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颠覆汽车销售:Vala以“共创人”重塑行业规则,让生活方式成为*代言

2025-03-25 09:58 · 网络     

没有4S店的玻璃幕墙,没有西装革履的销售顾问,取而代之的是一群车主自发分享车内煮咖啡、摆摊创业、追极光的真实生活……在汽车行业深陷“门店扩张”与“价格内卷”的当下,成立寥寥两年的Vala正以“共创人模式”交出了一张单月订单量突破百台的*答卷。

砍掉4S店:轻装上阵,让真实生活代替销售话术

经销体系,车企绕不开的销售网络。传统车企依赖4S店的核心逻辑,在于通过标准化服务与专业销售团队传递产品价值。然而,Vala创始人孙海涛在多次实地调研中发现:“当用户需要理解一种生活方式时,参数表和展厅灯光毫无意义。”

这一洞察直接推动了销售模式的革新。Vala彻底摒弃4S体系,用户仅需通过小程序支付1000元意向金,即可由“共创人”对接后续服务。

所谓共创人,均为Vala车主。他们购车后经申请即可成为品牌推广者,通过分享真实用车场景促成交易。个人共创人可获得每台1.5万元佣金,商家共创人可获得每台2万元佣金。这一模式不仅省去建店与养销售团队的成本,更让“口碑”成为最锋利的营销武器。

有足够多的共创人成功案例,印证了这一模式的爆发力。山东物流从业者徐先生转型为共创人后,两个月内售出6台Vala Pro,收入近20万元;北京一位宝妈车主通过展示“带娃露营”“车内亲子课堂”等场景,20天达成8台销量。这些数据背后,是传统销售难以企及的信任感。

正如创始人孙海涛所言:“没有人比真实用户更懂如何打动同好群体。”

销售即认同:用生活方式穿透消费决策

若将传统汽车销售比作“产品说明书式推广”,Vala的共创人模式则是“沉浸式体验营销”。其内核在于:Vala并非出售交通工具,而是兜售一种“移动生活”的可能性。

从产品设计阶段,这一逻辑便已深度渗透。Vala Pro车内配备模块化轨道系统,用户可自由组合办公桌、咖啡吧甚至美甲工作室;发烧级音响与投影系统支持车内唱K、观影;V2L外放电功能则让摆摊卖简餐、开移动咖啡馆成为常态。

这些设计天然要求“展示”而非“讲解”。当一位共创人直播在西湖边用Vala煮茶、或在停车场改装成临时办公室时,潜在用户看到的不是续航数据,而是自身理想生活的投射。

这种“体验先行”的策略,使得Vala的客群突破传统汽车消费圈层。目前其核心用户涵盖带娃家庭、中小企业主、文旅从业者甚至网红博主。一位教育机构创始人购入Vala后,将其改造为“移动亲子课堂”,周末开进公园招揽生意的同时,意外促成3台新车销售。“用户买的不是车,而是一把打开新生活方式的钥匙。”孙海涛总结道。

重构价值链:从卖车到卖生活

Vala的野心不止于销售模式创新。通过共创人体系,品牌正构建一个自生长的商业生态:车主可购买模块化配件开设移动咖啡馆、美甲店;城市首位商家共创人利用场地资源获得10万元补贴,变身“城市体验中心”;甚至木工匠人也能为Vala定制专属家具并参与分成。这种“用户即渠道、车即创业平台”的玩法,让Vala的护城河从产品延伸到社群。

官方数据显示,Vala Club每周组织数十台车集体出游,活动内容从野外露营到市集摆摊无所不包。这些场景被共创人拍摄上传后,又反向为品牌输送海量UGC内容,形成“体验-传播-转化-再体验”的闭环。正如孙海涛在直播间反复强调的:“传统销售链是冰冷的,而Vala的热度来自人与人的共鸣。”

当车企竞相布局城市展厅时,Vala用“共创人”证明:真正的销售革命无需重资产投入。砍掉4S店不是减法,而是将资源倾注于更本质的维度:对人的信任,对生活方式的尊重。正如那位月入20万的山东车主所说:“我卖的不是车,是自由生活的门票。”或许,这正是Vala给行业的*启示:在参数战争之外,汽车的价值,终将回归于人。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沉浸式投稿举报意见
反馈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