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国际视野下的资本市场:上市潮初现,30%的美元基金项目都会IPO

在整个全球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金融市场比较动荡的过程中,太多不确定的前提下,企业应尽快去找IPO的点。
2018-09-06 23:26 · 西安创业网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金融业改革开放决策部署,推进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和丝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促进中国同世界的交融发展,由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主办,西安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清科创业、西安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承办,大西安产业基金、西安资本以及中科创星协办的“2018全球创投峰会”于2018年9月5-6日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召开。

国际视野下的资本市场:上市潮初现,30%的美元基金项目都会IPO

  现场,Mr. Kiho Park, President of LB Investment、贝恩资本执行董事冯平信中利资本董事总经理 高级合伙人刘朝晨、香港创业及私募投资协会中国内地委员会副主席麦世泽围绕《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资本市场》这一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凯雷投资集团、全球合伙人、董事总经理苏宇主持了这场对话。以下为对话精华,经西安创业网(www.XianDream.com)编辑:

  主持人)苏宇:今天应会议组织方的邀请,担任今天对话环节的主持人,可以看到这个主题是关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私募股权投资。我看了一下今天到场的嘉宾是非常的有代表性,不仅有来自国际私募股权的代表,像贝恩资本等,还有在中国做私募股权投资的代表,还有韩国、香港做私募股权投资的代表,我们希望能让大家的意见有所交流,给各位一些对于这个事情的回应。首先有请各位代表先花五分钟的时间很快的介绍一下自己的背景,所在的公司以及所在公司在中国有一些代表性的合作项目。

  Mr. Kiho Park:因为我不会讲中文所以请大家谅解。我们公司是21年前在韩国成立,目前拥有八亿美金基金,在韩国、美国和中国等地使用。在韩国国内我们协会是韩国的风险投资里面的领头公司。11年前我们进入了中国市场,在中国上海有我们的研究所,我们11年之前就在中国国内投资,现在我们拥有在中国国内前50名的一些公司之前投资过的。就像我们的会议主题一样,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资本市场,这不是具体的选项,而是必选项。我们会持续的致力于中国、中东和拥有大型技术的以色列国家,国际的资本市场不断的扩大,我们也会持续的投入。谢谢

  冯平:贝恩咨询以前主要做咨询,后来做了股权投资来进行更大的杠杆,从1984年到现在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也是一个多资产类别的资产管理公司。一共有八大类资金在管理,有生命科学基金等,最近从哈佛大学的基金会把他们的房地产基金接了过来,现在也有房地产的基金。

  我本人2006年加入贝恩资本,在中国之外的地区是以控股收购型为主,由于中国特殊的情况,我们在中国的投资过去十几年将近20多亿美金里面,一半是控股型的收购,一半是参股型的收购。有代表性是2012年收购的加拿大的一个公司,今年也会在中国开店。今年我们也有了亚洲地区*的一个收购案之一,一共80亿美金,有对存储需求的西方公司一起做收购,希望以后有机会进入收购厂的建设,希望和西安有进一步的合作。

  在中国我们收购了一家化妆品,面膜非常好用,如果没有用过的话推荐大家去用,去年卖给了联合利华获得了不错的收益。所以今天非常高兴和大家分享晚期投资和并购投资的想法。

  刘朝晨:我们成立于中国,是一家中国本土但又有国际化布局的风险投资机构,最早在新三板挂牌的基金管理公司,也收购了中国A股的上市公司合并了大概400亿的市值。我们早期从外币的VC起家,09年开始才规模化做一些人民币的VC和成长期的投资,所以现在覆盖了三高三大三新,包括高科技、大文化、大环保、教育、消费升级、新材料这些领域的代表公司,还有文化领域的华谊公司、唐德公司等,教育领域的像龙文教育、本来生活等很多,在制造和科技领域里面有像未来汽车和汽车设计等一系列的公司。

  跨境方面我们的布局基本采取的是要根植于更多,无论是在北美投一些网络、人工智能为主的布局,比如精准癌症治疗、高端制造的公司,还有专门做智能物流的公司。也有像做毫米波雷达,要更多的跟中国的市场嫁接。在欧洲投资的是一些相对更成熟和成长期的,比较典型的在德国有关于癌症的诊疗和临床康复中心。在英国几年前联合意大利的机构,很快在英国市场要上市的公司,用四年多的时间把一个严重亏损的公司做成了扭亏为盈,所以我们注重的是中国成长性和协同性的发展。

  麦世泽:大家好,我是麦世泽,从香港过来,感谢主办方的邀请。我今天来有两个身份,一个是代表香港创投协会,另外代表我服务的机构,跟大家分享一些经验。谢谢!

