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一个游戏团队惨败教训:要懂得进退之道 保持清醒的头脑

2010年的那个秋天,一次偶然的机会,与一位很有实力的投资人谈起创业的事(未经本人允许,这里就不写资方的大名了)。其实早在08年我们就谈过相同的话题,但因为种种原因,这个事情搁置了,直到这一次,双方终于达成了一致,我们决定做一家网页游戏开发公司。
2013-06-07 09:26 · 创业邦     
   

  我现在知道一个企业都是从小长到大的,别着急,而且创业大概有一年半到两年是瓶颈期,特别难,然后突破瓶颈组织成长,组织膨胀、业务膨胀,然后陷入经济危机,这时迅速调整,调整过来就好了,调整不过来就死掉。所以我清楚,头两年要克服瓶颈,之后要控制组织,有了这样一套东西以后,我们心平气和了,知道一个企业要做大要有很多年时间。——冯仑

  很遗憾,在首次创业失败后,才看到上面这段话,但也很庆幸,在下一段未知的新征程开始前,有了这醍醐灌顶般的领悟。

  还记得创业之初,一位投资界的资深前辈曾语重心长的对我说过这么一句话:“头一次创业,别着急,多积累经验!” 当时嘴上应着,心里却是一万个不屑啊—不就是做个小小的页游么?对于我们这个集合了诸多大公司精英的团队来说,那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吗?

  一转眼,已经过去两年多时间,加班加点打造的两款产品,一款在海内外都曾发力运营,签约的都是国内比较有实力的运营商和运营平台,进行过千万级别的推广,却收入惨淡。另一款投入了公司大量的人力财力,一度被国内多家一线运营平台高度关注跟进,最终却是胎死腹中,而高峰期曾多达近40人的团队,如今也已是各奔前程… …

  团队中许多人都曾叹息:我们曾那么接近成功,真是可惜。

  也有一起奋斗过的兄弟,埋怨运营商的拖拉让我们错过了黄金时期。

  我也同样郁闷过,痛心过,不甘过。

  但在痛定思痛后,我却陷入了另一面的沉思:

  如果说成功的机会,我们没有抓住,那失败的风险,我们是否有去尽力规避呢?

  如果说一些外部因素导致了我们错失一些时机,那我们是否有主动出击,及时调整修正呢?

  如果说过快的扩张给我们带来了资金上的压力,那我们是否有果断抉择,迅速反应,甚至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来力挽狂澜呢?

  沉思,反思… …

  许多个不眠之夜,这两年的林林种种,全都浮上心头… …

  2010年的那个秋天,一次偶然的机会,与一位很有实力的投资人谈起创业的事(未经本人允许,这里就不写资方的大名了)。其实早在08年我们就谈过相同的话题,但因为种种原因,这个事情搁置了,直到这一次,双方终于达成了一致,我们决定做一家网页游戏开发公司。

  一个月的时间里,核心团队就全部到位了,为了团队成员的稳定,为了更加激励斗志,团队里8个人占有了比例不等的股份。当时包括资方和一些朋友都问我为什么这么多人拿股份,也有人劝我不要分出去太多,将来做大了不好控制之类的。不过我想的不同,这8个人其实属于正副两个职位,或者说,每一个核心岗位都有一个备用人选,即使走掉一个,也能立刻有人顶上,不会对团队的稳定架构和产品的开发进度造成大的影响,因为我听过团队中因为主程或者主策走掉导致失败的案例太多了,因此在初期,团队的稳定被我放在了首要的位置。 现在看来,当初的这个决定,虽然在初期的确起到了团结稳定的作用,但在中后期却凸现出管理不便、意见难以统一等弊端。

  当公司成立4个月的时候,我们的*产品也算完成的七七八八了,为了给产品上线铺路,公司又聘请了一位市场商务总监。随着他的到来,我们开始组织业内有意向合作的平台到公司进行体验,另外也请一些用户到公司来体验,收集了很多有用得改进资料,也有不少的合作意向让我们可以继续谈下去。公司一切都在朝着预期方向发展。

