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音乐创业在路上:靠版权赚钱已成过去 互联网思维变标配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时代,音乐产业只靠版权收益已无法生存。而京东和阿里等互联网企业加入战局、唱吧等秀场的流行也令与音乐相关的创业充满了未知。对于"音乐创业在路上"的话题,海纳亚洲副总裁杜海涛提醒创业团队,创业初期不赚钱是被理解的,重点是要把产品做优秀。
2013-11-08 18:12 · 投资界  赵娜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时代,音乐产业只靠版权收益已无法生存。而京东和阿里等互联网企业加入战局、唱吧等秀场的流行也令与音乐相关的创业充满了未知。

  今日下午,Z-Club第119期"音乐创业在路上"活动作为首届中国音乐产业大会的分论坛在北京举行。

  只靠版权赚钱的方式已被淘汰 搞音乐要用互联网思维

  中国音乐市场能否靠版权赚钱?梧桐树资本合伙人童玮亮将音乐同小说的商业模式相对比,他称,做小说连载网站是赚钱的,每天写出来一章,很多人愿意付费,因为大家都想看下一章可能出现怎样的发展。但音乐内容本身却没有吸引用户付费的动力。即便是QQ音乐这样一款产品,用户也只是为了黄钻和蓝钻去付费。

  LavaRadio创始人陈曦更直言只靠版权本身去赚钱的时代大势已去。陈曦回忆说,LavaRadio经历了从线下转战线上的转型。公司在2010年成立之初,承办了一场音乐节,但随后就发现线下模式中,音乐人参与商业合作的套路很难被复制和延续。在这样的认识下,其在去年开始向线上模式转型,做起了音乐电台,并希望在未来基于打造包括车载、家用及运动中的整体音乐系统。

  尽管提及音乐产业,行里人普遍叫苦,但iCanMusic创始人韦凯元并未把此事看得很严重,在他看来,当前整个音乐产业并未进入到互联网的核心地带,换言之,就是搞音乐的人还不具备互联网思维。其感慨说,一定要用互联网的思维来行事,"至于有没有答案,可以继续往前探索"。

  "羊毛出在狗身上" 互联网企业用音乐笼络用户成本低

  包括京东、阿里和网易在内的知名互联网公司纷纷做起了音乐,既然靠此获利不容易,为何选择如此跨界?音乐大课堂创始人任航表示,用音乐去招揽客户、让客户停留在自家的服务体系、提高用户黏性是这些大公司入局音乐产业的主要目的。现在不管是在移动互联网还是在互联网,获取用户的成本都非常高,而用音乐的成本相对较低。

  对于音乐产业的盈利困局,多位嘉宾戏言是"羊毛出在狗身上"。韦凯元解释说,如果音乐人自己不能妥善利用互联网,那么和公司所做的产品切割开了。他说:"六、七毛刷出来的音乐制作费用,你没有跟用户接触、没有形成自己的粉丝,就是没有用好平台。"一旦真正进入到互联网的核心地带,盈利就是可行的。

  在线秀场流行之惑:类"唱吧"模式能走多远?

  会场上,唱吧是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陈曦称唱吧模式的亮点在于对音乐内容的再创造--一段音乐经过几百万人的演绎之后,流传出不同的版本,内容的丰富使得用户互动更加积极亲昵。因此,唱吧是拿用户的音乐来吸引更多用户,而不是拿原来的音乐吸引用户。这也是它能在短时间内积累几千万的用户的核心因素。

  对于逐渐流行的在线秀场模式,56网副总裁李浩认为这更像是一种游戏模式,其收费方式及对用户心理的把握都和游戏产品非常像。每天可能有几千个主播开直播间,有两三百万用户来看。但99%的人仍不愿付费。愿意大手笔付费的用户因此被称为"金主",在秀场中尤其受欢迎,绝大多数用户仍是"屌丝"。但他认为,随着巨头如腾讯的"杀入",整个行业还有放大的空间,包括线上的业务的创新、线上线下的业务聚合。

  此外,针对"音乐创业在路上"的话题,海纳亚洲副总裁杜海涛提醒创业团队,创业初期不赚钱是被理解的,重点是要把产品做优秀。之后,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大势下,音乐和游戏的结合已不可分割,商业模式需向娱乐方向转舵。由于娱乐业务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方式与纯做音乐不太一样,如果做娱乐仍不挣钱,创业者就需反思创业方向有无问题了。他表示,目前的环境下,产品需要披上一个绚丽的外衣,以低成本抢夺用户并设法维持其活跃度,在积累一定量后,则需适时决定是选择做内容还是做渠道了。(赵娜)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赵娜,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1311/20131108356773.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