  主持人(苏宇):非常感谢各位精彩的介绍。我们今天的主题是经济全球化,我所在的公司是凯雷投资集团,在行业里面做了31年,在历史的31年里面,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里面进行并购类的资产投资,凯雷是其中非常大的一个受益人。但是最近可能在12月大家发现,有一种逆全球化的趋势。下面的问题抛给各位嘉宾,在我们看到这种逆全球化的趋势里面,各自的公司和各位作为公司的操盘手,你怎么看待我们投资策略的改变?

  Mr. Kiho Park非常感谢!在美国有facebook,在中国国内有百度、腾讯这样一些社交网络,全世界我们现在达成的共识,一定要实现全球化。高科技的技术发展需要国际资本的市场,这是我们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整体说我们公司的战略主要投放在海外的投资,比较有竞争力的韩国公司,包括美国的公司,都是我们的投资对象。像我们国家的这种投资必须要利用这种网络投向国际资本市场,我现在也在物色中国的好项目,以及以色列、印度的好项目,我以这句话结束我刚才的发言。

  冯平:如果大家用贸易的总值占全球的GDP做一个全球化的发展程度指标来看,全球化的顶峰在2008年就到头了,全球贸易占全球GDP60%。过去一直是在这个水平,最近的数据是58%,那个时候有人说全球化走到头了,那是一个多极化或者双边化,中国政府一方面和东亚的联盟,“一带一路”也是一个区域化,包括和日本韩国打造东北亚经济圈,这都是区域化、双边化的体现。

  这些年我们特别着重于在亚洲范围内寻找一些合作的机会,像韩国的护肤品、化妆品,日本一些很好吃的保健品,包括澳大利亚都是在亚洲基金所覆盖的范围内,这些地方都有非常多不错的跟母婴、健康、美容有关的产品,和中国升级的趋势是非常吻合的。我们作为全亚洲基金,在当地有团队可以把当地的公司管住,在中国有团队可以帮助这些品牌更好更快的方式进入中国,帮他们连接线上线下的资源。所以在大的所谓区域化或者逆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多的深挖在亚洲范围区域内的关系,这是其一。

  其二,最近我们也在梳理,全球化带来*的一个东西是产业链分工,在原来全球化的十年二十年里面,我们投资了不少制造业的企业,在今天制造业企业是所谓的逆全球化或者贸易战略大的背景下,受到的冲击是*的,所以我们今天在进行梳理,这是长期存在的东西,我们在投资制造业的时候要想想全球的布局,包括制造业怎么配合中国政府2025的号召,利用中国市场广大的基数把成本降低,再利用制造圈物美价优的产品输入到高铁等方面。整体来讲对我们的投资策略确实是非常大的影响。

  刘朝晨:大家都知道因为前两天召开了中非讨论,有一个大的战略,其实最终都是一种全球的经济利益全新格局的较量。因为我们可能更多是根植在中国,基于在中国的这些投资人包括创意性的企业。所以在这样的过程中,像中国这样一个国家,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不要有太多的担忧,前提是经过过去30多年的改革开放持续性的发展,已经进行了很好的沉淀,我们的城镇化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并且还有不断的增速和完善的趋势。

  结合我们在四五线以及农村的消费者,在国家过去十几年,在农村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投入之后,我们的交通、水的治理以及互联网电商网络的布局,最核心的就是消费升级,基于整个人口的基数产生了很好的根基。这时候产生了另外一个非常大的不平衡,就是我们的供给侧改革,我们能不能提供更好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快速满足无论是核心一二线城市,还是从农村和地方地区提升上来的需求,提供好的性价比和产品,在这个方面是挑战。但从投资者的角度这是一个机会,我们做全球化趋势相对比较正向的环境中,我们更考虑的是从全球来进行好的产品和技术的布局,快速拿来在中国进行服务性的满足,这个有好处,对市场满足抓住市场需求这个机遇,速度就很快。相对不好的是让我们内生性创造和培养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速度不会那么快,因为我们没有紧迫感。

