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乐视网市盈率82倍被指虚高 收费模式前景难料

本月初,乐视网高管赴上海与中国移动洽谈合作,但因公司暂无移动电视牌照,合作洽谈目前处于不明朗的状态。
2011-11-12 11:48 · 经济观察报  仇子明   
   
  11月9日,乐视网尾盘拉涨停,涨停价收于32.90元,股价创下5月18日10送10除权以来的新高。10月12日,该股盘中*价为20.13元,股价低开高走,日振幅则达15.40%。从20.13元至32.90元,乐视网在短短不到一个月内,其间最高涨幅已达63.44%。

  以乐视网三季度公布的每股收益0.4元为计,该股市盈率已达82倍。上海一位基金投研人士表示,在乐视网广告收入增收不甚明朗、收费模式前景难以预料的背景下,公司股价和估值已现虚高。

  版权盈利模式

  10月19日,乐视网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斥资51万元,携手土豆网的出资49万元,成立合资公司上海土豆乐视影视公司,新公司成立后将开展国产影视剧网络版权的采购和销售。竞争对手正在成为合作伙伴,乐视网寄望于新公司设立后,可以借助土豆网优质的客户资源,提升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和用户流量,从而带来广告收入。

  事实上,乐视网已经使用了3.84亿元超募资金中的80%用于购买影视剧版权(预付采购款)和投拍影视剧。如乐视网将《后宫》的网络版权收入囊中,便花了2000万元。乐视网并不承认“烧钱”之说,公司副董事长刘宏认为是在“造血”。在他看来,目前正是影视剧网络版权价值的上升期,也是版权资源储备的投入良机,部分视频网站用风投资金买带宽、砸广告等,都是一次性投入,不能获得长期收益,那才是“烧钱”。

  据市场研究机构comScore近日发布的中国网络视频市场调研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在线视频总播放量为100.73亿次,观看视频的网民已超过3亿人。观看视频已经成为中国网民第三大网络行为,仅次于社交网络和音乐。

  乐视网购买影视版权的盈利模式之一是采取收费观看模式,但即使以乐视网自己公布的付费用户量70万为计,较之3亿以上的网络视频用户而言,仅仅只有千分之二。前述基金投研人士告诉记者,“付费模式是否在未来会被用户接受,暂时不好定论,但从目前的态势看,在未来3年内,用户还是愿意选择免费模式。”

  长期跟踪研究乐视网的国联证券传媒娱乐小组也认为,乐视网采取的是版权分销+付费用户+网络广告的盈利模式“也许并不是*的”,“从公开数据来看,无论是市场占有率还是海外上市融资情况,优酷都已经成为视频网站行业的领头羊。”

  至于版权分销,乐视网采取的方式是将以6折的视频价格卖给地方电信公司,后者再以增值服务和礼品全价推销给自己的用户。但记者获悉,本月初,乐视网高管赴上海与中国移动洽谈合作,但因公司暂无移动电视牌照,合作洽谈目前处于不明朗的状态。

  广告与流量的悖论

  尽管乐视网的商业模式被标榜为“版权分销+付费用户+网络广告”三位一体,但从2007年至今,广告收入依然是构成公司总营收的主要来源。

  2009年,乐视网近80%的收入来源于广告收入,2010年,其广告收入的比重下降至总营收的70%左右,据国联证券传媒娱乐组估计,至2014年,乐视网的广告收入依然将占据总营收70%的份额。

  对比乐视网和土豆、优酷的招股说明书不难发现,乐视网在广告收入的增速上是最慢的。自2007年至2010年,乐视网广告收入分别为500万元、1736万元、3693万元和6737万元;土豆网是660万元、2620万元、8910万元和2.86亿元;优酷网更是后来者居上,2007年时优酷网广告收入仅有180万元,但到2010年已经增加到3.87亿元。对于广告主而言,流量的高低和网站的知名度乃是投放平台的重要选择,而乐视网较之土豆、优酷,在上述两方面均处于下风。

  上海一位4A广告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网络广告投放中,网站流量仍是广告主的*考量。

  根据乐视网招股说明书显示,除了中国联通(微博)在2009年成为其*大客户外,2007年至2009年,公司的*大客户均为北京新锐力广告公司,该广告公司2009年在乐视网投放的广告高达1874万元,但广告界人士均认为,该广告公司并无实力投放上述广告预算。就连长期唱高乐视网的国联证券研究员,亦在最新研究报告中称乐视网是在“质疑声中上市”。

  上述上海基金投研人士认为,乐视网是典型的“先上市、后发展”,尽管其上市前名不见经传,但毕竟现在已是一家上市公司,其在资本市场所募集的资金足以推动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公司的商业模式不乏亮点,但公司真实的广告收入究竟几何,大举烧钱的版权购买是否可以有效的版权分销和推行付费模式,短期根本看不出端倪,在此意义上,公司高达82倍的市盈率,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反映出了股价虚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二季度,乐视网还是一只没有机构问津的个股,但截至三季度末景顺长城内需增长、内需增长贰号、融通新蓝筹、国泰金牛创新成长等机构投资者却集体现身公司前十大股东之列。不过,10月12日该股震荡向上并开始新一轮猛涨的当日,深交所公开交易信息却显示:抛售者有机构身影,而托高股价的,清一色为游资所为。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经济观察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