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2023年是AI制药管线失利之年,那么2024年可以称为CEO们的离职之年。
智药局最近发现,今年以来海内外AI药企离职的CEO不少,包括Valo Health、Atomwise、BenevolentAI、Exscientia、星亢原等业内知名公司。
实际上,通常只要公司运营平稳,更换CEO不算什么大事,但上述公司不少都是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离职。
他们离职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源于内斗,有的则因为丑闻,还有在核心管线II期数据公布之前离开。
频频离职的CEO们
就在10月初,Atomwise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Abraham Heifets被曝离开公司,他此前已经领导Atomwise十几年,公司没有宣布继任者。
Atomwise成立于2012年,是全球首批专注于人工智能的生物技术初创公司之一。Atomwise依据分子结构和功能上的大量生物数据上训练了卷积神经网络 AtomNet。
卷积神经网络是当时的热门技术,赋予了基于特定靶点的大规模小分子筛选能力,也让公司跻身AI制药*梯队。
据Deep Pharma Intelligence 报告统计,2020-2021年期间Atomwise凭借17起大药企的合作订单荣登榜首,知名的合作伙伴包括赛诺菲、辉瑞、拜尔、礼来等,还和国内的豪森制药达成合作。
其创始人Abraham Heifets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并在多伦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Heifets曾经是一名大数据和高性能计算领域的专家,曾就职于IBM T. J. Watson研究中心,从事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工作。
Abraham Heifets的离职也早有预兆,此前Atomwise被曝出现了经营危机,公司因为业务调整裁掉了三分之一的员工。
Atomwise最新一轮融资也停留在了2020年。当年8月宣布完成1.2亿美元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沙特公共基金、BV百度风投、腾讯 、Y Combinator等。
无独有偶,就在Atomwise创始人兼CEO离职后,英国AI制药上市公司BenevolentAI首席执行官Joerg Moeller在任职仅9个月后宣布离职。
Joerg Moeller在制药业拥有多年研发和管理经验,曾经担任在拜耳公司工作了 20 多年,担任过拜耳公司执行副总裁、药品研发负责人和制药事业部执行委员会成员。
年初,他在公司转型危机下加入BenevolentAI。
由于核心管线失利,最近一年BenevolentAI两度开启了大规模裁员,2023年5月公司宣布裁员180人,比例达到50%;今年4月,BenevolentAI再度裁员30%,关闭位于美国的办事处。
据报道,由于公司内斗等原因,这位来自拜尔的新CEO任职不到一年离职。
同时,由Flagship孵化并且支持的AI制药公司Valo Health,在关键的2期临床试验数据发布前,连续发生高管层变动。
公司最初的CEO由Flagship普通合伙人 David Berry出任,离开后他创办了一家名为Bedford Bridge的风险投资基金,而后由CFO出任CEO。
这家初创公司预计年底将获得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期Spectra 试验的数据,但没想到在今年连续走掉两位CEO。
去年,英国AI制药公司Exscientia宣布解除其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安德鲁·霍普金斯博士(Andrew Hopkins)的雇佣关系,原因是与两名员工存在“不正当关系”。
但作为Exscientia的创始人,Hopkins自创办以来一直担任公司CEO,是公司的灵魂人物。罢免消息一经发出后,公司股价立刻狂跌20%。
三大深层问题待解
国内不少AI制药公司出现了换帅的情况。
据悉,AI药企星亢原生物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航已经卸任主要职务。陈航曾经是麻省理工的化学系博士,曾在MIT计算免疫学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
根据官网披露,目前由联合创始人刘帆担任星亢原首席执行官,他拥有加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
此前,AI+大分子药物研发公司角井生物任命迟颖博士为公司首席执行官,前任首席执行官张源将担任首席运营官,继续为公司服务。
另一家国内AI制药公司燧坤智能也曾宣布资深药物研发科学家刘建博士加盟公司并担任CEO,前任CEO曾亥年去向未知。
一家公司的管理层与公司定位和发展阶段息息相关,例如公司成立早期,投资人更偏向于技术优秀的团队。到了企业发展中后期,团队则必须对管线成果和商业化进程负责。
对于根基不稳的biotech而言,高层人员的更迭通常预示着公司重大事件即将发生,尤其是核心创始团队的离开。
在Exscientia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安德鲁·霍普金斯(Andrew Hopkins)博士离职之后,公司长期没有找到正式继任者,随后宣布与Recursion合并。
BenevolentAI也因为管线失利,首席执行官频繁离职后,公司股价一蹶不振大跌90%,业务收缩现金流紧张。
尤其行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后,AI制药正在面临着比热钱涌入时更大的危机:
1、AI 驱动发现的药物进入临床阶段所需的时间比最初预期的要长
2、人工智能研发的高投入,让很多AI企业面临着资金紧张的窘境
3、最后,市场对短期回报的预期与药物发现的内在长期性质之间存在不一致
当前医药环境仍在寒冬,AI制药企业们需要推进管线,或者拿到足够多的合作订单,开辟新业务来为自身造血。
企业更换CEO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影响,这些影响涉及到公司的经营策略、治理结构、员工士气、投资者信心等多个方面。
实际上,CEO离职和新CEO上任对企业而言并不都是坏事。
毕竟,新*的出现往往意味着公司业务的转型,应对市场的挑战和抓住新的机遇,有助于提升士气。
当然,能否带领公司走出三大困境,不仅需要一位有魄力的*,还需要行业共同的努力。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智药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