  反过来,现在逆全球化的进程,不光我们自己,我估计全球的很多国家,尤其是没有具备像中国和美国这样非常独立大的足够人口基数和消费能力的国家,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阵痛。其实这个阵痛之后如果抓住了这个由危到机遇,在一些基础行业,在一些民生核心产业里面进行快速的挑战和布局,政策我觉得是最重要的,再加上勤劳创业者的共同力量,给我们这些企业和投资人更广阔的市场化的空间。

  

  麦世泽:逆全球化的方面大家都谈了,作为过去30年来的全球化,产品进口、产品出口,参与国际分工。原来我们从引进基金、引进技术到现在发展到这个阶段,有了一个新的台阶可以输出基金了,鼓励大家走出去,从全球的角度来看是距离是拉近了。刚才我们讲了我们投资基金收购了全球化的业务,我们国家很重视集成电路行业,监管审批的不确定性因素加大了,很难通过了。今天早上光大董事长也讲了,中国市场很大,占世界超过了一半的市场,最后的供应商还是要跟着市场走,不能完全的分割,不能由一个国家垄断。我们更加鼓励自主创新,自主研发要掌握核心技术,所以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力度资源。

  主持人(苏宇):非常感谢各位精彩的点评,下一个问题尽量把话题拉到实物的层面上来。大家都觉得资本方很高大上,创业者拿着项目、好的机会去争取打动对方能不能进行投资,但是我作为业内的投资行业有很多年经验的人,现在整个的氛围改变。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在非常优秀的企业项目面前,资本方也像是选美一样,多个资本方一起提出条件,用什么样的方式帮助企业项目赋能。现在这个问题是请各位举一个案例,有代表性的案例,来说明一下为什么一些非常好的项目找到了各位所在的公司或平台,而不是其他人。另外一句话,你们以什么样的方式帮助企业赋能,帮助他们成长。

  Mr. Kiho Park我们最近跟中国的一家风险投资公司合作了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把韩国有竞争力的拥有技术公司和中国拥有市场的公司,给予了一个资金投资的项目,由韩国的投资公司和中国的创投公司合作。我们的子公司在香港成立了一个投资公司,我们的市场目标主要放在韩国和中国,如果这个项目成功了,我们将会在香港上市。我觉得这个项目是把一个有竞争力的技术和有市场的产品,以及有能力的投资三方结合在一起的项目,所以我对这个项目是非常有信心的,而且可以解决目前全球化遇到的一些问题。刚才有一位公司的代表也提到了这个化妆品公司的案例,像这种案例也是非常成功的,前期可以有当地的投资方来投资,这个项目一旦成功可以走向世界,而且可以把这个项目做成全球化独角兽的项目进行。

  冯平:我们基金的背景是贝恩咨询,主要是为企业提供增值,并购一家企业以后会做三个月的蓝图计划和财务标准,做到这个财务标准要做到什么样的事情,不管是管理方队还是管理层,定完战略就去做执行。刚才讲到韩国的化妆品收购,以此为例子跟大家分享。当时的韩国化妆品公司是做电视产品营销的公司,有一款面膜是用眼霜来做面膜。当时它60%的销售已经卖到中国了,全都是通过代购和提货,都是被动的去进行。所以当时创始人身体得了癌症,想要把公司卖出来。现在对于收购和并购来讲,越来越多的是一代企业家由于各种各样的问题想要退出来,这个时候不一定是看重*次你给他的价格,这样的创始人在卖公司之后会留一个小股份,这个案例是留了40%,在于一起能不能把公司做到下不,实现更大的价值。

