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300位华尔街精英回国,传统银行觉醒,风控行业迈进黄金时代?

金融行业面临强监管,大家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速度和规模,而是风控和质量;而最近一年,300多位风控华人从国外归来,正在成为金融科技的中枢力量;最有意思的一点是,一直对数据风控和智能风控持审慎态度的传统金融机构,态度缓和,并大力布局技术。
2018-04-19 09:56 · 微信公众号:一本财经  零和   
   

  2017年,金融科技的风控逐渐回归,从边缘部门,逐渐开始走向金融公司的核心。

  2018年,风控行业将发生哪些巨大的改变?

  我们采访了十几位首席风险官(CRO),他们的意见颇为统一:2018年,将成为风控的“黄金时代”。

  金融行业面临强监管,大家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速度和规模,而是风控和质量;

  而最近一年,300多位风控华人从国外归来,正在成为金融科技的中枢力量;

  最有意思的一点是,一直对数据风控和智能风控持审慎态度的传统金融机构,态度缓和,并开始大力布局技术,行业将其称为“大象的觉醒”。

  2018年,风控行业真正迎来了大爆发……

  01 强监管时代

  最近关于金融的监管,层出不穷。

  从资管新规,到信托通道业务暂停,再到最近风声鹤唳的P2P备案,在十九大及两会上,国家多次定调,要防范金融风险。

  金融行业,再次进入强监管时代。

  金融都具有周期性,而监管同样如此,会有波动周期。

  “过去几年,金融科技是一个急速发展的阶段,大家真正关注风控会比较少,都在冲量。”多位金融科技公司的CRO,都发现了这个趋势。

  他们将其称为“裸奔年代”。

  但他们也觉得,这是可以理解的:在金融快周期里,*要务,肯定是做大规模。

  “所以相对来说,在现金贷领域,风控的规则很简单,更多都是反欺诈。”某现金贷公司的CRO陈思称。

  另外,也有不少风控从业者,提出了一个观点:对部分用户来说,现金贷的风控是无效的。

  因为很大一部分用户,都是借新还旧,最后借不到钱的时候,会突然陷入债务危机,开始逾期。

  所以风控表现上,一个非常好的客户,会突然变成坏客户。

  但这个恶性循环,正在因为监管的介入,而打破。

  行业被强监管之后,大家竞争的,不再是规模和速度,而是质量和风控。

  监管在反复强调“去风险、降杠杆”,也就意味着,今年是金融收缩的一年。

  比如,P2P行业,已基本不能扩量。

  在现有的规模下,如何保持盈利?

  “利率36%之下,还想赚到钱,那就只能拼风控。”陈思称,合规之后,就是风控的硬仗。

  风控从业者,已明显感觉自己在公司地位的变化。

  陈思以前在公司的权限不高,经常要让位市场部,“甚至客服都能欺负我们,说有人投诉产品不人性化”。

  “但如今,很多部门都在裁人,唯独风控,还在招人。”而风控部门在公司话语权,也变得很高,“统筹产品设计、市场营销、贷后催收所有环节,可以直接左右CEO的决策”。

  监管重压之下,风控行业成为*竞争力,在公司地位进一步提升。

  02 精英归国潮

  “这两年,从美国回国了大量的风控精英,绝大部分都是自己回来的,小部分是被挖回来的。”专注负责金融科技领域的猎头Lisa称。

  在行业内,猎头们笑称,要将“华尔街的风控华人挖空”。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在世界金融的心脏“华尔街”,其核心的命脉——风控,并没有掌控在美国人手中。

  而掌控者,多是“中国人”和“印度人”。

  “这是因为中国人和印度人,都比较擅长逻辑和数学,所以比较适合做风控。”小米金融CRO陈曦称。

  相对来说,中国人在其中,会更偏建模、技术的工种。

  “有一种说法是,其实全球的经济命脉,是掌控在中国人手中,这其实非常有道理。”Lisa笑称。

  近几年,随着中国金融科技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华尔街华人,看到了大洋彼岸展现的强大生命力。

  他们纷纷踏上了归国之路。

  很多人都称,这可能是他们毕生可以触及的*机会。

  Capital One、美国运通、美国发现金融、富国银行、花旗银行等等金融机构的风控精英,已在中国站稳了脚跟。

  特别是Capital One系,归国人数最多,100多人已形成强大的“*黑帮”;

  而美国发现金融,在上海建立了一个“大数据风控中心”,给中国输出了上百的风控人才;

