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江中“网络经济地图”:2万余人小镇开400家网店

48周岁的陶桂传,是高桥镇上最早一批做雪地靴的,也是最早用网络销售的。可当记者找到陶桂传时,怎么也不能把他和时尚的网络销售联系起来,陶桂传朴实的外表就像农民,穿着简单,很难看出是一位企业家。
2012-12-24 13:42 · 创业家     
   

  绵延的长江静静地流过。江到下游,在江苏境内有两市隔岸相望——南侧是镇江市,北侧是扬州市,位于两市东边相邻处有一个叫作高桥的小镇,高桥镇行政区划隶属于镇江市丹徒区,但与镇江其他地区隔江相望。

  每到冬天,高桥镇就备受瞩目,从这里生产包装好的雪地靴源源不断地送往全国各地,甚至大量出口到外国。过去,长江一度成为阻碍高桥经济发展的一道障碍;今天,通过网络,高桥正在快速朝着雪地靴之乡迈进。

  官方统计数字显示,高桥镇人口不过2万余人,却有400多家网店,俨然一座江中的“网络岛”。12月20日至21日,现代快报记者连续两天登岛,探访小镇的“网络经济地图”。

  创业之初


  挑着担子上门卖鞋

  高桥镇位于镇江丹徒区东北部,长江北岸,北与扬州市邗江区连接,总面积40.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01万人。事实上,如今的高桥北边跟扬州的一个镇已经接壤,更像是一个三面被长江包围的“半岛”。今年下半年,镇江市公交总公司开通了从市区通往高桥的公交车,但从长江南岸想要到达高桥,仍然离不开汽车轮渡。

  从镇江大港,乘坐汽渡,近20分钟后,过长江到达高桥。记者连续两天到达时都是阴雨天气,小镇显得尤其平静,集镇上人员不多,跟市区大量行人摩肩接踵的画面大相径庭;集镇并不大,徒步三五分钟后就能看到乡村,一派田园风光。

  但在看似静止的表象下,却隐藏着勃勃生机——每天都有成千上万起交易在室内完成。这里的人们利用网络足不出户地做生意,每天傍晚,无数寄往外地的包裹塞满各家快递设在岛上的营业点,大部分包裹里面装着的都是产自本地的雪地靴。

  48周岁的陶桂传,是高桥镇上最早一批做雪地靴的,也是最早用网络销售的。可当记者找到陶桂传时,怎么也不能把他和时尚的网络销售联系起来,陶桂传朴实的外表就像农民,穿着简单,很难看出是一位企业家。

  其实,陶桂传并不精通网络,在他的办公室里没有电脑,办公桌上摆满了雪地靴。

  陶桂传的故事从鞋子开始。

  1980年,由于家庭贫穷,陶桂传高中辍学,到当时的高桥鞋厂当学徒。

  “当时每个月的工资只有30元,在乡镇企业感觉有力气没地方使。”陶桂传向往更大的发展前景,他于1985年离开鞋厂,自己办皮鞋厂创业,他是镇江最早一批“单干”的个体户。

  陶桂传刚开始创业时,生产的是女士皮鞋,他一边开厂,一边学习设计、绘图。“其实刚开始的时候还不能叫厂,因为只有四五个工人,就像是一个小作坊,专门为别人订做鞋子。”

  陶桂传说,“那个年代哪有什么网络销售,都是用扁担挑着两个箱子,箱子里面装满了鞋,到处推销。”创业*年,他没有盈利,甚至由于被骗而亏本,厂里变卖设备后只剩下5台缝纫机。

  1987年,陶桂传转变思路,跟上海人合作,打算进入上海市场。为了避免同质竞争,他选择制作别人不做的老年人鞋,有了一定基础后才重新生产女士皮鞋。

  陶桂传回忆道,那个时候,从高桥送货到上海非常曲折。由于当时从高桥到南岸还没有汽渡,他要先坐船到谏壁,再从谏壁乘坐汽车到镇江长江路,等第二天路过镇江、到达上海的客轮。将货物送到上海后,陶桂传还要骑着三轮车到各家店推销,鞋子从卖家到买家最快也要两天时间。

  1990年,陶桂传买了一辆客货两用车,他傍晚5点离开高桥,深夜到达上海,然后连夜挨家挨户送货。

  此后10年,陶桂传在产销皮鞋上遇到不少坎坷。先是在将2万多元货物寄到辽宁丹东一家公司,陶桂传过去要债,负责人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后又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遭遇70多家企业“爽约”,由于国企改制,这些企业的相关负责人经常变化,最后导致陶桂传总共300多万元的货款打了水漂。

  2000年,陶桂传在参加展销会时认识了几位澳大利亚的商人,他收到了一张来自澳洲的3000双雪地靴的订单。1年后,陶桂传将企业的主营业务由皮鞋转向雪地靴。陶桂传那个时候接触到的雪地靴形体并没有现在这么漂亮,只能起到保暖作用,他在生产时尽量把雪地靴的款式向皮鞋靠近。但由于陶桂传一直都是采用“以销定产”的模式,他的企业一直做不大,直到2006年产值才300多万元。

  “手上没有订单怎么办?”那些年,为了谈下一笔生意,陶桂传经常要带着鞋样,到处出差给客户看鞋子,如何向客户推销他的产品成为困扰他的难题。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创业家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