  当时我们打动他的有几点,一是怎么样把中国市场做好?我们说在中国建立团队,做认证,在天猫上建旗舰店,同时告诉他,可以找到非常好的管理人才,我们重新建立了整个中国的运营管理团队。从电商到市场营销等搭建起了这个体系。所以当时一年之内中国通过自己的天猫和可控渠道的比例获得了很大的提升。这个项目本来是三到五年的项目,但是一年之后运营非常好,联合利华就把我们整个公司给收购了,我们把40%的股权卖掉了,这个已经高出了非常多倍。所以在今天这个环境里面作为一个基金,从战略到人才,给公司提供全方位的资源,很多时候是打动公司非常重要的要素。

  刘朝晨:我们依然是站在做跨境的角度来分享项目,这也是最近对媒体广泛关注的。这是我说的阿斯马丁的项目,这是一个百年的公司,大家知道是007的座驾。在它100年的过程中曾经有多次的破产,也被卖来卖去。四年多以前当我们竞标这个项目的时候,正好是这个品牌100年,我们当时面临着另外六家国际化的竞争对手,三家整车厂商,包括奔驰这样的独立*的汽车厂商,也包括国际性的和中国本土很大的一些其他机构。我们本身基金的规模和那些相比都小很多,最终我们给出了策略,联合了一家在欧洲本土非常*的专门做家族性的基金来共同递方案,我们给他的方案是在你危机的时候,因为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全球很多产业都受到影响,尤其是高端消费品,像马丁这样的独立汽车品牌,不像我们熟悉的宾利已经被其他大的汽车集团并购了,有大的现金流和技术研发的支撑。这时候我们给出的是一种很重要的帮你去进行如何商业模式扭转继续提升的解决方案。所以最后我们能够去联姻。其实好的项目也是在选美,在那个时候已经是面临很多挑战的一家公司,因为它的品牌价值,依然是一个明星,只不过有一些衰落的明星而已,需要焕发新生。所以我觉得资本和企业家的恋爱,好处是你可以跟多个人谈,而且婚还可以跟多个人结,并且这个婚不用结一辈子,资本帮助企业家到一定时候成功了还要分开。正是因为你可以跟更多人谈,你就可以整合更好的资源,让你这个企业变得更加*,在不同的阶段都可以去成长。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一个是主导全球,一个是更多的根植于中国和亚太地区,从技术的重整和适应性、新型号开发,以及引进奔驰这样大的战略性投资机构提供最重要的技术研发和支持,这些方面都提供了很多帮助。大家知道这些年电动汽车的发展速度很快,以美国特斯拉为代表,还有中国政府的支持,这些年有很多新经济,电动汽车跟传统汽车,尤其是跟一些豪华品牌如何进行很好的对接,迸发出新的机会,我们都在各方面来进行很好的战略对接。

  涉及到跨境投资,尤其中国的投资人和中国的一些领军性企业,无论你是通过技术性的全球的合作和布局,还是通过资本的联姻以及输出来整合人才技术,来嫁接中国或者新兴市场的时候,其实除了像很大的凯雷、贝恩这样全球的财团之外,更多的产业资本、风投、PE资本可以更多的采取合作伙伴的方式,这就是我们一直在极力主张和实行的。当我们在全球去布局任何一个项目的时候,一定会找到在当地非常懂得这个产业的*的专线性的产业资本或者经营资本,跟我们进行联合投资,而且大家对这个项目进一步的完善,尤其是投后如何把他们的模式进行调整,把好的东西进行嫁接和分工,国际伙伴解决前端问题,我们更好的解决在中国落地和增长性的问题。预计未来几年会更好,因为两年多以前我们推出新产品的时候,其中很多的产品充分考虑到以中国为代表的这些消费人群更加时尚化、年轻化,而且女性的人群增加了,所以推出的产品适用性更加强了。

  麦世泽:我们三年多前收购了瑞典一个公司,原来准备在瑞典上市的,但规模不大,我们买了98%,可以帮助他们开拓中国市场,他们原来在中国没有销售业务。收购之后帮助他们提升了运营水平,我们后来把股权转让给国内上市的公司,填补了中国这方面的空白。所以对瑞典公司的成长,另外我们也引进了这方面的技术,填补了中间这方面的空白。

