试验整体工作量下降;受国内行业竞争格局影响,国内临床运营新签订单的平均单价下滑。

美迪西的国内业务比例超过60%,成为今年上半年业绩下滑得最明显的CXO公司之一,营收同比下降40.23%,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42.27%。美迪西方面表示,业绩的下滑与竞争加剧直接相关,包括和国内快速成长的CRO竞争、和新进入国内的跨国CRO竞争,以及和医药企业内部的自有研究部门以及医学院校等竞争。

“在未来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下,若公司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较好的竞争优势,可能导致公司盈利能力有所下滑。”美迪西方面指出。

个别细分赛道CXO的业绩疲软也很明显。和元生物专注于做细胞和基因治疗的业务,但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单价高、国内商业化困难是共识,研发方面也有瓶颈,一部分从业者和投资人对这个赛道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因此,细胞和基因治疗领域biotech在行业中可能尤其难融到资,外包需求萎缩,相关CXO的产能又过剩,所以该领域CXO只好降低订单价格。上半年,和元生物营收同比增长35.00%,但归母净利润下降153.02%,亏损1.13亿元。

在分子砌块行业,专注在这个赛道的CXO毕得医药在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微增1.83%,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38.15%,公司也将利润率的下滑归结于行业竞争。为了开拓市场,走出国内内卷的困境,毕得医药正在努力开展海外市场,上半年海外收入占比增长了5.41%,目前已超过50%。

03、CXO出海不是一种选择

某种角度而言,CXO的出海逻辑比biotech简单些。若biotech想自己做海外市场,临床、注册、商业化成本都巨大,发展周期长;而若将管线的海外权益授权出去,对biotech而言可称是一种断臂之痛,更何况国内的研发进展继续推进的同时,还要面临管线在海外遭“退货”的风险。

而CXO的发展逻辑就是“接单”,出海能收获更多客户,CXO就将尽其所能这样做。CXO遇到的挑战也更直接一些:其不是将有型的产品卖到海外,也不是什么授权合作,而是直接与当地的大小药企合作,获取临床数据,参与到药品的研发和生产进程,还会占用当地的生产和劳动力资源。

CXO的特殊属性,使药明成了美国政界攻击中国的海外服务公司的“靶子”。今年初开始,《生物安全法案》进展不断,众议院、参议院版本分别提及了药明生物、药明康德,且分别通过,需要整体协调一致后递交美国总统签署。

比起已逐渐看到希望的业绩,因法案进程而几度大跌的股价,也许更反映了市场对药明前途的担忧。虽然纳入《国防授权法案》(NDAA)搭便车立法失败、在11月美国大选前推进单独立法时间较为紧张,但业内人士认为,仍不能排除最终《生物安全法案》单独立法的可能。

更何况,美国总统换届并不意味着地缘政治情况即可实现扭转,未来中国CXO的海外业务开展仍存在政治风险,但这些需要时间来验证,并且中国的企业也到了一个需要参与到全球各维度竞争的时候。

在不确定的外部变化真正到来之前,内部的竞争也在继续。目前A股CXO中业绩表现*的可能是诺泰生物,一家做多肽和小分子的CDMO,在减肥药靶点GLP-1大热的大势下,上半年实现营收同比增长107.47%,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42.77%。诺泰生物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也可称亮眼,今年以来涨幅超过35%。

“将来需求应该很大,但价格竞争也很激烈。”有从业者如此分析多肽CXO行业的未来走向,“但感觉客户一边觉得这个行业太卷,一边还在继续上项目。”

同理的可能还有ADC领域的CXO。药明合联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67.6%,净利润同比增长175.5%,在CXO中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从创新药企转型CDMO的东曜药业,凭借发展ADC项目取得了上市以来的首次盈利,营收同比增长59%。

诺泰生物的中国区业务不到30%。外市场广阔,但“国内卷到海外”的局面未必不会实现。尽管面临价格战和地缘政治的未知风险,可国内创新药复苏的起势还不明显,出海才有出路,CXO目前并没有回头的选择。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深蓝观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