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深圳,吹响并购号角

鼓励金融机构为并购重组及后续运营提供并购贷款、并购保险、并购债券等金融工具,探索非居民并购贷款创新试点,研究科技型企业并购贷款创新试点;
2024-11-28 00:15 · 投资界  杨文静   
   

终于来了。

今晚(11月27日),深圳市金融局正式发布《深圳市推动并购重组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2025-2027)(公开征求意见稿)》(简称“《行动方案》”)。

这一次,深圳满怀豪情壮志。正如《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底,推动深圳境内外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15万亿元;推动并购重组市场持续活跃,完成并购重组项目总数量突破100单、交易总价值突破300亿元,形成一批优秀并购案例,助力深圳打造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资本形成中心。

深圳大招:

并购十四条来了

先来看深圳并购新政具体内容——

持续创新“并购+”组合融资工具,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通过设立并购基金、发行债券等方式提供低成本、全周期投融资服务;

强化深圳市“20+8”产业基金对并购重组项目的投入力度,对纳入深圳市并购重组标的项目库的重点项目,纳入“20+8”产业基金支持范围。

今年以来,并购成为一级市场翘首以盼的退出渠道,但市场上普遍认为真正的并购潮还未到来,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针对并购的融资体系不健全,这也是国内并购难以规模发展的问题之一。因此,并购基金的设立成为关键一步。

此外,《行动方案》还提出多种举措丰富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融资渠道,包括:

鼓励金融机构为并购重组及后续运营提供并购贷款、并购保险、并购债券等金融工具,探索非居民并购贷款创新试点,研究科技型企业并购贷款创新试点;

支持有能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开展企业风险投资(CVC),围绕本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并购重组,拓宽上市公司与国资共同设立产业基金的覆盖面;

支持银行、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保险资金、私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

鼓励合格境外投资者通过 QFII、RQFII、QFLP 等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

而针对并购标的难寻等问题,《行动方案》提出建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标的项目库,并围绕深圳市“20+8”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深化并购重组标的项目的储备、整合和对接等服务。

在项目相关领域上,则聚焦于新质生产力的“硬科技”“三创四新”属性尤其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以及新赛道和未来产业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能够解决“卡脖子”问题的科技型上市公司。

针对目前较为普遍的国资并购,《行动方案》强调:支持国资国企上市公司等有能力的企业积极参与并购重组,围绕主业进行产业链整合,合理提升产业集中度,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当下的并购市场中,国资十分活跃。除了在体量上和资金上有着相对较大优势外,面对产业冗余,国资国企也有通过并购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的迫切需求。

在此之前,已经有多条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国资并购重组,尤其“并购六条”发布后,包括深圳在内的并购案例层出不穷。

目标突破15万亿

此次《行动方案》还重点提及了跨境并购。

包括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并购境外优质资产,通过开展并购业务“走出去”。其中不仅在跨境换股方面予以便利支持;鼓励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为上市公司提供差异化服务。还单独提出“联通香港资本市场打通境内外并购资源”:

一方面,鼓励深港合作设立并购重组相关的投资基金,支持境内外机构投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支持获境外机构投资的科技型企业深化与相关国别的产业链合作;

另一方面,支持深圳证券交易所与香港联合交易所在探索深化股债融资、并购重组制度机制互联互通等方面加强合作,在整合两地产业资源和创新资源、丰富并购融资工具、提高支付灵活性上先行探索,争取推动创新性并购重组案例落地。

这也是提高大湾区并购重组影响力的一环。

针对并购热度席卷之下可能导致的盲目扩张等问题,《行动方案》提出在资产债务稳健的前提下开展并购重组,避免上市公司盲目扩张、违规并购。在风险把控方面,同时提出在并购重组推进过程中加强对税务、财务、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合规性审查,对并购标的、并购价格与真实性进行审慎把关,加大对上市公司投资者的保护力度。

除此之外,针对国内并购机构、人才稀缺,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生态和制度保障等一系列问题,《行动方案》相继提出了包括打造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服务一流中心、培育壮大并购重组专业化服务机构、构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人才汇聚高地、提升大湾区并购重组辐射影响力、强化并购重组联席会议机制和保障措施等鼓励举措。

最后,深圳为自己定下目标——

到2027年底,推动深圳境内外上市公司质量全面提升、总市值突破15万亿元;推动并购重组市场持续活跃,完成并购重组项目总数量突破100单、交易总价值突破300亿元,形成一批优秀并购重组案例。

根据深圳市委金融办的数据显示,自“并购六条”发布以来,深圳本地上市公司已累计启动并购重组项目16单,已披露的交易总价值117.90亿元,在全国各大城市排名第二。而在2024年,深圳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累计启动并购重组项目90单,其中完成项目的交易总价值超100亿元人民币。

并购大时代

2024年,并购无疑成为创投圈期待的一幕。

从去年以来,IPO市场日趋收紧。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24年前三季度VC/PE支持的IPO共87家企业,背后涉及438家机构,有IPO的机构数同比下滑47.5%,这期间收获4个及以上IPO的机构共10家,仅为去年同期约两成。

当一级市场走到了十字路口,并购已然成为VC/PE退出的新路径。

在此之前,新“国九条”、“科八条”等相关政策中已经频频提及鼓励并购,直到9月24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提出——

支持上市公司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鼓励上市公司加强产业整合;进一步提高监管包容度;提升重组市场交易效率;提升中介机构服务水平;依法加强监管等六条建议,被称为“并购六条”,进一步激发了并购重组市场的活力。

这期间,不少国资和上市公司纷纷开始行动。其中最为轰动的是9月份,两大头部券商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双双发布停牌公告,并开始进入合并重组。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史上规模最大的A+H双边市场吸收合并案例。

随着“并购六条”的发布,各地纷纷“抢跑”。最受关注的是上海通过了《上海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上海市政府将全程服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轰动一时。此外,江西、湖南、无锡四川、南京等地也纷纷推出相关举措……

如此种种,拭目以待。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杨文静,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411/543538.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