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界新芽8月9日编者按:本文作者为台北早期风投机构appWorks共同创办人暨合伙人Mr.Jamie(林之晨)。文章认为,既然无法改变90%的人都只是来看内容的这个事实,那顺应这样的民意,用心的给读者们一个舒适、流畅、相关性高的内容阅览体验便是最务实的作法。
以下是全文,投资界新芽略有删减:
90%的网络社区参与者只阅读内容,9%会进一步加入讨论,而只有1%会积极参与内容的UGC。——1%法则
2007、2008年,当我在经营旅游社群网站Sosauce时,观察到了这个有趣的现象──每个月到访的数十万使用者中,只有几百人会积极的写游记、贴照片,几千人会参与评分与讨论,而剩下的绝大多数人,都只是来浏览内容的。现在经营的MR JAMIE博客也有类似的情况,每天的5,000-10,000名访客面,大约只有500-1,000人会按赞、分享,不到50人会留言发表评论(即使是把Facebook的留言也算进去)。
2006年使用者经验研究者Jakob Nielsen第一次发表文章阐述了这个现象,并且将它称为“Participation Inequality (参与不均)”,并且以这样一个90/9/1的金字塔作模型:
文章中叙述的多个案例,事实上并不完全是90/9/1的分布情况──Wikipedia甚至是夸张的99.8/0.2/0.003。但或许是“Participation Inequality”太严肃也太学究,从此之后,大家就渐渐习惯了用“90/9/1定律”甚或是“1%法则”去称呼这个现象。
所以对于一个网络创业者而言,这个模型的重点不是“90/9/1”这三个数字,而是它可以帮助你记得“只有极少数使用者会经常创作内容”这个常态,然后因应它来设计你的产品。也就是说,你必须把你的内容型网络服务的TA,分为三个群体:
重度创作者
每个领域的重度创作者数量都非常少,因此很有可能是你必须主动、积极拉拢──就我所知,多年前痞客邦(PIXNET)为了让酪梨寿司从无名搬家过去,私底下花了非常大的力气。你甚至需要为他们量身订做一些重度使用者专用的工具(在不打扰其他使用者的前提下),并且让他们感受到在社群里崇高的地位──Facebook的“粉丝数”、Flickr的“Pro Account”、Yelp的“Elite Squad”与无名小站当年的“白金会员”,都有类似的意思。最后,你还必须想办法让他们创作的内容得到读者的好回响,以鼓励他们源源不绝的分享。
而当你的服务达到了某种早期的大数(例如:10万、100万月活跃用户),如果重度创作者的比例能够维持在1以上,甚至到达2-3%那就表示你在他们身上的经营,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反之,则你可能要更积极的去服务这些人。
休闲创作者
比起重度创作者,休闲创作者的数量就多很多,因此服务这群人跟服务“大众”比较类似。诀窍是让内容的产生“越简单越好”,并且开发出一些像是滤镜、主题、版型等的工具让休闲创作者很容易就能产出很棒的内容──请参考Instagram、Pinterest、Tumblr、Apple Keynote。另外,除了内容分享之外,如果能增加“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元素──聊天、简讯、传递文档等等,也能让休闲者更愿意上来留下珍贵的足跡。
读者
比起前两种TA,读者又是更大数的大数,但却也是很多网络内容服务忽略照顾的一群──从有网络以来,各种UGC平台就蓬勃发展,但一直到2007年才由Facebook发明了“News Feed”这样专注服务读者的功能可见一斑。既然你无法改变90的人都只是来看内容的这个事实,那顺应这样的民意,用心的给读者们一个舒适、流畅、相关性高的内容阅览体验便是最务实的作法。这也是为什么近期像是Flickr、Foursquare、Twitter这些本来着重“创作”的社群都相继把注意力转向读者,而像是Flipboard、Feedly、Pulse等内容阅读器更是直接从读者出发,再渐渐反攻回创作者的原因。
以上,就是网络存在的1/9/90消费者文化,希望有帮助到你思考你的内容产品策略。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1308/2013080935283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