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极兔押中的三次快递浪潮
如果说老牌快递公司是在第一波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利用先发优势占据了市场份额,那么诞生于2015年的极兔,则是中国企业深度参与、进而主导新一轮全球化进程的一则典型案例。南洋电商混战再生变数,胜利天平回正?
以TikTok为代表的社交电商异军突起,用三年便赚到了传统货架电商玩家花十年才打拼出来的家底;由Temu所掀起的“全托管热潮”也声威正盛,给本就利薄的东南亚市场带来更加震撼的“底价肉搏”。这届双十一,关系着电商是强弩之末还是柳暗花明
总体来讲,少套路、长周期的双11,给了消费者选品购买更多的空间。双11不仅是一年最大的“营销战场”,更是消费风向标。如何在存量时期保增长,考验着电商平台精细化运营的能力。平台都在说「双11低价」,问问商家愿意吗?
当工厂、产业带源头走向各大电商平台,直接面向消费者推荐特色好物,借助新的数字化手段和物流效率实现产地直供,跳过了中间商层层加价,依靠薄利多销也能打开生意局面。淘宝悄悄打开了「微信支付」
如今,在工信部等部门的要求和双方的竞争压力下,互联网平台之间开始互联互通,从微信取消淘宝外链、阿里妈妈联手腾讯广告,到淘宝支持微信支付,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大互联网巨头平台的关系越来越亲近,平台间的壁垒正...TikTok跌倒后,Shopee和Lazada更疯了
东南亚电商之战仍在继续。TikTok Shop的威胁暂时消退,Shopee又要开始和老对手Lazada继续竞争。今年双十一各家都怎么玩?电商向左,主播向右
平台们致力于减少消费者购物的不良体验,提供更吸引人的价格;主播们则努力让自己的服务更丰富,在做加法。其实无论是加还是减,最终的目的都是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购物需求。小红书的「买手电商」能走通吗?
面对一个行业已显露的富矿,前几年商业化不顺的小红书,正在尝试搭建一套体系去掘金售卖,而不是只卖铲子和水,这意味着离赚钱的日子也不远了。世纪大和解:淘宝能从微信买流量了
如果说,2021年阿里与腾讯的合作,更多是基于相关部门的要求,被动解除外部链接屏蔽;那么如今它们选择主动合作的背后,更多是看到了共赢的前景。淘特还是没能活成拼多多
阿里和京东最初的战略是用下等马对阵拼多多的上等马,彼时前两者还停留在要保住消费升级的主站,而在后来的发展中才意识到策略失误,于是京东和阿里都开始利用主站去做低价。全托管风起,电商出海卷向供应链
跨境电商终将回归到“人、货、场”,曾经哪些所谓的“在风口上通过倒卖拼多多商品就能赚得盆满钵满的中间商”也将迎来新一轮洗牌,不具备货源与价格优势的卖家的生存空间只会越来越狭窄。7天场观腰斩过半,「入淘」东方甄选路走弯了?
全方位、全体系的流量持续扶持,对任何一个平台都不可持续。决定主播多平台长期走势的,依然是平台属性、用户习惯起决定性作用。李佳琦们也是时候去其他地方开播了
尤其是在互联互通的大背景下,平台们不愿意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对于主播来说也是适用的,平台可以卷主播,主播也可以卷平台,李佳琦在淘宝已经久居山巅,在抖音,却有机会再造一个李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