  接下去的两个月里,我们开始筛选运营商。这时我们面临两个选择,独代还是联运。其实联运在当时已经是很成熟的运营模式,但是很多条款都涉及到自备服务器、带宽、客服、运维等问题,而且以我们小公司的谈判筹码,是很难拿到首发金这样的东西的。一旦联运,很可能未来三个月内我们仍然没有收入,那么公司账面上那些钱就会开始吃紧了。深圳的人工开支本来就不低,20个人的团队,一个月怎么也得15万的成本吧。最终我们选择了独代,独代至少能让我们拿到一笔还算可观的代理金,对公司长远发展还是很有利的。

  一旦选定了独代这条路,我们很快开始和几家比较有诚意和意向的运营商开始洽谈,并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运营商的选择,上海**的诚意、产品推广规划和未来的合作蓝图最终打动了我们,当然,在当年可以算是较高的独代金也是吸引我们的重要原因。

  国内独代尘埃落定,我们拿到了公司成立后的*笔钱,现在想来,在这个时候,我们犯了两个错误,而这两个错误,对公司后来的发展,影响巨大!

  一来,我们开始盲目乐观,这种盲目乐观情绪,感染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甚至一直到了产品真正上线运营前,我们总是看到运营方为这款产品准备了多少人的运营团队,把这款产品放在了多么重要的战略地位,为这款产品将会投入多大的推广资金等等,却忽略了对方虽然已是一家成功成熟的运营商,但仅限于端游,在页游运营方面,他们还是新手。

  而盲目乐观导致的另一个错误,就是盲目扩张。迅速的开启了一个未经严肃验证的新项目,然后又迅速的将公司的规模扩张到了接近40人----公司后来的困境证明,新项目的开启以及人员的迅速膨胀,不禁分散了我们开发的精力和重心,也让公司背上了沉重的资金包袱。

  国内的独代谈妥后,这款产品在一段时间内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开发,运营方承诺的千万级别的推广投入和3月份的公测规划,让我们所有人都感觉成功将至!是,这是进一步的盲目乐观,而随着我们的商务总监又开启了港澳台的洽谈,大家更觉得,公司一切都朝着极好的方向发展。

  在当时,有近10家运营商对我们*产品的港澳台代理权十分感兴趣,而其中以台湾两家运营商最为迫切想拿到这款产品,其中为了拿到这款产品,派驻了一个商务经理呆在深圳,而另一家的副总更是亲自从台湾来到了我们公司,跟我们进行长谈。

  前者在台湾是数一数二的页游运营商,而后者只能算是个中型的本土运营商,考虑到国内的运营我们已经选择了一家并非一线的运营商,尽管中型的这家运营商表现得非常有诚意,甚至准备了详细的运营规划,但我最终还是决定把*产品的港澳台运营权交给那家数一数二的台湾运营商。

  后来港澳台运营的一路坎坷证明我在这里又犯了一个错误:盲目信任大厂商,盲目选择高代理金,而让我们错过了跟我们更合适,更合拍的运营商。

  在筹备港澳台版本期间,我们迎来了产品国内的公测,公测当周,运营方就砸了三百万的广告费,一时间,各大网媒上全是我们产品的广告。

  我们还没来得及品味这一时的风光,很普通的数据很快就给我们浇下来一盆冷水,接下来运营方又砸下几百万的广告费,效果却是越来越差… …

  大笔的投放,却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我们郁闷,运营方也郁闷,电话会议不断开,我们飞去上海,运营方的人飞来深圳,一起分析数据,探讨原因,规划版本优化改进计划。

  产品数据不佳,开发商和运营商一起分析规划是好事,但在这个过程中,又一个错误,让好事变为了坏事,真是应了那句古话:“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创业邦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看了这篇文章的用户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