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Facebook收购并非毫无章法:圈人才和链接未来用户

与其他企业明显的并购目的相比,Facebook的收购就显得一盘散沙,看起来毫无章法。但事实真是如此吗?不,Facebook更注重于网罗优秀人才……
2014-05-18 09:38 · 创事记  三文治love   
   

  Facebook的并购策略,目前业界事实上已经谈论的够多。在外界看来,与谷歌的并购策略相比,Facebook的收购看起来毫无章法。谷歌近年来则基于智能家居Nest将触角延伸到物联网领域、包括机器人公司、生物性公司、太阳能公司等都是基于未来科技与想象空间的布局。

  看远一点,谷歌许多成功的并购都建立起来了自身的核心优势与竞争壁垒。比如仅花费5000万美元就收购的Android公司的Android系统与斥资16.5亿美元收购视频分享服务Youtube,如今Android占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逾80%的份额,极大稳固了Android系统底层的优势与智能机操作系统市场的话语权,Youtube确保了Google的流量价值。另外,谷歌针对可穿戴设备(智能手表)又发布Android Wear系统,有着造出巨大潜在市场激发未来想象的空间。

  反观Facebook的收购,Facebook并购Instagram及之后以26亿美元拿下了虚拟现实设备(眼镜)公司OculusVR。而不久前Facebook更是以190亿美元之巨拿下即时通讯工具WhatsAPP,这种一掷千金的土豪式并购引发业内广泛关注。

  在业界的部分观点看来,无论是对Oculus VR或是WhatsAPP的收购,Facebook均没有做到与核心竞争优势相融合,进而借此提升自己在产业中的竞争力和延展力,也无法补齐自身的核心业务短板。而对于WhatsAPP的收购,也被认为是消灭竞争对手与未来威胁的一次并购,除此并无其他意义。

  事实上,Facebook的诸多如散沙般的并购策略背后,其背后都是收购核心人才、获得技术、扩展用户。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特别的现象,Facebook收购均指向于50人以下的中小型的创业公司。而人数最多的一次收购就是今年收购whatAPP,拥有50名员工,当然也是Facebook金额*的一次收购。

  从2010年到~2013年,可以抽样式的回顾下Facebook的部分收购:2010年,收购照片分享网站Divvyshot,核心员工3人;收购社交活动服务公司Hot Potato,8人。收购文件分享网站Drop.io,1人。2011年,收购招聘网站pursuit,核心人员3人。收购社交网软件厂商WhoGlue,1人。2012年,收购照片分享服务 Lightbox开发团队和位置发现应用Glancee,核心人员分别为7人和3人。另外以10亿美元收购美国知名在线图片共享社交网站Instagram。

  2013年收购手机软件开发商Osmeta和在线信誉服务Legit,核心人员分别为17人和2人。2014年除了收购WhatApps和Oculus VR之外,还收购了印度印度安卓应用优化公司little-Eye-labs,后者的核心人员是4人。这些被Facebook收购的公司均是小而美的创业公司,并且在特定领域具备独特的优势,均可以对Facebook的核心业务社交领域的周边与相关技术等方面进行延展。这些公司核心员工极少,但含金量极高。

  Facebook收购这些小而美的创业型公司的目的,与国内BAT收购布局的目的不一样。国内BAT的收购布局更多的在于卡位竞争对手,圈地与补齐业务短板。Facebook的收购更多在于得到技术和人才。而多数收购的公司和核心团队并入到Facebook之后,原来的产品线会关闭,这些创业的公司的牛人就被Facebook以高股权与更高发展空间的承诺,安排在一个其本人具备核心优势的领域做掌门人或负责人。比如文件分享网站Drop.io创始人Samlessin,就在Facebook掌管公司的用户页面设计等。

  另一方面,Facebook的收购的一个特点就是大量从雅虎、苹果、Google、微软、英特尔等这些公司进行挖角,甚至占据到Facebook员工总量的近三分之一。一般而言,这些IT领域最*的公司无疑也有着在各自领域最为*的人才,通过重金聘请这些人才,纳入麾下,为涉足竞争对手的相关技术与领域的布局带入创新意识、新鲜血液与未来潜力。

  当然无可否认的是,Facebook的收购也有战略防御的一面,比如对Instagram与whatApps的收购,收购其团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两者都拥有海量的用户并且业务方面与Facebook高度重合。通过以比二级市场更高的价格对其进行收购,进而扩充用户与社交的疆域,维持了自己的领导地位和市场份额之余,本质依然是指向人——获得人才,获得用户。

  与谷歌相比,Facebook的收购没有触及到太多引人瞩目的前瞻性与未来高科技领域。而Facebook的收购的一切基本上都是围绕社交领域的各种技术性与人才型收购,不断扩充社交领域的广度和边界,进而获得更广泛的用户,比如,Facebook无论是对whatApps或是对Instagram的收购,都是对关系链的进一步扩展与抢占更多的与用户接触的时间触点,并培育新生用户。Facebook无疑是想把人与人的链接做得更深更广。在这一点上,Facebook与腾讯有着类似点。腾讯最近提出连接一切的概念,认为人—服务—设备等一切都会智能化,并通过移动互联网连接在一起。但这一些的基础均在于关系链的扩充与深化以及对新用户不断扩展的基础上。

  另外Facebook的投资并购还体现了三点思考:1.收购时尚与创新性产品体现出自身依然在引导时尚与潮流;2.开始转向移动端。3.以时间换空间,同质化收购,将颠覆风险降低为零,进而提升核心竞争力。

  有报道显示,从2011年开始,Facebook上就开始有着青少年逃离Facebook新闻见诸报端。在2013年,也有数据表明Facebook在英美两国的活跃用户均在以每月百万量级的数目下滑。这不得不引发Facebook去思考如何通过收购移动端杀手级APP(whatApps)进而更好的包装自身引领依然时尚这一形象。作为关系链作为根本的SNS公司,Facebook的主要盈利来源依然是基于用户关系链与信息流的广告,因此会高度依赖用户的增长,经营好与用户关系依靠用户增长是根本,用户的流出会动摇Facebook的根本,防止遭遇新崛起的社交类公司带来的颠覆风险,关系着Facebook的生死存亡。

  但与谷歌和亚马逊软硬结合的并购布局相比,Facebook的收购布局无疑更窄更深,Facebook一切围绕核心业务的并购,使其也失去了重塑某些行业的产业格局的机会。前面提到,谷歌投资布局涉及到无人机、机器人、智能家居等这些基于未来科技的并购,谷歌的核心基因在于作为一家搜索公司,基于信息流做出链接万物的构想,这与Facebook链接人理念虽然相异,但事实上殊途同归,即是更好的与未来用户作交互,力求在新的趋势与新兴用户的置换中,做时代的赢家。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创事记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