  而美国运通归国的,多为“大佬”级别的人物,如今已掌控BAT和多家传统金融机构的风控部门。

  而猎头大军,看准了这股归国大潮,开始在美国蹲点挖人。

  Lisa在Capital One的总部,弗吉尼亚州的麦克利恩长期驻扎、蹲点。

  她的工作,就是每天约Capital One里面从业6年以上的华人吃饭、喝咖啡、聊天。

  “国内的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都点名要Capital One的人,开价一个比一个高”,Lisa称,对于经验丰富能担任CRO的人,目前价格已开到年薪200万到400万,另外,还分干股。

  Lisa最近在国外见到很多同行,他们的目标,皆是这群华尔街风控精英。

  “他们对中国的发展,确实非常看好,也觉得机会难得。但*的问题,就是家庭。”Lisa称。

  很多华人,要么在美国已有美国国籍,要么已组建了家庭,这意味着,他们将要在“野心”和“家庭”中,二选其一。

  “因此,这些回归者,都有决绝的勇气,只能赢,不能辜负了家庭的信任。”Lisa称,这样的人,公司反而更喜欢。

  2017年,华尔街精英的归国潮达到了顶峰。

  Lisa不完全统计,“一年就回来了300多人。”

  整个风控行业,在这个群体的滋养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的风控技术,开始和中国特殊的金融环境交融结合。

  Lisa还发现了一个新的趋势:这些归国者,除了进入创新的金融科技企业,另外一部分,却进入了传统金融机构。

  传统金融,正在觉醒。

  03 大象的觉醒

  传统银行,一直是沉睡状态吗?

  其实并非如此。

  早在2009年,金融危机之后,银监会就要求中国跟上世界的步伐,遵照《巴塞尔协议》进行风险管理,并开始使用计量工具。

  “当时银行都找了一些国外的咨询机构,也建立了一些计量模型。”某四大行之一的网络部门负责人郭静河回忆,但是,数据维度和变量都特别少。

  比如,征信报告、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这些简单指标。

  “我们并不认为,这是真正的数据化、技术化,都还没有迈进金融科技的大门。”郭静河认为,这时的银行,顶多算半睡半醒的状态。

  而真正的数据化,是从最近才开始的。

  2017年,对传统银行来说,是极为特殊的一年。

  “受到消费金融的冲击极大。”郭静河总结,这是“银行觉醒”的*原因。

  2017年,金融科技为主力军的消费金融崛起,干得热火朝天,现金贷的利润,也一度震撼了银行。

  “在中国传统银行的业务组成中,对公贷款一直是核心业务,而零售业务一直不温不火,除了信用卡。”郭静河称。

  而2017年消金浪潮,让银行看到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量化风控、大数据风控这些模式,在中国进一步落地,并践行。

  另一方面,第三方的金融科技公司,时不时就来“游说”银行,成了银行“觉醒”的外部推动力。

  “同盾、百融这些公司,隔三差五就来找我们。”郭静河说,一般合作主要是两块:数据合作和建模合作。

  数据一般都有免费试用期,“没效果不要钱”;而建模,很多第三方公司也会免费提供,“只想将银行包装成合作案例”。

  内因和外因同时作用,银行真的开始觉醒。

  在意识上,传统银行已改变对量化风控质疑和轻蔑的态度。

  “现在我们明白过来,虽然很多数据确实是弱变量,但如果弱变量叠加,就很有想象力了。”郭静河说,银行并不是没有数据,只是一直以来,没有重视数据分析。

  比如,用户的刷卡流水、消费信息,都一直沉睡在银行数据库中,并未激活。

  “我们尝试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比如,用户的消费时间,都能成为一个风控维度。”郭静河发现,经常凌晨消费的用户,违约率会比其他时段的高。

  银行系正在从根本上,改变对风控这件事情的认知。

  在行动上,同样如此。

  他们除了开始主动接受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的服务之外,也开始组建自己的研发团队。

  “每个银行的总行,都成立了专门做金融科技的部门。”郭静河称,每个银行的名字都不一样,有的叫网络银行部,有的叫科技部。

  而这个部门最奇缺的,就是数据建模人才。

  郭静河称,他们招聘建模人才,底层的,会从学校招计算机和统计学专业的学生;而团队负责人,他们更喜欢在国外有一定经验的风控精英。

  各大银行,都在积极招聘相关人才。

  在招行银行的官网上,最近半年招聘的83个职位中,就有15个风控与大数据相关的岗位。

  银行系的觉醒,被行业从业者认为,是2018年*的趋势。

  目前,金融科技占整个金融的盘子,不过1%。

  而剩下的99%,才是金融的主力军。

  大象的苏醒,一个新的时代到来,还会远吗?

  2017年,我们等到了风控的回归。

  2018年,我们迎接风控的黄金时代。

  生在这个万物生长的时代,大概是风控从业者之万幸。

  (应受访者的要求,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一本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