  主持人(苏宇):从资本方的角度来看项目,不仅仅是看项目的价值,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个企业、这个项目有资本方和没有资本方带来什么样的差异和赋能,是他做这个决定非常重要的出发点。因为时间所限,就到最后一个问题,在其他的环节里面经常会提到,这个会议上更多的人谈投资,如何投,怎么投,这个问题更多的是讲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退出。各位怎么看待接下来未来五年的退出渠道,以及现在的组合更多是以IPO上市或者并购的方式,希望大家能从这个角度给大家做一些分享。

  Mr. Kiho Park我来说一下,我觉得未来的五年内应该走向世界,在本地化的公司在上市的时候一定也要谨慎,它的产业和竞争力已经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也要去选择IPO市场,我们的创投要走向市场化,在市场平等方面要有一个全球化的战略。

  冯平:我们控股型的比较多,退出一直是比较多元化的。今天这个市场公司的规模以及作为比较大的股东怎么退,香港退起来比美国麻烦,上市当然非常好,我也非常同意刚才讲的,过去在中国的退出,可以卖给谁,卖给给大的上市公司,也可以卖给大的基金,尤其是今天美国上台之后美国的减税以及包括美国让海外公司的钱,我们判断对美国的很多大公司,可以做很多的动作。怎么样很好的利用这笔钱,所以我觉得大家真的是可以考虑的,接下来这三五年在资本的市场不会像过去那两三年,这样的退出是一个非常值得考虑的情况。

  主持人(苏宇):为了让我们的参会人员更加的直观感受我们对于退出的期待,可以不可以请各位对于预期五年时间窗口里,二级市场相关的退出,以及非二级市场退出,包括并购、股息分红等,大家做一个百分比的划分,是20%还是80%?给各位一个比较直接的说法。

  冯平:以前是二八,接下来会是三七,对于创投的基金来讲这还是一个主要的渠道。

  主持人(苏宇):30%是二级市场。

  刘朝晨:这个要稍微分开来看一下,尤其是谈到中国相关企业,无论接受的是人民币的投资还是美元的投资,现在的出路主要是在三个核心市场,一个是A股市场直接的上市和并购,二是香港市场,尤其是去年开始在一些新经济方面对上市政策的修订产生了爆发。以外地为主的投资,在香港市场和美国市场,以上市为主依然在这一两年之内还会有快速冲刺的苗头。在过去很多年,尤其是在TMT非常大的相关方面,大量是外币的美元基金投资,沉淀了很多案例,这些案例需要抓住时间,通过三四年的沉淀进入到退出时期。

  香港和美国在整个全球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金融市场比较动荡的过程中,太多不确定的前提下,尽快去找IPO的点。但是这里面可能面对的一个挑战,今年年底可能还好,到底明年美国和香港市场,整个IPO的估值是不是很明显。今年美国大量的IPO公司已经有30%到40%的例子,对于企业家来讲,你也不用去纠结,可能进入到一个更加完善的体系里,换一种思维去成长。

  A股一年多的时间,遍布鸡毛,可能30亿市值以下的就有千家了。我也不得不呼吁一样,我们整个管理政策的可持续性,对整个中国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真的是太重要了,反过来我们也看到一个相对可喜的信号,在上个月证监会也强调,其实对并购重组应该更加的鼓励,包括产业链内甚至跨行业。可以看到,尤其是像三板已经积累了一万多家企业,我们进行了分层,在分层之后依然有大量的企业在过去批量性优质的企业在退市,想方设法往ipo这条路走,但现在审核的标准提高,这个闸门不断的增加,大家也就担心堰塞湖的重新产生,从管理层已经意识到了,怎么解决,更加良性的是进行大量的并购充足,这个并购充足从产业上来讲是好的优化组合,避免更多的浪费,对投资人良性的循环能够扶持更好的创新,起到更好的推动性作用。我预测国内并购重组比例会更多,是不是会达到50甚至以上,因为很多的VC资金退出,如果不把它中间作为类似于阶段性退出的话,占的总体比例会更高。海外市场基于中国的这些创新项目,而且美元基金他们还是要以更多的冲一些IPO,我认为IPO的比例是30%左右。

  麦世泽:香港的市场做了一些改革,允许不同的公司来上市,我们很鼓励很欢迎新经济公司来香港上市。

  主持人(苏宇):先天的一些结构设计对它未来的退出可能也会有一些喜好。今天的对话环节就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大家!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西安创业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